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五百五十章 广州湾的阴霾

大清疆臣。 第五百五十章 广州湾的阴霾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那……英吉利呢?”阮元却忽然向他问道。

见苏兆熊不解,阮元也向他解释道:“英吉利兵船,从来船坚炮利,我们多修炮台,也不过只能操五六成胜算,若是海上真的有警,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啊?不过我这几年与他们对峙,也总算让英吉利兵船都撤出了南海,至少如今伶仃洋上,已经三年没有洋人兵船了。可这就是结束了吗?我这一代人已经老了,可是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呢?他们不仅需要和英吉利人继续打交道,而且……若是后代督抚才能还不如我,那他们只怕要吃亏啊?英吉利人如今不敢派兵船前来,我看也是因为我还在广州,那有朝一日,若是我不在这里了,又或者后任总督一时昧于洋情,竟又同意了他们开来兵船,那不就又回到八年之前了吗?当然了,我们如今有备无患,总也能让洋人知道,咱们并非因循怠惰之人。我估计着……苏副将,你我应该都是幸运之人,至少十年,或者几十年内,英吉利人尚不敢有什么大动静,几十年后……我今年都六十二了,应该可以瞑目了吧?哈哈。”

“是啊,总制这一任殚精竭虑,总也能为后代人留下些恩惠嘛。”苏兆熊也认同道。总之,这时候的阮元,对于十年,甚至二十年间广州当属太平这件事,是坚信不疑的。

“二位大人,二位大人!”谁知就在这时,城墙之上突然多出了一名绿营兵士,径向阮元和苏兆熊直奔而来。见到二人,这兵士当即拜道:“二位大人,虎门那边传来快报,说一艘想要进入虎门的英吉利商船,被人检举带了鸦片,如今虎门方面已经下令,不许洋船入港。但洋船那边,却一直说要广州的大人给个说法,阮总制,这事可怎么办啊?”

“是吗……”阮元想着虎门之事多半还是要自己决定,便即向那兵士道:“你去告诉虎门来人,回去转达我督院之令,那艘洋船要想进口,可以,但必须同意进入黄埔,便即开仓接受检查!如果它不同意,就不放它进来!正好我也准备再次南下阅兵,去虎门再看一看,你就跟那边绿营说清楚,我五日内必到,这几天的时间,要他们严守号令,不得有误!”

“遵命!”那兵士得了阮元指示,便即离去了。

果然,五天之后,阮元便以阅兵为名,搭乘水师兵船出现在了虎门口岸。

“就是前面那艘洋船吗?”阮元所乘兵船一点点向南而行,很快,这艘被阻拦在虎门之外的“瓦莱塔”号便即出现在阮元的望远镜视野之中。

“是的,总制,那洋船上之人言辞极为傲慢,说是……说之前的总督训令的假的,没有总督加印的官府文书,他们不相信咱们不许他们进港。还说,要是再没有督院加盖官印的文书,他们要强闯虎门。”一旁随行的一名虎门兵士说道。

“那就把这份文书给他们看看!”阮元果然是有备而来,当即让船舱之中两个随行兵士取了一张加印文书出来,道:“你们去告诉他们,这就是我督院训令,若是这艘洋船想要进港,我们派一艘兵船随行,一到黄埔就地开舱,没有歇息余地!若是他们不同意开舱,就立刻把这艘船开走,要是他们真敢强闯虎门,从外人擅犯边境之例,允许水师登上洋船,直接扣押商货!”

“是!”几个兵士带了阮元训令,当即下船准备去了。

果然,在与阮元对峙了一日之后,“瓦莱塔”号消失在虎门海域之上。

阮元眼看洋船暂时消失,也在检阅了虎门炮台之后离开虎门北上,继续到肇庆、顺德、香山等地阅兵去了。

但阮元不知道的是,一个月后,听闻自己已经不在虎门,“瓦莱塔”号再次出现在伶仃洋上。这一次他们直接在一处山岛卸货,与走私鸦片的“快蟹船”交接之后,便即携带大量白银离去,即便没有进港贸易,“瓦莱塔”号依然盈利而归。

阮元的一己之力,根本无法阻挡越来越多的走私船只。

依官制而言,两广总督兼治广东、广西两省文武要事,诸如钱粮亏空弥补、水利兴建、新田开垦、西洋外交、绿营阅兵之事,皆需由两广总督负责,总督并非专职的缉私官员。这时的清王朝,也缺乏设置有力缉私缉毒官缺的行政能力。阮元当然也不可能把所有精力都投入整治鸦片,不说其他,仅每年的阅兵一事,就要耗去阮元不少心力。所幸道光五年的两广地区,整体而言尚属安稳,并不需要道光担心。

当然,道光五年的议事重点也不在广东,而在于江淮运河。这一日,勤政殿内重臣齐聚,两江总督魏元煜也亲自北上参与议事,而殿内商议的关键,便是道光六年,朝廷还能否施行漕运。

“皇上,臣以为,今年运河高宝一线,已然淤积过甚,如今朝廷只是下令重筑高堰,但运河积沙尚未清除,如今臣等接到奏报,江南漕船大半滞留镇江扬州,根本无法北上!”协办大学士英和率先发言道:“如此情况,朝廷不能不寻求变通之策,臣请皇上暂停道光六年漕运,全力整治河道,同时招募海商,在江省以海运代漕运,向天津运送漕粮!”

“皇上,臣以为英中堂之言欠妥。”不想这时出言反对英和的,却正是两江总督魏元煜:“臣以为,借黄济运才是良策,至于海运,实在繁难,天津从未接收过漕粮,如何能够在天津交兑?海上风涛凶险,船工又大多不识沙线,一旦有倾覆之危,何人能够承担责任?更何况,一旦改行海运,那沿漕几十万水手该怎么办?没了漕运的生计,他们以后会更加艰难啊?”

原来,自从高家堰决堤之后,清廷便派出文孚、汪庭珍二人南下监修堤坝,经过数月工程,高家堰倒是已经基本完成修补,可高堰决堤之时,却将大量积沙一并带入了运河之内,一时之间,运河积沙严重,诸多原本注入运河的河道受到高堰决堤影响,一时也不能向运河输送水源,高宝运河一线,道光五年入夏已经完全不能通行。所以英和才重新提出海运之议,而魏元煜则坚持认为,漕运多有不便,最好的办法应是引黄济运,即将黄河水分流进入运河,进而保证运河河水充足,并冲掉河内淤沙,这个办法先前倒是曾经得到过实施,只是时过境迁,也没有人可以保证“引黄济运”必然成功。

“皇上,魏总制之言,臣以为是多虑了。”英和却继续向道光说道:“臣曾见如今两广阮总制前朝之际所著《海运考》一篇,简而言之,之前元朝行海运,至少九成漕粮可以抵达天津,那国朝到底是有什么地方不如元朝,竟然连尝试海运的勇气都没有呢?至于船只,臣听闻松江府上海县,如今已是江苏连结山东、盛京各省的冲要之地,上海可以进行海运的沙船,少说有三千艘,其中一半运力都在一千五百石以上。所以臣以为,如果能够在上海招募商船,许商人代运漕粮,海运之成,指日可待!至于天津不能交兑漕粮,臣以为亦是小节,届时只需派仓场侍郎一人坐镇天津,再由江苏方面择一大吏督运即可。至于安置漕帮之事,臣以为要在得人,若是江苏巡抚能够寻得长策,妥善安置,臣以为并没有不妥之处。”

“皇上,臣与汪中堂勘测过河道,如今河道情况,实在是难以通船。”这时,一旁的文孚也向道光进言道:“臣等虽然已经封堵了高家堰,但亦曾多加查访,如今下河、淮安等地,多有需要重新整治之处,若是不能重新行束水之法,则淤沙难以清除。但如果需要大力整治河道,则最好的办法,就是停止运河通船,全力疏浚!皇上,臣不知海运是否可行,但如今若是还要强行漕运,只怕南河那边,严烺和张井他们,根本就没有充足的时间疏浚运河啊?”

“回皇上,臣与文大人北上之际,便已有此议,臣同意文大人的意见。”汪庭珍也补充道。

“皇上,既然如此,臣亦有一言,英中堂海运之议,大抵可行,所需再议者,无非是一些细节,但臣看来,也不是没有办法。”已经改任户部尚书的王鼎也向道光言道:“臣以为,如果海运之时,能够将江苏一省漕粮尽数运抵天津,则京仓自可充溢,不足之处,如今臣可以主持向盛京、河南采买粟米,用以补齐。至于其他各省漕粮,明年可以一律改成折色,百姓缴纳银两即可,然后再用折色银去修运河,若是严烺、张井二人监修得力,运河一年通船应该不难,之后再令江省以外有漕各省转运漕粮,便也够了。”

“你们……你们就准备这样,弃江省漕帮于不顾了吗?皇上,若是皇上不相信臣能够完成引黄济运之事,臣请改任漕运总督,亲自主持今年漕运,若是入秋之际运河不能通行,臣请皇上届时罢免了臣,以儆效尤!”魏元煜眼看海运难易与否一事,似乎自己并不占上风,也只得自告奋勇,准备亲自办理疏浚河道之事。

“魏总制,您何苦如此呢?我方才已经言明,若是江苏巡抚办事妥当,这些事根本就不成问题。怎么,张师诚张中丞,魏总制都不放心吗?”英和也向魏元煜反问道,其实这时的江苏巡抚就是之前在福建清剿蔡牵,提拔林则徐的张师诚,但嘉庆末年,张师诚一度因故被革职,加上归家守丧多年,在官场升迁反而不如不少后辈,这时依然只是江苏巡抚,反倒不如魏元煜已经后发先至,成了总督。

“唉,你们……你们不懂漕帮啊。”魏元煜也向各人叹道:“皇上,各位大人,漕运从来有句老话,叫‘百万漕工衣食所系’,没错,也有很多人和英中堂一样,认为这不过是江省官吏不敢更革漕运,唯恐失了财利所编造的借口,但老夫看来,这话有道理啊?若是漕运没了,做官的不过失去一些俸禄,换个地方他还能做官,可这些漕帮水手呢?没了漕运,他们靠什么维持生计?种田吗?要是有田可种,他们为什么还来做漕运水手呢?做工吗?沿漕上下一旦失了漕运,哪里还需要这么多做工之人啊?更何况如今雇工,工银也都不如以前多了,为什么,就是因为人太多了,雇工都不值钱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难的是,这十万漕运水手,和他们背后的几十万依漕为生之人,大多相信罗教!这罗教是漕帮一个教派,又分为老安教、新安教、潘安教,各教之间,甚至还有相互仇斗之事。你们或许也会问,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把罗教禁了呢?这罗教信众少说几十万,还都是给朝廷运漕粮的关要之人,能随便禁吗?禁得了吗?高宗皇帝的时候曾经禁过罗教,可是没过多久,他们便即死灰复燃。所幸这罗教并没有背反朝廷之言,还是忠于皇上的。所以咱们如今,可以对罗教疏而导之,使其相安无事。可一旦改行海运,漕帮失业了呢?你们可知道,国朝定额漕粮四百万,江苏就有一百七十万啊?到那个时候,谁能保证罗教之中,没有新的教派出现,而这个新的教派,还能继续忠诚于朝廷呢?到那个时候,我们怎么办?难道真的要对那些给漕运卖过命的水手举起刀枪,卸磨杀驴吗?皇上,各位大人,请你们三思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