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五百一十六章 师生之思

大清疆臣。 第五百一十六章 师生之思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伯申、敦甫、秋农,你们为何会进言废除这八折之议呢?老师和湖广陈总制也多有往来,听他之言,这八折之议其实多有可取之处啊?”阮元也向三人问道。

“老师,这八折收漕之议,学生看来,便与英相国全盘清查陋规一样,其实是弊政啊?”汤金钊却也向阮元反问道:“国朝旧例,便是永不加赋,籍以培养元气,宽纾民力。这八折收漕之议,事实上是把漕运贡赋增加了四分之一,如此一来,百姓赋税只会日渐沉重,那早年的不加赋之言,不就成了一纸空文了吗?”

“敦甫,你或许没做过督抚,不知地方之难。其实这八折收漕之言,看似加赋,其实却是未必啊?”阮元也向汤金钊解释道:“如今有漕直省,大多皆有入不敷出之难,若是完全按照旧制收取漕赋,就连漕帮、运丁的日常开支,都不足以完备,是以各省才多有浮收之弊,有些浮收严重的直省,以折耗而计,甚至达到了五折,可各省为什么一直没有办法清查浮收呢?也是因为如果没有了浮收,漕帮、运丁一年按旧制所得,尚不足养家糊口,那他们还怎么运送漕粮啊?但反过来说,如果各省放任浮收,那浮收钱粮,有多少是用来补贴漕帮运丁家用,有多少成了地方府县吏员中饱私囊的钱财,却也说不清楚。是以孙总制、陈总制他们才会定下这八折收漕之议,一方面多收四分之一漕粮,借以补足漕帮旗丁日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开始严查多余浮收,让他们没有理由再来假公济私。这个办法虽然有不足之处,却也是如今最为稳妥的一个办法了啊?”

“老师,可是学生看来,这个办法本来也是一厢情愿啊?”不想汤金钊也有自己的意见,道:“老师觉得,多收漕粮就可以补足旗丁水手日用,进而让他们失去假公济私的借口,此后各省严查浮收,自然水到渠成。可这严查浮收之事,老师要如何保证各省都能有序而行?若是八折之议一起,百姓正赋便要多出四分之一,与此同时,浮收钱粮却屡禁不止,却又要如何?难道仁宗皇帝在位之际,就没有严斥各省,让各省力禁浮收吗?可之前几年,各省有哪一省能够禁的了浮收呢?各省之前都办不到的事,就仅仅依新例加收了一部分漕粮,明日、后日,他们就能办妥了吗?”

“敦甫,如今天下督抚,大多是得力之人,若是严加查办,未必不能有实效啊?”阮元继续劝道。

“老师,学生也以为,这件事只靠各省督抚,还是很难办成。”王引之也在一旁补充道:“学生在好几个直省做过学政,对督抚能做什么还是清楚的。督抚即便得人,下面还有府县,即便府县劣员也被裁去大半,下面还有吏员。可征收漕粮,从来都是吏员和漕帮一同去做,就算是府县也很少直接干预其中。这样说来,仅仅是天下督抚得力,又哪里能够尽数清除下吏之弊呢?学生也知道老师勤于查吏,精通数算,不容易被下属欺瞒,可这治吏安民之能,学生看来,如今天下间能与老师并列的,也不过一二人之数啊?”

“是啊,老师,就算给各省漕帮运丁增加津贴,难道就能让他们不再另作他想了吗?”姚文田在一旁也向阮元道:“学生查过仁宗朝旧档,仁宗皇帝也一度认为,漕运多弊乃是因为旗丁水手入不敷出,所以曾经下诏,每一漕帮运送漕粮,均加银三百两。可是这些年下来,这一帮三百两的津贴究竟发成了什么样子?学生多番查访,发现有些府县给漕帮的津贴,其实根本就不够三百两!另外确实还有些府县,三百两是给足了,可漕帮却依然浮收如故,因为很多漕帮都说,这三百两根本不敷使用!既然如此,那就算再怎么给漕帮增加津贴,这津贴要加到多少,他们才会心满意足,只怕根本就不会有那一天啊?那孙中堂他们试图用八折收纳增加津贴,又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就是这个意思,先前多少上谕,都要各直省严查浮收陋规,可各直省几乎没有一个能够如上谕一般奉行。那孙中堂和陈总制拿什么保证,这八折收纳只要成了,就可以禁绝浮收之弊呢?”汤金钊也继续质疑道。

“唉,你等毕竟都是京官,若是你们也能站在督抚的位置想一想,或许就明白了。”阮元自然清楚几个学生反对八折收纳之意,也只得向各人解释道:“你们觉得,孙中堂、陈总制就都是唯求私利,不顾百姓生计之人吗?或许他们久在外任,看到的直省实情还要比你们详细呢。老师当年也支持过清赍银改制,你们也该记得吧?更何况,这八折收纳也好,清赍银也好,本来也是有源可溯的,世宗皇帝耗羡归公,你们应该记得吧?这火耗漕羡在当时之人看来,也是陋规,可耗羡归公之后,浮收之弊也确实三十多年不曾再有了啊?这不也能证明,孙中堂和陈总制的一些想法,或许是可行的呢?”

“老师,您说督抚或许都能赞成八折收纳之议,可学生也有所耳闻,去年还愿意实行此议的帅承瀛帅中丞,如今已经改了主意了啊?”王引之却向阮元告知道:“帅中丞最近的一篇奏疏之中,也提及浮收之弊,本是包户侵渔,刁衿挟制,方才有弊,是以府县应当严查包户刁衿,杜绝官府需索,这才是正途,若因弊而立法,则弊亦因法而生,八折之议,终是治标不治本啊?”

“是啊,老师,世宗皇帝确实曾经定下耗羡归公之法,可如今呢,依然出现了官府吏员入不敷出之弊,那么如今只要将耗羡归公之法换个名字,再加一笔赋税,问题就真的能够解决吗?十年、二十年之后,若是又出现其他缘由,官府再一次入不敷出,那还要再搞第三次耗羡归公吗?如此久而久之,百姓的负担不是一样少不了吗?”汤金钊也不相信“耗羡归公”这种思维方式可以真正解决问题。

“那……你们觉得,如今漕运的问题,还有别的办法吗?若是……所有只要可能加赋的办法,你们都不愿意接受的话?”阮元到了这时,也逐渐清楚八折之议无论利弊,终究是一项得不到共识的提案,可即便是自己,也确实寻不出更好的办法了。

“老师,学生觉得,无论如何,法度都应该有垂示万世之用,若是直接奉行这八折之议,那不是等于明示天下,朝廷乃是唯利是图的朝廷,我等为官之人,半生修习圣贤薄赋爱民之语,却终归无用吗?”汤金钊也不觉感叹道。

“是啊,阮宫保,下官平日也从来雅好汉学,以为汉学之道,最为接近圣人本意。下官勤于治学,已有十余年了,可下官看圣人之言,无论如何也没有让我等明加赋税,圣贤也不可能明知一项新制有重大弊端,却依然推行这种新制啊?还是说……难道我们这几十年所学的圣贤之道,都白学了吗?”程恩泽在各人中年纪最轻,却对学问之事最为执着,说到这里,心中也是充满了不甘之念。

“老师,春海的言语虽然激烈了些,却也是如今许多后学的所思所想啊。”王引之也向阮元解释道:“别说老师了,就是我自己的学生,有不少刚刚做官之时,还都能够抱着一腔热血,想着到各府县做个好官,惠及民生。可过不了多长时间,他们便往往发现,下属吏员总是额外加征钱粮,可他们若不这样做,官府也没有足够余钱雇用这些吏员了。最后要么,他们作为县官自己加收陋规,还能让吏员少捞些油水,要么……就只能放任下吏自行其便了。久而久之,就连我的一些学生,也因为做不了知府知县,相继挂冠而去,可这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老师精通数算之道,当年在浙江,如今在广州,都能让朝廷的钱用到该用的地方,吏员也不至于心生怨念,可老师这般数算之才、查吏之法,普天之下,又有几人能及呢?”

“这样说来,倒是我对后学之事了解得太少了啊?”阮元自然清楚,自己这几个弟子立身甚正,不至于因为私利私怨就去否定孙玉庭、英和的更革之议。可若是如此,那么反而意味着,如今天下之间的问题,远比经史之中所言历朝历代之弊要复杂困难得多。

“是啊,如今之世,这许多问题究竟是哪里来的呢?”姚文田也不觉向各人问道:“国朝惩历代之旧弊,立法定制最为详尽,如今之世,无穷兵聚敛之君,无一手遮天之臣,督抚节制一方,却没有李唐藩镇之祸,外戚、宦官、后宫俱皆安静,只能有所进言却不能左右朝政,国朝荡平四境,昔日历朝历代的边患,我们都没有了。可为什么我们阻止了一切旧弊,还会有这许多新问题呢?”

“秋农,或许正是因为国朝法度完备,如今这些问题,才能被我们所重视啊。”阮元也向姚文田劝慰道:“其实如今这些问题的根本,我看还是在于户口日增,物价日涨,旧时定下的赋税,如今便不够用了。更何况仁宗一朝,水旱灾祸频仍,竟无止歇之日,国家开支自然也就多了。去年我听说,京城还爆发了瘟疫吧?佩循兄和方总制也……其实这些问题,我想以前的朝代并非没有,可是之前的朝代,往往到了这些问题出现的时候,也就像秋农所言,另有聚敛、权臣、宦官、藩镇、边患诸般大事,以至于这些事过于明显,竟掩盖了其他问题。所以古人还没等到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国家就衰落了。我们呢,我们没有了这些旧患,所以许多旧日不被前人重视的问题,今天就变得非常明显了,这样说来,我们虽然解决了诸般旧弊,可还有许多新的问题,等着我们再来寻找新办法啊。”阮元所言瘟疫,指的是道光元年突然出现在京城的一场大疫,一说这种疫病便是从广州传入内地的海外传染病霍乱,许多直省也受到波及。大疫之后,先前的阮元同学,吏部尚书刘镮之因身体衰弱,竟而去世。这年年初,先前与阮元等人一同得到嘉庆赐宴的前直隶总督方受畴也撒手人寰。是以阮元说起上年大疫,也是悲从中来。

各人听着阮元之语,一时也均自沉默,不知有何良法。过了半晌,王引之方才劝慰各人道:“我倒是觉得,老师所言不错,但是民间也有句老话,太阳底下总没有新事。其实倒不是全无新意可言,只是凡是新生之物,总是要从旧典中推陈出新而来。若是旧意不明,那新生之物便是无根浮萍,不会长久的。我等潜心治学,不也是为了将圣贤未明之要义发掘出来,重塑天下读书之人,进而完成修齐治平的大事吗?所以,我还是相信,我们只要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还是可以找到稳妥的治世之法的啊?”

各人对王引之之言倒是没有意见,纷纷称赞王引之学行深湛。可是即便如此,这时各人心中,却也多了一个不祥的念头。

王引之所说的,稳妥的“治世之法”,究竟在哪里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