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四百八十七章 陋规改革—何为陋规

大清疆臣。 第四百八十七章 陋规改革—何为陋规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只是二人方才离开养心殿数步,黄钺便即叫住了英和。

“英大人,老夫看英大人竭诚献替之状,确实是由衷敬佩啊。只是……老夫却也有几句诚心之言,不知英大人可否留步,听老夫唠叨几句呢?”这时黄钺神情却也是无比诚恳。

“黄大人客气了,但说无妨。”英和自也毫不掩饰。

“英大人,老夫愚钝,痴长英大人二十岁,入仕却只比英大人早三年,不过,老夫乾隆末年便一直在安徽兴办书院,那时候还是和珅当国,便已有了许多积弊,这些老夫还是了解的。”黄钺也对英和解释道:“直省各地陋规,名目繁多,各府州县俱有不同,可是各省之所以有这许多陋规,却也并非和珅之故。究其根本,还是直省几十年来人口繁多,物价渐涨,是以盗案不能根绝,天灾又更甚于高宗皇帝之时,各省若是仅凭旧有养廉,已然入不敷出,这才不得不放任了一些陋规存在。可具体说来,各地陋规却多有不同,有因漕之弊,有因差之弊,有因盗之弊,纷繁复杂,绝非朝夕之间可以究治。英大人有志于兴利除弊,老夫佩服,可是这陋规其实大多是苛细之事,英大人前日请查陋规,今日又清查浮收,如此大举操办,会不会着急了一点呢?”

“黄大人,这各省之事繁杂,我自然清楚,可是皇上如今刚刚即位,正是汲汲于求治之时,我先前数年,只得统六部而不能入枢廷,一直引以为憾,如今我也五十了,知天命之年啊……该做的事,又怎能不快些去做呢?”英和自也清楚黄钺并非反对自己,只是对其中具体举措有些异议,便也只是向他解释了自己行事因由,并未责怪于他。

“英大人,老夫也知道,您之前几次进军机处,都有些可惜,如今确是英大人有所作为的时候。可是凡事都是一个道理,欲速则不达啊,更何况英大人今日想做的是一件事关十八直省的大事呢?老夫也担心,各省督抚突然听到英大人这般全盘清查陋规的意见,一时会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下手,甚至……也会有人直接反对英大人。若是英大人不能妥善应对,先前你上言之举,老夫担心会劳而无功啊。”黄钺终究还是担心,又向英和补充道。

“黄大人终是老成谋国,英和谢过了。”英和见黄钺始终言辞诚恳,也再次向他拜过。

只是这时英和心中所想,却完全是另一回事。

“我……从嘉庆十年那件事开始,一晃有十五年过去了……十五年了,原本我也以为,枢廷之位是与我无缘了,可是如今我终于入主军机处,虽说有些突然,可终于是得到机会了啊?如此天赐良机,我……我怎么能够放过去呢?”

“如今想想,仁宗皇帝从来也没放弃我啊,这些年执掌吏部和步军衙门,外朝文武,大半与我相善。更何况去年总督大会,我等早已互通声气,孙总制、蒋总制、阮总制,他们若是能在直省声援于我,那还有什么事我办不成呢?就算偶有一二人反对于我,无非也就是什么祖宗之法的老话,十八年前我便有应对之策,有何惧哉?只要皇上愿意信任于我,中兴国朝,再造盛世,何难之有?聒噪之言,不过徒自伤神罢了!”

在各省督抚对清查陋规一事进行回应之前,英和对自己的计划依然充满信心。

半月之后,阮元和康绍镛也将广东收支情况清查完毕,这一日康绍镛也再一次来到了督院之内,和阮元共商对策。然而,就在两人商议账目之时,一个阮元再熟悉不过的人影却出现在了议事厅门前,却是杨吉。

“伯元,今日有一件事,你可得注意些了。”杨吉这日却似乎有一件要事,尚不等拜过康绍镛,便即向阮元开口道:“今日我去城西西禅寺那边,看那里有个医馆,说什么……出售祖传金丹,药到病除,我看着好奇,就到那医馆里面看了一圈,结果发现,那医馆竟有个后院,我悄悄到墙根底下听了半晌,竟然全都是引火抽烟的声音,看里面那些人模样,竟一个个斜倒在卧榻之上,手里拿着烟枪,说什么不肯放下。伯元,这……这不就是你之前对我说起的,吸食鸦片成瘾的样子吗?这些人简直太嚣张了,那医馆我看也不小,就这样在咱们广州城外,堂而皇之的聚众抽大烟,这不是要跟咱们对着干吗?伯元,我看咱们也别犹豫了,尽快点起人马,去将那医馆查封了,我看只要咱们速度够快,一定能找出他们私贩鸦片的证据,将他们一律法办!”

“杨吉,你说……你去那医馆之下打探消息去了,那么……医馆之中,尤其是你说的那几个吸食鸦片之人,他们有没有发现你啊?”阮元听着杨吉报告有人私设鸦片馆之事,一时心中也是恼怒不已,只是他久经风雨,早已习惯了谋定后动,清楚这时最为关要之事,还是保证杨吉安全,否则这家医馆定然会发觉有人窥视,进而转移鸦片,那么自己再去清剿,说不定什么都搜查不到。

“那倒是没有,伯元,他们那个样子太明显了,就算隔着纸窗子,我一样看得清楚。几个人横七竖八卧在榻上,除了抽烟,动也不动一下,坊巷街市里吸食烟草的人我见过,有抽的忘乎所以的,可没有人能抽成那个样子啊?伯元,咱们还是早做准备,尽快前往剿捕,才是要事啊?”杨吉当然更在意清剿鸦片之事。

“杨吉啊,你不是也说了吗?那医馆有前面卖药的地方,还有一个后院,这样的医馆若是走私鸦片,那数量应该不会少啊?更何况,若是这样的地方也在偷漏鸦片,那说不定……他们背后还有一个更大的奸商,在背地里做大动作呢。如今咱们知道了这医馆位置,便也有的放矢,总要想个周全的法子出来,把这根线摸出来,然后一举斩草除根,这才是治本之策啊。”阮元看着杨吉恼怒,也向他解释道。

“是啊,杨先生,眼下还有个难处,或许老师也在想办法吧?”康绍镛见杨吉愤恨之状,也帮着阮元向他说道:“你方才也说了,那家医馆在西禅寺,可你也该清楚,我们一般从这里出门前往城西,都是走太平门出去,到西禅寺路很远的。但是……距离西禅寺最近的城门,你可知是哪一座啊?”

“是……正西门。也是啊,那边进了城,都是旗人,反倒是伯元不好管他们了。”杨吉想了想广州城区情况,也不觉感叹道。广州自正西门到大东门,有一条名为惠爱街的大街,广州将军府就在惠爱街和大北门直街交界之处。换言之,如果广州将军不能和阮元南北呼应,一并清剿毒贩,而是对鸦片走私听之任之,阮元也会非常为难。

“老师这不是也在想办法嘛?”康绍镛见杨吉之状,也不觉对他笑道:“我听说那新任将军孟住已经到了将军府,只是如今仁宗皇帝丧期未及百日,老师也不便与之有私下来往,再过一个月,或许老师就有主意了呢?那烟馆虽是嚣张,却也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啊?”

“哈哈,也是,不过康相公,您这几日来我们府上,也太频繁了些。您看,我进来的时候,都忘了给您行礼了。康相公,我厅伯元也说起过,你们这几日在查什么……什么陋规和养廉银?这陋规一词,我也听伯元说过,总之不是什么好东西,可我也不清楚究竟是什么意思。您学问高深,能不能给我讲一讲啊?”杨吉看康绍镛也在劝慰自己,也不觉放松了下来,开始问起康绍镛与阮元商议之事。

“是啊,这几日我和老师商议的,就是清点广东旧欠,也看看各府县陋规情况,能否有所更革。但如今说来,想要有所作为,难啊……”康绍镛也向杨吉解释道:“所谓陋规,其实是朝廷正赋之外,各府县官吏在正赋之后,额外向百姓索取的一些收入。最初可能只是府县经费不敷,即便有人收了陋规,也能把陋规用以弥补地方开支,可这种收入毕竟没有法度约束,或者说本身就是律法所禁之事,所以一旦多了起来,就会有人以公济私,收了陋规,不是用以补足公费之用,而是都进了自己腰包。这样日复一日,贪官污吏还能少吗?具体而言,陋规可就多了,我先挑几种说吧,你在淮安和老师办过漕运的事,其中往往有‘加耗’和‘浮收’之语,这就是一种陋规,此外还有平余、盐当、差徭、税契之类,所谓平余,指的是官吏下乡征银征粮,百姓需额外再交几钱银子,以便官吏饭食出行之用。盐当嘛,指的是盐商行盐运盐,需要官府派遣吏员兵士护送,这也多出来一笔钱,差徭咱们这里不多,直隶我听闻得多些,那里平日往来各省文书最多,驿站车马往往不敷使用,是以直隶一直有一种‘差徭钱’,倒是不用百姓当差,只是驿站附近百姓需要出钱供应驿站车马。税契我听说四川多些,当地百姓买卖房宅,需要官府派人立契,同时也要给官府吏员一些费用。其实早在世宗朝,因为百姓需要上缴白银完税,官府也需要重新熔铸白银,便出现了一种陋规,叫火耗,后来世宗皇帝将火耗银定为常度,分发各省,以为养廉公费之用,就是所谓‘火耗归公’了。如今朝廷之意,我看就是想要把世宗皇帝当年做的事再做一遍。可是……其中难处,却要远甚世宗皇帝之时啊。”

“康相公,按您这说法,这陋规不就是坑害百姓的东西吗?”杨吉听着康绍镛解释,只觉这就是在百姓原有赋税基础上,又给百姓添加了一重负担,自然对陋规毫无好感,道:“百姓生活本来就不宽裕,再给他们加上这许多陋规,那他们日子不是更不好过了?既然如此,那咱们快些把这些陋规裁了,不是最大的好事吗?伯元,你这还犹豫什么呢?”

然而,听着杨吉之语,阮元和康绍镛却是一时沉默。

“杨吉,若是这件事就像你想的一样简单,那我和兰皋又何必如此斟酌呢?”过了片刻,阮元方才感叹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