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六百六十四章 最长的陪伴(刘文如去世)

只是这般安乐的日子,也终究会有尽头。

道光二十七年之冬,刘文如患了风寒,阮元虽遣人为她悉心医治,却毫无康复之象。眼见病疾难愈,刘文如却也从容,反而一直告诉阮元,自己想要看看室外的天空。阮元便也遵从刘文如之意,在院子里的草丛上安放了两个躺椅,每日闲暇之际,便同刘文如一同躺在椅子之上,平静地看着夕阳西下。这一天又是日暮时分,阮元让家仆扶了刘文如到躺椅之上,自己则在一旁看着她,安享着平静的落日时光。

“夫子,外面的天下,还算太平吧?”刘文如忽然向阮元问道。

“还好,总体而言,肯定是太平的。听闻如今云南那边,有一些变故,但皇上已经改任了少穆做云贵总督,少穆在广州跟洋人都打过交道的,去了云南办事,那还不是游刃有余吗?书之,你怎么……怎么忽然想起来问这个了?”阮元说完林则徐之事,便也好奇起来,不知刘文如为何有此一问。

“是吗?那就好,夫子,你这个人我看得还不清楚吗?若是外面的天下不太平,你就不会放心,如今我……我终于能看到一个轻松随心的夫子了,我……我高兴啊,这样的日子,我也……很喜欢。”刘文如看着阮元模样,却也笑了出来,只是阮元看着她如今之状,却又与平日大为不同,刘文如已往端庄稳重,甚至略显拘谨的面色,这日已然尽去,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惬意和笑容。

“哈哈,没想到书之在意的是这个啊?是啊,话说回来,我致仕至今,都已经十年了,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或许也是以前为官日久,习惯了带着包袱走路,如今看来,倒是书之比我通达啊。”阮元自也清楚,刘文如染疾之后,一直不能痊愈,更兼年事已高,只怕是时日无多了,可看着眼前刘文如安乐之状,不知如何,竟渐渐忘了生老病死之事,只是想着同这个陪伴自己数十年的亲人一道谈笑言欢,共同度过一日的平静时光。

“夫子,这些年……我知道,走的人太多了,不想今年,就连楚生姐姐也……夫子的朋友,如今还有多少健在呢?”刘文如又向阮元问道。

“这样说来,确实不多了,二叔和厚民,他们四年前就走了,听说梅生和星伯,如今也是疾病缠身,只怕日子也不多了。京城最早的那些学生,只剩下敦甫一人,春冶今年也不小了,看来咱们的日子,是都要过去了啊。”阮元回忆着青年时所遇旧人,也不禁感慨良多。

早在道光二十三年,阮元之叔阮鸿便即因病去世,终年八十四岁,同年阮元在广州的幕僚严杰也染病身故。道光二十七年春,七十七岁高龄的梁德绳也终于在家中去世,阮元己未科学生之中仅存的旗人高官贵庆,同样在不久前病故,此外萧令裕、徐松二人日渐衰弱,均于不久后谢世。阮元昔年亲朋故旧,只有阮亨辈分较浅,尚得长寿,张鉴直到道光三十年方才病故,己未科学生之中,于道光三十年后依然健在者,不过汤金钊一人。阮元的朝鲜学生金正喜亦属长寿,然而金正喜在朝鲜受党争影响,晚年一直被流放边地,最后也未能实现其政治抱负。此后九年,金正喜在经历了十余年流放生涯后终于回归京畿道,在果川去世,终年七十一岁。

道光二十七年,因云南汉回互斗日渐激烈,前后两任云贵总督贺长龄、李星沅均无力整治,道光再度提拔林则徐,让他做了云贵总督。林则徐到滇之后,严查相关案件,剿抚并施,只论良莠,不问汉回,经数年整顿,云南方才暂时安定了下来。但也正是这一年,林则徐之妻郑淑卿同样染病过世,而此时的林则徐,也已经是六十三岁的老人了。

同年,因浩罕变乱之故,许多浩罕之人诈称张格尔后裔,进入新疆反清自立,史称“七和卓之乱”,然而这些人大多均是乌合之众,即便是奕山前往清剿,亦能将大批乱兵击退。林则徐对新疆之事亦自忧心,赴滇之后,与左宗棠仍有交往,并将自己新疆所见尽数相告。当然,此后的故事,便不是阮元所能预知的了。

总而言之,那个属于阮元的时代,已经渐渐成为过去了……

“那些旧时的日子啊……”刘文如听着阮元讲述友人学生相继凋零之事,自也为之叹息。可是叹息之余,刘文如的心绪,却也渐渐回到了从前,向阮元道:“夫子,昨日我……我梦见夫人、月庄和古霞了,她们,她们还是年轻时候的样子。她们见了我,还对我抱怨呢,说她们都走了十几年了,等我等得好辛苦啊。我……我也怀念着当年的日子啊?哈哈,谁知道呢,我小的时候,不过是天长的一个孤女,哪里想过竟会成为恭人,竟能得享古稀之龄呢?”

“哈哈,话说回来,书之在我们家的日子,得有快六十年了吧?”阮元看着刘文如安乐之状,便也陪着她笑道:“你当时跟着彩儿进阮家,是乾隆四十八年的冬天,你才七岁,一转眼过了六十五年了,咱们家这些人,哪里还有第二个,能陪着我度过这么多日子呢?话说回来,我……是我该谢谢你,也谢谢夫人、月庄和古霞,你们……平时看你们在一起的样子,就像亲姐妹一样,我那些年做官,外面的事那么多,可每次回到家里见到你们,看着你们的样子,我……就不觉得累了。过了一日,还能全心全意地去办外面的公事。所以说,是你们把这个家撑了起来,我能有这样的一辈子,有一半的功劳是你们的啊?”

“夫子,没想到你会这样夸赞我们呢。”刘文如听着阮元之言,却也笑道:“这样说来,夫子还是应该多感谢夫人啊。夫子应该还记得,夫人入府的时候,和我……总是有那么一些不快,可夫人却不在意我只是个婢女出身的侍妾,愿意主动教我读书,教我写诗,夫人对我这么好,我怎么能不把夫人当作姐妹呢?月庄、古霞,也是一样啊?月庄差点犯过错,古霞心里一直喜欢夫子,可我们有了这份姐妹情谊,无论什么事,都能化险为夷,也都能和乐如初。说实话,我们……我们也羡慕夫人,可每次夫人不在你那里,就会跟我们同寝食、共欢乐,所以我们也……也从来都没有怨言的。如今夫人和古霞走了十五年,月庄也走了十一年了,我也……想她们啊?”

“书之,你做得也很不错啊?”阮元也向刘文如称赞道:“记得夫人最初来我们家的时候,她还总抱怨我呢,说我没把你教好,写诗、作画的事,都只能由她去做。可后来你却一直研读经史,还对史学之道有了兴趣。那《疑年录》虽有我指点,但究其根本,仍是你心血之作,国朝闺秀多以作诗见长,可治史如你一般的,还有几个呢?我也知道,祜儿今日有了出息,也是你这个做母亲的,自小对祜儿就一直言传身教,你能有今日成就,我……我是真心佩服的。”

“哈哈,能听夫子说得上一声佩服,我……我真高兴啊。”刘文如言语气息此时已渐微弱,可她面上笑意却始终没有消散,道:“这辈子,我也总算做了些事,算是不枉此生了,能有夫子相伴,能有这么好的三个姐妹,我……我没什么遗憾了。只是如今我也老了,若是去了那个世界,见到了夫人她们,她们会不会笑话我呢?若是能够回到四十年前,大家都是一样的青春年少,那该多好呀?对了,若是夫人嘲笑我,我就把夫子方才的话告诉她,我……我是夫子佩服的人呢,到时候啊,我……”到了这时,刘文如的声音已然越来越小,竟连她自己都听不到了。

而阮元听着刘文如最后的言语,却也不禁莞尔:

“书之,今天的你,倒是和以前不一样了,不管什么话,你都敢说出来了。这样也好,我们这一辈子活得都太累了,你因为你当年的出身,我因为那身官服。如今咱们都老了,那些事都过去了,开心地过完每一个日子,心里也舒服啊?书之,你这个样子,我看了,也很高兴呢……书之,书之?”

可是这时的刘文如,已然斜倚在躺椅之间,一动不动了。

“书之,你……你怎么也要走了呢?我……以后的日子,就只有我一个人了,为什么、为什么你们都要走在我前面呢?书之,我舍不得……我舍不得你们啊……”说着,阮元也勉力从自己的躺椅上支撑起来,想着探一探刘文如的鼻息,挽留下自己心中的最后一丝希望。

只是阮元方才撑起身子,便即站立不稳,“砰”的一声,便即倒在了草地之上!

道光二十七年十二月初八日,阮元之妾,恭人刘文如在康山家中病故,终年七十一岁。

而这一日之后,阮元的双足,却也再不能走动一步了……

参差落叶搅云飞,一棹江湖感式微。

绝塞愁深千骑合,故人秋尽几园归。

樽前岁月催华发,天末楼台倚夕晖。

皞皞清时独惆怅,未容离赋遂初衣。

阮元致仕时,便将道光三年以后诗文著作辑成一书,附于《揅经室集》之下,称《揅经室续集》。然而致仕十年,自己又多有诗作留存,便只得再次结集,称《揅经室再续集》。《再续集》结成之后,阮元便不再留存诗文著作,只有一些团扇屏风之上,偶有阮元题诗,这首诗或许便是阮元最后的诗作。

道光二十八年,对于世界而言也是一个巨变之年。因气候剧变,粮食减产,西欧各国内部矛盾被彻底激发,这年年初,自法国而至普鲁士、奥地利、意大利等地,均爆发了大规模民众运动,史称“一八四八革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七月王朝,重新建立了第二共和国,而普鲁士、奥地利、撒丁等国虽然镇压了革命,却也不得不向民众妥协,相继定立宪法。时隔三十三年,君主立宪的理念彻底粉碎了维也纳会议的藩篱,成为中西欧大陆上通行的道路。经过漫长的蛰伏与无尽的奋斗,法国大革命半个世纪之后,昔年的理想终于逐渐被欧洲大陆所接受。

然而,欧洲的变化也并非一帆风顺,法国选举出来的总统,正是拿破仑之侄路易波拿巴,在路易的推动之下,不过数年,法国再次放弃共和政体,成立第二帝国。而短时间内,普鲁士、奥地利等地的宪法,依然饱受知识分子批判,较为激进的言论甚至认为,普奥等国除了制定宪法,并无其他任何改变。

政治近代化的道路,注定艰难而漫长。但无尽的尝试,却也会为这个世界找到新的方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