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七十二章 阮家之主

大清疆臣。 第七十二章 阮家之主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面对全新的生活,阮元也和大多数人一样,在最初的几日,处于无所适从的状态。

按古时礼仪,新婚之后第一日,新郎和新娘要一同前去拜过高堂,以示新人入门。这件事阮元倒是也做过一次,自然不陌生。可这日初晨,便有五六个下人在门外恭候,其中两个见到阮元,客气的行礼之后,便各自取了衣帽,来给阮元换上。阮元平日简素,穿戴之事都是亲力亲为,何尝见过这般排场?看着孔璐华那一边,四个侍女给她精心梳着少妇发髻,倒是从容,可自己从头到尾,竟是说不出的不自在。

这日见父亲时,看着妻子形貌,自是落落大方,阮元当然也不好意思说之前二人相敬如宾,绝无夫妻之事,待得父亲问起自己,也只说一切安好。好在阮承信也没多言,只随口问了孔璐华嫁入阮府,可还适应,随身衣物,可否足备之类。看着父亲神色,对这个新婚妻子也是非常满意,只是这七八分满意之中,却也有一二分的陌生与疑惑。

这日署中大半时间,都在清理婚礼宴席,倒是平安无事,待得昏定之后,阮元想来惆怅,便也来到父亲房中,与父亲闲聊起来,说起成婚之夜,阮元终于说了实话,道:“爹爹,其实孩儿昨日夜里,见璐华安睡了,便也睡下,却没有其他事的。爹爹想着孩儿能早些有个孩子,孩儿自然不敢怠慢。可孩儿和璐华之间,却竟似有什么看不见的事物,挡住了一般,孩儿竟是……竟是不敢与她做半分亲昵之事,想来也是孩儿没用了。”

不料阮承信却看得明白,笑道:“伯元,这抱孙子的事,其实是你多心了。爹爹本也不着急的,至于你,其实来日方长,也不在于这一时。话说回来,爹爹今日见了你二人来行礼,却也有些……算是陌生吧……璐华这随侍的侍女,有足足六个,你这身后,又跟了两个,爹爹看着你们这么多人下拜,心中却也有些不好意思了。可话说回来,伯元,璐华她举止动静,可都是天下少有的大家风范啊,晨昏定省,她做得也很好,你可不要因为一时不适应这许多人,就去寻璐华的不是啊。”

“爹爹这是说笑了,璐华温文尔雅,又懂事,对爹爹也孝顺,孩儿怎舍得说她一句不是呢?”阮元听了也不禁笑道。

阮承信忽道:“伯元,眼下这个家,你是一家之主,你可要明白。”

阮元听着,连忙谦辞道:“爹爹言重了,爹爹在上,孩儿自然要听爹爹的,却怎能对您有所不敬,擅自作主呢?”

“咱们现下住的这里,叫浙江学署,你是学署之主,浙江学政,你怎的不是这一家之主了?”阮承信笑道,可说着说着,阮承信也渐渐温和起来,仔细端详着阮元,道:“伯元,这件事你听爹爹一说,你就明白了。璐华是衍圣公家出身,你现下也已拜了二品,咱们阮家,已经不是之前那个阮家了。爹爹知道,咱家原本就是武官,可爹爹这一代经营不善,自败落了下去,爹爹还有什么颜面,来做这一家之主啊?但你不同,伯元,咱这个新的阮家,是从你这里开始的,阮家的未来往哪个方向去,决定权在你,爹爹可以帮你参酌,可其他的事,就该你做主了。怎么和璐华做一对真正的夫妻,怎么开始一个全新的阮家,是就像今天这样,按部就班下去?还是你自己也有自己的打算,比如,你不想要这许多仆从?你都要自己去考虑了。这些事,爹爹也强求不得你,总之你、璐华、文如、杨吉、这些新来的家人和蒋二他们原来的仆从,都是心地善良之人,也都没做错什么,那就需要寻找一条道路,一条让大家走着都舒服的道路了。哈哈,其实你问爹爹该如何做,爹爹也不知道呢。所以这寻路之事,也就只好你一人来办了。”

阮元听着父亲劝导,自己心中也寻思了半晌,可思来想去,要想让这许多人都能够满意,却一时全无头绪。

即便如此,阮元已然清楚父亲心意,便笑道:“既然爹爹把这个重任交给了孩儿,那孩儿也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爹爹若是反悔了,或者见孩儿做的什么事不对了,也无需在意,尽管说出来便是,孩儿一定奉行,绝无虚词。”

“放心去做吧,你和璐华的事,爹爹不会着急,你若是有了主意,那日后有的是机会呢,爹爹又着急做什么?”阮承信想着自己终于卸下了一副重担,说起话来也轻松了许多。

可究竟如何,才能找到一条大家都走得下去的路呢?这个问题可难坏了阮元。

幸好没过两日,又一件喜事让阮元可以名正言顺的不去思考这个问题。

这一日,焦循在前堂收到了一个包裹,拆开看时,竟是武亿在山东刊刻《山左金石志》,这时已经刻板印刷完毕,武亿不仅带来了这个消息,也送了一册样书到浙江府上。阮元见了,自然大喜,这《山左金石志》虽有武亿校勘、毕沅指导,但其中内容文字,十之七八都是自己亲笔定稿,总算是为山东一省文物收集、保护做出了些贡献,而这也是第一部以自己名义出版的著作。想到这里,阮元也着实高兴了数日,每日公务处理完毕,便自我欣赏这部自己主笔而成的著作。

至于孔璐华的事,能放下一日就放下一日吧。

可对于孔璐华而言,这样的生活却完全不是自己想要的。

和阮元成亲之后,不知不觉也过了半个月,每日孔璐华看着丈夫,倒是老实,都和自己睡在一起,从没找过刘文如,说阮元对自己负责,也确是没说错。甚至她自己回想起成婚当夜,自己拒绝与阮元行夫妻之事时,都暗自有些后悔,时常想着只要阮元对自己多说几句安慰自己的话,并且提出亲近之言,自己也就允了,毕竟阮元为人实在,也从来没对自己说过一句重话。

可半个月来,阮元却似乎完全没把亲近之事放在心上,每日入夜,都在灯下自己看着一本不知叫什么的新刻书籍,她偶尔好奇,过去看了一番,才知道这部书叫《山左金石志》,还是阮元自己编写。阮元见她多来相问,还偶尔会问自己几句,所问都是山东名胜典故,孔璐华自然知晓。可阮元除了称赞她几句“学识不下男子”之外,竟从未说过半句亲近之语。每日天气渐暖,阮元也常问自己是否要换新衣服,是否半夜会着凉,可只要自己说了不用担心,阮元便也放心睡去,竟似乎有意在逃避夫妻之事一般。孔璐华毕竟年少,在家里也从未受过委屈,时间久了,未免对阮元这种行为有些着恼:

“不就是编了本书嘛?有什么了不起的?一个闷葫芦,还把自己当香饽饽了?”

可是思来想去,这样是夫妻,又不是夫妻的日子,总不能一直僵持下去,孔璐华也暗下决心,既然阮元不动,那索性自己先发制人, 总之,要给这个“自命清高”的丈夫一点颜色看看,要让他知道,应该怎么对待自己的妻子。

这日刚过五更,阮元便早早起身,说是之前几个府的生员有些需要补录,事关童生们前途,不得不慎重。看着阮元对学生都如此上心,孔璐华心中也不禁有些恼怒,但转念一想,这正是个好机会。于是,她特意让下人炖了鸡汤,待巳初时分,内宅用毕早点,她便和莲儿一道,带着鸡汤到了观成堂后,准备看着堂前情况,伺机而动。

观成堂后,有一片屏风将前后堂一分为二,孔璐华便屏心静气,只在后堂悄悄听着前面话语。听着前面应是有一人正在作答,话语稳重,倒是比阮元还要沉着不少。

只听阮元问道:“下面童生钱林,你应院试时,自选的一道题目是国朝兵制,这一条应者寥寥,应答者大多也不成体系。但你与众不同,你对国朝兵制,应答几无遗漏,这在考生中实属难得。是以你这两篇八股,原是平平之作,但我还是想给你一个机会,这场补试你要是通过,我一样予你生员。不过我这一题,也绝非你能轻易答上来的,你可清楚了?”

那名为钱林的考生点头称是,阮元又问道:“这但凡兵制,本是以备战事所需,若兵制不能与战事相结合,则空言制度,其实无用。太上皇临朝六十年,以十全武功称,这些战事,你可清楚?若清楚,自可从中选一场战事,详加说明,如何?”

钱林答道:“学生谢过学政,这十全武功,自学生看来,其中最艰难者,应是第二次大金川之役,此役敌人因山据守,大金川一带,多是崎岖之路,我师火炮搬运施放,多有不便。又兼前任统帅温福温中堂轻率无备,竟为敌人所袭身亡。是以乾隆三十九年,太上皇遣阿中堂前往督师,阿中堂因地制宜,知敌人据险,不可冒进,只可稳步向前。又定合围之策,即先取敌人羽翼小寨,再将勒乌围、噶拉依两处大寨围困其间,敌人先失羽翼,又被阿中堂数层包围,自然也就无力再战,最终降于天朝。”

“乾隆四十年,阿中堂先破金川东北,又攻克康萨尔山梁,二月,攻克斯莫斯达寨,五月,我师进攻巴占,索诺木之众前后声援,一时不克。是以阿中堂遣别部军分兵舍图枉卡,使索诺木前后不能相顾,七月攻破果克多山与章噶,勒乌围弹尽援绝,遂降于我师。入冬,阿中堂又连克噶占玛尔古当噶诸寨,合围噶拉依,乾隆四十一年,索诺木眼看大势已去,遂降于阿中堂。此役,阿中堂步步为营,合围要塞,诱其援军而击之,此等战法,皆因地因时而动,事半而功倍,是以大金川一役,我师终得全功。”

钱林这一番应对,几无滞涩,其间涉及大金川生僻地名甚多,这些地名又大多拗口难读,孔璐华在后堂听着,纵是她多读书史,却也不知所云。就连阮元和焦循在前堂,听着钱林这番论述,也不得不频频低下头来,看着案上放置的大金川地理图,才能知道钱林所谓各寨山梁,均在何处。阮元听着他对答如流,连连点头,可语气变化,却不明显,道:“你先下去,待学署商议完了,自然会告知你取录与否。”

钱林应声而下,过得片刻,又一位童生走上堂中,阮元又问道:“下面童生,可是周治平?你两篇八股,做得平平,若是我因循惯例,今日本不必召你前来补试,直接将你黜落,亦不为过。但你所选测算一题,所言精当,论及天元术,亦多有今人所不知者,是以我再给你一次机会,这里这十道测算之题,若你能一一解答而出,所言不虚,我自可予你生员,你可明白了?”

周治平看着眼前的题目,也自从容应答,道:“此第一题,求城池之径几里,应是出自元人李冶的《测圆海镜》,以两行步相乘,得六万九千一百二十步,倍之,得十三万八千二百四十步,将乙东行之路,定为勾幂,甲南行步数定为股幂,得弦方十六万六千四百六十四步,将其以平方开之,得四百零八,即弦数。如此亦可得较数,为一百六十八,相加即为五百七十六步,如此,则城径为二百四十步。”

“这第二题,应是出于《几何原本》,三角形甲乙丙与三角形丁乙丙面积相等,乙丙之边为二者合用,证明三角形甲乙丙与丁乙丙在相同平行之线上。现连线甲丁,并自做一线甲戊,若甲丁与乙丙不平行,而平行者为甲戊,则三角形甲乙丙必与三角形戊乙丙相同,可点戊的位置,其实在丁之下,这个条件是不可能成立的,所以甲戊不能平行于乙丙,而可以平行于乙丙的,必是甲丁这条线。”(按此题出于《几何原本》卷一命题39,今人多称三角形甲乙丙为三角形ABC,古人无此表述,只能将三角形各点称为甲乙丙点。)

如此十题,或出于中国古代算书,或出于西洋算学,周治平一一详加说明,毫无遗漏,只听得阮元和焦循双手轻颤,若不是因二人是主考之人,只怕早已起身叫好。焦循之侧此时尚有一人,名为李锐,也是江南精于算学之人,听着周治平条对无遗,不仅问道:“下面童生,我听闻这李冶的《测圆海镜》,民间失传已久,我等所见之书,乃是阮学使从文澜阁《四库全书》中抄录而来,世以为孤本,却不知你是从何处,得了这《测圆海镜》的?竟然能答出其中所问?”

周治平笑道:“回大人,这江浙诗文渊薮之地,藏书之多,想来大人是清楚的,四库修书之时,不少藏书人家并未进献,我家世代修习筹算之学,起初对修书之事也殊无兴趣,便未曾参与,想来也是常事啊?这《测圆海镜》我家中所本,乃是自元时所遗之本,若说孤本,也是我家这本称得上孤本吧?四库所言孤本,不过访书之人未能访得,便称为孤本罢了,其实仅这浙江一省,想来四库全未采录,以致声名不著、世以为不传之书,都不下百余部了,却又怎能妄言孤本呢?”

阮元听着,一时不动声色,又把送走钱林时的话重复了一遍,周治平随即告退。阮元眼看他身影已渐渐远了,下面也再无补录之人,终于按捺不住,对李锐道:“尚之,看到了吗?奇才,这是算学奇才啊!这些题目作答原本不易,我也有所改动,可他直到第九题上,方用了算筹,其余只用口述,便一一条对。若是我因他八股作得不好,便遗漏了他,那今日会、会有多大的遗憾啊?尚之,我之前也与你说过为天下畴人立传之事,当日你还说至少需要一人辅佐,眼下看来,有他相助,大事可成了!”李锐字尚之,是以阮元以字称之。

李锐虽然高兴,却未与阮元共事过,只是因钱大昕与他相识,特意介绍了他来阮元幕中,是以对于破格取士,犹有疑惑,问道:“伯元,这周童生论算学之才,至少不在我之下,若能取录他,我自然满意了。可他这几篇八股,我等看着,均是平平,只怕取录起来,并不容易啊?”

阮元道:“无妨,尚之,这院试取录童生,本无那许多限制,只要学政依其所试之文,择优而取即可。原本也没有规定,说生员必须要八股做得好,是平日其他学政因循行事,唯以八股是论,才让你觉得八股做的不好,便做不得生员,其实不然。是以我想来,这些童生无论所擅是经术、军务、史论、算学抑或碑版之学,只要有一技之长,便即以其最精通之事而论,合格者即予以取录,尚之,你没有其他意见吧?”

焦循担心李锐不适应阮元这种取士之法,也笑道:“尚之啊,伯元在山东时,取士便是这般办法,算学、诗文好的童生,即便八股平平,只要两篇八股能够成文,最基本的条件具备了,便可以取为生员。我们在山东已经取录了好多这样的考生了,这次来浙江,想来这种人会更多,便补录了他们,也不影响其他人,若是他们想要治学,也欢迎他们来我们幕下,若是还想考举人,就继续学考举人的学问,都是并行不悖的。”李锐听他所言有理,也点了点头。

阮元笑道:“既然尚之同意了,那就先定下这钱林和周治平二人,这两个今日表现最好。其他几个,我们在斟酌一下也好。尚之,你自可去寻访一下这周生员,告诉他,眼下我正想着编著一部《畴人传》,将羲和、伶伦以来,三千年于算学有所长者,一一作传,以鼓励后学,如何?若有了你二人相助,想来一二年内,这件事就能办成了!”

李锐原本精于算学,也自有使算学昌明之志,听了这话,又怎能不满意?忙拜别了阮元,去找周治平商议学问去了。阮元也对一侧负责记录的阮鸿道:“二叔,这武先生前些日子,已经将《山左金石志》寄了过来,我看着嘛,完成得还不错。这两浙之地,想来也有不少金石遗物,尤其南宋之时,文才鼎盛,若是前贤遗迹不得留存,就太遗憾了。所以我也想着,再编定一部《两浙金石志》出来。二叔,您在济南府的时候,一直帮我看着积古斋,这些事都有经验,两浙金石搜录之事,却还要麻烦二叔了。”

阮鸿自也应了,焦循看着阮元忙碌的样子,也不禁哑然失笑,道:“伯元,这几日是怎么了?这编定书籍,可不是多么轻松的事啊?怎么你这一下子,就有了这么多心思了?”

“说起这件事啊,还是要感谢里堂你呢。”阮元道:“里堂,还记得我十岁那年,和你一起去北湖玩耍,当时你对我说过,这图书刊刻,最是困难,多少有才学之人,写了著作出来,只是因家中困顿,无力刊行,便使得其著作默默无闻,最后也就渐渐散佚了。这般情景,我至今觉得可惜,所以我当时便立下志愿,若日后家里宽裕了,便着手行刊刻之事,把这些寻常读书人刊刻不起的著作,都一一刊印出来!这样,这些不得志的读书人,即便赍志而殁,也总有言行得传世间,这一世也就算不朽了。里堂,你不是也有这个心愿吗?”

阮元所言不朽,其实说的是古人所言“三不朽”,即人生于世,应当立德、立言、立功,三者有一流传于世,其人便称得上“不朽”。可是德行过于抽象,难以记忆,建立事功,又往往需要身份地位作为基本条件,是以大半读书举业之人,都不可能在这两个方面有所建树,既然“德”与“功”都不易流传,读书人最大的希望,也就是可以著书立说,将思想保存下来了。但很多人又苦于家境贫寒,无力刊印自己的著作,以至于身死言灭,若是连个愿意帮忙刊印书籍的朋友都没有,那自己的名字便会永远消失在历史之中,再也难以寻觅。是以焦循听到这里,也如寻常士人一般心情澎湃,忍不住连连点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