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这个三国很核理 > 第六百二十一章 华歆与管宁的爱情

这个三国很核理 第六百二十一章 华歆与管宁的爱情

作者:于秋陨S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4: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法家的做法的确刷新了人的三观下限,但要说一点可取之处都没有,也是不太公平的。

比如商鞅变法,施行二十军功爵,给最底层的百姓提供了晋升通道,打破了长久以来贵族垄断权势的格局。

这便是林朝看《商君书》,感觉到的那一丝公正的理想主义色彩。

商鞅变法之初,太子犯法,商鞅表示太子是秦国未来的国君,不能处罚,转而便把太子两位老师的鼻子给割了。

要知道当时太子的两位老师,其中一位可是秦孝公的兄弟,商鞅依旧法不容情,有力捍卫了法之公正!

相比之下,儒家在这一点上崇尚世袭罔替,更容易形成阶级固化,这是林朝最不愿意看到的。

这也是法家如此恶劣,林朝也要将其引入学宫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不过看郑玄和蔡邕的态度,应该不会太顺利。

林朝拱手道:“老师、蔡公,难道法家便一无是处?”

郑玄点了点头道:“这是自然,若诸子百家尚有可取之处,法家邪术便应永世封存,终不可出世害人。”

林朝苦笑道:“非是弟子冥顽不灵,只是教化之道,知易行难,治理着天下,终究要靠法度。”

儒家用礼法仁义教化世间的想法固然是高尚的,但未免有些太过于理想主义。

圣人之所以是圣人,因为那是凡夫俗子不可企及的境界。

道德这玩意,始终是用来律己的。

诚然,人心中的道德始终应该比律法高上一些。

一个人若只遵守法律,那这个人很有可能是个人渣无赖。

但即便如此,这世间也需要律法来规范人的行为。

依照林朝的想法,最好是儒法并用。

但郑玄却给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说法:“子初,我儒学自有法,何须用法家之法?”

闻言,林朝顿时愣了一愣。

儒家也有法?

郑老头你可莫要框我。

见林朝满脸疑惑,蔡邕笑了,捋着胡须说道:“子初以为,法家从何而来?这世间最早的法家人物,又是何人?”

林朝肚子里的知识有限,第一个问题他不能回答,但第二个问题却还能说道说道。

“在下以为,管子应为法家之首。”

管子即是管仲,春秋时期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大贤。

由于管仲所在的时间比较早,而他本人的施政方针又不似后世法家那般酷烈,所以有人说他是法家,也有人说他是儒家。

依照这个时代的主流,管子还是儒家人物,所以蔡邕听到林朝的答案后,便有些意外。

“好,即便管子为法家先驱,可之后的法家呢,还不是皆出自我儒家门墙。”

蔡邕说这句话的时候,言语中带着明显的得意与轻蔑。

这个说法林朝倒是第一次听说,不过细细想来,好像也的确是这么回事。

除了商鞅之外,其他的法家人物,诸如吴起、李悝、韩非、李斯等人,貌似都是儒家门徒。

难道法学真是源自儒家不成?

蔡邕没注意到林朝神色中的异样,而是继续笑道:“我儒学作为法家之师,法家有法,我儒学又岂能无法?”

听到这里,林朝明白这已经涉及到自己的知识盲区了,便一拱手道:“请蔡公赐教。”

当下,蔡邕便把儒家之法对林朝讲述一遍。

听完之后,林朝整个人都震惊了。

依照蔡邕的意思,法家之法,是为一人之法。不顾世间道德,不管百姓死活,甚至不理会天理人伦……

一言以蔽之,就是只考虑目的,而不顾及实际情况,所以施行起来便是暴政。

而儒家之礼法,则是脱胎于礼仪规矩,所设立的一切限制,也都与道德价值观相符,所以施行起来便是仁政。

就拿谋反叛乱大罪来说,倘若牵连的人实在太多,儒家当政者便会考虑影响,顾虑后患,便可能会只诛首恶,其余人酌情赦免。

处理完之后,儒家还会反躬自省,来一波经典的抛开事实不谈,这么多人反你,难道你就没有一点过错吗?

这种处理方式,便是法不责众最好的写照。

若换做法家的处理方式,那可就一点缓和的余地也没有,统统杀光!

经过蔡邕这一解释,林朝顿时恍然大悟。

虽说蔡邕这些话中肯定有为儒家粉饰的地方,但道理的确是这样。

都说汉承秦制,其实这是个误区。

因为汉继承的只是秦的郡县体制和官制,而非秦朝的一切东西都拿来套用。不然汉初也不会用黄老之学来与民生息了。

至于百代皆行秦法,更是一个伪命题。

似秦法那种严苛的政令若真能传百代,后来刘邦入咸阳约法三章时,就不会出现赳赳老秦,喜迎沛公的局面了。

看,连秦人自己都受不了秦法,又如何传百代?

真正流传千古的,是始皇帝确立了华夏大一统的制度。

自始皇帝之后数千年,但凡有志者,上至帝王将相,下到黔首百姓,都在维护华夏大地的统一性,不容神州被虏寇践踏!

眼看林朝被蔡邕说得沉默不言,郑玄开口总结道:“子初,为师不知你为何一定要引法家入学宫,但为师想告诉你,但凡严刑峻法治国者,最后皆身死国灭。子初你素来善待百姓,此番道理想必也不用为师赘言……”

“多谢老师教诲,弟子明白。”林朝拱手道,“但弟子仍想引法学入学宫,《商君书》自是歪理邪说,但弟子以为《管子》、《韩非子》可堪一读。”

《管子》自然是没问题的,毕竟管仲是儒家还是法家,这个问题一直未有定论。

至于《韩非子》,里面的内容倒是不像《商君书》那么邪恶,更多的是对古今之思辨,虽然仍有五蠹这种蔑视礼仪道德的东西,但总能自圆其说,更具有一定的哲学性。

郑玄与蔡邕思虑良久,最终还是答应了林朝的这个请求,将《管子》、《韩非子》列为选修教材。

从这一点,也能侧面看出儒法之优劣。

法家得势时,便禁锢思想,钳制行为,排斥其他学派的学说。乃至有了后来的焚书坑儒,甚至要求读书人拜官吏为师。

再看儒家得势后,虽然将法家思想打为邪术,但既没有焚书,也没有坑杀法学之士,对其他思想学派更是相当之开明。

眼看汇聚百家的目的已经达到,林朝便说出了最后一个要求:“老师,弟子以为,还应招募些许女子入学。”

闻言,郑玄和蔡邕的眉头顿时又皱了起来。

他们倒是不反对女子读书,不然蔡邕也不会亲自教授蔡文姬读书识字。

郑玄开口道:“子初,女子读书并无不妥,只是不可入学宫。”

“为何?”林朝不解道。

“子初岂不闻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蔡邕笑道,“学宫中学子正值年少,血气方刚,倘若此时再召一群女子入学,学子必然无心读书,甚至会闹出丑闻,届时学宫颜面何存?”

男未婚,女未嫁,双方共处屋檐下,耽误学习不说,弄不好哪天就搞出人命了。

毕竟以汉代女子之开放,这种事情也不稀奇。

“额……”

林朝确实没想过这种可能性,一时之间被蔡邕说得哑口无言。

“如此也简单,那便分开居住,分开读书。女子这边,全部任用女子为教习。”林朝开口道,“贱内不才,尚能使得一些粗浅文字,蔡公二女皆秀外慧中,便是入学宫做个教习也绰绰有余。此外再招募一些饱读诗书的女子执教,倒也不失为一段佳话。”

虽然林朝给出了办法,但郑玄还有顾虑,刚想出言反驳时,却不料林朝忽然冲他笑道:“老师,昔年班大家一介女流之辈,尚能续亡兄之遗志为国修史,如今咱们不妨效仿先贤。说起来,老师您也算得上师承班氏,弟子作为班大家的徒子徒孙,倒是与有荣焉!”

昔年班昭接替亡兄班固继续边写《汉书》,可写完之后,能看懂的人不多。马融为了学习《汉书》,便拜班昭为师。

而郑玄游学时,曾拜马融为师,所以郑玄也算得上是班昭的徒孙。

眼看林朝把班昭抬出来压自己,郑玄不禁老脸一红,瞪了林朝一眼,却终究不好再出言反对了。

至于蔡邕,林朝任命他的两个女儿为学宫教习,他自然也没有反对的理由。

郑玄叹道:“也罢,女子入学便入学吧,只是得注意,不能因此闹出乱子。”

林朝笑道:“老师放心,蔡公为学宫祭酒,此事自有蔡公处置。倘若出了问题,也必是蔡公之过,老师尽可惩处便是。”

“岂有此理!”

蔡邕吹胡子瞪眼道。

……

学宫具体事项已经商定完毕,三人又谈笑了一会,郑玄便带着林朝出了书房,向他引荐自己这段时间招来的学宫教习。

郑玄和蔡邕的弟子自不必说,除此之外,还有几位重量级人物。

比如出身下邳陈氏的陈珪,也就是陈登的父亲。还有他的从弟陈瑀、陈琮,这两位便是郑玄老师陈球之子。

刘备已经在徐州扎稳了脚跟,而作为下邳陈氏这一代最杰出的人才,陈登已经选择效命刘备,那陈氏也没什么好顾虑的了,便都投入到了学宫之中。

此外,还有郑玄的师弟管宁,邴原等人,也都来到了学宫任教。

对于管宁此人,林朝还是很感兴趣的,不过他感兴趣的并不是管宁终生不仕的气节,而是他与华歆之间那可歌可泣的爱情!

昔年管宁曾与华歆同居过一段时间,两人一起刨地种菜时,管宁在地里发现了一小块金子,却视而不见。然后华歆却把金子捡了起来,管宁便用目光直勾勾盯着华歆,华歆见管宁面色不虞,这才把金子扔掉。

后来有镇上土豪骑着高头大马招摇过市,管宁继续视而不见,可华歆却出现在了看热闹的人群中。

等华歆看够了热闹回来时,却发现管宁已经将两人共同跪坐的席子割成了两半,随后又对华歆提出了分手。

按理说管宁如此决绝,华歆理当不该再自讨没趣才是。

可是答案却是否定的。

后来华歆在曹魏得志时,屡次向曹丕举荐管宁,哪怕他明知道管宁不可能来做官,依旧每年举荐。

直到后来魏明帝曹睿在位时,华歆已经七十高龄,且年老多病,连上朝都要被人抬着去的时候,华歆依旧继续向曹睿举荐管宁,甚至准备让管宁接替自己的太尉之职,而自己情愿让贤退休。

哦,这该死的酸臭!

终其一生,华歆都在极力向曹魏推荐管宁,如果这都不算爱,那林朝也无话可说。

恰逢两汉时代,又是男风盛行之时,林朝便认为自己的猜测极有道理,不禁多看了管宁两眼。

可惜众目睽睽之下,林朝身为太尉府长史,总不好上前询问二人否两情相悦,亦或是华歆单相思……

于是这个疑问便只能憋在心中,憋得林朝好不难受。

倒是管宁,被林朝异样的目光看得浑身发毛,不知不觉间冷汗就冒出来了。

素闻林子初其人有古君子之风,今日一见,为何如此无礼!

管宁又是羞愤,又是生气,却不好发作,也只能憋在心中。

返程路上,林朝还在浮想联翩时,却被荀采看出了端倪,遂开口问道:“子初,你方才看那管先生的目光,似乎略有深意。”

“哈哈哈……知我者,女荀也!”林朝大笑道,“恰逢今日无事,为夫便与你讲一个故事如何?”

荀采疑惑道:“故事?”

“不错,一段凄美且又虐心的爱情故事!”

荀采:……

子初莫非疯了不成!

望见荀采那如同看傻子一样的目光,林朝顿时恼羞成怒道:“你到底要不要听!”

“好好好,夫君请讲,妾身洗耳恭听。”

见林长史发怒,荀采赶紧笑着安抚道。

林朝这才满意了,清了清嗓子朗声道:“话说自盘古开天,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

“子初,你这讲得是……”

“女荀莫急,但凡故事,总有开场不是,且听为夫细细道来……却说王莽篡汉后,那猴子便被压在五行山下,直至中平年间才逃出生天,当即便头戴黄巾,揭竿而起。后人感念其烧符水为众人治病,遂尊称其为大贤良师孙悟空……”

荀采:……

这是爱情故事?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