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四百七十一章 总督大会(下)

大清疆臣。 第四百七十一章 总督大会(下)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眼看自己和黎世序已无旧怨,阮元也向英和问道:“英冢宰,我与黎总河本就没有私怨,如今情形,英冢宰也看到了,后面的事,若是我二人能够共事,我也绝无怨言。只是英冢宰方才所言,却未免有些……有些多虑了吧?如今天下尚属太平,却有何等江山社稷之事,需要冢宰这样密约我等在此万柳堂商议呢?”

“哈哈,伯元兄,如今这些年,天下确实尚属太平啊,却不知伯元兄以为,如今太平之本,在于何处呢?依我之见,当在于这几年来,皇上一向慎择督抚,府县有能名者,多能拔擢,京中有治才者,亦可督抚一方,是以如今督抚,我虽不敢说尽数皆为能臣,但大半都是称职的,各位总制,如今直省巡抚,大多即便不是能臣,至少也是勤勉任事之人吧?”英和却向阮元问道。

“这个嘛……两广如今的两位中丞,康中丞和赵中丞,确是颇有治才,巡抚一方,皇上和英冢宰自然是应该放心的。”阮元也向英和答道。

“是啊,伯元,贵州的朱理朱中丞,听说之前也与你共事过,他才具如何,你也该清楚啊?还有湖北张中丞、江西钱中丞,这些年不也算兢兢业业嘛?”伯麟在一旁也对阮元补充道:“嗯……还有湖南吴邦庆吴中丞,浙江陈若霖陈中丞,这些我看也不错嘛。”

“说的不错,我两江三省,钱中丞玉亭已经说过了,安徽姚中丞、江苏陈中丞,我看也都不错!只是这些年实在是麻烦事太多了,河道、漕运,如今盐务也出了问题,可你说给咱们江苏换个巡抚,这就能解决问题吗?我看未必!”孙玉庭也在一旁补充道。

“伯元,河南的小琦中丞,也在你任上与你共过事吧?听闻如今八旗下一代之内,小琦中丞是办事最为勤勉,也最为好学之人,我们在京中所闻,应该不错吧?”那彦成也向阮元问道,他所言“小琦中丞”指的是这时的河南巡抚,之前的河南按察使琦善,琦善出身蒙古博尔济吉特氏,祖上恩格德尔乃是明末清初的内喀尔喀首领,因投清较早,琦善一家百年来世袭侯爵,琦善也已得到了承袭资格,也正是因为琦善家世显赫,所以他尚不及四旬,便做了一省巡抚,时有“小琦”之称。但琦善为人却勤勉好学,钱谷刑名之事一向用心,与寻常勋贵大为不同。阮元向着自己巡抚河南之时所见琦善确是如此,便也点了点头。

事实上,由于嘉庆一向严驭督抚,对于不称职者往往罢斥,历年督抚选任也颇为尽心,是以到了嘉庆末年,各省督抚也确实大半得人,八名总督之中,仅湖广总督庆保一人为人才具平庸,其余七人均是一时名臣。十五巡抚之内也有一半声名在外,其余半数亦有不少勤勉之人,只有陕西巡抚朱勋因先前木工暴动一事颇获讥刺,但相较于乾隆之末,仅就督抚人选而言,嘉庆确实已经进行了大幅改善。时人也多以为此时官场之弊,在庸吏而不在贪吏,只是随着海内生齿日繁,庶务渐剧,庸吏之害,有时却也不下于前朝贪吏了。

“是啊,皇上平日也总是和我等言及,治天下者,实为督抚,所以无论皇上还是在下,从来在督抚藩臬人选之上便即谨慎,绝不能使贪鄙之人外放要任。如今看来,各省督抚,有如各位一般堪称治世之能臣者,亦有勤勉可堪任事者,庸劣之辈,虽不能保证必无,却也不多了。可为什么如今天下依然多故,各省依然声称多有积弊,以至当年盛世之景,如今竟是再不复还了呢?”英和听着几名总督议论,也不觉感叹道。

“英冢宰,依老夫之意,皇上是圣明的,只是皇上身边,有些侧近之辈,为图皇上青睐,便一味蛊惑皇上,皇上总说各省督抚因循疲玩,无所作为,那是以前,可咱们呢?咱们哪一个不是实心办事,在各省历练了十多年,甚至二十年,才得到者总督重任的啊?”孙玉庭听着英和之语,也当即附和道:“可是这朝廷之中却有些人,从来对咱们督抚有成见,凡事只要你做得稍有迟疑,他们就认为你因循废弛,凡事只要和他们想法不一样,那就是咱们督抚有私心,是咱们想要从中牟取私利,凡是咱们以为旧例不可行,想要换个新的章程上来,他们就以为你是要滥用私权,可咱们直省究竟发生了什么,他们清楚吗?他们根本不清楚!就说这淮盐降价,降价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咱两淮所有盐商的利益都要受损,你不跟他们一个个谈,不多花点心思帮盐商渡过难关,他们哪里肯降价啊?就算降了价,他们真的因为入不敷出,破产了怎么办?可这些侧近之人,有哪个了解咱们直省实情?今日问我是不是受了盐商贿赂,明日问我为什么不去清剿私盐,原本少则一年,多则三四年能办成的事,他们就给你半年时间!这样下来,咱们直省总督,就算有些整治地方的办法,也实行不下去啊?英冢宰,您也是因为这些侧近之人排挤,所以至今尚不能登临宰辅之位吧?”他最后一句话已是再清楚不过,所谓侧近之人,便是托津和卢荫溥了。

“是啊,如今四川亏空倒是快要补足了,可是以前在浙江、在广东的时候,就因为赔补亏空的事,军机处没少给我下廷寄啊?”蒋攸铦也在一旁感叹道:“其实如今各省的情况,大家都是清楚的,百姓越来越多,要办的事越来越多,开支自然也不能再少了,就算咱们每项账目都能详加核算,清理不急冗费,那开支也要比乾隆之时多出近一倍了。可各省收入并未增加多少,这样下来,就算亏空果然能够尽数赔补,那也是长策,绝不可躁进啊。可是如今枢廷之人,有几个明白这种道理呢?伯元兄,你之前在浙江、江西的时候,不也是一样吗?”

“二位总制所言,确有道理,可是英冢宰……”阮元想着如今枢臣与督抚之间,或许确实存在许多隔阂,但空自抱怨,却也无用,便又对英和问道:“依冢宰之意,若想要根治此事,却有何办法呢?”

“依我之意,如今最大的问题,便是你们各省督抚势单力孤,你等平日各自节制一方,却不能相互联系,有了问题,京中也没有可资倚仗之人,这样各位就是想把实情说清楚,朝中也没人愿意相信啊?”英和听着阮元相问,便也对各人道:“所以如今在下倒是有个办法,就是我等之间,能够相互声援,内外呼应,若是各位确有繁难之事,尽可给我来信,之后再上疏皇上,这样我虽然不能得入军机,但凡要事,我也能够参与,到时候我和东甫为各位在京中声援,或许皇上可以听从我等之见呢?之后,我也听皇上说过,皇上希望各省有人望的总督可以入朝拜相,若是各位有这个可能,我也一定竭力举荐。玉亭相国,实不相瞒,皇上如今已经定下相国来年入朝之事,到时候还请相国与我合力整顿朝纲,切莫再使侧近之人一味逢迎邀宠,反而误了各位总制一方的大计啊?”

“是吗?好,若是老夫得以入朝,老夫毕竟在外做督抚已经快二十年了,督抚办事的道理还是明白的,若是朝廷有什么要事,老夫一定直言无隐。”伯麟听着英和之语,也主动应允道。

“哈哈,英冢宰说的是!其实我也想着为什么咱们做督抚的,在外办事夙夜忧劳,换来的竟只有皇上一再严斥,想来定是朝中还有些人,他们要么不知地方实情,要么便是存心压抑我等!日后英冢宰若是有朝中要事,也尽管和老夫商议,老夫在江宁与冢宰南北呼应,绝不能再让那些宵小侧近之辈嚣张下去了!”孙玉庭也当即响应英和道,阮元看蒋攸铦与黎世序时,二人都是默不作声,却也没有任何不快之意,看来对于托津和卢荫溥的擅行己见,二人也已经多有不满。

可是想着英和此举毕竟是密议,又涉及互相声援之事,阮元心中却自始至终觉得有些不妥,这时眼看各人之中,似乎只有自己态度未定,看来自己不表态是不行了,但即便如此,阮元还是向英和说出了自己的忧虑:“英冢宰,其实冢宰之议,我也以为有冢宰的道理,可冢宰如此之举,若是果然实行起来,我却以为……冢宰有结党之虞啊?国朝旧例,最忌结党,冢宰此举,或许也有所不便啊。”

“伯元,这件事我也跟煦斋商议过的,要说结党的问题,或许也会存在,可是如果结党之弊,我等可以有效规绝呢?”那彦成这时却也向阮元劝道:“结党之弊,在于营私,可如今在座之人,咱们互相是清楚的,咱们无论在朝廷,还是在直省办事,都是一心为了朝廷社稷,为了百姓果然可以过上太平日子,既然我们都是尽心公事之人,凡有困难,我等一并上言,皇上才能清楚真相啊,要不然,若是我等继续如同现在一般,凡事无有声援,皇上只能认为我等所言不实,进而被其他人蒙蔽啊?”

“是啊,伯元兄,我倡议各位来此,乃是真心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是真心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再兴盛世,若只是为一己之利,我何苦如此啊?”英和也对阮元劝道:“若是有朝一日,我的意见果然可以得到皇上重视,我一定竭力清除旧弊,革除各省不急陋规,重新议定治漕之法,各省督抚若有上言守令不称职者,我也一律严办,绝不容情!怎么样,伯元兄,就算看在你我多有旧交的份上,你也和我们一同携手共进,一并重振国朝!你却以为如何呢?”

只是阮元听着英和之语,却也隐隐看出,英和之念,或许并非仅仅在于所谓“内外共同上言”之事,或许对于日后的军机处位置,英和也已经有了自己的考量……

但即便如此,想着英和与那彦成毕竟跟自己多有相熟,二人并非寻常八旗子弟,相反自登科入仕之时,便是有志于再兴盛世的救世之人,阮元却也不愿再去拒绝二人,便即对英和道:“英冢宰,声援之事,我日后回到广州,也是可以配合冢宰的,只是有一件事,我却想与冢宰说得清楚,我等此举不为结党,只为兴利除弊,将直省之弊如实上言,以求根治之法。其中关要,还是在于实事求是四个字,若是我所言果然如实,也请冢宰相助于我,但若是我所言不实,只是为了一记之利敷衍巧饰,也请冢宰无需犹豫,直接驳回我上奏之语。只有我等公心任事,朝政方可清明啊。”

“这个自然,伯元兄,有你这番话,我们也就放心了啊。”英和看着阮元至少愿意在部分要事之上相助于己,却也放下了心。

眼看天色将晚,阮元便也与各路总督一一道别,英和也托阮元南归之时,帮自己问过焦循安好,阮元也答应了。待自己回到衍圣公府时,却也已经是一更时分了。

“夫子回来啦。”孔璐华在门内听得阮元归来,便也迎了出来,对阮元道:“夫子,今日皇上从圆明园来了口谕,说让你明日便去海淀,后日一早入觐。夫子,听传旨太监的语气,皇上似乎很重视这次会见呢。”

“是吗……”阮元当然也清楚,如果不是十分重要的觐见之事,嘉庆绝不会让自己提前到海淀准备,一旦有了这样的口谕,那么这次入觐有何等重要,也就不言而喻了。

也就是这个时候,阮元心中不禁闪过一重忧虑,竟是久久不能退散。

或许,这就是自己最后一次和嘉庆见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