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五百三十七章 癸未大水(下)

大清疆臣。 第五百三十七章 癸未大水(下)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而这时的京师内外,也同样正在经历雨灾的困境。

“皇上,今年直隶大雨,一连数月不绝,眼看至少四成以上的田地,都有绝收的可能。臣自保定北上,更是亲见沿途流民渐多,若是皇上不能及早定夺,只恐直隶之地,将有饿殍遍野之虞!”这时,蒋攸铦已经改任直隶总督,正在向道光汇报直隶灾情:“所以臣想请皇上定下救灾之策,第一,准许直隶流民北上出关,前往盛京就食。第二,臣听闻盛京今年尚属风调雨顺,多有余粮,可从天津雇募海船,前往盛京运粮,解直隶倒悬之困。第三,如今饥民日众,直隶粮仓存粮有限,臣担心不足以解救民困,但京城各处官仓尚有足够存粮,请皇上下旨开仓煮粥放赈,许百姓入京就食,若是此三条不能行,臣担心今年灾情,将会不可遏止!”

“蒋攸铦,你方才所说,可都是你亲眼所见?”听着蒋攸铦的上奏,道光一时也颇为犹豫。

“回皇上,这些都是臣所亲见,皇上若是不信,也可以去问直隶其他守令,臣相信他们所言,与臣之言应是一般无二。若是皇上担心京城开场施粥,会有奸民从中谋乱,臣愿意亲自主持京城开仓施赈之事。”蒋攸铦也向道光答道。

“不必了,朕清楚了,江南各省督抚上疏,也是这样说的。”道光还是及时做出了决定,道:“你方才所言三事,朕会让军机处尽快拟定上谕,即日起准备开仓之事!至于京城放赈,朕就让英和去吧,保定那边饥民应该也不会少,你还是坐镇保定,与朕内外相应,这样也更稳妥一些。”

“臣谢皇上开恩!”蒋攸铦当即向道光回拜道。

很快,江南、山东、直隶各省请求赈灾、蠲免钱粮的上疏,被道光一一批准,各省也相继开始放赈。

而这一年的江苏巡抚治所苏州,也同样是雨情最为严重的灾区。这一日,巡抚韩文绮同样召集藩臬两道,开始商议对策。

“我听说,最近苏州饥民甚众,而且,难保里面没有趁此机会,想要为乱的奸民啊?”韩文绮自然也得到道光通知,准许他开仓放粮,但即便如此,韩文绮却仍有不决之事:“那这开仓的事,你们觉得如何是好呢?一旦控制不住,引得奸民生事,寻常饥民无知,又会被奸民所诱,那时候咱们这开仓,反倒是后患无穷啊?”

“韩中丞,下官认为,今年开仓之事,已是刻不容缓!”这时,一旁的江苏按察使当即反驳道,这名按察使不是别人,正是上一年方才由杭嘉湖道改任淮海道,年初又迁为按察使的林则徐。林则徐当即向韩文绮解释道:“下官以为,即便苏州之地,仍有中丞所言奸民,此等之辈不过千百分之一二,本是不成气候的。若是我们放赈之时,秩序井然,施赈得法,再派人小心监视,他们绝不会闹出乱子!下官今日特向韩中丞请命,苏州放赈之事,请韩中丞就交给下官负责,下官定当有序放赈,不使奸民得逞,若有差错,也只下官一人受责便是,与中丞无干!”

“韩中丞,我看林臬台所言有理,还有,若是咱们粮食充足,百姓皆得受赈,那么下官认为,即便真的有一二奸民想要从中为乱,百姓也是看得清楚的。”这时阮元的学生,先前一度弹劾刘凤诰的陆言,也已经升为江苏布政使,这时便向韩文绮建议道:“下官建议,咱们可以和安徽一样,向湖北购入一部分米粮用以放赈,此外,咱们可以临时发给商人凭票,让得到票证的商人贩运粮米,以解存粮不足之困。林臬台办事才能,我想咱们也是应该放心的,就让他去主持放赈事宜吧。”

“这样的话……那就依你二人所言吧。”韩文绮也终于同意了开仓放赈之事。

就这样,在道光的及时决策,蒋攸铦、陶澍、林则徐等人的积极施赈救灾之下,道光三年受灾最为严重的直隶和江南地区,渐渐开始了了有序施赈。虽然这一年大多田地绝收减产,饥民众多,可是受灾最严重的一部分百姓也得到了及时救助,所以道光三年虽有重灾,却无民变。而经此一事,陶澍和林则徐的施政才能,也逐渐被道光所重视,不知不觉之中,两个人开始得到了更多机会。

然而,这场后世命名为“癸未大水”的中国东南部特大雨灾,所给东南各省带来的灾祸,尚不仅限于道光三年这一年。

道光三年,仅就督抚之任而言,几乎已经达到了清王朝的全盛之时,这年总督,直隶有蒋攸铦,两江有孙玉庭,陕甘有那彦成,四川有陈若霖,闽浙为赵慎畛,湖广为李鸿宾,两广则是阮元,河漕尚有魏元煜、黎世序、严烺三人,除云贵总督明山声名稍欠之外,俱是一时名臣。巡抚之中,安徽陶澍、山东程含章、河南程祖洛、陕西卢坤、福建孙尔准、浙江帅承瀛、湖南左辅,广东陈中孚,亦颇有声名于世。仅就督抚组成而言,即便是康雍乾时代,也很少有这般名臣云集的年份。但这样一个能臣济济的督抚组合,却并未给清王朝带来新的盛世,相反,道光三年却因为一场巨大水灾,成为了清王朝经济衰落的拐点。

道光三年的这场雨灾,席卷了北自直隶,南至浙江的数千里广袤土地,自该年二月至七月,各省均是大雨不止,即便年末雨量减少,许多江南田地,却也依然被积水浸泡,无法重新开始耕种,直到次年,水势方才减缓。这样一来,江南经济一时遭遇重创,不仅是粮米产量大幅下降,棉田同样全无收成,进而导致棉纺织业陷入停滞。糟糕的水情也让商品流通大幅下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进而导致了商业衰退。以彼时上海县记载而言,道光二三年均有水灾,可道光二年的水灾,各种方志均是一笔带过,道光三年的这场大水,却有着浓墨重彩的描写,可见这一年水灾何其严重。而由于水灾的影响,许多田地在不久之后也出现了土壤肥力流失,田亩减产的现象。一说上海等地稻田多有亩产可至三石之地,然而大水过后,亩产竟在数年内跌到两石,土地价格都出现了下降,江南本是清王朝经济根本之地,经过这样一场重灾,清王朝的收入情况也每况愈下。

“至道光癸未大水,元气顿耗,商利减而农利从之,于是民渐自富而之贫。”后世文人冯桂芬便是如此议论。

而这场后世考证,实因十九世纪全球剧烈降温引起的特大水灾,以及后世的经济衰耗,也给这个时代带来了一个充满凄凉之情的称谓:

道光萧条。

阮元经过将近半年的阅兵,也在十月份回到了广州,听闻江南大水,甚至扬州也遭受了重灾,阮元一时也是叹息不已。好在扬州又传来了好消息,陈文述在扬州积极参与赈灾,总是维持了扬州百姓的有序生活,阮元方才有了一丝欣慰之情。想着家乡有灾,不能不施以援手,阮元也从廉俸中捐出六百两银子,托人送回扬州,交给陈文述以为赈灾之用。

此后一连数日,阮元回想着扬州之事,也一直忧心忡忡,难以安眠。这日正是月圆之夜,原本阮元和孔璐华已经就寝,但朦胧之间,孔璐华却依稀发现阮元已经不在身旁,走到门外一看,方才发现阮元又和之前一样,在天井中对月沉思。

“夫子,你……这都回来快半个月了,扬州的水灾,还没有消息吗?”孔璐华不禁披了外衣,走到天井之中向阮元安慰道。

“这倒不是,云伯已经给我来信了,说是有些田地水都退了,来年可以复耕,扬州赈灾也都井然有序,没生什么乱子。就是……还有些田地,积水一时不能尽退,不知来年可否复耕。但若是来年没这么大的雨,倒是也可以缓过来。其实我今日所想,原是另一件事。”听阮元言语,似乎扬州局面已经有所好转,但阮元却是仍有忧心之事。

“那……夫子还在想什么啊?”孔璐华不禁好奇道。

“其实是去年在京城之时,我和学生们说起的一些事。”阮元也向她解释道:“当时我们说起国朝如今难解之事,想着国朝惩先前历朝之弊,将前朝常见的问题解决了大半,原本如今应该是年轻时候一般的盛世,可昔日全盛之景,却好似回不来了,京中直省,也各有新的积弊。当时我也劝他们,说正是前朝之弊,今日不见,这些前朝或许还没来得及重视的问题,在我们这个时代就显得更明显了,之后……是我们去想新办法的时候了。可如今这一场大水下来,我担心这陋规浮收之弊,只会更严重啊?各省为了救灾消耗了不少钱粮,哪里还能贴补吏员不足?吏员收取陋规,可能会……再难禁止了啊?”

“夫子,你们真的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听说之前也有八折收纳这种建议,可是皇上也没听啊?”孔璐华看着阮元面色凝重,也只得如此问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