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六百六十五章 最后的天下太平

大清疆臣。 第六百六十五章 最后的天下太平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道光末年的清王朝,同样处于天灾肆虐之下。日渐脆弱的基层生态,也已然不容乐观。虽然总体而言,此时仍可称为天下太平之世,但道光二十八、九年间,已经逐渐有民间士人意识到,天下太平,或许不会长久了。

道光二十八年,长江水突然在扬州发生倒灌,仪征等地大片田地被洪水淹没。而道光二十九年,几乎是在同样的地区,再次发生了江水倒灌之事,阮元也在这两年间连续出资赈灾,并主动提倡士绅捐款,在士人与百姓的共同努力之下,扬州方才勉强恢复了安定。同年,仪征一些士人倡议重修县志,阮元籍贯便在仪征,为了振兴桑梓,阮元也主动指点了许多后学修志之法,并亲自为《仪征县志》作序一篇,这也是阮元暮年所成最后一件文教之事。

这时的奉三无私殿里,道光君臣也同样被沉闷的氛围笼罩。

“你们看看,这李沅发如今到底在哪里,向荣那边如今在做什么?”这日几名军机大臣方才入觐,道光便即向他们质问道:“朕看这李沅发聚众起事,都两个月了,向荣为什么还不能将他擒拿?再给向荣发一道上谕,若是还不能擒获这李沅发,便即革职拿问!”

“臣等遵旨。”三名军机大臣一同向道光答道,进入道光二十九年,潘世恩也因年迈之故退出了军机处,另外两名军机大臣赛尚阿和祁隽藻这日另有要事,不在京中,是以入觐的三名军机大臣分别是穆彰阿、陈孚恩和季芝昌三人,陈孚恩和季芝昌也是道光末年所提拔的,道光朝最后两名军机大臣。

此时湘桂边界,因连年水灾不断,大批贸易线百姓失业,又兼苗、瑶各族杂处,生活原本便即贫困之故,已是民变迭起。道光二十七年,湖南宝庆府所辖新宁县便即出现瑶民雷再浩反清之事,尽管雷再浩很快便被官府抓捕,但雷再浩的一名心腹李沅发却逃过官军追捕,并在这一年重新聚众反清。新宁县和广西所辖全州一南一北,分属两省管辖,是以李沅发便利用了这个空隙流窜作战,道光听闻湖南反事,当即令向荣前往剿捕,却一连数月也未能将战事结束。湘桂边境的反清之事,也已呈现绵延不绝之态。

而此时的清王朝,在老将杨芳过世之后,更是名将凋零,道光最倚重的将领,便已是昔年杨遇春麾下选锋,此时已经年近六旬的向荣,可向荣虽然作战勇猛,却从来识字不多,缺乏将略之才,而其他八旗、绿营将官,作战能力甚至还不如向荣。一年之后,向荣终于将李沅发擒获,可那时的紫禁城中却已经换了主人。

“皇上,昨日广西巡抚郑祖琛所上奏折之中,提到了一个民间团伙,臣看着名字是叫……拜上帝会。”季芝昌这时也向道光问道:“臣看郑中丞所言此会,颇觉有异,虽说此会以上帝之名聚众传教,可其中之人都是广西各府县的百姓,现在就连桂林省城那边,也频繁出现传教之人。臣还听说,他们和当地其他士绅团练,屡有冲突,所以这个拜上帝会,臣看着不得不防啊?”

“如今广西的绿营,不是也已经过去征剿李沅发了吗?他们情况如何?”道光问道。

“皇上,郑祖琛已经调动广西绿营,前往全州布防。”陈孚恩向道光答道。

“既然如此,就还是以平定李沅发为重吧。”道光自然清楚,自从五年之前,因五口开港之故,自己已然取消了天主教之禁,所以这时即便是内地传教,也已经成为合法之事,既然如此,那么此时湘桂防务重点,就还是平定李沅发。想到这里,道光也向三人说道:“那李沅发聚众谋反,已经是朝廷大逆,若是任由他这般流窜下去,那湖南和广西才是真要乱了。所以现在两省最为关要之事,就是尽快将这个李沅发剿灭。至于那什么拜上帝会……让郑祖琛多盯着点,只要他们不聚众生乱,就暂时不要管了,平了李沅发之后再做打算吧。你们几个,就下去给向荣和郑祖琛拟旨吧。”

三名枢臣当即领旨退下,只是此时的道光似乎尚不知晓,这个叫做“拜上帝会”的组织,其实并没有名字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皇上,礼部侍郎曾国藩,今日要带领新选任的平凉知府阮福入觐,按引见顺序,应该叫他们进来了。”一旁已然老迈的王住向道光提醒道。

“那就叫他们进来吧。”道光向王住答道。

随后,曾国藩便引领阮福一同入觐,因阮福品级较低,且从未单独被道光召对,是以此次觐见便由品级更高之人带领。而阮福看着这个比自己年轻十岁的后起之秀,心中亦自诧异。阮元致仕时曾国藩方才考中进士,八年之后的鹿鸣宴,曾国藩便已是四品翰林,与阮福同级,而三年之后,曾国藩又升为礼部右侍郎,虽说升迁之速不及昔年阮元,却也是颇为难得了。曾国藩与阮元不同,前后在翰林参加了两次翰詹大考,分别位列二等第一和二等第四,成绩不如昔年阮元,可凭借次数积累,加上一次乡试主考的资历,还是成功得到道光青睐,并且荣升二品。阮福终究是出捐补官,是以虽然距离张格尔之役已经过了二十年,可阮福依然只有四品之职。

这日曾国藩却也有奏折需要上呈道光,向道光道:“皇上,如今湖南连年水灾不断,且臣已听闻新宁有人作乱,当今之计,当是蠲缓受灾各县赋税,以免百姓铤而走险。这是受灾各县的清单,请皇上阅过。”

“好,既然是蠲缓钱粮之事,朕就准了,你自将这道奏折交给军机处,让他们下发谕旨吧。”道光看着那封奏折,当即用朱笔予以批准,曾国藩便也告退。道光见了阮福,看起来却也不算陌生,向阮福道:“平凉知府阮福是吗,朕还记得,你是太傅阮元的儿子,是不是?”

“回皇上,臣父便是阮太傅。”有了前面大臣带领,加上道光语气平和,很快便问起阮元之事,即便是初次召对,阮福却也没有紧张。

“你父亲的事朕还是知道一些的,他……他好像从去年开始,就一步都走不动了,可是真的?”道光又向阮福问道。

“回皇上,臣父如今……如今确实是已经年迈,难以行步了。”阮福道。

“你的事朕也记得,你在福建司主稿,也有些年份了,之前你父亲做云贵总督的时候,你一直跟着他办边境的事,是吧?那以你如今才干,朕相信你能做好这个知府,甘肃是边要省份,知府有表率之责,所以第一要事,便是操守。你是阮元的儿子,你父亲从来清廉,你……你若是有不会做的事,就跟你父亲学,朕相信你父亲,你跟着他学做事,一定……一定没错的。”道光也向阮福指点道。

“臣……臣谢过皇上训谕之恩,臣也……也替家父谢过皇上暂许。”听着道光反复言及阮元,且对阮元颇为信任,阮福自也是感动不已。

“阮福啊,你们一家,如今终于又出了一个知府啊。”不想道光说到这里,竟也忽然想起了故去多年的阮常生,便也向阮福言道:“你兄长昔年做知府的时候,朕跟他说过一番话,如今朕也把这番话给你,你去了平凉,凡事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要看别人的眼色,也不要怕别人在你背后说你什么。你是大员子弟,你不骄,有人说你骄,你不傲,有人说你傲,所以你要是处处在乎别人言语,那还能做成什么事呢?你就照着你父亲的样子去做事,朕……朕就放心了。”

“臣……臣知道了。”阮福也向道光再次拜道。

“好啦,还有一件事,你……你若是以后还有机会见到你父亲,你替朕带个话给他,可好啊?”说到这里,道光却也长叹了一声,望着案头的一部文集,向阮福道:“你父亲的《揅经室集》,朕看过了,写得很好,朕也是这些年才看出来,你父亲昔年才干,实是卓绝于众人啊。当年是朕……是朕没能更多重用他,朕欠你父亲一个机会,你若是见到他,就告诉他,朕……朕对不起他……”

“皇上如此盛恩,臣……臣自当竭力相报!”阮福听到道光连续劝慰之语,已然泣不成声,过得良久,方才叩谢告退。

“唉……”道光眼看着阮福离去的背影,却也翻开了案头那部《揅经室集》,在他放上书签的那一页,上面写着:

达也者,士大夫智类通明,所行事功及于家国之谓也。

“阮元啊,朕以前只知道,你为官之处,皆有劳绩,又兼治学有成,或许也算是学者。如今方知,你一生之志,在于‘达人’二字。其实你才略学行如此,又怎能局限于这达人二字呢?或许,还要更高一层吧……以前是朕见识不足,小看了你的才干,如今,朕或许有些明白了,可是……为什么不能早上二十年呢……”

自己的身体,道光自然清楚,或许自己的一生,也就要过去了……

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七十四岁高龄的皇太后在寿康宫去世,谥曰孝和睿皇后。孝和太后过世以后,道光亦自伤心不已,竟然很快染疾不起,至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道光颁下遗诏,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同日道光驾崩,享年六十九岁,谥曰成皇帝,庙号清宣宗。

孝和太后、道光、阮元三人离世日期,前后相距仅九十一日。

道光去世之后,奕詝即位,即后世所称之咸丰帝。奕詝登基之后不过半年,便即将穆彰阿和陈孚恩罢免,下旨肃清朝政。此后赛尚阿、祁隽藻进一步得到重用,林则徐等一批鸦片战争中积极主战的大臣,也受到朝廷尊荣标榜。潘世恩和汤金钊致仕之后,均自得享高寿,潘世恩卒于咸丰四年,终年八十六岁,谥曰文恭,汤金钊卒于咸丰六年,终年八十五岁,谥曰文端。

然而,就在道光三十年之秋,广西的拜上帝会突然开始同本地团练频繁发生冲突,最后公开聚众反清,奕詝当即起复了已然致仕归家的林则徐,以林则徐为钦差西进征讨拜上帝会。谁知林则徐方才行至潮州普宁,便即染病去世,终年六十六岁,谥曰文忠。

此后,拜上帝会连续击败官军,信心大增。至咸丰元年,为正式对抗清王朝,拜上帝会也在广西浔州府金田村建立了一个政权,名为:

太平天国。

清王朝在江南维系了一百七十年的太平之世,即将走向终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