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四百八十六章 陋规改革—起源

大清疆臣。 第四百八十六章 陋规改革—起源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旻宁大规模清理军机处一事,很快便即传到了广州,而随着军机处新旧易位的上谕一同下发到各省的,却还有其他几道完全相同的谕旨。无论督抚,俱要接旨奉行,是以这一日广州两广部堂之内,康绍镛也取了自己所得几封谕旨,前来找阮元商议其中要事。

“老师,真是没想到啊,皇上即位这才两个月,军机处之内,就有了这么大的变动。不过老师,学生在其他直省任职之时,也往往听闻托中堂和卢宫保,多有不近人情,不顾各省实际,唯知迎合上意之事。如今,军机处有了英尚书,他从来尽心于朝廷之事,有志兴复国朝,或许未来老师在广州办事,也可以方便一些了。”康绍镛也清楚阮元和托津、卢荫溥似乎从来便有抵牾之处,这一次托卢二人双双罢去枢臣,对于阮元而言,或许便是最大的幸事,如果阮元与英和可以中外相互呼应,那么未来清王朝的政事,也可能会大为改观。

只是这时看阮元神色,却是颇为落寞,竟迟迟不愿应答。

“是啊,英冢宰前日给我来了信,也写到了这件事,可是……”阮元自然比康绍镛更为清楚,自己一年前入京朝觐,便与英和、各省总督一道立约,若是托津、卢荫溥在京中一意孤行,不顾直省实情,则各省总督自当齐心协力,共抗军机处。当时自己并不能预料到嘉庆驾崩之事竟来得如此之快,但即便如此,眼见嘉庆精力渐衰,阮元却也隐隐发觉,若是嘉庆果然崩殂,英和自可在京向军机处发难,一举推翻托津和卢荫溥秉政之位,与各总督共掌实权。甚至就在嘉庆驾崩之后,阮元沉思京中局势,也认为如果英和真的提出对抗军机处的建议,则自己可以声援英和,助他进入军机处参决机要,同时驱逐托卢二人。然而,英和的书信却直到前一日方才送到,其中已然有了托卢失权之事,也就是说,这一次托津和卢荫溥谢政,英和入主军机,虽然完全符合自己和当时几名总督的预期,却并非各人主动促成,反倒如同白捡了一个便宜一般,来得意外顺利。

“所以说,这件事的背后,竟是何人让皇上下了这般谕旨呢……”阮元思索着京中变故,也不禁喃喃道。

“老师,这个学生倒是有所耳闻。”康绍镛见阮元不解,也向阮元解释道:“听说是翰林编修刘凤诰,发现军机处起草的仁宗皇帝遗诏之内有一处错误,便即将这处错误上报给了皇上,皇上当时大怒,当即将托中堂、戴中堂和卢宫保逐出了军机处,此后便是曹中堂、黄宗伯和英冢宰入值军机了。”

“金门?是金门吗?真是没想到啊……可是……”阮元听着康绍镛之言,心中却也是感慨万千,十一年前刘凤诰因为科场一案,被托津和卢荫溥强行扣上连号罪名贬谪齐齐哈尔,自己也因为一时失察,竟而被嘉庆革职,此后卢荫溥便一帆风顺,入军机,参军国要事,终至一品高位,而刘凤诰即便被嘉庆赦还,却也年迈体衰,再无进取可能。不想嘉庆一死,竟是刘凤诰主动出击,一举推翻托津和卢荫溥,完成了时隔十一年的复仇。

可是,刘凤诰如今只是翰林编修,旻宁虽然新登帝位,却从来与刘凤诰并无交集,仅凭刘凤诰一个翰林编修的上言举劾,就能在军机处引来这么巨大的变动吗?阮元一时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难道,金门身后,还有另一个人不成?”

“老师,无论如何,如今英冢宰进了军机处,学生也听闻英冢宰素来与老师相善,看来咱们以后是可以少去许多麻烦了啊。只是……”康绍镛回想着谕旨中的内容,不知觉间,却也多了一丝忧虑,向阮元道:“老师,这清查陋规一事,难道也是英冢宰提出来的吗?”

“是啊,英冢宰前几日方才给我来了信,这件事他也在信中说得清楚。如今英冢宰进了军机处,也想着就此整顿朝纲,再度振兴国朝,是以英冢宰认为,当今天下若说有什么积弊,最重要的一项便是陋规了,他希望将天下陋规尽数清查一遍,之后当存者存,当废者废,如此裁去一些陋规,方能使民力宽纾,不使百姓陷入困顿。英冢宰本意自是不错,可是……”阮元也一边回忆着英和书信,一边向康绍镛解释道。

原来,就在英和进入军机处之后数日,一向有志于振兴清室,再造盛世的英和便即主动上言,请求旻宁清查天下陋规。英和认为,嘉庆中后期这些年来,各省开支日甚,府县经费往往不敷使用,是以各省无不默认了府县加征陋规收入,以便补充日常用度,此举虽属无奈,但因为平日缺乏规制,许多府县官吏征收陋规,便根本不以实际开支用度为限,而是层层加码,反复征税,多余的陋规收入,也因此落入了府县官吏私人腰包,如此一来,陋规便只能成为各省府县官吏损公肥私的挡箭牌。只是由于确实存在国用不足的问题,英和也建议不必尽数废除陋规,而是应当对各地陋规详加清点,逐一区分,必要的陋规可以改为正式赋税,便如同雍正朝火耗归公一般,而多余的陋规则应尽数裁除。旻宁初登帝位,自然也有一番作为之心,当即同意了英和的建议。

很快,英和也给阮元和其他几名总督去了信,告知各人虽然托津和卢荫溥已经被罢去军机处之职,各人的目的已经提前完成,但振兴国朝之事却依然大有可为,所以希望各人在清查陋规一事上可以和自己齐心协力,如果各人能够有所作为,自己也会一力保荐几名总督,或入朝为军机,或入内阁统领百官。作为参与了当日总督大会之人,阮元当然也收到了英和书信。

“老师,英冢宰为人学生也略知一二,清查陋规,若说有利民之处,那确实也是有的。可是……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如今都已经在直省为官多年,如今直省情况,学生清楚,老师清楚,可英冢宰长年身在京城,却反而未必清楚啊。”可是这时,康绍镛却是忧心忡忡,不觉对阮元感慨道。

“兰皋,清查陋规,裁不急之用,无论如何,总是可以使民力宽纾之事,若是能做,自然还是要做的。所以老师倒是想着……还是实事求是,先看一看广东的实情吧。”阮元沉吟片刻,似乎既是同情英和,想着助他一臂之力,却又担心一旦完全依照英和之言行事,又会对广东州县带来更大的不便,说到这里,阮元也只得先对康绍镛道:“我过几日也和广西的赵慎畛赵中丞商议一下,你二人先将两广积欠之状,养廉扣减之情尽数清查一遍,若是州县经费尚属充足,则陋规清查一事,我等自然可以奉行,可要是州县大多经费不敷……再想办法吧。”

“学生清楚了。”康绍镛也对阮元回拜道,看来,英和所言陋规清查之事,看似有裨益于民生,实际执行起来,却还有许多不易预料的难处……

然而这时京城之内的英和,却还没有考虑到这些。这日养心殿内,英和又取来了几份军机处参阅过的奏疏,和已经改任户部尚书的黄钺一道,向旻宁上报奏折议决之情。

“皇上,臣等在军机处,已经将御史王家相的折子一同阅过,臣等以为,王家相所言裁革浮收之事,势在必行!皇上前日已经下旨,令各省严查陋规,当存者存,应革者革,如今臣等看这浮收之事,正是漕运最大的陋规!如今天下陋规,最重莫过于江南诸省,而江南之陋规又首在漕弊,是以江南兴利除弊之事,自当从漕运开始。臣等请皇上责成江南浙江湖广有漕各省,对浮收之事详加商议,共商裁削之法,以便宽纾民力,使贪吏无所遁形!”英和率先向旻宁上奏道。

其实英和所言“浮收”,便是阮元担任漕运总督时所见之“加耗”,阮元虽然清楚“加耗”确有弊病,可念及漕帮、沿漕官吏大多入不敷出,最终只是严查粮厅经费,并且以身作则,限制规礼,试图削减帮费,进而减少浮收,并未根治“浮收加耗”之事。但阮元尚未定立长久之策,便即因江西会党之故改任,此后六年,漕督李奕畴年迈,不能行周详完备之策,嘉庆虽然也连续多次下令严查浮收,但漕帮吏员生活始终没有改善,浮收之弊也是今日方革,明日又起,终无根治之法。直到旻宁登基,这一问题才被重新提了出来。

“英和此番上奏裁革浮收,确是眼下要事,黄钺,军机处那边,曹振镛和文孚可也议过这份奏疏了?他们对于清查浮收一事,可有其他想法?”旻宁虽然同意了英和清查浮收之议,却也再次问及黄钺,似乎是想着力求妥善。

“回皇上,曹中堂、文侍郎都认为浮收之弊,确实应当商议革除之法,只是……和各省陋规一样,臣等居于京师首善之区,对于直省实情未免不能尽知尽解,是以还请皇上先传旨给有漕各省督抚,让督抚们对症下药,方能行长久除弊之法。”黄钺也向旻宁答道。

“那好,军机处今日便去拟旨吧,之后各督抚有了计议,也再转交朝中大小官员,详加议定,总要寻个根治之法出来啊。”旻宁向英和与黄钺答道,英和黄钺当即跪安,准备回归军机处拟旨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