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四百六十六章 方东树与陶澍

大清疆臣。 第四百六十六章 方东树与陶澍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不想这方东树话音未落,严杰心中已是又惊又喜,又见他言语谦和,更是欣喜不已,方东树刚刚言毕,严杰便即问道:“先生,您的意思是,您是桐城方氏出身,师从姬传先生,您名讳又是……江南所言‘姚门四杰’,其中便有先生一位,我所言可有差错?”

“正是,这‘四杰’云云,却是过誉了。”方东树向严杰答道。

严杰激动之下,一时竟不能言。原来这方东树所言“姬传先生”,便是乾嘉之时安徽桐城的名儒姚鼐,姚鼐是乾嘉之际的古文名家,最以散文见长,更是提出过“义理、考据、词章不可偏废”的理论,将清代散文理论发展到了极致。姚鼐所在安徽桐城,先前便出现过方苞、刘大櫆等一众散文名家,至姚鼐而集其大成,后世便将这一散文流派称为“桐城派”。方东树所在桐城方家,与姚家同为当地大族,方氏一族自方苞而至方观承、方维甸、方受畴诸人,俱为康雍乾嘉时督抚名臣。方东树本人亲得姚鼐真传,散文著作亦是颇有见地,同时姚鼐侄孙姚莹,上元(江宁府属县,今为南京市的一部分)人梅曾亮与管同,亦受姚鼐指教,颇有声名,四人遂被桐城后学称为“姚门四杰”。这时姚鼐已然故去四年,“四杰”便是桐城派新一代的中坚文人,严杰眼见面前之人不是别人,正是江南桐城派的名家,这时又如何不喜?

想到这里,严杰也当即向方东树作揖拜道:“得蒙先生不弃,愿意前来我等通志局共修通志,这件事原本就是我们的荣幸才是,有植之先生坐镇此局,想来修志之业,自可克成全功,我又有何理由来拒绝先生呢?先生只管先在广州住下,我亲自为先生安排居所,待阮总制回来了,我一定将先生之事告知总制,总制素来爱才,想来也是愿意让先生留下的。”

“既然如此,在下也先谢过先生了。”方东树当即对严杰回拜道。

只是一边安排着迎送方东树之事,严杰心中却也依稀有了一种陌生之感。

方东树确是姚鼐高徒,也确实是桐城派这一时期的骨干中坚,可不知为何,自己似乎在之前几十年的治学之中,都和方姚两家,和桐城派全无关联……

所幸经过几日交谈,严杰渐渐肯定,眼前这个人就是如假包换的方东树本人,通志局也确实有了一位名儒相助。

阮元回到广州之后,严杰也向阮元介绍了方东树,阮元见他确实学识渊博,又对修志之事颇为热情,便答应了他一同帮助修志的请求,将他留在通志局内。而就在阮元归家之时,阮福和许延锦的孩子也已经平安出生,乃是女孩,阮元大喜,便为孩子取名阮恩朝,这也是广州督院里阮家的第一个孙辈。很快,嘉庆二十四年也便到了七月,阮元也开始打点行装,准备北上觐见嘉庆。

然而这一日,孔璐华却对他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请求。

“什么?夫人是说……想要和我一同进京?”听到孔璐华的建议,阮元一时也不敢相信。

“嗯……都好久没回京城了嘛……衍圣公府那边的杏花长成什么样了,夫人还想去看看呢。”孔璐华似乎真的对于北上之事颇有兴致。

“夫人就别开玩笑了,我这次入京,估计也就能在京中停留一个月,反倒是前后往返,都需要不下两月,夫人这随我前去一趟,不是要受苦吗?再说了,安儿和祜儿婚事都快到了,夫人还是留在广州,先把孩子们的婚礼准备好吧。”阮元并不希望孔璐华主动前去受风餐露宿之苦。

“夫子,安儿和祜儿的婚事,大事夫人都安排好了,剩下的就算交给书之姐姐和月庄去办,她们也应付得来的。至于往返京城广州,这个夫人还会害怕呀?”然而孔璐华说到这里,也终于露出了一丝对阮元的担忧:“夫子,伯中堂的话我也想了几日,其实他说得没有错的。夫子,这一次入京面圣,或许有许多事,还等着夫子去下个决断呢。”

“夫人,这……”其实阮元又怎能不知,这次五大总督齐聚京城,加上绵恺绵忻封王,自然会让许多人心生杂念,或许便会有人想着拥护绵忻,借以在嘉庆之后得掌机要,又或许会有人交结各路督抚,以防万一之事。是以这次北上,表面上是为嘉庆祝寿,实际上却也可能陷入立嗣、朝臣之争的漩涡之中。可如此艰险之事,又怎能让孔璐华一并参与?是以直到这时,阮元也一直心存疑虑,不敢答应妻子。

“夫子,你不就是担心夫人去了,也会有个万一,若是举止不慎,可能未来咱们的路就会平添许多麻烦吗?”不想这时还是孔璐华主动点破了这个话题:“可是夫子也不要忘了,夫子才是站在前面的人,夫人一直在夫子后面,怎么会被外人伤害到啊?我想夫子这次入朝,外人眼光也都是集中在夫子身上,所以无论我去还是不去,都不会有大碍的。夫人陪你走南闯北,这也快二十五年了,你说有什么朝廷里的事,是夫人还看不懂的啊?或许到时候夫人为你提个醒,还能让你办事更方便呢。要不然,若是你在京城中哪个学生旧友求你答允些什么,你一时冲动,就同意了,那以后出了危险,可就来不及了啊?可若是你能听听夫人的话,想想你身边还有个人,那你无论办什么事,也都能更加谨慎才对啊?”

见阮元颜色少霁,似乎已经为己所动,孔璐华也对阮元笑道:“嗯……毕竟是皇上六旬万寿嘛,这一次我想弟弟也会北上的,你说,我这又有好多年没能见到弟弟了,去看看他也合情合理吧?还有常生,你可别忘了,常生和涧芳上次寄来的信上可说了,涧芳这都怀上第三个孩子了,让孩子们多叫我几声祖母,不是也很有趣吗?”

“哈哈,夫人这样说,那也由得夫人。不过……夫人真不怕孙子们叫你几声奶奶,能把夫人叫老了吗?”听着孔璐华之语,阮元也终于释然,或许孔璐华跟自己一同北上,也能让自己更为安稳呢?

“嘻嘻,夫人才不会老呢,倒是夫子要放松一些,你看你这头发,这些日子都出了多少根白头发了?”

北上之事,也就在二人的谈笑中定了下来,七月之末,阮元将督院公务交给康绍镛暂行处理,家中之事则由刘文如、谢雪和阮福一同商议,自己则和孔璐华一道,踏上了北上为嘉庆祝寿的旅途。

当然,就在阮元动身之际,其他几名督抚也相继踏上了北上入京之路。这一日的成都四川总督部堂之内,蒋攸铦同样准备好了行装,正在向下面一名四品官员交待四川事务。四川原有其他藩臬,可这一次蒋攸铦却只召来了这位四品官员,足见他对面前之人的信任。

“云汀,这些积案我尚未处理,由你来办,我也放心,剩下的也不多了。至于钱粮账目,今年是咱们两个一起清点的,四川并无民欠,府库也算充足,你都不用担心。”说到这里,蒋攸铦也不禁向身边这位官员称赞道:“不过云汀啊,我是真没想到啊,你出京做这川东道不过半年,听闻重庆那边,百姓对你都是赞誉有加啊?重庆、夔州的积案,你两个月就能清点完毕,一一裁决,这次统算钱粮,你也做得分毫不差,依我说,只做个道员,对你而言倒是屈才了啊?”

“蒋部堂客气了,陶澍深受皇恩,出京做这川东道,便要勤于吏治,抚境安民,使朝廷钱粮充足,百姓沉冤得诉。非如此,陶澍如何对得起皇上知遇之恩,又如何对得起这半生辛勤所学啊?”原来,蒋攸铦面前这位道员,便是董诰致仕前向嘉庆举荐的陶澍,陶澍原为御史,从来直言敢谏,有关吏治、地方陋规之事,他均能历陈于上,是以嘉庆也清楚他对实务多有留心,这一年年初便改了他做川东道道员,果然不过半年,川东大治。陶澍字云汀,蒋攸铦便以字称之。

“哈哈,不瞒你说,我当年也是御史出身,因我自幼随家父四处做官,多识直省之事,故而那时上言多了些,皇上知我愿意出京做个治世安民的外官,方才授了我道员之职,后来……就一直到了这里。今日见到你这般后辈,倒是想起之前的自己了。也好,你本就治行出众,我这次入朝,定当向皇上表奏你治川勋绩。只是云汀啊,如今四川虽说称不上尽然无弊,却也尚属安稳,无漕运亦无亏空,我想着你来这里做官,也是先要清楚外官治事之要,却不需要长任的。你是……湖南安化人,正好,如今若说天下最难为之处,莫过于江南和山东,若是你日后可以择一地为之,或许,你能做得更好呢。”蒋攸铦见陶澍治绩出众,便也对他继续鼓励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