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六百二十一章 阮元拜相

大清疆臣。 第六百二十一章 阮元拜相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本是仙源第一家,坛边红杏水边槎。

奈何早向西池去,独立瑶峰看落花。

阮元闲居之时,念及自己与孔璐华夫妻恩爱几四十年,仍是伤感不已,他虽然从来作诗力持大臣之体,不愿溺于私情,却仍是作诗一首,颇为含蓄地怀念了二人一生之爱。道光十五年春,已经七十二岁的阮元也在宜园供上了许多灵位,自己一个人坐在宜园之中,看着一个个远去的故人,不觉百感交集。

“璐华,你知道吗?扬州的百姓,可一直都想着你呢。”这日诸多灵位正中的一个,自然就是孔璐华的了。阮元看着灵牌,就如同孔璐华仍在身旁一样,对着牌位笑道:“孔厚都跟我说了,你的灵柩运回扬州的时候,当年永胜村里那些养蚕的百姓,有不少都听到了这个消息,争先恐后的过来为你送行。孔厚说,那日行船两岸,百姓们看到你的灵柩,一个个都哭了出来,足足哭了半日呢。当年养蚕的事,是你一力操持,这也快三十年了,还有这许多人记得你当年恩惠之状,说实话,就连我啊,也都羡慕你呢。璐华,你在那边的日子,过得怎么样,你是不是也……也想起我了啊……”说着说着,阮元也再难抑制自己伤痛之情,泪水一点点落在了衣襟之上。

“璐华,你走了,这两年的日子,我……也是老得多了。你看这条腿,再也好不了了,这两年阅兵的事,一共才办了两次。《石画记》是编好了,可是《云南通志》,你走了以后,我实在是无能为力了,只能等着后人承继我如今稿本,再行编撰了。你说,我……我是不是越来越没用了呢?不过你也放心,我想着回归中原的一天不会远了,若是我实在干不动了,就回家致仕,到时候,我隔几天就去一次雷塘,多陪陪你,你说,这样的日子好不好啊?”想到两年来日渐老迈之状,阮元也不住感叹道。

不过阮元所言也是实情,道光十三、四年,阮元除了南归之际在贵州阅兵一次,十四年在大理阅兵一次,便再未走出过昆明。四卷《石画记》卷帙不多,阮元已然编定。可《云南通志》之事,自己终究已然无力去办了。此后王崧也退出了通志局,《云南通志》编修之事便即搁置。直到阮元督滇之后四十年,岑毓英出任云贵总督,方才以阮元《云南通志》稿本为蓝本,重新开局修志,成《光绪云南通志》一部,而阮元所修则被称为《云南通志稿》。只是阮元稿本原本便已颇为详尽,云南一省掌故大端,几已全备,又兼全本存世,是以后世论及云南志书,阮元《云南通志稿》同样俱有独特价值。

“璐华,你要是在天有灵,你见到古霞了吗?见到常生了吗?这几年走的人啊,真是太多了啊?”阮元看着一旁的其他牌位,也不禁伤感道:“裴山啊,我知道你只有德容这一个孩子,我们一家也从来把德容当成亲女儿,可谁知她去年一病,竟也……裴山,你说我走的那一天,我……我要怎么见你啊?孔顺啊,平日你做的菜,我一直视为绝品,却也没几日空闲安享一番,原本想着致仕之后,尚有口腹之快,可你也去了。伯申、恭甫,你们都是我的学生啊,如今也……也走在我前面了……”

这日灵位之中,居中三个便是孔璐华、唐庆云、阮常生三人之位,而边上四个,上面写的竟是钱德容、孔顺、王引之和陈寿祺的名字。原来钱德容自从陪护阮元南下,便在路上生了病,一直不得痊愈,道光十四年春,钱德容便即在昆明去世。而就在同一年里,阮家名厨孔顺也因年事已高,寿终正寝。道光十四年,居家守制的王引之也因病过世,终年六十九岁,早已在福建隐居多年的陈寿祺,也因参与《福建通志》编修,积劳成疾而卒,终年六十四岁。福建又出现了通志局相争之事,以至于陈寿祺死后多年,《福建通志》方才得以刊行。因王引之官至礼部尚书,道光特赐谥号文简,陈寿祺辞官时仅为五品御史,故未得赐谥。

“唉,你们看看你们啊,你说是你们寿数太短,还是我活了太久啊?”阮元回想着近年诸事,也不觉喃喃自语道:“这样说来,我督滇之任,前后也有八年多了,就算是你们这些学生,也一个个都要见不到了。这些年在广州、昆明,江南的模样,都有些模糊了,虽说是为国宣力,可今日也没有旁人,说句心里话,我也想中原,想着江南啊,我也想回家啊?咱们这许多人,十几年来天各一方,不知不觉的,讣告就到了,我……我想见你们最后一面,怎么都这样难呢?”

“皇上啊,臣当年离京,您说还要办两件事,车里承继,臣办完了,开化那边,边境一直太平,听说那农文云已经屡战屡败,肯定是覆亡无日了。可是,臣归京之日,究竟是何日啊?当年的承诺,您可……可还记得啊?”说到这里,阮元也回想起了当年道光许下的承诺,如今车里已经平定,农文云形势日窘,这样说来,道光交待自己去办的两件事,已经快要完成了。那么之后的阮元,却又待如何呢?

“爹爹,开化有信到了。”不想就在阮元念及边境之事的同时,阮祜也到了宜园之内,手中拿着一封信笺,向阮元道:“孩儿听说,越南那边已经攻破那农文云所在的保乐州,农文云兵败之后,在一个山洞里自尽了。这样说来,越南那边应该也没有边患了,咱们是不是也要准备一下,让大理、曲靖这一次前往边境驻守的绿营都回来吧?”

“是吗,那就让他们撤回来吧。这一晃也快两年了,云南边境终于……终于又太平了。”阮元也向阮祜感叹道,而说到这里,阮元心中却也放下了一块大石。既然刀绳武逃亡缅甸,已然不成气候,农文云又自尽身亡,车里土司也由刀正综顺利继承,那自己回归京城,重返中原之日,或许也就不远了。

“还有,爹爹,孩儿今日也听到督院有人来报,说是京城之中,曹振镛曹太傅,已经……去世了。”阮祜又向阮元补充道,而阮祜之言也确是事实,就在道光十五年正月,执掌军机处十五年,时年八十一岁的曹振镛终于因病过世,道光念及曹振镛辅弼之功,也特赐谥号文正,以彰其名。

“曹太傅……”阮元回想着自己与曹振镛的那番对话,心中也自是思绪万千。仅论私谊,阮元并不认为曹振镛和自己有何交恶之处,可政事之上,二人理念却又大相径庭,如今曹振镛过世,却也不知是失去了最后一个劲敌,还是说,最后一个初入翰林之时的旧人,也不在人世了。

而曹振镛之死,或许也意味着……

“伯元,京城有好消息到了。伯元,如今,你……你终于也是大学士了!”果然,就在这时,伊里布的声音也出现在了自己身后。阮元听着伊里布之言,又惊又喜,回头看时,果然伊里布已经走到了宜园之内,手中还拿着一份上谕。

“是吗,那我看看……”阮元也走上前来,取了上谕在手,看着其中的内容喃喃道:“体仁阁大学士,管理兵部……这是……这是过了多少年啊……”

内阁大学士,是清代实职文官中的最高等级,清代承继明末旧制,是以大学士自清初便是文官之首,后经调整,在雍正时代正式成为唯一的正一品文官。清代会典称大学士“赞理机务,表率百寮”,看起来是事无不兼,也被民间默认为宰相。但雍乾之际,随着军机处的建立,朝廷主要事务的决议渐渐转移到了军机处,大学士实权便大不如前。如果没有兼管部务的差使,大学士便仅是名誉宰相,阮元拜相之际先被道光议定管理刑部,后又改管理兵部,尚有管部之权。

此外,凡下达诏旨诰敕,对正式的表奏进行票拟,也都需要大学士会同内阁办理,尽管这些拟旨、票拟之事可能仅仅流于形式。而重大朝政决议,朝廷里重要的礼节**务,秋审时的死刑案件议定,也都需要大学士参与。从地位上而言,正一品的大学士毫无疑问在此时位次最尊。从阮元进士登科起算,这时也已经过去了整整四十七年。

“是啊,哈哈,我年轻的时候,在京城就听说过伯元你超迁之事,当时不少人还议论,说你会不会五十岁就能做到大学士,能不能坐二十年大学士呢。唉,没想到啊,如今你终于到了这个位置,却也……你看你这胡须,全都白了啊?”伊里布与阮元结识已有九年,也已将阮元看作了难得的好友,这时阮元大拜,他自然也为阮元感到高兴。

“爹爹,您终于也有大拜之日了,孩儿也要恭喜爹爹啊?”只是阮祜看着上谕之上的文字,却也向阮元问道:“可是爹爹,这管理兵部之言,是不是说,爹爹就要回京城做官了啊?”

“受卿,你说的没错,伯元升了大学士,我也改了云贵总督。我这两日就要进京入觐皇上,待我回来的时候,伯元再与我交印,然后啊,你们一家就可以回中原去啦!”伊里布也对阮祜笑道,受卿是阮祜表字,伊里布与阮家已经渐渐熟悉,便也以字称之了。

“是吗,我……我终于等到回归中原的一日了……”阮元想起数年之间,杨吉、孔璐华、唐庆云、钱德容、孔顺诸人,无不因自己为官之故,寿终滇南,生时不得再见中原山水风光,而自己却因长寿之故,等到了回京为官的一日,物是人非,也不觉老泪纵横。

这日入夜之后,阮元回忆自己督抚九省,几半天下,前后三十余载,如今终于得以执掌内阁,而督抚之任也已经步入尾声。百感交集之下,也自撰《和香山知非篇》一首,总结自己这段督抚历程:

这一次,阮元的督抚生涯,是真的要结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