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四百四十二章 中原之思

大清疆臣。 第四百四十二章 中原之思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好啦,古霞,你作诗都多少年了,若是你现在将你十七岁时的诗作拿出来看看,我看或许还不如锦儿现在写的呢。不过啊,你要是想用自己的长处欺负锦儿,那有我这个娘在她身后,我还能让锦儿吃亏不成?依我之言,你们每隔十日,除了作诗,还要另择一艺相比才是,嗯……那就先比琴艺,如何?锦儿和我学了十年琴艺呢,这琴弦上的工夫,古霞,你可愿意试试啊?”梁德绳担心许延锦真的在阮家吃亏,也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来为女儿扳回一局。

“哈哈,没想到楚生姐姐还留着一手呢。”孔璐华听了梁德绳之语,也在一旁笑道:“以前咱们家里啊,这吟诗作画的事一直不少,说起琴艺,咱们几个却都不精,这以后有锦儿在家,想来家中乐事,是又要多一件了呢!”

“我就说吧,锦儿这孩子我是最相信的了,她到了你们家生活,你们几个啊,就好好安享天伦之乐吧!”梁德绳一边笑着,也一边向孔璐华问道:“不过经楼妹妹,我自己的诗集前些时日已经刻完了,听说你这边还在刻诗,怎么样,如今可有眉目了?”

“姐姐,这个你就放心吧,咱们家人别的不如姐姐,这刻书的工夫,还能逊色于人不成?”孔璐华也颇为得意,道:“今年啊,我这部《唐宋旧经楼诗稿》,还有古霞的《女萝亭诗稿》,曲阜那边已经送了样书过来,刻得都不错呢。到了来年,月庄妹妹的《咏絮亭诗草》,那边也可以刻版了,嘻嘻,这样一来,咱们一家诗文,就可以流传百世啦!只是书之姐姐却不好好作诗,非要说自己诗才不够,那些诗作没有存稿却也无妨,到现在啊,除了咱们诗集里帮她留下了几首诗,却是出不得诗集了呢。”

“经楼,你可不要这样说书之啊?”梁德绳却忽然想起一事,道:“前些日子,家中夫子还接到阮大人书信呢,他在信里说,家中有位侍妾,书史考据颇有所长,作了一部……《四史疑年录》,将两汉魏晋数百年人物年纪,尽数推算得当,不会……这位侍妾就是书之妹妹吧?”

“除了她,还能是谁啊?”孔璐华听着梁德绳之语,也不觉向一旁的刘文如笑道:“姐姐你是不知道呢,前些日子,咱们在家里发现当年的赤壁离武昌不远,便一同前往赤壁那边游玩了几日,正好,夫子之前过赤壁留诗一首,古霞当时念了出来,最后两句是‘纵使不东风,二桥亦岂锁’,月庄当时便不明白,说夫子这样作诗,不是故意寻那杜牧的不是么?没想到啊,书之姐姐当时就对月庄说道:‘月庄,那杜牧之诗,原本做得就不对,二桥的父亲桥玄,之前对曹孟德有恩,曹孟德断不会如此以怨报德的。更何况赤壁之战的时候,二桥都已经三十多岁了,曹孟德他为何要锁拿两个三十多岁的女子,去做侍妾呢?’哈哈,书之姐姐,你今年又是多大年纪了啊?”其实孙策、周瑜所娶二乔,因年龄与东汉太尉桥玄相差甚远,未必便是桥玄之女,但此等史学争议,直到清末方才有人提及,阮元、刘文如等人虽精于考证,然终有顾虑不周之处,依然对桥玄便是二乔之父一说深信不疑。

“夫人,你……你又想取笑我。可是……可是夫子这一路给我们讲湖广旧时掌故,说起赤壁之战,他……他就是这么说的啊?”看起来,刘文如还有些不好意思。

“经楼,我倒是觉得,你们家这个样子还挺有意思呢。”梁德绳也对孔璐华道:“你说,你们家作起诗,古霞是天马行空,不拘一格,月庄是婉约之内,更显自如,未免文人气重了些,少了约束。书之呢,能精研书史,正好补上你们其他人的不足,这样子一家有张有弛,有开有合,才更有意思嘛。只是你们刻诗,如今看来却未免早了些,你说你们今日这黄鹤楼之诗做得也不错,却不能再入诗集了,也是一件憾事啊。”

“姐姐,这个你就不要担心了,日后咱们有了新诗,再补刻不就成了?”孔璐华似乎并不在意这个问题。

“还有啊,今日你们见了锦儿,也是欢喜,咱们好久不聚了,也难得开心一日,可是你们这几首诗,却为何总是有些伤感呢?”梁德绳却忽然指着几人诗作,道:“经楼所作,是‘一派沧浪助客愁’,古霞之句,却是‘一声玉笛不胜愁’,你说今天这大好的日子,你们愁从何来呢?古人早有云,‘为赋新词强说愁’,若是如此,你们这诗句可是落了下等了呢。”

“这个嘛……其实楚生姐姐,我们……我们这些时日想着再过不久,可能就要去广州了,心里也有些不舍呢。”孔璐华眼看梁德绳如此温言,却也对她说了实话,道:“以前夫子做官,无论杭州、淮安还是南昌、武昌,总是中原之地,和夫子的扬州、月庄古霞的苏州,都有水路可以相连,那时候虽是任官不在本省,却也总是觉得,咱们的家就在自己身后,有什么事,走一程水路也就到家了。可若是去了广州,就不一样了,关山路远,五岭重重,再想回到江南风景绝佳之地,可又不知是何年何月了。想到这里啊,总也有些不舍呢。”

看刘谢唐三女之状,似乎也都和孔璐华一般,数十年来久居长江沿线,这时却忽然要随着阮元去岭南赴任,或多或少都有了一些伤感之情,更兼阮元已然五十四岁,此次南下又是重任在身,这样说来,即便是阮元也未必就能平安得还中原,各人未来前途如何,更是难以言说了。想到这里,梁德绳似乎也想起了什么不舍之事,轻轻叹了叹气。

“楚生姐姐,许先生他近日可好?”想着许宗彦这一年也已经五十岁了,谢雪未免有些担心,便向梁德绳问道。

“月庄,其实不瞒你说,夫子他……他这些年身体是不如以前了。”梁德绳却也感叹道:“这些年冬天如何,你们也都清楚,夫子年纪大了,每至寒冬,便容易生病,而且这两年入冬,夫子他病得也一年比一年重了……唉,只求如今这寒冬不止的日子,以后可以少一些吧。”

“这样说来,寒冬也未必就是好事呢。”刘文如也有些感慨。

各人说到这里,也终于渐渐清楚,当年西湖之上泛舟吟诗、风华正茂的日子,终于也是回不去了……

这时的阮元在荆州却连续接到了朝廷回信,嘉庆已然对阮元奏折予以批准,如此苗人生员便与寻常生员一般称呼,再无“新童”字样,苗地学额也得到了扩充,总是有利于苗人向学之事。但也就在这时,有关那彦成的邸报和一封那彦成的私信也相继出现在了荆州府衙。

原来,自那彦成入狱之后,嘉庆便即召集朝中重臣,对那彦成一事进行集议,托津当即认定,那彦成侵吞公帑,无可争议,应当依律问绞。但董诰、松筠、英和等人却相继上言,以为那彦成虽然重罪难恕,却也有之前滑县平寇之功,不当直接处以极刑,更何况那彦成虽然扣留了十二万两赈银,却没有私吞,可见那彦成并非贪鄙之辈。而卢荫溥和大学士曹振镛,则未发一语,似乎并无意见。

此后那彦成也主动上疏,请求尽数捐出家中财产,以补公款之不足,最后嘉庆还是念着那彦成先前多有勋绩,此次赈银截留部分也只是分发给了吏员,并未直接将他处死,而是改了斩监候。两月之后,那彦成将大半家产变卖,凑出了三万两银子上缴朝廷,方得到嘉庆恩赦归家,但先前的子爵爵位和直隶总督之职,则被嘉庆尽数褫夺,甚至容安和容照官职也被削去,一家人就此沦为闲散旗人。

而那彦成归家那一日,看到的也只有妻子云仙尚未出 殡的棺椁……

阮元眼看那彦成仅因失察之故,便即遭遇如此下场,心中也不免有些叹惋。但那彦成终究保住了性命,日后未必没有东山再起之时,是故得知那彦成无恙归家,却也逐渐安下心来,继续投入湖北之事。这一日,阮元也将俞炳和范忠、范节两村百姓,都各自叫了数十人到荆州府衙,准备让两边当堂分析水利兴修利弊,自己再做出最终决定。

“范忠、范节,你等也都看到了,这里百姓,并非只有你等范塘村之人,还有其他村子呢,他们是愿意修建江堤水闸的,那本部堂作为两湖两省之长,也不能偏向你一个村子吧?”阮元见两边村民都已经到齐,也率先定下基调,以示水利修建,仍是自己定议,不可更改,也补充道:“当然了,你等以为难行之事,本部堂这里也有些更改,你等那日所言,不便之事有二,第一,是你等范塘村要出的民夫太多,容易影响农时,这件事我已经和这边府县商议过了,你等只需出二十人应募即可,剩下名额,府县自会另行雇募。这样,你们秋收之际,便也方便了吧?至于你等范塘村之地可能被江水冲击,以至另行决口之事,本部堂也看过你那里地势了,依本部堂之见,你等范塘村近临长江之处,也可以再加修一段江堤,至于经费,却是无碍,原本我们定的是两万两,加上你那一段,也就是两万五千两,这个钱湖北藩库还是供应得起的。现在你们就来看看江堤修筑之处,如何?”说着,阮元也遣人取了自己所绘江堤修筑图纸前来,摆在了范塘村众人面前,让各人了解江堤位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