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六百一十七章 诀别之痛

大清疆臣。 第六百一十七章 诀别之痛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理初,科场之事,就是这个样子了。我虽然不能把那份卷子拆开,看一看其中之人姓名,但你这些文稿,我都读过,我能看出那就是你的试卷。”阮元也将自己与曹振镛等人的争执,以及自己力主取录俞正燮一事详细告诉了他,不觉叹道:“话说回来,这件事也是我不对,若是我还能有更好的办法,想来他们即便与我不熟,也应该能听我一言,既然如此,是我对不起你啊。”

“阮中堂,您已经尽了全力,剩下的事,便在于天意了。既然天意不让我登科中式,那又怎么是阮中堂可以扭转的呢?”俞正燮原本听着自己再次落第,心中也是不平,可是听着阮元将克成之争悉数告知自己,却也明白了阮元对于自己,已经是竭尽全力,无奈之下,反而也有些释然了。

“理初,你生的晚了啊,若是嘉庆四年的会试,就凭你策论那般详瞻,怎么也不可能落第啊?”汤金钊也向俞正燮安慰道:“不过如此一来,你参加会试也有四次了,若是还有举人大挑,自可得到保荐,我毕竟还在京中,大挑之事,可以帮一帮你,只是不知理初,如今你……你可还想着去应举人大挑啊?”

“汤大人,如今学生对于这科试、为官之事,看得已然淡了,若是大人不介意,学生想着再过几日,便即离开京城,去江宁看一看。”看来俞正燮连续在科场遭遇打击,也已是心灰意冷,对汤金钊道:“如今学生听闻江宁陶总制幕府多有贤才,陶总制也是礼贤下士之人,又想着兴办书院,学生愿意去那里一试,若是能够在治学之上另有进益,于江宁兴学之事有一二裨益之处,学生心中却也无憾了。”

“可惜啊,理初这般贤才,竟不能为朝廷所用,这曹振镛真是……真是误国之辈啊!”程恩泽也在一旁愤愤道:“不光是老师如今觉得这一榜中式之人,多不如意,就连我在里巷茶坊之间,听那些文人品评今年金榜,他们一样觉得榜上之人,或庸碌无为,或藉藉无名,竟是见不到几个真正的名士!所幸老师还是有识人之才,这不,子彝还是被老师发现了,这一榜如此说来,也就是子彝一人,尚属得人了。”原来,阮元在杭州做学政时认识的学生端木国瑚,在这一榜中被阮元取录,终于考中了进士,端木国瑚这日也到了衍圣公府之中,特意拜谢阮元取录之恩。

“子彝,确实不错啊。只是……”阮元想着端木国瑚年纪也不小了,即便考中进士,只怕为官之日也不会长了,便向端木国瑚问道:“若是你分了六部,或者进了翰林,这官场之内,你可能待得住啊?”

“这……学生自当尽力而为。”端木国瑚也只得如此向阮元答道,事实上,由于年事已高,端木国瑚虽考中了进士,也未能久任于京城,数年后便即辞官归里。

“唉,如今这朝廷啊,真是……和仁宗皇帝亲政那个时候比起来,变化太大了啊?”汤金钊也感慨道:“不过老师,今日咱们这里,可还带了一位当年您的旧友呢,您或许还不知道吧。芝轩大人就在几日之前,已经晋升大学士了。如今,芝轩也是潘中堂了!”

“芝轩?”阮元讶异之间,几个学生已经扶了一位老者前来,阮元见到这人时,也不觉百感交集,老者看来尚比自己年轻,却也是六旬开外之状了。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年与自己同值南书房,也曾一度在杭州贡院办理乡试之事的潘世恩。

“芝轩,你……你回来做官了?”阮元当即问道。

“是啊,我……先前家父老迈,所以我便在家服侍了他老人家十年,不过如今,我也回来了啊?”潘世恩也对阮元笑道,原来就在阮元离任漕运总督之后不久,早已升任尚书的潘世恩因母亲病故,开始居家守丧。但丧期过后,潘世恩眼看父亲年迈,便即上疏称不愿按时归京任职,而是想着服侍父亲终老。直到道光九年,因潘父病故,且潘世恩已然除服,他方才回到京城,重任六部尚书。听汤金钊所言,如今潘世恩已然补了卢荫溥的空缺成了大学士,反而要高出自己一级了。

“是吗,芝轩,你回来也好。这些年轻后生啊……以后还要劳你多加扶持了。”阮元也向潘世恩言道,不过说到这里,阮元也不觉有些惆怅,自己比潘世恩更早成为协办大学士,但道光却将潘世恩先行补入内阁,显然是道光又忘了自己。然而……

既然曹振镛已经年近八旬,潘世恩也成了大学士,那军机处一边……

这时阮元自然不会知道,仅仅一年以后,潘世恩终于进入了军机处,成为穆彰阿入主枢廷之后七年,又一位新的军机大臣。

潘世恩这时也不清楚阮元所想,只答允了阮元。可就在这时,一名衍圣公府仆从忽然奔上,手中还拿着一封帖子,阮元看这仆人之时,只觉他神色惊惶至极,也赶快迎了上去。仆人见了阮元,也一边将帖子递上,一边向阮元哭道:“老爷,不好了,保定的大公子他……他去世了!”

“你说什么?!”阮元听着仆人禀报,也当即大惊失色,连忙取了帖子,果然竟是一封讣告。阮元惊心之下,连忙打开讣告,取了信笺出来,方才看得两行,阮元已是泪流满面,只无神地看着府邸之外,哭道:

“常生,常生啊,你怎么……怎么就去了呢?这不可能,这不可能的啊?!”

“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啊?”汤金钊大惊之下,也从阮元手中拿过了讣告,看得半晌,却也愣在当地,向阮元叹道:“老师,这……看这讣告,常生公子过世之事,应当是真的了。老师,学生们都知道常生公子才学过人,这也太可惜了啊?可是老师您年纪也大了,您可千万不要……不要伤了自己的身子啊?”

“是啊,阮中堂,您可一定要保重啊?”俞正燮、潘世恩等人眼看阮元遭此巨变,心中也是难过不已,却也只好如此劝慰阮元道。

“常生,常生……这到底是为什么啊?”可是这时的阮元,一时却根本不能从震惊和悲痛当中走得出来,只在原地站着,喃喃道:“爹爹知道,知道你这些年做官,一直都好,官府的事,百姓的事,你办得都不错,你如今也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却怎么……怎么就去了呢?你这……这可让爹爹怎么办啊?我……”

忽然之间,阮元只觉右腿之上一阵刺痛,勉力抬腿走了一步,竟已坚持不住,随即各人便听得“砰”的一声,阮元竟摔倒在了地上!

“老师、阮中堂!您没事吧,您可千万要撑住啊!”

……

阮常生的过世,让阮元一连数日都沉浸在悲痛之中。可是无论家中之事如何,阮元本职仍是云贵总督,不能在京城久居。是以这一日阮元也前来圆明园入觐,向道光汇报会试取录贡士一事,并将南归之情告知道光。

“皇上,臣今日前来,想着向皇上请罪。”阮元想起会试之事,也主动向道光承担了责任,道:“臣年迈昏庸,才学见识早已大不如前,此次选录中式举人,虽然和曹太傅,那、恩两位大人多加斟酌,可仍是觉得今年会试取录之人,经义策论俱皆出彩者不多。臣以为,如今臣取录的新科进士,实在是……不如三十四年前的会试了。或许举人之中,仍有许多才学见识过人之辈,臣未能及时发觉,是臣有过,还请皇上责罚。”

“阮元啊,你何必对自己要求如此苛刻呢?”不想道光对阮元还是颇为敬重,并不认为阮元所言便是事实,道:“朕也知道你才学过人,如今督抚天下九省三十年,论实干之才,你也是朝中数一数二的了,你再看年轻人的文章,觉得不满意,不也是很正常的事吗?你可能说得也没错,但那是因为去年本有一场会试,或许这几年学问出众的举人,去年就已经登科入仕了,想等下一批新人出来,还要几年工夫呢。朕这几日也在准备殿试和朝考之事,看着新科士子之内,也还有些是不错的,你就不要自己苛求自己了。”

“皇上宽仁,臣惭愧无地。”阮元也只好如此答道。

“还有啊,你儿子阮常生的事,朕也知道了。你……你这几日,心里也不好受吧?”道光说到这里,倒是主动想起了阮常生,看起来道光对于阮常生也有一些印象,竟向阮元劝慰道:“阮常生的事,朕知道一些,琦善在直隶考察道府官员,经常会向朕举荐其中有能之人,阮常生是第一个,也是他多为盛赞的后辈,朕也遣人去保定视察过,他确实有守有为,是个好材料,如今不到五十岁就去了,可惜了啊。你若是心中确有不快,不妨再留京几日,等到你心绪平复了,再回云南,如何?”

“皇上念及犬子之名,臣自然感激,只是……”阮元听着道光能称阮常生一句“可惜”,心中感动,这时也已经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只是臣的家人在保定,还需要将犬子灵柩运回扬州,择日安葬。臣老了,也有五年没见过臣的大儿子了,臣舍不得他,想着他棺椁南归之前,可以去保定再见他最后一面。所以臣今日辞别皇上,明日便要南下,皇上厚爱,臣自当肝脑涂地,竭力相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