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六百四十三章 丁香花公案(上)

大清疆臣。 第六百四十三章 丁香花公案(上)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春圃啊,难得你这般关心后学之辈,倒是比我之前心境宽广多了。你今年是四十五岁吧?听说军机处里已经在商议,让你先补都察院之位,那不就算是七卿了嘛。”阮元也对祁隽藻笑道:“说到老臣,老成持国,其实也是好事,只是所谓持国,总要心有余力才是啊?这些年我虽也是一如既往,内阁之事无不尽心,却也总是……总是觉得还有许多事没做好。或许,我却是真的……真的有心无力了啊?”

“老师,内阁也好,八旗军政也好,这些年天下总算太平,自然也没什么大事一定要到老师这里来议决,怎么能是老师的错呢?”汤金钊也向阮元劝勉道:“其实学生倒是认为,老师既然已经做了宰相,也不用去为了军机处那些杂乱之事劳心费神,那就在内阁讲论学问,垂教后世,也是力持大体之道啊?这大清朝廷,总还是需要老师这样的楷模之人,为后来之人做个表率嘛?”

“讲学问,哈哈……话说回来,年轻时候那些讲论经典,意气风发的朋友,如今也全都不在了啊?”阮元看着眼前众人,却依稀发觉少了一人,也向各人问道:“我入朝之后也有所耳闻,其实你们这些后辈之中,春海的学问最好,前些日子他所著那《战国策地名考》,若非功底深厚,不能成书啊。把咱们两代人都算上,乾嘉治学之人,除了我,功夫最深的就是春海了,春海今日怎么没来呢?按理说我跟你们讨论诗书之言,春海从来不会缺席的啊?”

“老师,这……”汤金钊也向阮元叹道:“春海他最近好像是病了,户部那边,说是也有好几日没去了,若是咱们有了闲暇,也一并去看看春海吧。”

“好啊,那么……”阮元正在沉吟之际,忽然听得脚步匆匆,很快,一个人影便即出现在集贤院之前,却是阮元在翰林院所识新科进士何绍基,他素来仰慕阮元等人学识,与阮元、程恩泽俱皆亲善。可这时何绍基面上却尽是忧急之色,手中还拿着一封书信,向阮元等人道:“老师,汤冢宰,各位大人,春海先生他……他快要不行了!”

“你说什么?!”阮元等人听闻程恩泽已经病危,也相继大惊失色,一同站了起来。

而后续之事,更是让阮元等人痛心不已。

道光十七年夏,乾嘉汉学后进学者之中,被公认学问名位兼备的户部侍郎程恩泽,突然身染重病,很快便即垂危,至七月底,程恩泽便即辞世,又一位学者名臣就此陨落。阮元、汤金钊等人也帮程恩泽料理了丧事,并将其遗稿整理成集,交由其子程德威刊印,以求程恩泽身故以后,仍能立言垂训于后世。

而程恩泽出殡之日,眼见后学之人,亦长眠于棺椁之中,阮元内心深处,也自是刺痛不止。

“难道,旧时之人,就要尽数离我而去了吗?既然如此,我也……”

入秋之后,旧人凋零的失落之感,始终在阮元心里挥之不去。不知不觉之间,就连内阁的日常公务,对于阮元而言,也渐渐成了一种负担。这一日顾太清又给阮府来了信,希望阮元闲暇之际,能够再次前往贝勒府一叙。只是此时阮元尚且不知,眼前自己所要面对的,竟又是一桩难解之事。

“阮相国,去年您送给我们家的这个竹桶,今年我用来养花,这些日子下来,花开得可是格外繁盛呢。”顾太清这日看起来却还是笑意盈盈,手中拿着一个竹制花桶,上面已经插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果然艳丽。是以顾太清也向阮元笑道:“您这个竹桶做得确是精致,这每一节竹子之内,竟都可以蓄水,栽花之时层层交错,更是寻常花桶所不及。世人皆言相国精于学问政事,不想相国安闲起来,手艺竟要比寻常匠人更胜一筹呢。”

“太清夫人谬赞了,其实这些竹花桶,是我四年前所制,当时云南并无要事,日子过得还算太平。而且那个时候,拙荆过世,我尚在守制之期,心中落寞,便索性也不去想身外之事,只是信手而成,不想就做出了这个竹花桶。如今若是再做一个,只怕也是有心无力了啊。”阮元也向顾太清谦辞道,只是看着顾太清神貌,虽是言笑晏晏,眉宇间竟似乎另有一重忧愁之色,便也向她问道:“太清夫人,您今日特意找我过来,只怕也不是因为这个花桶吧?若是夫人另有为难之处,我能帮上的忙,也一定会帮的。”

“这……多谢阮相国了。只是……这件事说得出来,确实也有些……有些难为相国。”顾太清眼见阮元点破她相邀用意,便也不再掩饰,只是这件事方才到了口边,却又不知何故,竟被她咽了回去。

“夫人,今日这里也没有外人,若是夫人有什么难为之事,我……我自然会帮夫人保密的。”阮元也向顾太清答道。

“请相国救命!”顾太清见阮元宽和如此,竟是再也按捺不住,起身向阮元拜倒,随即便哭诉道:“相国,您的后学龚主事,确是才华横溢之人,是以他在宗人府的时候,夫子一直对他照顾有加,夫子也赏识他诗文之才,经常请他到我们府上,讲论各家诗作,我也曾和他们二人一同和诗,以尽同好之乐。可是却不曾想到……今年春天,坊间便忽然风传,说我……我和那龚主事竟然有染,如今旗人世家之中,竟然都有不少人开始议论这件事了。我也听说,龚主事那边,情况也不好,难道……难道真的是我们与他吟诗联句,竟而害了他吗?阮相国,您在文人之中素有德望,是以我和夫子想着,能解我家与龚主事之困的人,也只有您了。龚主事也是相国高足,连累他受此声名之累,自然是我夫妇不好,可我们……我们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太清夫人,您说什么?这……这是怎么回事啊?”阮元听着顾太清突然向自己哭诉,一时也是大惊,不知龚自珍从来品行端正,却为何莫名其妙卷入这一出闹剧之中,可是若是见不到龚自珍,仅听顾太清之言,又弄不清其中来龙去脉,沉吟半晌,也只得向顾太清道:“夫人,若是如此,不如……不如我寻个闲暇的日子,请你和定庵一同到我府上一叙,这件事我总是要问个清楚,才能帮太清夫人想出办法啊?”

“那……那就多谢阮相国了。”顾太清也向阮元谢道。

三日之后,阮元果然寻了个空闲时分,安排顾太清从蝶梦园后院进了阮府,龚自珍也应阮元之邀,以问学为名从正门进入阮家,以便外人不会轻易发觉。而听闻龚自珍完整讲出这件事的前后始末,阮元却也是恼怒不已,不知坊巷之间,为何会有人对龚自珍和顾太清如此心存恶念。

原来两年之前,阮元听说了龚自珍不得志之事,便也主动请求奕绘夫妇,日后可以善待龚自珍一二。奕绘便也同意了阮元的建议,很快和宗人府达成了约定,每次宗人府有涉及奕绘贝勒府的相关事务,都由龚自珍前往办理,宗人府远离政治中心,是以这种约定也没有人在意。一来二去,龚自珍便成了贝勒府的座上宾,奕绘素来雅好文才,眼见龚自珍诗文双绝,便也主动请他闲暇时前来府中,与自己诗文唱和。顾太清同样仰慕龚自珍才学,几次奕绘与龚自珍吟诗作对,顾太清也一并参与其中。至少对于龚自珍而言,他客居京城十余年,始终不能得志,突然一日,朝中一位宗室贵族对自己赏识有加,他自然心怀感激,甚至不知不觉之间,也渐渐习惯了来贝勒府做客的生活。

道光十七年春,龚自珍与朋友品评诗文之际,多有新作,其中一首诗中便有:“空山徙倚倦游身,梦见城西阆苑春”之句,同时他所作一篇词作中,又有一句“九霄一脉银河水,流过红墙不见人”,除此之外,那首诗的结尾之处,龚自珍还加了一句注释,曰:忆宣武门内太平湖之丁香花一首。这两首诗词本是写景抒怀之作,可过了几个月,京城之中却意外爆出了一系列传言,称他所作“城西阆苑春”并非实际春景,而是名为顾春的顾太清,更兼奕绘贝勒府所在,就是城西宣武门一侧,如此解释,那“红墙不见人”所言之人,便也是顾太清了。如此传闻扩散开来,便出现了龚自珍与顾太清有染的绯闻。到了秋天,二人凡有出门之时,便往往受人侧目,看来京中果然有不少游手好闲之辈,果真相信了这般流言,此事即为道光中叶轰动一时之“丁香花公案”。

“老师,外面的情况,大概就是这样了。”龚自珍向阮元讲述了这桩传闻之后,心中却也颇为歉然,想着或许正是因为自己,竟连累了顾太清,也向众人赔罪道:“老师,刘宜人,太清夫人,这件事说起来,或许也是我的不对,我一生未曾得志,这两年来,承蒙太清夫人和贝勒爷照顾,终于……终于在朝廷之中遇到知音了,一时得意,未免有轻狂之举。可是……可是我与太清夫人今日之前,就只在贝勒府中见过几次,所言也只是诗词之道,并无其他,我……我确是仰慕太清夫人才华,可诗词之外的事,我从未动过念头,更绝无可能有那什么……什么瓜田李下之事啊?太清夫人,这件事连累了您,是我做的不对。”说罢,龚自珍便也向顾太清连连拜过,以示悔意。

阮元听着龚自珍之言,激愤之下未免也有些叹息,龚自珍先前未曾得志,此语不假,可奕绘只是闲散贝勒,不过偶在宗人府与八旗之内当差,既非枢臣卿贰,也从未担任过督抚将军,如此“知音”,却又能相助龚自珍多少?然而不过片刻,阮元却也冷静了下来,向龚自珍问道:“定庵,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我大概清楚了。这件事本是或许不假,但我也有一事不明,你如今虽改了礼部主事,但这京城之中,达官贵人如此众多,无论是谁,都没有必要难为你一个主事啊?就算这背后真的有人在针对你,那个人他……他有何所求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