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六百一十五章 阮曹之争(三)

大清疆臣。 第六百一十五章 阮曹之争(三)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阮元听着曹振镛之语,却也渐渐明白,自己为官取士之道,与曹振镛大相径庭,想让曹振镛理解自己,接受自己的理念,多半已经不可能了。当然,阮元也不愿屈从于曹振镛。

无奈之下,阮元只好向其他所有考官问道:“那大人、恩大人,各位同考的翰林御史,今日我有个不情之请,我请求各位大人再给这位考生一次机会,重新评判一次此人应否中式。我有我的理由,此人学问渊博,引经据典恰到好处,并非寻章摘句,亦或炫技之人,他文笔详瞻,才学之下,犹兼谨慎,更能心怀天下大事,有未雨绸缪之忧思。此等人才若是被我等错过,至少于我而言,我对不起皇上特赐主试之恩!他一人中式与否,本也无关大局,所以请各位大人从宽而断,再评判一次此人试卷,如何?”

“阮中堂,老夫心意已决,此人试卷老夫不会予以举荐!”曹振镛也向阮元答道:“阮中堂都把话说到这个地步了,那这个人就更不能用了。成字二十一号,发榜之时自然会有人记下其人名字,到时候天下人就都会知道,此人是阮中堂得意门生,那对于其他完全通过糊名誊录选举出来的考生而言,这公平吗?”

“那大人,恩大人,二位大人意下如何呢?”阮元再一次向那清安和恩铭问道。

“阮中堂,这……要不还是算了吧。”那清安犹豫半晌,方才向阮元劝道:“下官也知道,阮中堂学问过人,今日听阮中堂赐教,方知外人所言不虚,下官也佩服中堂啊。可是阮中堂,这……这毕竟是抡才大典,是汇聚天下士子的会试啊?咱们主持会试这种大事,怎么能不小心谨慎呢?曹太傅说得也没错,这个人的文作,确实……确实是不太规矩,这要是取录了不规矩的士子,那不是相当于说,朝廷科举体制,都是摆设吗?若是此人果然尚有才学,就让他参加举人大挑去吧,中式之事,下官不敢举荐了。”

“是啊,阮中堂,此人试卷所言,与程朱先贤全然不同,若是以后之人见到他的试卷,要怎么看我们啊?”恩铭显然也不愿取录此人,向阮元道:“我们却也清楚,此人学问应该不差,读的书也比一般举人要多,可若是只凭借这个,就让此人中式,那其他落第举人知道了,会怎么想啊?因为他们读书少,就不能考中进士了吗?他们还是全然信奉《论语》、信奉程朱之人啊?到那个时候,他们肯定会说我们取录进士不公,这……这个责任下官担不起啊?”

“是啊阮中堂,这些卷子,举子们也是能够看到的,到时候他们那边要怎么交待啊?”

“阮中堂,您取录此人,咱们都多一份麻烦,若是就这样算了,咱们也能少惹些是非不是?”

“阮中堂,下官也以为曹太傅所言方是稳妥之道啊?”

一时之间,贾桢、吴文镕、徐广缙等人,也纷纷劝阻阮元道。

“你……你们,科举之事,你们就是这样应对的吗?”阮元听着各人之语,心中也是一阵寒气上涌,双手颤抖不止。他实在没有想到,对于在座除了自己之外的主考而言,科举会试,就只是一次公务,一次差遣,而其他人所想要做的,也不过是把朝廷交待的差事办好而已。至于多余的风险,他们一点都不愿意沾上。

“阮中堂,若是您还有什么不快之处,不妨单独说给老夫听听,老夫清楚,他们所念所想,与老夫差不多。若是您能够说服老夫,老夫可以帮你开导一下他们,又或许……是阮中堂错了呢?咱们单独找个地方谈谈,如何?”不想这时,却是曹振镛向阮元提出了交谈之语。

“这……有劳曹太傅了。”阮元眼看曹振镛并无害己之意,想着自己与曹振镛之间,也确实有许多理念不合之处,不如详谈一次,方才可以了解其中真相,便即答允了他。

曹振镛却也不再迟疑,便即站起身来,带着阮元走向贡院之后一间偏室,二人进了偏室,便也掩了房门。室内四壁萧然,却犹有一副座椅,看来是平日考官暂时歇息之所。曹振镛与阮元各选了一张椅子坐了下来。随后曹振镛便也开口向阮元问道:“阮中堂,老朽是听明白了,中堂或许也不完全是要留下这个学生,中堂方才所言,是对老朽有意见啊?既然如此,老朽倒是要听中堂赐教了。”

“曹太傅何处此言?我主持会试,便当以取录贤才为先,至于取士之法,或许我与曹太傅确有不同,但即便如此,我力主取录此人,却也与曹太傅无关啊?”阮元自然反驳曹振镛道。

“是吗?不过话说回来,阮中堂这也是第一次单独跟老朽说话吧?以前在翰林院的时候,阮中堂一年之内,就从七品的翰林编修升到了三品詹事,自是翰林中最为夺目的新科后进,老朽当时不过泯然众人,看着阮中堂,也确是羡慕啊。那时候,中堂自然是不屑与老朽这般寻常翰林说话了,不知老朽所言,可是事实啊?”曹振镛忽然向阮元说起翰林旧事,不想这样几句话说得下来,阮元却也吃了一惊,这时他方才想起,原来自己在翰林之时,曹振镛也一样在翰林院供事,只不过那时曹振镛低调寡言,和其他人也往往鲜有言语,从不显山露水,自己交友之时自然也忽略了他。但江彩过世时,翰林同僚所送上的挽联,其中一幅便是出于曹振镛之手,如此回想起来,对于这个翰林旧人,阮元心中也尚有几分感念。

“曹太傅,当年翰林之事,太傅言语从来不多,是以我疏忽了,若是太傅始终以此记恨于我,那我给太傅赔个不是吧。但太傅说我瞧不起您,我可以对天发誓,当年我在翰林,从未轻视过任何一位同僚。”阮元也向曹振镛答道。

“阮中堂,老朽并没有记恨于你,只是方才老朽看着中堂对老朽如此针锋相对,想着中堂心中,多半是有些意见的。也对,中堂的学生竟是何人,他们又有什么朋友,朝野之间,与中堂志同道合之人是谁,这些事老朽大概还是有一些印象的。老朽确实没有重用他们,所以他们在中堂面前,也没少说老朽坏话吧?老朽看中堂行止,也猜得出那个人是中堂早就意定之人,要不然,中堂何必大费心机,去做一件没用的事情呢?”看来,曹振镛也确是精明之人,对于阮元的情况了解的也不少,倒是阮元听了他这一番言语,心中吃了一惊。

“曹太傅多虑了,我并不想与曹太傅为敌。只是,我也有我自己的取士之法,曹太傅无论取士用人之道,都……恕我不能苟同。”阮元听得曹振镛之言,清楚他此次单独约自己详谈,其实用意绝不只是让自己说服他取录俞正燮,便也不再掩饰,将自己对曹振镛的不满说了出来。

“哈哈,是吗?老朽也愿意相信中堂说得是实话,既然中堂都说到这个地步了,那咱们就谈谈咱们该谈的事吧。只是老朽还有个问题,当时在正堂之上,阮中堂说起如今是‘守成’之世,却又认为,朝廷不该用那所谓‘拘守绳墨’之人。那阮中堂心目中的守成之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曹振镛忽然向阮元问道。

“守成之世,治尚综覈,大臣当有经世之才,通万物之变,随时兴利除弊,方能使国朝定制得以施行,官民得以两便。若是大臣不能博学,亦不能多见,而是苛求于细过,拘执于定例,虽云守成,而不能得。”阮元也如此向曹振镛答道。

“原来如此啊,这样说来,阮中堂心目之中,理想的守成之人,是英和、那彦成、孙玉庭、蒋攸铦他们,是吗?”不想曹振镛说到这里,竟然将阮元最想说出的几个名字,都一个个地说了出来,倒是阮元一时讶异不已,想着曹振镛居然和预料之中大不相同。

“不错,他四位大臣,有守有为,能持朝廷大体,偶有时弊,亦能匡救,算是不错的守成之人。只可惜如今他四人,或已不在人世,或已老病萎靡,而且仅就为官而言,皆是弗克其终啊?”阮元也向曹振镛叹道。

“那阮中堂的意思,难道是说……是我坑害了他四位大臣,让他们不能得以善终吗?”曹振镛不禁向阮元笑道:“也罢,这为官之道,老朽和阮中堂还是有些不同的。老朽才学见识,不能及阮中堂之万一,仁宗皇帝授了老朽大学士,但没让我进军机处,当时老朽确也想着,这一生或许就这样过去了。谁知仁宗皇帝崩殂,托津、卢荫溥二人拟诏有误,既然他们拟旨都这般草率,那他们为何就非要占着这枢臣之位不放呢?是以老朽以朝廷大体为计,向皇上言明了此事。老朽没有想到,那时候我都六十六了,皇上居然让我进了军机处。老朽自忖治世之才不如你阮中堂,也不如英和、蒋攸铦他们,所以英和也好,孙玉庭也罢,他们上言兴利除弊,难道是老朽阻拦他们了吗?没有啊?那结果呢?他们不是一样失败了吗?至于其他的事,无论你阮中堂的洋米易货,还是陶澍跟蒋攸铦搞那什么漕粮海运,还是今日之票盐法,老朽哪一件事反对了呢?都没有。你们想有守有为,老朽不拦着你们。可反过来说,难道他们犯了事,出了错,老朽还要为他们包庇不成?英和宝华峪失事,孙玉庭妄自为张文浩开脱,蒋攸铦盐法之事轻信他人,那彦成强逐浩罕行商,这些事是老朽让他们做得吗?都不是,那他们犯了错,老朽请皇上惩处他们,老朽又有何过错呢?更何况他们四人,三个是宰相,一位是总督,想要罢黜他们四人,这种事,是老朽能够靠一己之力,就办成了的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