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五百五十九章 孔璐华五十大寿

大清疆臣。 第五百五十九章 孔璐华五十大寿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那我把我想到的,最好的办法告诉你们,你们可同意啊?”阮元看着两个年轻人,又看了看袁谢两名村长,当即说道:“最好的办法,是你谢助主动到高田村迎亲,带了袁姑娘回竹屋村,然后成亲圆房!对了,你说袁姑娘家里人身体不好,那你二人成亲以后,袁姑娘的家人也是你的家人了,你跟她商量一下,要不然就把袁家都接到竹屋村,要么你每隔五天,带袁姑娘回去探视一次,这件事不就结束了吗?”

“阮大人,这……这怎么可能啊?”不想听到阮元建议,最先发出质疑的不是谢助和袁清,而是一旁的袁村长,袁村长听闻阮元竟然想着同意两家婚事,当即向阮元问道:“这……这咱们可不能把自家村里的人,嫁给对面的仇人啊?”

“对,这样的婚事我们不能接受!”谢村长也在一旁附和道。

“二位村长,你们若是这样想,那我先问你们一句,这械斗的事,你们是想就此终结,还是想让你们的子孙后代,也一直械斗不止啊?”阮元眼看二人不能理解,便也向二人劝道:“你们为什么不能仔细想想,我来你们这里平息械斗,前后来了三次,你们每一次都说械斗的事以后不敢了,可每次过后,你们就把我的劝告当成耳旁风!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不是因为你们村民总有口舌之争,也不是因为你们附近这条河水源分配不公,而是因为你们两个村子所有人的心里,对对面的村子就只有仇恨,没有情分可言!我今天让你们别械斗了,你们可以暂时收手,可是你们两个村子,打水伐木都要用同一条河,同一片林子,那你们的村民就会一直看到对方。三百年来,你们的村民对于隔壁村子,心里就只有祖宗前辈留下来的仇怨,那你们只要一言不合,就必然有所争执,到时候,你们要怎么平息械斗?!我今日前来,可以只对你们鸣枪示警,万一后世有个总督不恤民情,直接对着你们械斗之人开炮,这个后果谁来承担?所以我看着这两个孩子,我也明白了,他们或许就是你们两个村子化敌为友的关键,若是谢助娶了袁姑娘过门,以后你们竹屋村的人,就会发现高田村也有这样的好姑娘。若是谢助平日能够善待袁家长辈,多去高田村帮帮忙,高田村的人,也会看出来竹屋村还有这样热心的小伙子。到了那个时候,你们之间才能够逐渐开解,又或许,你们两个村子还会有更多的人结亲,成为一家人呢?如果有一天,你们已经是血浓于水的好朋友,好亲戚了,那你们见了对方,还会在意旧日的仇怨吗?那个时候,才是你们真正断绝械斗,真正亲如一家的时候啊?”

“阮大人,我……我明白了。”袁村长听着阮元劝告之语,一时也渐渐感到了惭愧,可即便如此,这种年轻男女自相爱恋之事,似乎也出于伦理之外,便即对阮元问道:“可是这婚姻之事,总是要有个三规六礼,这两个……两个后生就这样成婚,这有伤风俗啊?”

“这个简单,我也准备在这里先逗留几日,我年轻的时候就精通礼仪,也是考进士做的官,三规六礼,你们还不信任我吗?”阮元想着为了两村彻底化解仇怨,自己也只好多费些心力,便向袁村长道:“这几日你两个村子把出嫁的嫁妆备好,媒人请好,我给你们讲讲,什么是真正的三规六礼,然后你们照我说的去做。这礼法之事,不就了结了吗?”

“阮大人,这……两个年轻人看着顺眼,说是什么一厢情愿,其实……我看也就是他们两个血气方刚,一时糊涂才走在一起的。这……这他们以后会好好过日子吗?依我看,还是长辈给他们定好亲事,那样才稳妥。”谢村长的问题却在于择偶之事。

“这……”阮元一时之间,却也陷入了沉思。因为相互熟识而走到一起的婚事,自己身边不是没有,可是……

因相互结识而终成眷属之人,阮元一生至少遇见过两对,然而,因为相互欣赏诗画而成婚的阮安与张熙,竟然在成婚后一年就相继过世。而因一同操持家务走到一起的蒋二和莲儿,却最终以蒋二贪婪堕落,莲儿情伤而死,自己亲自斩断主仆之情作为结局……

可是,这条道路之上,就真的没有成功之人吗?

回想三十余年之前,自己在孔府第一次遇到了孔璐华,后来又有沂水之会,虽说当时自己碍于江彩过世,没有对孔璐华产生太多友情之外的想法,可从自己后来的认识上看,孔璐华却在那时喜欢上了自己。而之后两人成婚,家世带来的隔阂渐渐消除之后,二人也平安顺遂的前行了整整三十年。既然如此,在两情相悦这条路上,也未必都是失败的反例吧?

或许……谢助和袁清可以成为一生相谐的夫妻呢?

想到这里,阮元也对两名村长说道:“二位,今日既然我来了,那请二位听我一言。我督抚七省,做了三十年官,见识应该比二位稍微高明一些,据我所知,这世上有两情相悦,婚配之前便已认识之人,他们之中……有些确实莽撞,成婚之后才发现彼此不足,竟而误了一生,但也有些人,成婚之后过得尚属不错。这夫妻成婚之前全然不识,完全是父母定立婚约的,当然是大多数了,这些人里面,有一些也是相携白首,可也有些人过得并不顺利啊?总而言之,无论两厢情愿,还是父母之命,都有成功的婚事,也有失败的婚事,那这一次,咱们就遵从他们二人心意,又有何不可啊?更何况,这也不是他们两个人的事,往大了说,这是你们两个村子化敌为友最好的机会啊,你们几次三番在我面前说,以后绝不会械斗了,这些话,你们都是骗我的吗?”

“那……那我们就听大人的吧?”袁村长和谢村长看着阮元已经耐心将道理讲得如此清楚,也终于选择了认同阮元。

“小民谢谢阮大人了,谢谢阮大人了!”眼看婚事即将成真,谢助和袁清也不住向阮元叩头道。

果然随后数日,阮元也为谢袁二人制定了婚配礼法,很快便将三规六礼之事一一办理完毕,阮元也告知两个村子,以后再出现地跨两村的婚姻,就按照自己定例来办。半月之后,婚礼终于筹备完毕,谢助主动前往高田村,迎娶了袁清回到竹屋村,阮元也为二人在竹屋村举办了盛大的庆祝活动,并邀请不少高田村村民一同前来参加。此外,阮元也作为证婚之人亲自见证了二人行礼。一次让高田竹屋二村化敌为友的婚事,就这样在皆大欢喜中落下帷幕。

当然,械斗之事此时已经遍布东南各省,阮元少数的劝和之举,并不足以从根本上杜绝械斗。但无论如何,阮元又在广东完成了一件要事,回归广州的路上,阮元也自觉心中畅快了不少。正巧,阮元回到广州乃是五月之中,正赶上家里为孔璐华操办五十大寿。五月二十七日,阮家再次闭门谢客,一家人一同到了西斋之内,欣赏着枝繁叶茂的大榕树,品味着花坛之内清新的鲜花香气,也一同为孔璐华庆祝生日之事。

眼看家中子孙满堂,无论相伴三十年的夫君,还是几十年情深似海的三个姐妹,都能够安然无恙的齐聚一堂,一同为自己的五十岁生日庆祝。孔璐华心中也是欣慰异常,尤其是常年忙于公务的阮元,时隔三年,终于又能为自己过一次生日,孔璐华便也向阮元笑道:“夫子,能等到你为我过一次生日,还真不容易啊,上一次……还是三年前唐荔园那一次呢。”

“哈哈,夫人,如今唐荔园那边,听说春夏之际去游玩的文人墨客,也是越来越多了。或许……他们也很仰慕我与夫人在广州这些事吧?”阮元也向孔璐华笑道。

“哈哈,夫子又在吹牛了。”

“不过,夫人,夫子这些年,还真是做了许多事啊。”刘文如看着一家人虽然有来有往,可平安和乐之状,却还是一如阮家南下杭州之时,心中虽有不舍,却也快慰,便即向阮元与孔璐华笑道:“夫子这些年做的事,我和福儿、祜儿都记得清楚呢。夫子在广州做了九年总督,兼署巡抚六次,九年出广州阅兵十四次,受阅镇道,前后累计有三十九处。夫子兴办学校,修了学海堂和三水行台书院,广州城修葺一新,就连不少州府的监狱和粮仓,夫子都用余钱重新翻修了一遍,还有炮台、桑园围石堤、英清峡纤道、广州贡院……”

“好啦,今日是夫人生日,应该我们为夫人庆贺才是,至于我的事……也确是劳烦你们随时记录啊,要不然还不知以后会忘记多少呢。”阮元听着刘文如历数自己督广之功,想着虽然也有遗憾,可毕竟还是做成了很多事,心中也自满意。

“夫子,我……我也没什么事啊?最近辑录的一些诗作,我想着再刻一卷诗集出来,剩下的,还是多陪陪你们,一起安享天伦之乐,这样最好了。”孔璐华一边沉浸在一家人的安乐之中,一边却也想起了幼子幼女之事,向刘文如问道:“书之姐姐,如今我担心的,还是孔厚和正儿啊?孔厚早就跟苏州彭家订了婚,我和夫子商量着,最好是让他回扬州成亲,正儿呢?不是也同吴中堂家订婚了吗?我看啊,也让正儿一并回扬州,把婚礼在扬州办了,以后吴公子也要入仕了,就让她陪着吴公子吧。”

原来,到了道光六年,阮孔厚和阮正都已经渐渐长大,阮元也已经为二人指定了婚事,与阮孔厚结亲的苏州彭氏,在清中叶同为官僚世家,乾隆朝便有彭启丰位列六部尚书,正是与阮孔厚成婚之彭氏之曾祖父。而阮正则许配于先前协办大学士吴璥之子吴慈,吴慈因家中恩荫之故,很快就可以进入官场为官。

但阮正一旦出嫁,却也意味着阮正将会与阮家众人,尤其是母亲刘文如分别。是以阮元虽然定下了婚事,却一直在犹豫,不知何时让阮正北上为好。刘文如想着自己女儿婚配之事,心中却也落寞,不忍阮正就此与自己相别万里,想到这里,也只得向阮元道:“夫子,我……我没事的,只是……夫子先前也说,如今督粤已近九年,不知有无迁转之事,既然如此,我……我还是想再等一等,或许有更好的办法呢?”

“那样也好,若是入秋之时,广州之事依然如故,那……”阮元沉吟半晌,清楚子女婚事也不能过度拖延,只好向孔璐华和刘文如道:“那不如书之先回一次扬州,把孔厚和正儿都带回去,之后就在扬州准备成亲的事吧。好啦,今日毕竟是璐华生日,大家还是一同品茶、赏花,方是尽兴之道啊。”

“是啊,以后的事,以后再商量嘛……不过话说回来,孔厚也要成亲了,我还挺想见见儿媳妇呢……”

“哈哈,这样说来,最好还是可以回京做官啊,这样夫人刻诗集,也比岭南方便一些了,只是……”阮元看着一旁悠闲饮茶的孔璐华,不禁笑道:“只是夫人这些年作诗,往往记事有余,警练不足,参酌史事或许有用,刻诗嘛……以后要是有人笑话夫人怎么办呢?”

“夫子,今日是夫人的生日,你应该做的是为夫人庆寿,这不是你说的吗?你庆寿之语,就是这样的呀?”孔璐华自然不会在言语之上轻易让步。

“好,我错了还不够吗……”

“这样才对,再说了,我写诗是我的事,刻诗是因为我有余钱去刻,跟外人有何干系?外人瞧不起我?我看他们那个寒酸劲,那才真是可笑呢。”孔璐华倒是想得更为通透。

不过,能在五十大寿之日,和家中诸人一同赏花品茗,安逸地享受西斋之内的鸟语花香,榕树绿荫,孔璐华这一日也是乐在其中。直到黄昏将至,平安快乐的一天,才终于落下帷幕。

“是日门庭寂然,室内怡然,外无酒醴陈送之劳,内无音乐欢呼之客,愿从此安享余年,子孙福寿长昌,事君事亲,皆一体也,复何言哉?”

五十大寿之后,孔璐华也自作此文,借以怀念那一日的安乐时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