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四百六十八章 六总督会宴(下)

大清疆臣。 第四百六十八章 六总督会宴(下)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好啦,你等都活着,都能实心任事,才是朕最想看到的啊?你们六个朕都知道,论抚民治事之才,天下之间也是屈指可数,若是你等真的有个万一,朕还要另选新的总督,那你们不是为难朕吗?”嘉庆也对几名总督安慰道:“孙玉庭啊,江苏那边,从来积弊甚多,你一时不能尽数革除,却也无妨,朕会给你时间。这两年盐务之上,似乎也多了些麻烦,你可有整治之法?”

“回皇上,这两年来,江苏、安徽两省,私盐渐甚,臣亦不敢怠慢,已然会同扬州各盐商共议盐价之事,对于那些私盐贩子,臣也已经严查严办,盐税一项,定然充足。只是……”孙玉庭之所以对嘉庆赐宴激动不已,除了盐务问题自己尚不能尽数解决之外,另一个问题便在于民欠,江苏这时民欠钱粮,统算下来竟有四百万之数,亏空赔补起色同样不大,是以孙玉庭一直惴惴不安,这时也对嘉庆补充道: “皇上,新任安徽的姚祖同姚中丞,之前不知安徽钱粮账目,是以清理民欠缓慢了些。但臣出发之前,姚中丞已经将钱粮之数清点完毕,想来一两日内便能送到京城,还请皇上念在姚中丞勤勉办事的份上,饶过姚中丞清点迟延之过。”

“姚祖同啊,朕知道,一直都是实心办事之人,这次安徽欠赋清理,确实慢了些,却也不能怪他。只要在朕六旬万寿那日之前把欠赋之数报上来,朕就不会问责于他。至于江苏民欠……你到任之前亏空便有五百万之数,如今能补上一些,却也够了,剩下的不是你的错。”看起来,嘉庆似乎并不会因为一省民欠较多,便即问罪于督抚,各人便也各自松了一口气。

眼看孙玉庭已经安心,嘉庆也向黎世序劝勉道:“还有黎世序啊,这几年你在南河,也确是辛苦了。朕至今还记得,你赴任南河之前,南河八年决口八次,可你在任这也有八年了,这些年南河整治颇有起色,竟一次决口都没有,能保南河安澜,这一功朕自然是要记下的,你虽资历尚有不足,来此赴宴,却也是朕应尽之谊啊。”

“臣谢过皇上提拔之恩。”黎世序也当即向嘉庆表态道。

“唉,只是我大清这么大的天下,为何朕却只能找到你这一个黎世序呢,若是朕有两个黎世序,那该多好啊?”不想说到这里,嘉庆却不觉叹道:“你等也应该知道,就在今年八月,黄河又决口了,这一次却是东河,就因为他们事先准备不足,事后又应对不及,这些时日,朕也不得不连日商议东河之事,叶观潮……无能之辈!朕这一次也让他看看,也让之后治河的人看看,如果再出了今年这样的事,做总河的,应该是什么下场!”原来就在这年八月,东河河道再度决口,因东河总督叶观潮应对不及,水灾已经日趋严重,嘉庆大怒之下,已然下令不仅革除叶观潮总督之位,还让他就在河道工地枷号,以戒世人。老臣吴璥本已做到六部尚书,却只得临危受命,再度前往开封河道进行整治。而听着嘉庆训斥叶观潮之语,六名总督心中自然也有了些惊惧之情。

“好啦,朕说得不是你们。如今回想十年之前,朕五旬之时,也是内外多变,当时朕寿宴一切从简,也没跟其他督抚一同饮宴一次,如今回想,多少当时的直省重臣,朕竟是再没能赐一回宴啊?你们六个朕都信得过,所以今日还是说说你等之事吧。”看来,嘉庆虽然对东河之事有些恼怒,却也更加在意眼前的六位重臣。

“你们六个,朕看来还都不错啊,蒋攸铦在四川没有民欠,伯麟这边贵州也没有,云南欠赋不多,亏空也补上了大半,这样吧,朕过几日就下旨,来年免除四川、贵州二省十分之二正赋。阮元这边,广西三万,广东十一万,你以前在江西做过官,钱臻在江西也就报了十二万两欠赋上来,浙江欠赋多些,可这几年浙江府库充实,并无亏缺,你做得也很不错啊。方受畴那边嘛……直隶的情况朕知道,不是你的错。你们在外任事,朕都是放心的。”说到这里,阮元、伯麟等人也当即向嘉庆回拜,以谢嘉庆信重之恩。

“只是……以后的事,朕也想多跟你们念叨几句,毕竟这样见你们一回,也不容易嘛。”不想嘉庆话锋一转,竟又惦念起日后之事来,嘉庆也不着急,只如同闲话家常一般对各人说道:“朕知道,朕平日办事,有些时候确实心急了,或许你们还没把事办完,就要被朕逼着改用新的办法,朕也知道,你们都是朕信任的人,你们一时办不好事,是因为繁难之事本来就不少,你们有长策,朕是不该着急,贸然干预你们的。但朕毕竟不在直省,有些事不知道啊,你们日后也定要直言无隐,有什么不方便的,就都跟朕上个折子。你们要知道,你们做官一生,是为朕这个皇帝做官的吗?朕以为不是,若是有朝一日,这大清国的皇帝不是朕了,难道你们就要改弦更张了不成?还是要有自己的想法嘛。你们在外做总督,说到底为的是天下万民,为的是大清的江山社稷,若是朕做了什么不妥当的决定,你们便只随着朕的意思去做,那是要误事的。朕就这么几个孩子,他们的心性朕是清楚的,你们耐心一点,有什么一时说不清的话,就多说几句,他们都是乖孩子,能听进去你们的话。就算有朝一日,朕真的不在了,你们也不要失了本心,还是按你们的想法去做,你们为官一世,不能只为自己着想,也要为自己的子孙后代多想想,多做些有益于百姓的事,可别让百姓指着你们的子孙,说你们都是贪官污吏啊?”

“皇上,您……您何苦如此啊?”孙玉庭听着嘉庆之语,竟隐隐有托孤之意,也当即离席拜倒,对嘉庆叩头道:“皇上如今只是六旬万寿,正是春秋鼎盛之时,日后皇上自当安享遐龄,却是……却是不当出此不祥之语啊?”

“好啦,你也起来吧。哈哈,朕确实是糊涂了,怎么这一下子,就说了这么多不吉利的话呢?朕这才六十岁,不该这样说话的,伯麟、孙玉庭,你们两个年纪大了,以后可要好好调养身体啊,待朕七旬万寿那一日,若是你们几个还都在,朕一定把你们都请进宫来,再好好设宴款待你们一番!蒋攸铦、阮元、黎世序,你们三个年纪小,也别把自己累着了啊?哈哈,你们看看,这话说了这么多,菜都快凉了,让你们吃凉菜,那可不是朕的本意啊,咱们也好好品尝一番,品一品这些宫廷菜,看看和外面的菜有什么不同,怎么样?来,咱们再喝一杯!”说着,嘉庆却也笑了出来,重新对各人举起了酒杯,六总督也相继回敬嘉庆,谈笑之间,方才不知觉间生出的一股悲凉之感,也顿时消逝无踪。

只是各总督却也清楚,嘉庆说出这样的话语究竟意味着什么。

与此同时,嘉庆的后宫之中,似乎也有了不小的变化。这一日与十年前一样,嘉庆再次下旨向后妃赏赐绸缎,只是前来主持赏赐之人,却变成了曹进喜。除了后妃赏赐,曹进喜也在布置绵忻进入南三所之事,只等新年之后,瑞亲王绵忻便要离开皇后,前往南三所与绵宁、绵恺一同居住。

绵忻知道曹进喜正在操持自己新居之事,是以这日见了曹进喜却也客气,郑重地向他施礼拜过,方才离去。曹进喜看着日渐成熟的绵忻,却也向一旁的皇后笑道:“皇后娘娘,这瑞亲王啊,奴才看着是真的长大了,您看他这礼节风度,乍一看还真像个大人呢。话说回来,这都是皇后娘娘教子有方,瑞亲王才这般聪明伶俐啊?”

“曹公公,您这话我可承受不起啊?绵忻毕竟才十五岁,年纪还小着呢,还是要跟着他两个哥哥学学才是。这一转眼要去南三所了,我虽是有些舍不得,却也和他说起过,要他多跟哥哥们学习,日后若是出宫分府,长大成人了,宗人府也好,八旗都统衙门也好,护军也好,总能做些实事,不至于空顶着一个王位,却终日不思进取,白得朝廷这许多衣食。若是绵忻真能有出息,到时候我也得谢谢曹公公这番鼓励啊?”一边说着,一边也嘱咐了身旁的如妃与淳嫔,让二人先行回宫。

“皇后娘娘,您就真的认为,瑞亲王日后长大成人了,便只是宗室亲王,却做不得其他什么事了吗?”眼看这时前殿只有皇后和自己二人,曹进喜却忽然对皇后说道:“奴才这有一件事,已经过了快半年了,却还是百思不得其解啊,您说明明惇郡王要比瑞亲王年长十岁,为什么皇上这次册封皇子,竟然只给了哥哥郡王之位,对弟弟,却给了亲王呢?皇后娘娘,奴才以为,这件事咱们可得留个心眼啊?”

“亲王郡王什么的,我也不在乎的。绵忻我固然喜欢,可绵恺这些年读书学习,我也一直放心啊?想来皇上也有自己的打算,或许再过一两年,就能给绵恺也封亲王呢?曹公公,你今日也是有些多虑了啊?”皇后看起来却并不在意两个儿子的王位情况。

“皇后娘娘,这……奴才倒是以为……”曹进喜眼看皇后似乎不为所动,也只好压低了声音,小声在皇后身旁说道:“若是十年、二十年以后,那时的皇上是娘娘您的亲生孩子,那娘娘未来的生活也会更好些吧,毕竟,这养大的儿子和亲生的儿子哪个更亲,所有人都清楚啊?”

“曹公公,今日你话是不是有些多了啊?”皇后听到这里,却也渐渐不再对曹进喜客气,但即便如此,皇后依然没有发怒,只是对曹进喜道:“之前张公公在皇上身边的时候,也经常来我这里办事,可是他从来没有在我面前说起过一句朝廷的事情啊?曹公公,你觉得这下一位皇帝究竟是谁,这样大的事情,是你一个内侍可以妄加干预的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