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六百二十七章 香山落叶

大清疆臣。 第六百二十七章 香山落叶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道光十五年十月,皇太后也迎来了自己六十大寿,太后万寿之日,道光也亲率大臣,前往太后所居寿康宫奉行贺礼,阮元作为主持仪典之宰相,也将朝臣所拟徽号“恭慈康豫安成庄惠寿禧皇太后”之名正式赐予太后。太后听闻阮元督抚直省几二十年,如今终于回朝,自也欣喜,朝会之后,太后也特别请了阮元前来寿康宫觐见,并特赐了不少衣料、绸缎,以谢阮元进献徽号之功。

只是看着面前的内阁老臣,太后却也有些陌生,直沉思了半晌,方才向阮元笑道:“阮中堂,你先前为官,都是在直省做督抚,我没记错吧?你之前做京官,是什么时候的事了?”

“回太后,臣先前做京官,是嘉庆十四年被仁宗皇帝加恩,做了翰林编修,之后一直到嘉庆十七年,升任工部侍郎,后来仁宗皇帝外放臣去做漕运总督,便一直在外任了。这样说来,臣上一次做京官,已经是二十三年之前的事了。”阮元一边回忆着自己旧时履历,一边想起二十三年,物是人非,许多旧人早已不在人世,心中也不免有些难过。

“是啊,二十三年了。阮元,你之前在京城做官的时候,先帝可一直记得你呢,经常是他办完公事回来,就跟我说起你确有实才,是朝廷可用之人,只是你先前在外任上也有些不快之事,所以不能着急,要循序渐进,待你恢复了侍郎之职,一定再让你去做督抚。先帝还说朝廷之内,最可惜的就是……就是只有你一个阮元啊,你在户部管理钱粮,事办得井井有条,出去做督抚,也能补足直省亏空,所以先帝也没办法,只能找他心中最为关要之处,让你前去任职,要是朝廷里有两个阮元,那直省一个,六部再留下一个,该有多好啊?”太后回忆起之前嘉庆在世之时,向自己所言阮元学行才干,也不觉向他称赞道。

“太后之言,臣……臣愧不敢当,臣如今年迈糊涂,昔年旧事,有许多都忘了,实在不值得太后如此称许。”阮元也向太后谦辞道。

“你有什么不能称许的啊?我虽然只是一届女流,也从未在朝政之上妄加议论,但有些事我看得清楚。先帝也好,皇上也好,就算再怎么勤于政事,具体该做的事,也不是皇上一个人就能做成的,你们在外做督抚,做得好了,天下方能得如今这般太平,若是你们不能实心任事,不能和皇上同舟共济,那如今的大清,只怕已是战乱不止,民不聊生了啊?到了那个时候,我这般衰迈之人,哪里还能够安享天年呢?至少你这个人,先帝可是一直跟我说呢,哪个省有你做督抚,他便对那个省放心,能得先帝如此信任的督抚,我印象里……也不过三数人罢了。”太后却是颇为信任阮元,与他多说了不少嘉庆只有退居寝宫,方才能够说得出来的旧事。

“臣……臣多谢太后赐教,也……也多谢仁宗皇帝。”阮元听闻嘉庆旧日之语,心中也自是感激。

“你夫人如今可安好?我还记得呢,她是曲阜衍圣公一家的圣裔,当年我见过的,我记得她还比我小一岁呢,她如今可也和你一起回来了?若是有了闲暇,你让她入宫来,我再见她一面如何?”不想太后说到这里,竟忽然问起了阮元有关孔璐华之事。

“太后……谢太后垂问,只是……”阮元听闻太后说起孔璐华,却也不觉哽咽了,沉吟半晌,方才向太后缓缓言道:“只是臣的夫人,她……她早在三年之前便已经……已经故去了……”

“是吗……”太后听阮元说起孔璐华已经故去之事,也不觉长叹了数声,过得良久,方才对阮元道:“阮中堂,方才这个问题,是我冒昧了。只是……你可还记得嘉庆十六年的时候,你夫人曾经参加过一次亲蚕礼之事?这一转眼,也都有二十四年了啊?”

“是,臣的夫人当时还有一品夫人之衔,所以那一年的亲蚕礼,她也一并去了。”阮元也如实答道。

“是啊,所以我如今想来,你夫人走得这么早,真是可惜啊?”太后也渐渐回忆起了当年旧事,向阮元温言道:“我做皇后,做太后,到现在三十多年了,见过许多人,朝中大员家的女眷,有印象的却也不少。可你的夫人,我记得我只见过她那一次,可也就是那一次,就足够了。能够见一次面,就让我记了二十年的大臣女眷,她是唯一一个。你的夫人不愧是圣裔啊,那日我们见到她,且不说她气质本就不俗,你想想,其他大臣家的女眷,有多少一样是世家大族出身,一样是累世簪缨,诗书相传啊?可是在她面前,却一个个都像是减了三分颜色。而且……若只是言谈气度,倒也罢了,真正让我刮目相看的,还是亲蚕之事啊。”

“朝廷里这些事,有些人说不出口,但阮中堂,你做官也快五十年了,这些事也没什么说不得的。所谓亲蚕礼,以前也不过是宫中取些蚕来,再从外面找几个懂得养蚕的民妇,在咱们眼前示演一遍如何喂蚕,然后大家到蚕匾那里走一圈,这亲蚕之礼就成了。可是那一天,只有你的夫人,看到那些幼蚕,便主动上前询问那几个民妇,养蚕是否得法,之后也只有她,是真的自己下场,和我们演示了一番喂蚕之状。起初宫里的嫔妃也好,其他大臣的家眷也罢,还有不少暗自嘲笑她,以为此等喂养之事,怎么是我等嫔妃命妇所能亲手去做的?可后来,大家看着她那一挑一拨之状,无不从容娴雅,竟是一个一个都折服了,待她回来的时候,就连如妃和淳嫔,也都在一旁仰慕不已呢。”

“所以我也想着,若是再有见面之时,定要和她好生畅谈一番,认她做个朋友。谁知你当时虽然升了侍郎,可没几个月,就出去做漕督了,总是再没见她一面。癸酉年那个时候,听说她和先帝还有了些争执,可是先帝回来之后,却没说她半句不是,能让先帝心悦诚服的人,可不多啊?那个时候我却也想着,要是有一天,你还能回来做官,该有多好,我还能再见见她,跟她攀谈几日,我记得你也是少年早达,那你应该能做到宰相啊?谁知道如今……你回来了,她却不在了……”

“太后……多谢太后……”阮元听到太后如此言及孔璐华之事,心中既是感激,又是难过,一时之间也早已泣不成声。可这毕竟是寿康宫里,自己又如何能够失礼?也只得强自克制,向太后拜谢道:“内子能得太后垂问,实在是莫大的荣幸,是臣……是臣无能,没能照顾好内子……”

“你也别自责了,总是二十多年过去了,人来人往,我……我也是看得惯了。你做得再好,也抵不过天数啊?”太后也向阮元劝道:“我也舍不得她,可是终是过去了,阮中堂,你也都是古稀之龄了,以后可要好生调养,方能得享天年啊?”

“臣……谢太后赐教。”阮元也向太后拜谢道。

只是旧人相继离别的苦涩,又怎是一句劝慰之语所能打消的呢?

别离之事,从来不会因为伤感而消失,太后加封徽号之后只过了半个月,文孚便即正式辞去了大学士、军机大臣之职,准备致仕归家。这一日眼看西山枫叶尚属殷红,距离凋落尚有些时日,内阁三老阮元、潘世恩、王鼎便也一并陪同文孚前往西山赏枫,同时也准备与他道别。

一行四人看着漫山遍野的火红枫叶,却也是颇为惬意,一时之间只顾欣赏风景,竟也渐渐忘了文孚退隐之事。还是文孚走到一半,忽然想起致仕一事来,也向后面的三老笑道:“伯元、芝轩、定九,你们看,今日咱们还能一同赏枫,也着实安闲啊。我虽然不在内阁,也不在军机处了,但以后总也是在京中闲居,要是还有机会,咱们还可以再来一次西山嘛?唉,我这个军机大臣……其实我心里清楚,我并非决事之才,若是有个主持大局之人在前,我在后襄助,或许办起事能方便些。可要我事事做主,我真是没那个能耐啊。若是我这一走,你们还能多一些决事的机会,那其实是好事啊?”

“秋潭兄,您这样说就太客气了。”阮元也向文孚陪笑道:“我这些年虽然不在京城,可秋潭兄的事还是听说过一些的,秋潭兄在军机处办事,总也是以大局为重,力求稳妥,就算功绩不多,总也没什么过错,至少如今天下,也尚属太平嘛?”

“伯元,我也知道,这天下之间,其实问题并不少,若是一味溺于太平,却也不对。可是……可是我终是才疏学浅,实在没个根治天下时弊的法子啊。”文孚也向阮元笑道:“其实我倒是很羡慕你啊,伯元,你无论在广东,还是在云南,都能够有所作为,兴利除弊,至少你在的地方,朝廷里大家都放心,肯定是形势太平,百姓安乐之处嘛?只可惜你没有进军机处,若是进了,有些事或许你有办法。可又能怎么样呢?国朝久任督抚之人,无一人能够久值枢廷,尹文端公如是,蒋砺堂也一样,所以我也不知道你没能进军机处,竟是幸事,还是不幸呢?”

“文中堂,阮中堂从来遇事都有主见,在外面办事多了,自然有决事之法,若是他能在军机处帮我们一二,可能各省上奏的这些问题,能解决不少呢。怎么能说阮中堂就一定不适合在军机处办事啊?”王鼎似乎对于文孚之言颇为不服。

“定九,你这就是想当然了,我也是看以前的经验嘛?罢了,伯元,你能不能入枢廷的事,我以前也跟他们商量过,总是没个定论,你也不要在意了。更何况……”文孚看着阮元登山行路,一直需要手杖支撑,便也劝慰阮元道:“若说五年前倒也罢了,如今你这个样子,只负责坐镇内阁,对你身子也好啊?朝会、秋审,虽然耗时不多,可总也能够让你一同参与,只去办朝廷里最为关要的大事,这样你才能支持下来啊?”到了道光中期,乾清门、勤政殿的“御门听政”已经越来越少,平均一年下来,大概也只有十次左右,大多数朝廷政务,都通过军机处和引见制度加以解决。但道光一向勤勉,平日即便是道府官员自直省入觐,也可以及时引见,保证君臣之间的有效沟通,所以大规模的朝会有无,却已是无关紧要了。

“秋潭兄,朝廷里下一任领班军机,可是定下来了?芝轩和定九,一个官品更高,一个资历更老,他二人竟是谁能做这个领班军机大臣呢?”阮元又向文孚问道。

“这个嘛……我倒是觉得,穆鹤舫穆中堂,可能更容易做这个领班枢臣吧?”文孚沉思片刻,却向阮元如此答道。

鹤舫是穆彰阿的字,阮元自然清楚。只是听了文孚之言,阮元却也有些沉默,似乎对于穆彰阿履历出身仍有疑问。

眼看阮元不解,文孚便也向他解释道:“伯元,你是不是想着,穆中堂在如今军机处里排名最末,却要如何做这个领班啊?其实这件事也并不难理解,我如今致仕,大学士之职已经定了,就由穆中堂接任,这样品级之上,穆中堂便也超过了定九,芝轩去年才进军机处,虽然担任大学士更早,可资历不占优啊?如此看来,这个领班军机大臣的位置,不是非他穆鹤舫莫属了吗?”

“多谢秋潭兄赐教了,只是……我毕竟在外任官也有些年头了,穆中堂我记得是道光七年才进了军机处,他办事才干如何,我就不清楚了。”阮元也只好向文孚陪笑道。

“伯元,我在军机处也有些时日了,这些事我还是清楚的。”潘世恩见阮元不解,只好向他说道:“穆中堂如今虽然在军机处里排名最末,但我看起来,皇上还是想重用他的,他是旗人,也是进士出身,和我一样是点翰林,入六部,这样做官上来的。年纪嘛,和皇上一样大,比我和王中堂都年轻了十岁,皇上看他尚属年富力强,重用于他,也便在情理之中了。办事嘛……这些年穆中堂也曾去江南审过盗案,龙泉峪吉地是他监修,听说也尚属尽心,因为他是进士,所以和其他旗人宰相不一样,他也经常主持乡试。只是……要说决事之才,我还看不出来,如今穆中堂在军机处位次最末,有些事也不应该由他来办,可这一下子,要把他从末位提升到领班,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以后会是什么样子啊?”

“芝轩,阮中堂,说实话,我并不看好他穆彰阿做这个领班。”王鼎也在一旁沉思道:“先前曹振镛做领班的时候,凡事不务大体,唯求苛察,唯以兢兢文法为要务,我居中操持,像海运的事,陶澍在江南更革盐务的事,都还能办一些。他穆彰阿呢?这些事他何曾办过?说是挑帘子军机,可曹振镛和文中堂年事已高,他看不出来吗?既然如此,他为何不早做准备呢?所以我看啊,以后的军机处,也未必就要比如今更好啊?”

“好啦,定九,你还是这个直脾气,今日我们来这里是做什么的,不是来赏枫的嘛?”文孚眼看将要致仕,却已经对枢廷之事渐渐不以为意,看着一旁尚属丰茂的几棵枫树,也不觉对三人叹道:“再说了,就算我致仕归家,你们还能记得我这个老头子,以后……以后还有多少时日,能够一同来西山赏枫呢?去年富中堂去了,伯元,就在你回来前一个月,松筠松大人也去了,再加上托津,唉……无论以前政见如何,咱们那一代的老人,这也剩的不多了啊?听说你嘉庆四年那些学生,都有不少已经不在了,可是真的?”

原来,就在阮元归京之前,阮元的旧友松筠也以八旗都统之职在京中过世,谥曰文清,终年八十二岁。眼看松筠和富俊都相继离自己而去,嘉庆初年所识同僚,此时尚在人世的,已是屈指可数了。而阮元在嘉庆四年取录诸进士,此时也只剩下汤金钊、史致俨、贵庆、白镕、毛谟等寥寥数人尚在人世,想到这里,阮元一时间也只觉心中酸涩,竟迟迟不能言语。

“文中堂,你多说这些做什么呢?人生一世,总也和这枫树一般,有个落叶凋零的时候啊?既然凋零之事不能避免,又何必以凋零为念,感事伤怀呢?”潘世恩却也对阮元劝道:“不过伯元啊,就这一生而言,我也羡慕你啊?我虽然早得卿贰之位,可后来为了尽孝,整整十年居家无所作为。你历任九省,所在必有治绩,天下间不知多少百姓,因为你做了那里督抚,才能安享太平治世,这样说来,你这一生,可比我光彩多了。就像这些红叶,虽说已经渐渐凋落下来了,可是它们能以如此殷红之状在人世上走得一回,却也不枉了啊?”

“芝轩此言,实不敢当啊。”阮元也向潘世恩谦辞道。

“好啦,咱们也多走走,多看看这些红叶,或许再过几日,这样的盛景,就见不到了呢。”文孚也向三人笑道,各人便即一路赏枫,一路渐渐下山归京了。

漫天凋落的红叶,仍在不停起舞。

文孚致仕之后六年,在家中平安去世,终年七十八岁,谥曰文敬。而文孚致仕之后,道光也果然将穆彰阿补授为大学士,并让他成为了新一任领班军机大臣。此时四名大学士便是长龄、阮元、潘世恩和穆彰阿,琦善加授协办大学士,与王鼎同为协揆,但琦善本职仍为直隶总督。眼看军机处只剩下穆彰阿、潘世恩、王鼎三人,道光也将刑部侍郎赵盛奎,工部侍郎赛尚阿补任为军机大臣,保证军机处有足够人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