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五百二十三章 计破舞弊案

大清疆臣。 第五百二十三章 计破舞弊案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夫人,这……如今程中丞和陈藩台都还没到,广东政事,还真就离不开我啊?”这时准备就任广东巡抚和布政使之人分别是程含章和陈中孚,是以阮元有此言:“更何况,就算今日政事办完了,你说这郑堂的《国朝汉学师承记》如今也写完了,正在等我和达三给他作序呢,我还得再想想,这序文该怎么写啊?”

“夫子,郑堂的书,再过几天再作序也不迟啊?”

“哈哈,如今京城之中,我那些学生知道郑堂最近作了一部书,为国朝汉学开宗立论,发扬圣道诸贤一一作传,这都问我什么时候能够刻版呢,可是郑堂也知道,这书只有我给他作序,才能真正在学界被尊为定论,所以我有什么办法呢?这几日是有些麻烦了,辛苦一点,就辛苦一点吧。”阮元也无奈地对孔璐华笑道。

“夫子你就吹吧,还就缺你这篇序文,按你这么说,郑堂的书都白写了。”孔璐华不禁调侃道。

“老爷,门外有个姓祁的翰林,说是本届乡试主考,这乡试就要开始了,想要见见老爷。”就在这时,袁三却从一旁走了过来,向阮元道,看着阮元繁忙之状,孔璐华也不禁忧从中来,不知如何是好。

“夫人,唉……这又是一年乡试,我……我也不能不去啊?也罢,今日我一定听夫人的,这手杖我不会再丢下了,可是,会见那位翰林的事,我耽搁不得啊?”说着,阮元也只好轻轻拂了拂孔璐华一侧秀发,便即随着袁三前往客厅了,只留下孔璐华独自一人看着阮元的背影。

“夫子,你这总督做得,我……你让我怎么说你呢……”孔璐华自然清楚,对于两广士人百姓而言,阮元如今已是不可或缺之人,可是对于这个家而言,阮元在内宅之外的付出,却实在是太多了。

阮元自也清楚家事公事,难以两全,想着如果广州之后半年并无大事,自己六十大寿那一日,定要与家人一同安享天伦之乐。但眼前之事却也是刻不容缓,便即由袁三陪着到了书房,只见一名年轻官员已经在书房之内等候,见到阮元,这人也上前主动拜道:“阮总制安好,下官翰林编修祁隽藻,见过阮总制。下官得皇上恩遇,得以主试广东,能与阮总制共事,实乃下官之幸,下官学问不足之处,还请阮总制赐教。”

“是祁翰林啊,好,你且坐下吧。”阮元也向祁隽藻回拜道:“看祁翰林样貌,不过而立之年,便可以主试一方,实在难得啊。如今两广学子,通经勤学者不在少数,两年前广西那边,可是还出过连中三元的状元呢。你若是没有些真才实学,广东士子对你可未必信服啊?”阮元所言“连中三元”之人,是嘉庆二十五年的状元,广西人陈继昌。而有清一代,能够完成“连中三元”伟绩的科举士人,一共也只有两人。陈继昌虽是乾隆督抚陈宏谋之后,也算是家学深厚,可他能够考中状元,本来也足以说明两广之地士子治学之才已然大有进步,甚至可以逐渐同江南士人分庭抗礼。

“是啊,下官来到广州,也见到了许多广州书院中的理事举人,言语之间,只觉他们学问根基扎实,在国朝之内,已然可以称得上一流了。下官也知道,总制在广州新建了一处书院,名为学海堂,如今粤东新进士人,多以能入学海堂读书为荣。只是可惜,听说这学海堂名额不足,许多人想入内学习,却还没有机会啊。”看来祁隽藻也是精于学问之人,对广东士人的实情已经有了不少了解。

“哈哈,你这样一说我倒是记起来了,这学海堂原本是我为了让一些新晋童生读书,临时在文澜书院加设的新书院,没想到这才两年过去,已经不够用了啊?看来以后也该寻个机会,给学海堂扩建一番了。”阮元听着祁隽藻向他说明书院之事,心中自然满意,而且阮元也依稀发觉,祁隽藻应是实心主试之人,可见道光对自己并无过分猜忌之心,倒是也放松了不少。想到广州人事,阮元又向祁隽藻问道:“你来广东应该也有几天工夫了,这新修的广东贡院,你之前可曾见过?”

“回阮总制,下官今日方才去贡院视察了一次,听闻如今这贡院也是总制重新修葺而成,下官看了一遍贡院之内的考棚,果然都很宽敞,倒是有京师贡院的气派了,而且总制规思,更是精妙,下官从好几个地方看过考棚,每个考棚附近都可以看到水井,这样对考生自然也方便许多了。还有,就连如厕之处,我看也特意加高了不少。总制可是深知读书人科场之苦,方能有的放矢,解士子长年之困啊。杜工部有诗云,安得广厦千万间,总制新建贡院,号舍有七千六百间,也算是圆了杜工部昔日之梦啊?”祁隽藻确是办事认真之人,在阮元询问之前,便已对广东贡院多有了解,对阮元重修贡院一事也是赞誉有加。

“是啊,以前的广东贡院我查过旧档,一看就不是文人修的,我自己去考棚里试过,抬头便能碰到顶板,卧榻入眠之际,必须蜷缩身体才能躺下,茅厕的水引不到考场外面,这一旦开始考试,会有什么结果,你也应该清楚吧?说实话,国朝这许多年,是有些对不起粤东的读书人啊?正好学海堂的几个绅士也愿意出资修葺贡院,我就答应了他们,如此说来,我督抚七省,倒是在三个省重新修了贡院,也算给读书人做了点好事吧。”阮元说起自己重修贡院之事,确也有些得意。

“是啊,不说直省之人,就连下官在京城之中,也知道读书人里,可是以总制为泰山北斗的啊?”祁隽藻也向阮元笑道:“还有,下官在京城曾经听闻,如今精治朴学的江藩江郑堂先生,就在总制幕中,郑堂先生为了精探汉学流变,著成《国朝汉学师承记》一部,将昆山、梨洲(即顾炎武和黄宗羲,一般被认为是清代汉学开山之祖)已降,国朝百余年治学有成之人,一一作传垂于后世,实乃如今学界集大成之作啊?下官还听说,总制也愿意为这部书作序呢,只是这部书京城却是全然见不到,不知总制这里,可有郑堂先生之作?想来总制亲作之序,下官若能拜读,也自会受益匪浅啊?”

“哈哈,祁翰林是真有见识啊?不瞒你说,就在今天,这还有人跟我说郑堂的书白写了,写了也没人看,至于我的一篇序文,也没那么重要嘛?没想到,这说着说着,还真就有想读书的后学上门了啊?”阮元回想着自己跟孔璐华所言之语,也不觉哑然失笑,只是这序文终究还没有动笔,也只得同祁隽藻说道:“不过祁翰林啊,这书嘛……郑堂刚刚给我刻版,总是要为他精心刊刻一番,才好公之于众,你主试之后,便自归京城,估计你回去的时候,也就该看到了。”

“这……那多谢阮总制了。”祁隽藻不知其中实情,也只得向阮元陪笑道。只是想着主试之事,祁隽藻却又向阮元问道:“阮总制,下官到了学海堂和应元、越华书院之后,却听到了一件事,那边的很多士子都跟我说,这几年乡试之际,他们总是感觉有些商人子弟,原本学问平平,却都取了举人,只怕……只怕有舞弊之事啊?不知阮总制这边,可曾听到了这些消息?”

“舞弊?这样说来,这次主试还真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啊?”阮元想了想,也对祁隽藻道:“这依照国朝定例,你主试之时,前去监临的应该是广东巡抚,我督院倒是不负责这些。不过今年我倒是可以陪你去一次,毕竟如今广州也没有巡抚嘛。至于舞弊之事,他们就算想要作弊,总要有互通声气的办法啊……明日我便与你一同前往贡院,我再看看贡院情况,若是真有人敢在我眼皮子底下胡作非为,我也不能再客气了不是?”

“那多谢阮总制了,下官这便告退,明日总制若是莅临贡院,还请总制继续赐教。”祁隽藻听说阮元愿意帮他严查舞弊之人,却也放心,便即辞别了阮元。次日阮元也暂时搬离督院,前往坐镇贡院监临,一共也没能安歇几日。

这一次广东乡试,阮元还真就抓到了几名舞弊考生,之后阮元也不留情面,直接革除考生功名,勒令各人终生不得再入贡院科考。而被发现舞弊的考生之中,竟然还有两人是富商人家子弟,一时之间,就连十三行商馆之内,也被阮元严查舞弊一事震动。

“爹爹,您听说了吗?这次督院抓捕舞弊之人,里面一个是刘家后生,一个是卢家子弟,刘家和卢家可都去督院求情了,可这……这阮总督也太绝情了,都是十三行的后辈,这功名说给革除了,就真革除了啊?”伍秉鉴的怡和行内,一个年轻人也在向伍秉鉴报告商人子弟舞弊之行。这人是伍秉鉴的儿子伍崇耀,伍秉鉴顶戴被革除之后,也在逐渐考虑将怡和行经营事务交给儿子,便即让他多来商行办事,这一日却听到了阮元的消息。

“他们是怎么被捉住的?这贡院舞弊,我之前便有耳闻,这次阮总督下手可真够快啊?”伍秉鉴忽然感叹道。

“爹爹,以前贡院的事是巡抚监临,这几年巡抚换得快,所以后来的巡抚也大多不知贡院实情,可这阮总督不是把贡院重修了一遍吗?而且如今新巡抚还没到,就由阮总督监临去了。孩儿听说,那贡院里原本有一道夹墙,以前舞弊之人,便往往收买考场兵士,然后藏于夹墙之内传送考题。可这次阮总督却是……听说第一日考试的时候,就与往常一样,可到了第一日考试之夜,阮总督忽然更换了所有考场卫兵,紧接着便将夹墙彻底封死,那些传送试卷之人,一下子就被包围起来,只能束手就擒了。所以考场里那些作弊之人,第二天也就被督院一网打尽了。”伍崇耀也向父亲解释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