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六百四十九章 己亥杂诗

大清疆臣。 第六百四十九章 己亥杂诗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然而,历史的发展,却不会因为阮元的隐居而结束。

相反,正是从阮元归隐之时开始,历史车轮转动的速度,似乎开始变得更快了……

光阴荏苒,不觉间已是道光十九年暮春,阮元安享林泉之乐,至此也已经过了半年的时光。这一日阮元的福寿庭家中却来了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龚自珍辞去了礼部主事之职,准备归家,中途路过扬州,便即来找阮元叙旧。阮元听闻龚自珍南归,也是又惊又喜,便将他请到了自己家中。

只是这日阮元家中却另有几个年轻生员,龚自珍也一直在偏厅等到巳正时分,方才见到阮元。一路上看到几个年轻生员离别之前,竟还从袁三手中领取了几锭现银,龚自珍自也好奇,见到阮元之后,便也向阮元赞叹道:“老师在家致仕,竟还有奖掖后进之心,学生今日见了,真是自愧不如啊。”

“定庵,他们几个都是刚刚考中生员的后学,我也问过他们一些学问之事,他们家境都不算好,可对于读书求学,却一直热心,既然有志于学,那我资助他们一些衣食用度,不也是善举吗?”阮元倒是对出资之举不以为意,甚至是乐意为之,一边看着书案上的几部新书,一边也对龚自珍笑道:“再说了,这几日确实也高兴,元春……你有个朝鲜的大师伯,叫金正喜,这个伯申在的时候跟你说起过吧?他从朝鲜找到了这部算学书,叫《算学启蒙》,也是元朝之时朱世杰所撰,以前只从朝鲜传回《四元玉鉴》,如今《算学启蒙》亦能回归中土,自也是喜闻乐见啊。元春那个人和你倒是差不多,一样是刚直脾气,也喜欢苏东坡,不过话说回来,听说元春在朝鲜,也经常受人排挤,不能尽用其才……”

可是说起金正喜,阮元却也想到了眼前的龚自珍,不禁问道:“定庵,你……你为何竟要辞官归里呢?难道昔日丁香花诗一事,竟是如今都不能辟谣止谤么?”

“这个……实不相瞒,老师当年愿意营救学生,为学生和太清夫人解困,学生已经很感激了。其实学生也知道,那时候谣言的确平息了不少。”龚自珍却也叹道:“只是去年奕绘贝勒走了以后,不知为什么,这谣言又多了起来,更何况京城坊间之人,往往只知传谣取乐,他们何时顾及过涉事之人的感受呢?老师不在了,其他同门这些时日,也有不少已经各奔东西,实在是帮不了学生了。所以……既然京城已非久居之地,学生便辞了主事之职,准备归家安度余年了。”

“定庵,你还不到五十岁啊。若是我还在京城之中,知道你如此处境,自然会竭力相助于你,可是我也……”阮元回想着与龚自珍自道光二年相识,至此也有十八年了,龚自珍昔日还是意气风发的青年。可如今十八年过去,竟是在京城之中耗尽了青春意气,终究未能得朝廷重用,此后归家,只恐再无显达的可能了,不觉为他叹息了许久。

“老师,学生这一路南下,却也明白了,或许……学生的心性,本就不适合做官吧。”龚自珍苦笑道。

“若是你才学果然有人赏识,却也未必,只是……”其实阮元也自清楚,若论心性,自己又怎是果于仕进之人?只是自己先受乾隆提拔,后又被嘉庆改任督抚,方才得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恩荣至今。而龚自珍所缺的,或许也就是道光的赏识,可龚自珍一生又不过沉沦于中书、六部主事之位,如何能强求道光重用于他?一时间阮元却也不知,龚自珍失意如此,究竟是谁错了。惆怅之间,也只好向他问道:“你可知京城那边,太清夫人如何了?”

“知道一些,说是还在贝勒府,那载均刚刚承袭贝子,立足未稳,所以尚不敢对他庶母无礼。可长此以往,却是……”听龚自珍之言,顾太清这时在京城,自也生活得并不愉快。

“如今京中,还有别的要事吗?我知道今年容庄也去了,其他的人,敦甫他可还安好?还有……”原来,到了道光十九年,阮元在己未会试中提携的会元史致俨也已经过世。己未一科学生此时在世者,且多为阮元所知者,也只有汤金钊、贵庆、白镕三人了。

“汤中堂还好,不过……”说到京中变化,龚自珍却又想到了另一件大事,便即向阮元道:“老师,去年冬天,皇上召见了湖广总督林则徐林大人,之后便即授予林大人钦差之职,让林大人南下广州,主持禁烟之事。所以京中这几个月都在盛传,皇上是决心要禁烟了。这件事老师可否知晓?”

“是吗,皇上见了少穆,是为了……钦差?”阮元听着龚自珍之语,却意外发现了一处与自己所念不同之状。

“是啊,老师,皇上的意思好像是说……如今广州那边,督抚、海关、绿营,多有相互掣肘之事,是以若要禁烟,便需从京中择一钦差,前往广州全权统筹禁烟,只有这样,方能令行禁止。林总制是如今几年禁烟最有成效之人,所以……”龚自珍回想着京城之中的种种传闻,也向阮元答道。

“原来如此啊……”阮元也不禁喃喃念道,看来,道光确实认同了自己对于广州官场的那一番分析,并做好了京中直接派遣官员的准备。只是道光或许不愿久立禁烟大使之职,也不愿每年都投入公费行长久之策,而是想着一劳永逸,临时启用一名钦差,便即直接清查所有广州英商,尽数搜剿鸦片。而这个艰巨的任务,也就这样落在了林则徐的头上。

只是,一名钦差,便果然可以根绝鸦片之患吗?

龚自珍这日与阮元亦自畅谈半日,惬意而归,此后龚自珍亦曾作诗一首,纪念自己与阮元这一番师生之情:

四海流传百轴刊,皤皤国老尚神完。

谈经忘却三公贵,只作先秦伏胜看。

龚自珍南归之际,多有抒情感怀之作,后来他也将这年南归时所作诗文合为一集,称《己亥杂诗》。会晤阮元之作,亦为此中一首。

这年夏天,阮元在扬州又迎来了一位熟识之人,南河总督麟庆因视察水道之故,暂驻扬州数日。麟庆之母恽珠早年便与阮家相熟,麟庆是进士出身,素来雅好儒经诗文,一向仰慕阮元才学,听闻阮元退隐在家,也主动邀请阮元前往城北瘦西湖一游。阮元自也欣然同意,这一日瘦西湖中,二人看着水道两侧的亭台楼阁,欣赏着草木葱郁之景,自也是说不出的惬意。

“阮太保,先前我两个闺女在京城之中,可是多蒙阮太保赐教了。”看来麟庆对锦香、华香同许延锦共结诗社一事,此时亦有耳闻,说到这里,却也向阮元笑道:“她们诗才我素来清楚,不过是偶一为之罢了,在阮太保家人面前班门弄斧,可是后学惭愧了啊?”

“麟总河,话不能那么说嘛?二位女史的诗文,云姜却也给我看过一些,她们年纪还小,诗文作到她们如今的地步,已经很不容易了。话说回来,咱们少年之时的诗作,若是今日再拿出来看上一番,不也往往都是……哑然失笑之作嘛?”阮元也向麟庆笑道。

“哈哈,确是如此啊。”麟庆一边看着游船之外风景,一边也指着树丛间小山之上一座矗立山尖的白塔,向阮元问道:“阮太保,您看外面那座白塔,我小的时候还经常听家人说起这件事呢,说是高宗皇帝四度南巡之际,扬州的盐商只用了一个晚上,就将那座白塔建了起来,昔日扬州,还真是繁华鼎盛之所啊?这白塔如此精致典雅,想来昔年扬州的盐商,也大多都是风雅之辈啊?”

“哈哈,这些事我小的时候,却也听过故事的。老实说,扬州的盐商嘛……我也认识一些,那白塔肯定不是一日就能建起来的,只是这白塔如此精致,当年确也是用了最好的石料,盐商们请的工匠,也确实都是长年在江南兴修佛寺的匠人,白塔的构思一事,是当年的首总江鹤亭先生亲自筹办,前后花了不少工夫。当然了,如此精美而不失气韵的白塔,扬州之地,只怕也难有第二座了。”阮元一边陪着麟庆,仰望湖边那座山林环绕间的纯白高塔,也一边向麟庆讲述了真实的故事。

“是啊,昔日盐商盛景,如今便只是看这些湖畔留下的亭台楼阁,却也是心向往之啊。”麟庆却不知阮元与江春还有姻亲之谊,只是看着一旁亭台楼阁,虽然形状精美,却大半已经荒废,红漆塑成的水亭支柱,已有不少渐渐褪色,甚至露出里面木屑。一些湖边被盐商们围起来的小园,墙壁上也尽是裂痕。想来这里半数以上的亭台楼阁,都至少十余年无人居用了。便也向阮元叹道:“阮太保,你说这里的庭园水木,都是乾隆鼎盛之时,那些盐商兴建的吗?如今这五六十年过来,昔日的所谓八大盐商,都已经不在了啊?”

“是啊,尤其是十年之前,盐务亏欠最为严重,许多盐商无力弥补积欠,便只得抛弃了这些园子。后来朝廷清查欠款,又有一些盐商因为积欠甚多,直接被革除了盐商之职,所以久而久之,这些园林便只有昔日形状,却再也无人宴游其间了。”阮元回忆着自己走出扬州之时,江家虽已有败落之象,可至少表面上尚属兴盛,不想五十余年之后,自己终于衣锦还乡,昔日盐商却已不见踪影,只留下些空旷的庭园,在瘦西湖边随时间风化,自也是感慨不已。

“阮太保,我听说扬州文人,包括年轻的绅商,也都一样喜欢置办园林,太保既然已经荣归故里,置办几处园子,又算得了什么呢?倒不如您就将这里园林买下一些,也好让这边山水重回当年繁盛之状啊?”麟庆也开始怂恿阮元道。

“我啊,我天生不适合买园子的。没办法,谁叫我取了这个名字呢?”阮元却向麟庆陪笑道:“你看,咱们扬州士绅,若是姓张的,买了园子就叫做‘张园’,若是姓李的,买了园子就会称为‘李园’,那我买了园子呢,不就只能叫‘阮园’了吗?你看看,这每日间让外面百姓叫我的名字,我也不好受嘛。不过园林之乐,也不一定非要在这里去寻了,我在北湖近年得了片地,想着若是建成别墅,就每年都去北湖盘桓些时日,虽然没有这‘阮园’,可园林之乐,我却一点不少,这岂不是美事啊?”

“哈哈,看来还是阮太保有主意啊。”麟庆看着一旁渐渐荒废的园林亭台,却又想到了一件惋惜之事,不觉向阮元道:“只是这样一来,你不买走这片园子,我也不买这片园子,那后人所见扬州,不就只剩下些草木砖石,哪还有什么园林,什么繁华盛世了啊?若是后人不能亲见昔年鼎盛之景,竟把旧事忘了,还以为扬州并没有老人们说得那种繁盛时节,这可如何是好啊?”

“麟总河,这个无妨,昔日繁华,扬郡邑人可都还记得呢。”阮元自也笑道:“当年咱们扬州有个前辈叫李斗,我们叫他艾塘先生,先生在世之时,曾留下《扬州画舫录》一部。如今我闲居在家,翻开那部《画舫录》,旧日扬州的盛时之景,那些少年时意气风发的日子,可还在眼前呢,我记得,后世之人也会记得。只是……”

只是昔日鼎盛繁华的扬州,果真还能重现于人世吗?

扬州兴盛,一由盐政,一由漕运,这一点阮元比任何人都要清楚。

但也正因如此,阮元内心之中,才会多了一丝惆怅之情吧……

“阮太保,前日我接到一份邸报,说皇上派往广州的林钦差,在广州收缴了将近二百万斤鸦片,如今林钦差已经在虎门之地,将那些鸦片悉数销毁,以诫中外之人了,这件事您可有耳闻啊?”麟庆却忽然想起了扬州之外的一件大事,当即向阮元问道。

“是吗,少穆他……倒是要请麟总河赐教了。”阮元也只好向麟庆问道。

“我看那邸报,应该是这样的……”说着,麟庆也向阮元讲述了林则徐禁烟的后续之事。

“原来如此,少穆办事,不容易啊……可是,仅凭这些……”只是欣慰之余,一重疑虑却也在阮元心中散发开来,竟是挥之不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