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四百九十五章 陋规改革—败局

大清疆臣。 第四百九十五章 陋规改革—败局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数日之后,孙玉庭、方受畴的奏疏也终于到了旻宁案前,反复斟酌着御案之上的诸多奏章,旻宁也有了自己的主意。这一日,旻宁也将军机处诸人,汤金钊、汪庭珍、陈官俊等人一并叫来了养心殿,汪庭珍曾经为旻宁授课,这时已算是帝师,加上之前他也曾经反对英和裁革陋规一事,这时得以一并入座。

“你们都到了,那今日朕想着,也该议决这裁革陋规之事了。”旻宁看着案上的一叠奏折,也对英和说道:“英和啊,朕知道你提出这清查陋规之法,原是为了纾解民困,惩办贪吏,本心是好的,这些奏折里面,意见与你相同的,也还有三四个,其他督抚言事,也没有认为你如此之举,便是谋取私利的。可是……”沉吟许久,旻宁终于还是对英和说道:“你看看这一边的奏折吧,这些加在一起有二十多封,都是极言裁革陋规不便,又或不可轻易清查的,其中言语最为宽和之人,也不过认为裁革陋规之法可以行使于数年之后,如今却是难以实行。朕看了这些督抚的奏疏,也明白了,直省之事,有许多不仅是朕,就连他们督抚,都不能尽数知晓,若是不能有所针对,贸然清查、裁革陋规,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而且还会把陋规之事弄得越来越严重啊。所以朕还是想着,不如陋规一事,就此作罢吧。”

“皇上,这……臣以为清查陋规一事,尚有可行余地,还请皇上三思啊?”英和当即出班进谏道。

“英和啊,朕也知道,这次清查确实查出了些问题,比如这漕粮浮收,这不也是陋规吗?像这样明确、清楚的问题,朕自然是要再行斟酌的。可是像你最初那般所言,不论陋规如何,只是一概清查过去的办法,朕却以为确实不妥啊。”旻宁也继续对英和劝道:“朕也知道你的意思,你说你这些时日进谏之言,朕哪一次没听呢?可是朕也不能只听你一人之言吧?这中外大臣,内自言官六部,外自各省督抚,十有**,都是在说陋规裁革,实则不便,他们之间也未见得就有多少联系,更何况这件事一共办了三个月,他们分在全国各地,怎么可能有时间相互串通,一致为难于你呢?那也只能说,眼下直省大部分官员,都认为你所言确是不便。既然如此,朕也不能为了一个裁革陋规的名声,让百姓得虚名而受实害啊?所以啊,这件事,就不要再商议了,到此为止吧。”

“皇上,可是……陋规之事,虽说大半是为了补公费之不足,可是也难免有些府县奸吏,假公济私,竟而侵贪钱财,以为己用啊?若是皇上不能清查陋规,严惩奸吏,那不是说,日后皇上竟要纵容他们为恶吗?”英和还是不愿放弃自己的理想。

“朕怎么会纵容奸吏为恶呢?”旻宁也向英和解释道:“汤侍郎前日上疏,已经将这些事都一一奏明了啊?你说的没错,眼下府县之内,确是有不少假公济私的奸吏,可是这陋规之事纷繁复杂,难以尽数清查,这也是各省督抚一致的想法啊?所以汤金钊之言,朕以为不错,有治人无治法,惩办奸吏,关键还是在督抚藩臬这些封疆大吏,督抚能够及时清查贪吏,自然可以保直省太平。朕也已经给各省督抚下了谕旨,陋规之事虽然不用再继续查了,但督抚也一定要清楚,府县拿了陋规,究竟用在何处,若是补充公用也就罢了,若是滥征滥取,假公济私,则一律严惩不贷!无论怎么说,具体在各省办事的,不还是他们督抚嘛?”可是,旻宁之言却也在暗示英和,英和设想的道路,自己终是不会再去走了。

英和见旻宁最终还是放弃了支持自己,心中更是酸涩,一时难言,却不想就在此时,旻宁又向英和说道:“还有啊,英和,如今之状,你也不适合在军机处继续待下去了,这许多言官、御史、六部之人,上言之时,对你多有怀疑之语,认为你此举实在行得操切,不敷实用,既然如此,你在军机处,又怎么去让外朝官员继续信任于你啊?朕意已决,以后会改那彦成做吏部尚书,你先去改任户部尚书吧,军机处的事,也不用你再来办了。”

“皇上,这……”英和听闻旻宁不仅取消了清查陋规之令,而且将自己逐出了军机处,一时也是大惊失色,根本不敢相信这句话出于旻宁之口。惊惧之下,想着自己在外朝苦熬七年,终于得立枢廷,可是这一切,仅仅三个月便即化为乌有,心中也自是五味杂陈,竟说不出一句话来。

“英和啊,朕虽然不用你在军机处办事了,可你尽忠社稷之心,勤于国事之念,朕都是清楚的啊?”旻宁眼看英和神色颇不如意,也当即劝慰他道:“朕还是想着,以后要事参决,你还是要过来共同商议,但凡重要的上谕,你也要和内阁、军机处一并署名才是。还有,这浮收之事,朕也想着或许能寻出些办法呢?朕已经将拟了谕旨发给孙玉庭,让他先行上奏,这显而易见的陋规积弊,朕也不会视而不见啊?”

“谢皇上隆恩。”英和也只得回答道。

“年号之事,今日也一并定下来吧。”旻宁也向诸大臣说道:“朕想了数日,觉得这为君为臣之本,都在一个‘道’字,道者,亦是天下之本源,绍德之德,智临之智,都可以包含在其间。建恒之恒嘛……天不变道亦不变,道本就是常恒之物,既如此,这‘道’字在你等四个拟定年号里面,应该是最好的了。来年便即定为道光元年,如何?”

“皇上圣明!”各大臣对于旻宁的选择自也没有异议之言,如此,嘉庆二十五年之后,清朝年号便改为道光。而旻宁也因此年号之故,被后人称为道光皇帝。

只是嘉庆二十五年的最后一个月,英和却迟迟无法从这种巨大的打击中走得出来。眼看这日已是除夕,那彦成也在家中提了两瓶美酒,前来英和家中,想着与他对饮一番。

英和抑郁之下,这一日却也没有拒绝那彦成的美意,不觉之间,便是一连几杯酒饮了下去。想着自己更革地方弊政的中兴大计,竟然在第一步便即夭折,而一年前几位与自己立约共抗托津、卢荫溥的督抚,除了南河黎世序不涉地方政务,其余诸人竟无一例外的站到了自己的对立面,英和也对那彦成叹道:“东甫啊,你说我……这一年下来,我怎么就沦落到这个地步了呢?去年咱们六人,在万柳堂齐聚,商议若是托津和卢荫溥有专断之行,我等便齐心协力,共进忠言,可如今却是什么样子?除了黎世序,他们三人竟全都反对我更革陋规之事!我辛苦一年有余,计议这总督之会,可是却是为何,最后陷进去的人却是我自己啊?”

“煦斋,你也别太伤心了,其实直省的事,我在甘肃做过总督,多少还是明白一些的,各省府县,大多都有入不敷出之弊,可是又能怎么样呢?有时候,也只能默许下面自己想一些办法了。可是这具体的办法,也只有各府县自己清楚,就算是我这个陕甘总督,能了解的也不过几处府县而已。你却想着一口气就把天下府县陋规尽数清点出来,这天下府县千百,哪里是数月之间,就能成事的啊?再说了,伯元也好、砺堂也好,不是都和你说了吗?他们不会因为政见不同,就不顾旧时情谊的。以后我在吏部、你在户部,能做的事,我想也不少啊?”那彦成眼看英和失落,也连连向他劝慰道。

“东甫,我只是担心,皇上经此一事,以后又会怎么想呢?”英和想到即将到来的道光时代,心中也不禁多了一重疑虑:“这件事也让皇上看清楚了,眼下直省问题,纷繁复杂,即便想要有所作为,这有的放矢之处,又在哪里呢?总要开个头啊?可是,若是皇上也觉得开这个头很难,那以后我担心……担心有些事,下面都只会认为办事不便,就索性不再去做了。或许砺堂兄说的也没错,如今陋规虽存,可百姓尚可安居乐业,并无不便之处。但下面的官吏不会这样想啊,今日眼见陋规得存,那明日、后日,他们会不会又去暗中增置更多陋规,竟而私取之数,渐渐超过公费呢?到那个时候,百姓的生计,这大清的江山社稷,又会怎么样呢?”

“是啊,眼下可行之法,也只有慎择督抚,之后再让督抚前去严查府县了。”那彦成自也清楚英和心意,道:“若是咱们还能在朝廷之中有所作为,督抚晋用之事,或许也能说上话,到时候要是督抚之任尽是有才能之人,或许也可以纾缓直省之困。可若是有一日,我们也……唉,说这些做什么呢?以后的路,我看还长着呢,煦斋,你可不能因为这一次失意,竟伤了自己身子啊,以后就算你不在军机处,朝廷要事,不也一样可以直陈于皇上吗?”

“是啊,我清楚。只是这几个月……如今回想起来,竟如梦里一般啊。”英和回想着嘉庆去世至此整整五个月的时光,却也是不住感慨,道:“咱们去年在万柳堂议事,我也想过,若是朝中有变,倒不如咱们便先下手为强,一举除了托津和卢荫溥,然后咱们几个执掌中外朝政,自然可以兴利除弊。却不想只刘凤诰一纸奏疏,托津和卢荫溥便即罢了枢臣。那时候我想着,我……我终于是有机会了,所以也没想太多,当即提出了清查陋规之策。却没想到……也只是三个月的光景啊。可是东甫,你说这军机处人来人往,你方唱罢我登场,几番折腾下来,究竟是谁得利了呢?”

然而,这时的那彦成也回答不出这个问题。

嘉庆这个年号,就在这样一场草草结束的改革中落下了帷幕。

皇帝的更替,有时也意味着大臣的地位正在发生变动,即便是历史上诸多名垂千古的能臣名将,在皇帝的变化之下,也难免受到排挤、猜忌,亦或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重用。阮元也是如此,乾隆治下,他可以一日千里,不十年登临卿贰,嘉庆时代,他督抚七省,抚惠黎民几以亿计,又能修书兴学,成为海内第一引领风会之人。那么,初登大宝的道光皇帝,又能带给阮元什么样的人生呢?

或许,相比于为官治学的成就,道光时代所带给阮元的,更多的感受,还是悲痛与苦涩吧……

道光元年的正月初七,各地部堂抚院,州县衙门相继开印,阮元也已经重新换上官服,在两广部堂的正厅之内观阅邸报,看着看着,阮元面上也露出了一丝喜色,连忙对身旁的杨吉说道:“杨吉,你看,真是太好了,咱们的一位老朋友,就要到广东来做官啦!”

“伯元,这……这又是何人啊?”

“这个人你肯定知道啊,当年在台州清剿海盗,你还跟他喝过酒呢。”阮元笑道:“原来在天津水师带兵的蓉俊,已经接了调令,再过两个月,就要来广东做陆师提督了,这样一来,咱们在旗营有孟住将军相助,绿营这般有蓉俊做帮手,若是还能让粤海关与我们齐心协力,那么这清剿鸦片之事,我想今年一定是能办成的了!”

“是吗?伯元,许将军要到咱们这边了?”杨吉听着阮元之言,清楚他说的就是许松年,也是当即大喜,道:“哈哈,话说回来,我还真是有点想他了,当年的事你都不一定知道,我和他比赛喝酒,可还从来没输过呢!这一转眼咱们都老了,却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在喝一次酒了,但是我不怕,只要他愿意和我拼一把,嘿嘿,那我可不会客气,一定奉陪到底!”

“好啦,你也别太要强了,都六十多的人了,还不想着好好养养身体呢?”阮元一边笑着,一边也对杨吉道:“我原本就有个想法,若是能够实行下去,说不定便能寻到那些鸦片馆背后为他们提供鸦片之人。只是我这里也缺乏人手,这次有了蓉俊帮我坐镇绿营,想来大事可成,大事可成啊!”

可是,就在这时,阮元和杨吉忽然听得厅堂之后脚步匆匆,不过片刻,一位后院仆人便即走上前来,阮元和杨吉也都清楚,这人是孔璐华年前在曲阜带来管理广州督院事宜的家仆袁三。但这时袁三不仅气喘吁吁,面上也尽是惊惧之色,竟似后院之中,出现了什么难以置信的大事一般。

“袁三,你……你这是怎么了?你且不要着急,有我在呢,难道还有什么事,是你办不成的吗?”阮元见袁三神色与寻常之时大异,心中也有些担忧,便即向他安慰道。

“老爷,不……不好了!”袁三方才喘上来气,便即对阮元道:“就在今天早上,子兴少爷他……子兴少爷不知为何,竟是腹痛不止,现在……现在已经不能行路了!我看子兴少爷的样子,面色简直白得吓人,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老爷,您要是今日没有别的事,就先回去看看子兴少爷吧,若是再拖下去,我怕……我怕子兴少爷他……他会有性命之危啊!”

“你说熙儿……熙儿他怎么了?!”阮元听着袁三描述,当即大惊,若是张熙果然突发恶疾,一旦救治不及,张熙身体素弱,只怕是难以坚持过去了。想到这里,阮元也不禁有些慌乱,双手颤抖之下,竟只听得“啪”的一声,一支方才被阮元随手放在案头的毛笔,已经落在了地上。

或许,没有人可以预知得到,对于阮元而言,道光时代,竟然是这样的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