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626章 忘年交(小说全书已完稿)

大清疆臣。 第626章 忘年交(小说全书已完稿)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阮相国,按您的意思,这两幅大理石屏,在如今文人看来,亦可称为画作了?这石画要如何观赏,还请相国指点一二。”奕绘看着两幅被阮元称为“春山霁雪”和“江上双峰”的石屏,也开口相询道。

“这两幅石屏观看起来,却是不难。比如这一幅,名为春山霁雪,是因其上方纹路,蜿蜒如同碧山,下方纹路陡狭,若是将其看作流水,则可以视为冰雪初融之际的新生之水,即是初融新水,那中间这些纹路,便自可以看作白雪了。”阮元也指着两幅石画,向奕绘夫妇一一评点道:“这春山霁雪,便是此意。另一幅石画之中,其上纹路如云山缭绕,其下纹路如大江东去,故而称之为‘江上双峰’。我这些石画一一皆有名目,贝勒爷,太清夫人,您二位若是还有兴趣,我自可尽出家中石画,与二位一同观摩。”

“阮相国,这石画本自天成,可这纯出天然之物,其中却别有一番境界,如此石画之美,非学识渊博,心境开阔之人不能得见。今日能与相国品评石画,我们也实在是开了眼了。”顾太清也向阮元称赞道:“我夫妇二人以前也看过相国诗作,相国之诗,见之如画,实在让我们心驰神往。前日我夫妇也看了相国《揅经室集》,方知相国无论学问、政事,乃至天算之道,都是一绝。如今我二人能得相国赐教,真是难得的幸事啊?”

“太清夫人客气了,老朽文集都是十年前所订,如今也想着再出续集了。而且老朽这些年来,目力听力俱皆大不如前,旧日那些文作,却也看得淡了。”阮元也向顾太清谦辞道。

“芸台相国说的哪里话呢?先前我和家中夫子品诗论文,时常以知音难求为憾,我家中倒是也有不少朋友,可大家都是旗人,论诗作诗之法,总是有千篇一律的不足。如今认识了云姜妹妹,只觉行文之风,都已经与之前大为不同了,云姜妹妹有此家学,自也是相国之功了。若是云姜妹妹的朋友,也能和我的朋友一同讲论诗作,吟诗联句,那这京城闺阁,才真是热闹起来了呢。”顾太清却是对许延锦颇为喜爱,便即以许延锦为由,也向阮元称赞起来。

“太清夫人如此之言,却是我当不起了啊?”阮元也向二人笑道:“云姜的父亲算是我的学生,他德清许家从来家学深厚,云姜的母亲出于钱塘梁家,也是江南雅士,云姜入府之前,便已学得作诗之法,却并非我指教之力啊?”

“阮相国,您方才说云姜的家人,也都是江南文风鼎盛人家,这真是太好了。”顾太清又向阮元问道:“以前和云姜品论诗文之时,云姜却也说起过,她江南家中女眷,有不少因为丈夫入京赶考,亦或为官之故,都要来京城暂居。所以我也想着,若是云姜的朋友到了,便借这蝶梦园开个诗会,到时候大家一同作诗吟咏,岂非乐事?只是若有雅集,恐扰了相国清居,是以此事还需相国允准才是。”

“哈哈,太清夫人既有雅集之愿,我又何必扫了你们的兴呢?”阮元对于许延锦、顾太清等人集会作诗之事,显然并无不满之情,反而向顾太清言道:“我年纪也大了,和两个老妾独居,却也用不了多少地方,若是你们想用这里园子,就自管用去吧。太清夫人如此雅集心愿,却也让我想起了当年我家中夫人举办诗会之事了。只可惜我一家九省为官,总是不能多寻同好之人一聚,太清夫人能和云姜办成诗会,夫人和古霞在天有灵,也自当欣慰啊?”

“那我们就多谢阮相国了。”奕绘和顾太清听闻阮元同意了二人和许延锦一并主持诗会一事,也当即向阮元拜谢道。

深闺得颂令公诗,想见乾隆全盛时。

为檝为霖真宰相,乃文乃武大宗师。

阮元入京不过月余,便即与顾太清和奕绘相交为忘年之友。

阮元归京之后,昔年学生、京中仰慕阮元才学之人,亦皆相继前来蝶梦园处,冀求得见阮元一面。这一日前来拜访阮元之人乃是张集馨和龚自珍,张集馨是仪征出身,阮元一直视为同乡,龚自珍才学也一直受到阮元看重,是以这次会面对于阮元而言,却也是颇为欣喜之事。

这时张集馨正好结束了河南乡试主考之职,归京上报乡试取录之情,这次来见阮元,也将自己所录河南举人名册带了过来。阮元看着张集馨取录之人,也满意地向他笑道:“椒云此次去河南主试,这取录了不少名士啊?中州学人,如今以这蒋湘南为第一人,你这次典试,居然真的将他取录其中,不容易啊?你如今是改任了御史了?正好现在我还能兼着一些都察院之事,你现在能做御史,只要有所作为,我也自可向其他大人再行荐举,以后在京入六部,在外任道府,都是好去处啊。”

“后学多谢阮相国提携。”张集馨也向阮元回拜道:“只是……后学还是想在翰林里做个词臣,御史道府之事,其实并非后学所愿。”

“总是要出来的嘛?”阮元自也清楚张集馨心意,向他笑道:“你入仕终是不久,或许如今心思,和我登科那两年也差不多。你看我当年入仕,也是在翰詹文馆读书,后来出去做了学政,方知天下生民实情,又回来做了一年侍郎,户部钱谷之事方才初窥门径。再后来外任督抚,整整三十年,也是做了三十年实事啊?翰林知书固为乐事,可书中所学,若是不能得以实用,又谈何治国平天下呢?若是有道府之职出缺,我倒是希望你能够出去历练一下。”

“那后学就先谢过相国了。”张集馨清楚阮元劝他外任道府,也是为了让他施展才干,便即再次拜谢道。

“我听说,定庵也已经升迁了,可有其事?若是如此,我也要向你道贺啊。”阮元也向龚自珍问道。

“是,学生多谢相国垂问,如今学生已升了……宗人府主事。”龚自珍也向阮元答道,只是听着龚自珍之语,阮元却也清楚,龚自珍显然对于这次升迁并不满意。

“宗人府主事吗……”阮元不觉沉思道。

“芸台相国,定庵兄这所谓升迁,在后学眼里,哪里是升迁啊?这……这和直接告诉定庵兄,他再也不能得历机要,却又有何异呢?”张集馨也向阮元打抱不平道:“相国或许不知,定庵兄当年殿试之时,言及新疆屯田之策,洋洋洒洒数千言,将国朝治疆得失流弊一一言明,还将他所念治疆之法尽数条对无遗。可他换来的是什么?是那曹振镛当年仅仅以为定庵兄楷书不得体,便将他降入三甲,定庵兄原本就是内阁中书,中了进士之后还是内阁中书,一直到去年才补了这个宗人府主事的闲差!现在曹振镛确实是死了,可外人那边,定庵兄自负其才、华而不实、不能认真做官的刻板印象,早就深入人心了。要不然就凭定庵兄十年做内阁中书的履历,如今六部大司主稿,对定庵兄而言,不也是小事一桩吗?”

“既然如此,定庵,如今军机处那边,领班已经不是曹太傅了,不都换成文中堂了嘛?”阮元眼看龚自珍京城浮沉十余年,却始终不能得志,也想着对他施以援手,便即劝龚自珍道:“正好,我和文中堂以前也是旧识,我向他举荐你,说不定他看在我的面子上,还能听进去呢?到时候,我劝他改你去户部或者刑部做主事,总比你如今在宗人府要好些啊?”之前的道光十四年,大学士富俊也以八十六岁高龄病故,谥曰文诚,此后文孚便即补任大学士。

“芸台相国,这件事您不知道吗?”不想这时张集馨却向阮元说道:“文孚文中堂就在前几日,已经上了致仕折子,或许再过两个月,文中堂就不在军机处了啊?”

“是吗……那潘中堂、王中堂那边,我去帮你说说情,或许也能有办法呢?定庵,大家都知道你才学过人,若是真的就这样被耽误了,对于朝廷而言,也确实可惜啊?”阮元又向龚自珍问道,这时因富俊、曹振镛去世,内阁宰相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阮元与文孚接任大学士,两个协办大学士的空缺则被王鼎和穆彰阿补足。一时之间,四名军机大臣竟都有了大学士之职。不过阮元与穆彰阿共事不多,也只得考虑起潘世恩和王鼎二人,想着再有机会,便即向二人举荐龚自珍,总是不能让他湮没官场。

“老师,不必了。”这时却是龚自珍主动开了口,试图劝阻阮元:“老师,学生为官这许多年,有些事,该看清楚的,也早就看清楚了。老师又何必去做这些徒劳无益之事呢?若是外人听了,又要说老师徇私,这不是学生害了老师吗?”

阮元听着龚自珍之言,也是一时沉默,不知如何劝慰他是好。

“定庵,你人品才学如何,我心里有数。我该做什么,我也自有分寸的。”想到这里,阮元也只能如此宽慰于龚自珍了。

此后阮元也将龚自珍之事告诉了潘世恩和王鼎,希望二人能够重新考察龚自珍为官劳绩,择机改任。另外,阮元也特别给奕绘去了信,言及龚自珍为人峭直,宗人府多有达官贵人来往,他在宗人府容易受人欺压,希望奕绘能够劝宗人府其他官员对他宽以待之,至少先让龚自珍做几年太平京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