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五十六章 名士武亿

大清疆臣。 第五十六章 名士武亿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想到这里,和珅也把刘全叫来,道:“刘全,这几日记得,去寻些好点的笔墨纸张,最好是湖笔、宣纸之类的。让呼什图看着点,想办法送进南三所去。记住,这次要送的人,是嘉亲王,十五阿哥永琰,你可清楚了?”

刘全自然称是,但听着永琰的名字,不禁有些疑惑,问道:“老爷,这嘉亲王依奴才看来,不过是个不显山不露水的普通阿哥,老爷却怎得今日如此看重他了?听说皇上是要宣布太子人选了,可奴才在外面听人说,都说是成亲王更被看好,没听几个人说起嘉亲王啊?”

和珅也只好道:“这几日看皇上神色,我估摸着是嘉亲王……其实无妨,若是来年成亲王风声更盛,咱再想想办法联系他,不就行了?这一次送礼,也不要送太多,显得突兀,这事你心里却得有个数。”

刘全应声去了,可他刚走到门口,和珅却忽然听到他一阵惊恐的声音,道:“夫……夫人,您怎么来了?”

和珅一惊,也走到门前,只见刘全浑身颤抖,侧身立在一旁,冯霁雯站在刘全对面,正对视着他。听得和珅动静,冯霁雯也转过身来,看着和珅。

只是这一看,和珅心中却也突然一惊。

和珅和冯霁雯结亲至此,已有二十余年,平日间夫妻情深,相对而视乃是常事,即便在冯霁雯允许下,和珅为了添子,也纳了数房妾室,但与冯霁雯在一起的时间依然还有不少。久而久之,和珅对夫人相貌神色,只觉一成不变,倒是不以为意。可这时他刚刚处理完永琰之事,一时心神放松,忽然一见妻子,只觉妻子眼中面上,竟是写满了愤怒、失望和疲惫。竟似乎和珅之前送礼纳贿的所作所为,她已尽数知晓了一般。

眼看夫人神色不对,和珅也只好走上前来,赔礼道:“夫人,是我刚才一时糊涂,竟然让刘全去给十五阿哥送礼,想来这般举措,夫人也是不愿意的。刘全,不然这礼咱就别送了,我们做臣子的,原也是不该这般交结阿哥们的。”一边话说着,一边左手在背后轻轻摆动,刘全自知其意,是要等夫人不觉之时,再行筹划送礼之事,自然也连连点头,道:“老爷、夫人,你们说得对,这礼是不该送的、不该送的……”

这时和珅才把左手伸了出来,示意刘全退下。刘全一边走了出去,和珅一边对妻子道:“夫人自也看到了,我这不过是一时的利欲熏心,竟把主意打到了十五阿哥身上。夫人也别在意,我这不过是初犯,以后再不敢这般做了。”

“你这是初犯?”看冯霁雯神色时,却只当听到了一个笑话一般,七八分的愤怒之中,竟还带着二三分轻蔑。

和珅渐渐想起,其实夫人这般神色,绝非此时此刻,突然有之,似乎在此之前,他便已在夫人面上见过这般神情,只是不知这般神情,却是何时最早出现。或许是两年前,又或许是三年前,又或许……更早一些。

想到这里,和珅手心里也不禁冷汗渐生。

“致斋,你还想瞒我到几时啊?”冯霁雯忽道:“你我夫妻也快三十年了,前二十年,你尽心公事,对我又好,我对你自然也是百般的信任。旁人有说你袒护贪官,徇私包庇的,我一概不听,只当是你年少显贵,竟招了人嫉恨。可这几年……你自己说说,你还瞒得住我么?最初,是一两个人往家里跑,我说让你赶走,你每次都说他们不敢再来了。可他们相貌如何,我是记得住的,不知何时,他们就又在家里出现了。后来,来府上送礼的越来越多了,后花园里那座偏厅,你当我没去过么?咱家后门时常有车马的蹄印,你也当我从未见过不是?”

“夫人,那些人是想给我送礼,但其实……那些礼物我大半都没收的。唉……有的时候实在受不住了,便也告诉他们,暂时收下而已。其实,这些东西我都没动,想着总有一天,要还给他们的。”和珅只得继续强辩,其实他收入也不全是来自送礼,一大半的进项在于商铺田产,即便推掉一些礼物,也是无碍。

“那你且说说这是怎么回事,前日我轿子路过猪市口,眼看那里有家当铺,铺子里那个掌柜,竟然就是咱家以前的奴才田六!致斋,虽说咱旗人没有明令禁止经商,可历来以从商为耻,更何况你开的还是当铺啊!致斋,你这般所作所为,只怕过得几年,旗人里愿意帮你的,都不多了。到那个时候,你孤身一人,那灾祸还不是说降下来,就降下来?”冯霁雯对于未来,看起来比和珅还要在意。

“夫人却想多了,那田六以前是我们府上奴才,后来不是被我赶出去了?他自己做生意红火了,却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你没瞧见他那狗仗人势的样子么?若说他背后没有人撑着,他怎敢那般咄咄逼人,上好的和田玉佩,竟只当了十两银子?”

和珅也清楚,若是夫人盘根问底,这些事一件件问起来,只怕自己再怎么掩饰,最后十有**也要穿帮。想到这里,也只好再次主动认错,道:“夫人,这来往咱家的人多了,有时候我也难免会犯些错,宫中事务又多,家里有时顾不来了,也没办法。待这段时间过去,我有些清闲了,就把那些没退的礼物查一查,看看是谁送的,我退回去就是了。”

“你觉得这话我能相信么?”不想几年下来,冯霁雯竟然已经渐渐失去了信心。

和珅听着,本想出言相辩,可转念一想,自己家境贫寒之际,妻子身为汉军世家,却对他才干青睐有加,甘愿下嫁于他。入门之后数年,家境也无太多改善,可妻子却毫无怨言。此番若是再三搪塞,反而是对不住夫妻间这一番患难之情了。想着心中也不禁一酸,道:“夫人教训的是,我……我就算退不得这些礼物了,也尽量再想办法,总是……总是不能让夫人再行失落才是。”

“你若能这样最好。”冯霁雯看着和珅神色,自然知道他此时此刻,在想着什么,一时之间,心竟也渐渐软了下来。说到和珅富贵荣华,其实自己也是受益之人……

她心中也是酸楚,不愿再多言语,可皇嗣之事,却不得不出言相劝,便道:“致斋,其他的事,你自己去办就是。但有一条,你却要记得,皇上对太子人选,心里是有数的,你无论怎么做,都动摇不得皇上心思半分。倒不如静观其变,日后哪位皇子继了位,便尽心辅佐于他。若是这个节骨眼上,你去送礼,只怕反惹得皇上不快,那样有害无益。”

和珅点点头,冯霁雯眼看他神色举止,自然也知道,自己再多劝谏,终是不致有多少改观,便也先回房了。可和珅心中,却又是另一番想法。

“若未来大位真在嘉亲王,他只要继了位,必然诏回朱珪辅政。到那个时候,若还是按兵不动,朱珪必然弹劾于我,那样一切就都无可挽回了。夫人只想着让我尽忠于新君,可这新君眼中,却未必容得下我啊……”

随后不久,刘全和呼什图还是定好了计划,将礼物送进了南三所,和珅也在家中多建密室,以做储藏珍宝之用,只是他也渐渐清楚,这般行径,也只得瞒着妻子一时罢了。

阮元五月的工作,就只有督学泰安一府,是以不出数日,便从泰安北归济南,途径泰山时,也登上了泰山,将山上石刻一一记录在册,数月以来,他收集金石古器,记录其上文字,此时已有了不少收获。

这日看着即将到达济南,阮元和杨吉索性不再乘车,只骑了两匹马,先往济南而来。一路亲见路边风景,初夏树木繁茂,百姓生活,也还算和乐,二人也放慢了脚步,只是按辔徐行,欣赏这难得一见的自然美景。

想想泰山上的风景,杨吉也不禁感叹道:“伯元,你说那泰山之上,看着下面,才发现这山东真是大啊,那么大片的平地,都看不到头一样。”

“这个叫做‘登泰山而小天下’,古人早就说过。”阮元倒是没什么明显的情绪波动。

“你别总说古人啊,你自己的想法也很重要吧?”杨吉道。忽然,杨吉似乎想起一事,问道:“你说你上那泰山,都想什么呢?先是……把石头上的字记了一遍,然后就一直在看天?这泰山的天,和济南有什么不一样?看下面的大地,才别有一番风景吧?”

“泰山之上,风速比山下快,这个你有没有感觉?而且,山上也明显比山下更冷。”阮元忽然问道。

“山我爬得多了,咱家那边别的没有,就是山。你说的倒也没错,但咱那边山太多了,爬上去其实也没什么风景,这一点还是泰山好。”

“说得就是这个啊?以前我和你说过,我们脚下的大地,其实是个圆球,那时候你还问我,这大地要是球,为什么人却没有掉下去,对吧?”阮元忽然又问道。

“没错,但这又有什么关系?我们家人从来不认为这大地是个什么球,不也活得好好的?”

“杨吉,你见过变戏法的没有?以前有些变戏法的,经常玩一种把戏,他们拿绳子绑上一个碗,碗里装满水,然后飞快的旋转那个碗,碗里的水是不会洒下来的。我当时也好奇,后来渐渐明白,是速度,碗的速度足够快了,水受到速度影响,就不会洒下来了。”阮元道。

“你到底要说什么?”

“地球的道理,我想也一样啊?若是地球之外,有一种速度极快的风,能将地球包裹其间,那地球上的人,就不会掉下去了啊?看了泰山上面,果然风速快于地面,我想这其间的道理是一样的。”

“你这人知不知道,爬山要先看什么?你想这些不着边际的东西,却把山下的风景都错过了,这不是因小失大吗?”杨吉听来听去,也不理解阮元到底在想什么。

“山下的风景早就有人见过了啊?可这地球运转之理,便是西洋人也说不清楚,我们多想想这些古人未能念及之事,这,不也是你的想法吗?”

“你别拉上我,那是你自己异想天开,更何况,也不一定对。”杨吉犹想着辩驳一番。

阮元想着和他如此相辩,也说不出个结果,便不再言语。或许杨吉也不知道,这番辩论,冥冥之中却是自己胜了。牛顿的学说走出英国之时,也正是清廷因礼仪之争,禁绝天主教之时,故而对此间学问,阮元一生都有无力深入了解的遗憾。

眼看济南城门渐行渐近,阮元在马上已看得清楚,门前立着一人一轿,那人正是焦循。阮元也连忙下马,将两匹马都给杨吉牵了,走上前来道:“里堂,这一个月不见,你也辛苦了。怎么样?武先生那边,可有回信了?”

焦循却一时不答,道:“伯元,这轿中坐得,听说是位你颇为相熟之人,不如,你先见见他如何?”说着只见轿帘渐有动静,一个人从里面走了出来。

阮元一见,也是又惊又喜,道:“铁恩师!”那人正是阮元会试时的座师铁保,见了阮元,也喜道:“伯元,泰安的督学怎么样?没遇到麻烦吧?哈哈,你的事在京城之中,老夫也听到不少了,都说你取才选士,是文实皆备,选的都是有文墨的生员呢!就连皇上都说,你呈上的试文,是‘览文佳,非徒诵即规’。伯元,你出任外官,能有此评价,已是不易了。”

阮元也回拜过铁保,问道:“不知恩师此次前来济南,却是何事?”

铁保道:“这不是这两年都有乡试吗?为了取录快些,朝廷现下便派了我等主试大臣,前往各省主持乡试。我想着你是我学生,这番乡试,想来我的再传学生,都有可能要被取录了。真是不容易啊!之前我去过学署,说你不在,这位焦孝廉在府上,我和他谈了不少事,却也是个人才啊。这不,今天我们听闻你要回来,就提前一步,到这里来接你了。”所谓“孝廉”又是清人拟古之称,生员、孝廉、秀才在当时原本是同一个词语,只是因好古风盛,才显得纷繁复杂。

阮元忙再次拜谢过铁保,可想起武亿的事,却也忍不住好奇,又问焦循道:“里堂,那武先生对入幕之事,可是有答复了?若是武先生还未答复,这齐川门里便是景贤书院,我等便先过去拜访一下如何?”说着也带着杨吉、焦循一起向城门内而来,铁保自坐回轿中,想着他们所言武先生乃是山东贤士,跟着同去也无妨。

不想刚进得齐川门,焦循便道:“伯元,你却有所不知,这武先生那里……其实有些难处。”

“是……武先生不愿入幕吗?”

“入不入幕的,我看他倒是不太在意。”焦循道:“我和他问起几年前,他在其他书院讲学的事情,他也说起过,当时彼处府县有不解之事,往往请他入幕参决一二,他也应了。可最大的难处在于,当我和他说起我和你有旧,希望他到你幕下同论学问之时,他却一口回绝了。这般想来,他不愿为你做参赞,可能是对你有些意见。”

“这倒是有些奇了。”阮元这样一听,也自然有些不解,这武亿与自己之前全然不识,自己以前也没来过山东,甚至认识的山东官员也不多,武亿却又是为何,竟然因自己之故,不愿入幕?他苦思半晌,却也不解,眼看转过一个弯,焦循引着各人走进一条小巷,小巷中有处不大的宅子,上面写着“武宅”。想来这便是武亿居住之所了。

焦循上前叩了叩门,道:“武先生,在下是后学焦里堂,今日先生可有闲情一见?”过得片刻,里面一个声音道:“进来无妨。”焦循、阮元和铁保方才入内,留下杨吉在外面看管马匹轿子。

入得武宅,只见这里是个不大的院子,前面一所小舍,门户萧然,似是正厅,却空无一人。右侧是一处厨房,看来武亿平日便在此自给自足,左边一间房却是颇大,里面眼看是数排书架,绝无半分空余之处,想来这武亿应是嗜书如命之人,阮元念及于此,心下也暗中敬服。走进书房,只见房中似有个蒲团,一人坐在蒲团之上,外人只得看见背影,却不见其相貌如何,应当便是武亿了。

焦循也走上前,道:“武先生,后学焦循,前日得蒙先生教诲,受益匪浅,只是这《孟子》滕文公一章,尚有数处不解,还望先生赐教才是。”

那武亿的声音很快从屋里传来,道:“里堂,我听身后脚步之声,眼下我院子里的,应不止你一人,至少有三人之数吧?里堂,你今日却也无需遮掩,你是带朋友过来的,不是来讨论学问的,是也不是?”

焦循见武亿点破了此番来意,也索性不加掩饰,道:“武先生说的是,其实今日在下是来为武先生引见一人,我身后这位,便是眼下提督本省学政的仪征阮伯元,阮学使久闻先生之名,故而遣了在下,前来请先生入幕。先生却又是因何缘故,上次在下刚一提及阮学使之名,先生便要疾言相拒呢?”

眼看武亿一时不答,阮元也只好走上前来,作揖道:“武先生,在下便是山东学政阮元,先前听里堂提及,先生并非全无入幕之念,可里堂言及在下,先生便一口回绝,想来是在下有些事做得不周全了。可这事究竟是什么,在下却并不清楚,还望武先生指点一二。若是在下能改正的,也一定改过来。”

武亿深思半晌,忽道:“阮学使,先前焦里堂说,今日想问我《孟子》中的滕文公一章,这章里孟夫子曾有一言,论及何为大丈夫,不知阮学使登科久了,做学问的根本,却有没有忘了?若是没忘,你当下便将这几句话说出来与我听听,如何?”

阮元眼看这个问题不难,便答道:“回武先生,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所谓大丈夫。’在下所言,可是对了?”

武亿道:“话虽记得不错,可知易行难,我也算屡见不鲜。既然阮学使记得这几句,我再问你几个问题。第一:乾隆五十五年初夏,国贼和珅,在私邸设宴,妄称其四十大寿,实为试探人心。这番寿宴,彼时翰林之中,清白者皆自誓不往。阮学使彼时,也是翰林吧?却不知阮学使是为何,那一日不止送了礼,还亲自去了和府!阮学使,你进那和府厅堂之际,心中可还记得这几句话?!”

阮元等人听了这话,心中也都是一惊,虽然和珅权势熏天,民间巷里,士人之中,多有扼腕兴叹之人,可像武亿这般,对着两个自己从未见过之人,径称其为“国贼”的,却都是第一回见。听武亿的口气,似乎对和珅之行,恨已入骨,只恐当年他罢官之事,也同和珅逃不了干系。

阮元想到这里,也只好据实以对,道:“回武先生,和府送礼一事,在下承认,确是去过。可其间牵连甚多,事关在下妻族阖门性命,在下当时,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若武先生仍不相信在下,那在下也可告知武先生,在下入京共是六年又九个月,但和府在下只去过这一次。此外,在下为官之事,便与和珅全不相干,还望先生念及在下妻族人丁繁多,谅解在下之举。”

武亿道:“阮学使,你说你妻族人丁繁多,却是蒙骗谁呢?你妻族又是何人,衍圣公府吗?!至于你为了妻族之故去送礼?你说你只去过和府一次,这卑污之举,便有一次,已是气节有亏!你却不知悔改,犹自在此强辩!你说你为官与和珅全不相干,那我还有第二个问题,乾隆五十六年翰詹大考,和贼从宫中窃得眼镜诗一篇题目送了于你,让你提前准备皇上不用眼镜之言,却又是为何?若不是你对那和贼逢迎巴结,他却又是因何缘故,竟不去帮别人,单单只相助于你?”

阮元想想,这番话却是全无根据,自然是自己少年早达,旁人多有嫉羡,故而炮制出的谣言了。也只好如实以答,道:“回武先生,先生所言,其实与事实大不相符,和珅在翰林院时,确实告诉过学生大考之时,应以顺遂皇上心意之言为根本,却未曾提前告知在下题目为何。更何况,皇上目力远胜常人,年已八旬,不用眼镜,翰林中即便说不上人尽皆知,也自有不少人清楚这些。若说皇上不用眼镜之语,在下做得,旁人也做得啊?”

武亿又道:“阮学使,我听里堂说过,你今年三十一岁,是乾隆五十四年的进士,到今年为止,你登科也不过六年时间,可你眼下已是三品命官了。你不是旗人,家中也不是世家,却是如何做到三品官的?只凭自己才学,全无贵人相助?你却待骗谁呢?何况眼下最方便的晋身之阶,便是逢迎巴结和珅,这一点人尽皆知!阮学使,这一番因由,你能为我说个清楚吗?”清代所谓“世家”,至少也应是家中有人做官到了督抚、六部尚书侍郎,才能称得上。阮元祖父只是三品武官,地位等同于四品文官,距离世家差得很远。更何况,阮家中间还有一代人没有做官。

铁保听到这里,也有些忍不住了,上前作揖道:“武先生,在下是乾隆五十四年的副主考,礼部侍郎铁保。伯元当年会试的卷子,是在下参评,他之后庶吉士散馆、翰詹大考的卷子,则是皇上钦点,武先生说伯元升迁,必有贵人,这贵人便是皇上了。难道三品之职,是和珅一句话,皇上就可以轻易相授的吗?伯元在京读书学习,也都是我这个座师亲眼看着的,他有今日成就,全是他自己才学所至,却同和珅没什么关系的。武先生就算信不过伯元,难道还信不过我这个伯元的座师不成?”

不想武亿却异常硬气,道:“礼部侍郎铁保?在下常闻朝中铁葫芦之名,说的就是你吧?似你这种凡事模棱两可,依偎朝廷之间的不倒翁,说的话却有几分可信之处?今日我身体也有不适,你等若还有恻隐之心,便请早早离去,却不要再提入幕之事了!”听他言辞,对满人出身的铁保,竟也毫不留情,自然是罢官之后,再无所顾忌之故了。

阮元见他坚毅如此,知道此日不好强求,也只好劝铁保和焦循不要在意武亿言辞,暂且归家去了。只是武亿为何对他这般声色俱厉,他却不知有何隐情。焦循见他闷闷不乐,也再次自告奋勇,前往他处询问武亿当年罢官之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