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五百九十八章 杨吉之别(全书90%)

大清疆臣。 第五百九十八章 杨吉之别(全书90%)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阮知府,你这做了一年知府,办事之能,已经足以让人看出,你治事之才绝不限于一府之地,那你就应该得到优先拔擢,至于资历,若是凡事都看资历,那不是耽误了你这样真正的人才吗?”说着,琦善竟然也想到了阮元之事,继续向阮常生补充道:“再说了,令尊当年,我听闻也是高宗皇帝超迁提拔,方才为官不及十载,便成了一方巡抚。那令尊资历自然也不足了,可令尊在浙江任上,治军抚民之善政,那是有目共睹啊?所以若是囿于资历,那朝廷定是要错过令尊和你这种真才的。怎么样,阮知府,如今是我做了直隶总督,碰巧来了永平府,才知道你治郡之能足以升迁。若是我不在了,后来总督不知道你为官之事,把你埋没了,那岂不更加糟糕?你再想想其中利弊,如何?”

听着琦善之语,阮常生自然清楚,这样的机会确实不多。

“这……琦侯美意,下官心领了,只是……”阮常生一边犹豫着,一边也看向身旁的刘宝楠,向琦善道:“下官这位妻兄,乃是淮扬首屈一指的名儒,如今到了下官幕中,下官自也想着,让他到府中敬胜书院做个主讲,也好满足本地士子求知之念,若是下官这就要改任了,那这书院……”

“阮知府,这小大之辨,你可要清楚啊?”琦善又向阮常生笑道:“这永平府有书院,难道保定府就没有书院不成?保定莲池书院,那是世宗皇帝钦定设立的,你让他去那边主讲,岂不更加方便啊?阮知府,只要你不再推辞,我这就向皇上上奏,保举你出任清河道一职,至于其他,既然是我推举你去保定,难道我还能不帮你在保定安顿下来吗?”

“这……多谢琦侯赏识,下官感激不尽!”阮常生夫妇和刘宝楠听琦善说到这里,自然清楚琦善乃是真心想要重用阮常生,便即再无疑虑,一同向琦善拜谢过了。

而几个月之后,阮常生也果然升任了清河道。

就在阮常生改任之际,江南的盐务整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王鼎这时也亲自来到江宁,与陶澍一同商议重振淮盐之法。这时,二人已经将新定盐法章程草拟完毕,共是十五条新法,以备日后施行。

“裁减浮费、议减窝价、慎重出纳、裁选商总、积欠宜缓、宜恤灶丁、实给船价、添置岸店……”王鼎看着二人一同拟定出的全新章程,也向陶澍问道:“陶总制,如此十五条,若是能够把盐价降下来,那私盐之弊,自然也就会化之于无形了。除了这些,总制可还有别的想法?”

“若是还不够,可以增加每引之数,一张盐引加二十斤额盐,十六斤耗盐,这一条也可以补进去。”陶澍答道。

“好,那整饬盐商之事,如今你办得怎么样了?”王鼎继续问道。

“如今八家盐商,积欠甚重,不能整顿者,已有三家被我下令查抄。剩下五家,至少能够上缴部分欠款,我看也还可以经营,就暂时既往不咎,让他们继续办理盐务了。”只是陶澍说到积欠不能尽数查清,却还是有所遗憾。

“这就够了,陶总制,你也该清楚了,盐商之所以多有积欠,他们自然有自己经营的问题,可更多的,却是他们每隔几年,便要向朝廷捐输助饷,说白了,是朝廷欠他们的啊?”王鼎也向陶澍指点道:“所以在我看来,要想根治淮盐之弊,其实严查总商,也不是治本之法,毕竟旧的总商没了,你还得补任新的总商不是?我倒是想着,这更难,也是更关键的地方,在于……”

“纲盐行商之法,急需改制!”陶澍当即冲口而出道,可是这句话方才说得出来,陶澍却又叹了口气,似乎其中还有一处关要之地,自己无力解决。

“陶总制,你这个想法很不错啊?既然如此,总制又何必叹气呢?”王鼎不禁问道。

“改制之事,事关重大,我一人之力,显然不够啊?”陶澍沉思片刻,终于向王鼎言道:“其实之前半年,我们办事顺遂,也不仅仅是我勤于用事,也在于我有一个好帮手,之前的江宁布政使林则徐林藩台,一样是实心任事,办事颇有成效之人。只可惜如今他已经调任了东河总督,要是他还能继续做布政使,我们二人齐心合力,或许能把这件事办成。如今我在盐商那里也得罪了不少人,可能以后有的事,我也不适合出面了,那总要另有个人替我去办啊?”

“既然如此,东河总督啊……”王鼎想着这时官职调度之事,忽然向陶澍言道:“若是那林总河果真有实干之才,不如我再详加查访,之后将他实绩上奏皇上,这样,皇上多半可以改任他做江苏巡抚,你看如何?”

“若如此,我也多谢王大人了!”陶澍听闻自己依然可以与林则徐共事,一同办理江苏盐务,自也是不胜欣喜。

在王鼎与陶澍议定章程之后,随着新行盐法的推广,两淮的私盐问题,果然在两年之内,便即大有起色。

眼看道光十一年已经进入尾声,道光也终于从各种御史弹劾奏疏之中,发现了李鸿宾的种种劣迹。

“你们看看吧,十三行前两年补任的行商容阿华,这才当了两年行商,竟有欠款数万,畏罪潜逃之事。而且广东那边也来了新的折子,说这容阿华之所以当上行商,是因为他本是英吉利商人雇用的小厮,洋人为了在十三行获利,将他伪作富有身家之人,行贿了李鸿宾之后,李鸿宾就给了他行商之位,这般下贱之辈,竟然也能做得行商,简直是我大清的耻辱!”道光看着奏折,也是越看越怒,当即向几名军机大臣斥道:“李鸿宾,这是我大清的封疆大吏啊,现在呢,在洋人那里,他就是个笑话,把脸都丢到洋人那边了!更有甚者,这些奏疏还说,李鸿宾所谓巡洋船只,大多同那些私贩鸦片之人合谋走私,所谓严防鸦片入口章程,不过一纸空文。更有甚者,绿营之中,如今已经有不少官兵,开始吸食鸦片了!这么无耻的两广总督,再让他留任广州,那还有天理吗?现在你们就去拟旨,将李鸿宾协办大学士、两广总督、所赐花翎一并褫夺,等着禧恩到了广州,审讯过他之后,便即议罪!”

“皇上,如今这些弹劾之语,只是御史之言,李鸿宾尚未受审,现在就褫夺他一切官职恩赐,会不会太早了些啊?”曹振镛看着几份弹劾奏章,却谨慎了起来,向道光请示道。

“不,已经够了。且不说这些弹劾内容是否属实,就他征讨赵金龙,却在连州大败而归这一件事,他就不配再做这个两广总督!”道光想到连州之役已成僵局,更是气愤异常,道:“无论如何,这些指控就在这里,他战败之事也是不容置疑,那就先罢了他一切官职,让他暂留广州等待审讯,之后你等再按禧恩上奏,为他严加定罪!两广总督之位,就让湖广总督卢坤接任吧。”

而说到这里,道光也突然回想起了更多旧事。

“朕明白了,当年朕之所以重用他李鸿宾,就是因为张格尔作乱之际,李鸿宾向朕上言,说愿意从两广藩库出三十万两现银助军,后来河工缺钱,又是他主动议捐。朕以为是他督粤有方,府库充实,可当时他刚刚接任两广总督,怎么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让藩库多出那么多现银?那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李鸿宾来广州之前,广州的藩库就是充实之状!那自然是……先前两广总督阮元之功了。这次阮元也算尽心,主动向朕举荐了曾胜带兵,听说曾胜在前线,也确是打了几个胜仗,可见阮元治边用人,才是真正的实心任事啊?朕如今想着,阮元资历、勋绩亦皆足够,李鸿宾的协办大学士,他是没资格再当下去了,那就让阮元补任协办大学士,你等意下如何?”

“皇上圣明。”至少这一次道光的判断,尚属符合事实,四名军机大臣自然也没有异议。

很快,广州方面对李鸿宾的审讯便即结束,因李鸿宾家产不足论死之数,道光最后还是对他从轻发落,将李鸿宾遣戍乌鲁木齐。三年之后,李鸿宾方才被释还,道光也仅以编修之职令其归家,再未使之就任实职。

而道光十二年,六十九岁的阮元终于加封协办大学士,成为新一任宰相。自此,阮元便有了一个全新的名号:仪征相国。

只是,阮元拜任协办大学士之事,杨吉却没有能够亲眼见到。

这一日,已经重病数月的杨吉,却突然精神了许多,并且告诉阮元,自己想要到新修成的碧鸡台看一看。阮元自也清楚杨吉之状,多半便是回光返照,心中虽是难过,可这或许也是杨吉最后的心愿,便即答应了他,将他带到了西院新修好的碧鸡台之上。

这一日昆明的天空,却是异常绚丽,天幕之上,彩云缭绕,竟是分了五色,各种颜色的云朵在日光照耀之下,华彩夺目。杨吉见了,心中也自是欢喜,不觉向阮元笑道:“伯元,你看,今日这天空真美啊?我活了这一辈子,都没见过这样好看的彩云,能临终之际得见这般美景,值了,我觉得这辈子都值了。”

“杨吉,你说什么呢?你可要好好活下去啊?你怎么能够……能够轻言生死呢?”阮元虽然知道杨吉之言乃是事实,可是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自己却迟迟不愿相信。

“伯元,我这辈子过得还不错,你看我活到了今年,就算是七十五了,你说恩公和小恩公,也都没活到这般年纪,尤其是彩妹妹当年,那才多大啊?说实话,那时候我第一次知道,一个陪着你我生活了那许多年的家人走了,是多伤心的事情,我……我也想到过死是什么样子。所以你看,这一转眼我多活了四十年,我觉得够了啊?只可惜,马上就是你的六十九岁生日,这个生日,要连累你难过了。”杨吉也不觉露出一丝浅笑,向阮元道:“你说我第一次见你的时候,咱们才多大啊?那时候我刚从寨子里走出来,你呢,你连秀才都不是,那时候咱们哪里想到过,竟然你成了督抚,走过了半个中原,我也陪着你做了……做了这么多事呢?”

“哈哈,是啊,你当时说我没出息,那我能听你的话吗?从那天起,我就暗自立志,一定要做个有出息的人给你看看。这样说来,我能督抚九省,快三十年了,这还是你的功劳呢。”阮元清楚劝慰杨吉亦是无用,索性不再想生死之事,只与他开起了玩笑。

“伯元,我早就知道,其实你和我,是一样的人。”杨吉也不觉笑道:“只是你读书读得多,学会了遮掩,但你能遮住你的话,你遮不住你的心啊?你说,哪次我说的话,不是你想说,可你总是瞻前顾后,就是不肯说的?这样说来啊,要不是我在你身边,你定会凡事藏着掖着,伤了五脏六腑……嘿嘿,你要少多少年寿数啊?”

“或许是这样吧。”阮元也笑了出来,道:“你说我这一辈子,认识的朋友、学生,一点都不少了,可他们要么是读书治学之人,要么也是官场同僚,你读书不多,更说不上做官,却还是在我心里有了个朋友的位置,那这是因为什么呢?可能还是你看得清楚啊。”

“只是可惜,我还是没能看到你做宰相。”杨吉一边笑着,一边却也多了些感慨,道:“还有啊,咱们做了这么多事,可如今看看广州的模样,那些个酒囊饭袋,把咱们做过的事全都坏了,就这一件事,我……我不甘心啊?”

“杨吉,天数如此,我……我又能怎么样呢?”阮元也自是叹息不已,道:“这天下,总是……想重归盛世,又怎么是一两个人尽心尽力,就能办成的呢?咱们在京城的时候,那时候我还没考中进士,我说若是我做了官,就算不能让官场多一个好人,总也能少一个恶人。如今回想起来,就凭我们九省治事,栽培后学,这天下,总也应该少了不少恶人了。只是……还不够,不够啊?”

“罢了,年轻的时候,靠着一腔热血,总是想着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就一定要去改过来。如今年纪大了,改不动了,回头想想,还真的做成了不少事情,却也够了。你说我这一辈子啊……钱塘江里撑过船,海盗船上当卧底,帮你招降张阿治,运河两岸救过灾,广州城里除鸦片,芒市寨平了叛乱。嘿嘿,我刚刚走出寨子的时候,哪里想过我这一生,还能做这么多事,走过这么多地方呢?说实话,我真的要谢谢你,没有你做督抚,哪有我做了这么多还……还真能帮上不少百姓的好事呢?”

阮元听着他声音渐渐微弱,心中酸涩难言,也只好将他轻轻抱在怀里,让他看着最后的五色彩云。

“伯元,我还想求你最后一件事。”杨吉沉吟半晌,忽然笑道:“我跟我那个寨子,渊源不深,我死以后,就不想回去葬在山里了。到那个时候,你只将我身体火化了,洒在金沙江里面,那江水一直可以流到大海,大海……又能到你说的整个……整个地球。哈哈,现在我倒是希望人死了之后,还有那什么灵魂,这样我的灵魂,还可以看到全天下,看到我生前看不到的许多事呢。你说,这样好不好啊?”

“嗯……好,我答应你。”阮元的声音也渐渐哽咽了。

“伯元,这辈子我能认识你,我……我很高兴。以后的日子,你可要好好照顾自己,若是有来世,我……我再找你做朋友……”杨吉喃喃念着,终是渐无气力,缓缓闭上了眼睛。阮元难过之下,也只得一直抱着他的身躯,久久不愿放手,直到他眼前的身体渐渐软倒,再也动弹不得。

“杨吉,今日的五色彩云,也是我一生所见最美的样子,你这辈子,圆满了……”阮元的眼泪,这时也再止歇不住,一点点落在了地上,直到泪水渐渐干涸,直到祥云终归消散。

“再见了,我最好的……朋友……”

杨吉去世之后半月,阮元方才正式在督院接到圣旨,就任协办大学士之职。

然而,升任宰辅的谕旨,却也并未带给阮家一点欢乐。就在谕旨到达昆明之前数日,唐庆云再次病发,不过几日光景,便已生命垂危。阮元也再次延请医师前来诊治,可几名医师却都告知阮元,唐庆云早已心力衰弱,如今发病,气血耗竭,再也无药可医,只劝慰阮元对她多加陪伴,帮助唐庆云平安地度过最后的人生。

“古霞,古霞!夫子我……我做了大学士了!”这日阮元在前堂正式拜任了协办大学士,便即卸下官服,在袁三的搀扶下一路回到四知楼。看着唐庆云面色苍白,双目中的神色渐渐黯淡,阮元也主动走上前去,一边哭着,一边向唐庆云柔声笑道:“从今日起,夫子我就是宰相了,古霞,你……你也是相府的唐安人了啊?”

“是吗,夫子……你真好,我……我很喜欢……”唐庆云看着阮元神色,自也勉力坐了起来,谁知她身体虚弱至极,只起身这一下子,便耗去了大半力气。无奈之下,也只得倚在床边,向阮元对视而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