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五百八十九章 假照案与阮常生

大清疆臣。 第五百八十九章 假照案与阮常生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那这位老寨主,您又是寨中出了什么事,才到昆明来求援的呢?”阮元又向那老者问道。

“阮大人,小人名叫刀太康,是车里土司之人,其实小人也不算土司,只是在本寨之外立了个别寨,充作小寨主罢了。”这名叫刀太康的老者也向阮元诉苦道:“其实车里如今的土司,是我侄子刀绳武,但我这边情况,却和这位放土司相反,我侄子继承土司的时候,年纪也小,所以是我替他管事。但我没什么揽权的心思,他长大以后,我就把土司印信全交给他了。可是……我这侄子从来桀骜好斗,经常跟附近的无赖厮混,也不知他听了何人之言,总是以为我自己另立一处寨子,便是要与他作对,竟然时常纠集部下,到我这个别寨前面耀武扬威,我看他那些下属里面,还有缅甸和南掌的边境无赖之民呢。唉,阮大人,您说我都这么大岁数了,我哪里还有力气和他这小子争权夺势啊?”

“既然如此,我倒是觉得,你们两边的事情,轻重缓急并不相同。”阮元听着二人之言,清楚芒市土司在永昌府境内,而车里土司在思茅厅以南的普洱府,相距甚远,二人不可能事先串通欺骗自己,所以两个人遇到的两件事,应该是独自发生的两件真实纠纷。想到这里,阮元也向二人道:“刀老寨主,既然你侄子如今只是耀武扬威,并无兴兵之事,咱们还是先以教化为主,当然了,您的寨子我们也会保护,我这就通知迤南道和普洱府的官员,让他们去你侄子的寨子里,说明情况,也请绿营暂时驻扎在你别寨之侧。至于放土司,你这边的情况更为紧急,看来是需要用兵平乱了。我这就同知永昌等地绿营,前往你芒市寨平叛,你可知那波岩剪如今境况,他们驻扎之地,大概在什么地方?”

“回阮大人,小人当时走得急,只知道寨子守不住了,至于他们现在如何布置,小人并不清楚。”放承恩也向阮元答道,看起来他确实年纪太轻,经验不足,竟不能及时获取信息。

“这样吗……也罢,我遣绿营之人,前去打探也可,只是你们这毕竟是土司自行治辖之地,要绿营官兵前往查探情报,未免有人生地不熟的问题啊……”阮元自也清楚,如果只是土司内部出现纠纷,官府需要平乱,其实不能动用太多绿营,更何况芒市寨已经被波岩剪占据,需要尽快夺回,否则谁也不能预料,波岩剪之后竟有何种举动。

“伯元,既然又是打探敌情,那还是我去,怎么样?”不想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竟然传入了阮元耳中,紧接着,杨吉的身影再一次出现在了自己面前。杨吉看着阮元,也向他笑道:“我也清楚,你让绿营的人去打探消息,他们笨手笨脚的,哪里能够看出敌人端倪啊?倒不如我还是扮成商人,去那什么寨子走一趟,保管能把敌人情况探出来,或许啊,我还有更好的破敌之策呢。”

“杨吉,你要是再年轻十岁,这件事我或许就让你去了。可是……你今年多大了你自己不清楚吗?你都七十四了,还出去打探什么敌情,就这滇西山路,你走得下来吗?”阮元看着杨吉主动请缨,虽也欢喜,可心中深知杨吉已然年迈,又怎能让他前去犯险?是以沉思半晌,还是不愿同意杨吉之言。

“伯元,你还是让我去吧,没错,我确实七十多了,可是身子好着呢!平日出门,山路我又没少走,我出过什么事吗?你可别忘了,我本来就是山里走出来的啊?再说了,你打探消息的机会可只有一次啊,要是那些绿营兵士暴露了身份,你可就糟糕了,但我不一样啊,我只要想做商人,我就是真商人不是?”杨吉却对阮元劝阻之言不屑一顾,看起来,虽然已经是七旬高龄,杨吉却依然是精神矍铄。

“你……罢了,你说哪次我跟你争辩,还能胜过你不成?你要是执意想去,就去吧,但千万记住,保护好自己身体啊?”阮元看着杨吉执着之状,知道与他辩论多半又要落下风,索性同意了他的请求。又向放承恩道:“放土司,我这家人既然愿意前往,那不如依他所言,就让他扮作商人去看看吧。至于你们土司寨外面的路,你给他指点一下,我先让他过去,有了消息,绿营随时出动。只是……你可要看好我这家人,千万别让他有闪失啊?”

“伯元,你看这小子这身板,到了土司寨,咱俩谁看好谁都难说呢。哈哈!”杨吉听闻那波岩剪也不过是个小头领,似乎他能够动用的人力,尚不足阮元最早遇上的海盗箬黄帮,早就经历了浙江、广东几十年历练的他,自然也不会觉得这一趟有何困难之处。

阮元清楚杨吉脾气,便也没再劝他放弃打探情报之事,只是告诉放承恩,务必将他所知芒市寨情况详细告知杨吉,以求有备无患。而这时的京城之中,一件大案的发生,却又让京城官场陷入了震动。

“文孚、王鼎,那几个奸吏贪贿之数,你等可都查清楚了?”这日四名军机大臣刚刚入觐,道光便即向各人问道。

“回皇上,此案四名主犯,蔡绳祖、刘东升、任松宇三人都已经招供了,只有庞瑛尚在审讯。如今已经查出,那蔡绳祖受贿六万余两,任松宇和刘东升各三万两上下,这样看来,四个人加起来大概也有十五万两了。”王鼎向道光上奏道。

“真是岂有此理!”道光听说各人受贿之数竟有十余万两,也当即大怒道:“朝廷设立捐监之制,本也是不得已之举,不想这些人竟然如此大胆,竟然滥用捐纳房职权,给外面那些无耻之辈出办假照!你等听着,这几个奸吏受贿之数,早就应该论死了,那就等审结之后,一律斩决!还有,这十年以来,在户部办事的堂官司官,曾经兼管捐纳房的官员,你们一个都不许放过,都查一遍,看看每个人任上都有多少失察之数!到时候,都一并议处,绝不容情!”

这日道光君臣商议之事,乃是道光十年被曝光出的一起大案。嘉道之际,因朝廷多有战事、黄河屡兴大工之故,不得不一再开放捐纳,准许官员士绅,以至寻常百姓出钱捐监。虽然捐监也不过是买一个监生之名,但在清代社会,监生就意味着更高的身份,所以还是有许多人趋之若鹜。捐纳虽然不限官民,可是对于出捐人家世身份,还是会有一定核查,需得身家清白方可准许捐监,但随着捐监之事日渐频繁,捐纳人数越来越多,很多户部官员便也不再认真核对捐监人实际情况,只要看到对方出钱,便即予以开具证照,捐监人有了证照,便可在乡间以生员自居。

嘉庆末年,户部捐纳房的吏员蔡绳祖、刘东升、任松宇、庞瑛四人意外发现,很多人其实不具备捐纳资格,但为了捐得一个监生,不惜上下打点,额外花钱,而捐纳房司官又往往应对不暇,直接把开具证照之事交给了吏员。四人便即借此机会,向那些资质不足的捐监之人大加勒索,并私自开具假证件,捐监人为了获得证照,也往往对四人选择屈从。如此一连十年,四人前后办理了三千四百余起假捐监,一千二百余起假加级,共计获利十余万两。由于此案以开具虚假证照为基本办事手段,是以一般被称为“假照案”。道光发觉之后,也当即震怒,下令严查犯事吏员,就连吏部、户部参与捐纳,主管司官的所有大小官员,也都一并受到牵连。事后,文孚、王鼎、穆彰阿三名军机大臣,也因不同程度的失职而被降级留任。

“皇上,臣等已经将最近十年,吏部户部大小官员,尤其是捐纳房主管之人详细查过了,这……大多数人都有失察之过。”王鼎也只好向道光据实而言,只是说到这里,王鼎却也取出一张素笺,向道光补充道:“当然了,臣等也在户部发现,这几个司官从未参与捐纳房之事,而臣也听闻,前些年就是因为假照日甚,很多不管捐纳事宜的司官,也都在捐纳房当过差。这样说来,这几个人应该都是清廉之人,还望皇上从宽处断,对这些没有参与假照一案的司官不予追究。”

“是吗,这几个……阮常生?”道光取过素笺看时,只见上面一共只有五个名字,而第一人正是云南司郎中阮常生。

“是的,皇上,臣也问过不少户部之人,阮司官的父亲,就是如今云贵总督阮元阮总制,可是他在户部云南司三年,云南账目从来办得一丝不苟,绝无徇私之事,而捐纳房那边,他更是去都没去过。先前宝华峪一事,阮常生因为拨用工银,也受到过臣等调查,当时臣等也查得清楚,在阮常生调度之际,所有用银都是如实发放,绝无假公济私之举的。这样看来,阮常生虽只是尽职办事,亦属难得,臣想请皇上予以嘉奖,也让其他司官看看,为官之道,竟是如何。”一旁的文孚也向道光推荐阮常生道。

“阮常生吗……只是……”道光自然清楚,阮常生能在户部假照风行十年之中,与捐纳房绝无干系,确是清廉难得之举。但即便如此,阮常生所行之事依然只是尽职尽责,若是因此予以表彰,似乎又有些过当,一时也是沉吟不语。

“皇上,臣觉得,阮常生之举只是勤于本职,本身并非议叙之项,但阮常生在户部已经做了三年郎中,即便只是尽于职守,依然有足够资历,可以升迁了。”这时却是曹振镛主动向道光言道:“臣前日得知,永平知府一职出缺,正在草拟补任之人,这阮常生既然清廉严明,不如暂试道府之职,以观后效。如此皇上也不用嘉奖于他,只需将他补上永平知府的缺,就足以告知户部之人,勤于任事,皇上是看得见的,皇上也会重用勤能之人,这就足够了。”

“曹振镛之言有理,既然阮常生办事一向尽职,如今升他为知府,严惩其他司官,自有赏善罚恶之用。就准曹振镛之议,升他为永平知府吧。”道光想着曹振镛之议并无不妥,便也同意了他的意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