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四百三十五章 初试总督,前赴武昌

大清疆臣。 第四百三十五章 初试总督,前赴武昌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那彦成听闻阮元来访,便也亲自出迎,见了阮元,想起自己一连数日忙于母亲丧事,仪容自已散乱,却也有些惭愧,便对阮元道:“伯元,你我这一重逢,又过了快三年工夫啊,原本你能来我家一趟,我应该盛情款待才是,可家慈见背,我心中哀痛,不能尽礼之处,还请伯元见谅。”

“东甫兄,你我这都快三十年的交情了,你又何必出此言语呢?老夫人从来贤明,我在外也多有耳闻,如今老夫人过世,我却也与你一般难过啊。只是东甫兄,有些我赴任之事,或许如今京中只有东甫兄尚有经验,是以我今日前来,特向东甫兄请教。如此说来,却是我无礼了啊。”阮元也对那彦成劝慰道。

“伯元,其实你做这三省巡抚十年的事,我也清楚,说实话,论为政一方的才能,你可远在我之上啊。我名字里有个‘成’字,可蹉跎半生,回首旧事,我究竟做成了几件事呢?平了滑县之乱,皇上授了我子爵,算是一点功劳吧,可为了当年的事,我额娘这几年一直吃斋茹素,或许当时能够再少一些伤亡,额娘也就会多几年寿命了。你说,我哪里还有什么事可以教给你了啊?”不想那彦成回想着自己几任总督、两遭贬谪的旧事,言语间却也是无限落寞。

“两广总督,东甫兄,如今京中曾在两广就任,我又尚能熟知之人,只有松中堂和东甫兄,可松中堂节制两广时日不久,东甫兄在广州,可是实实在在的做了三年总督啊。”说话之间,阮元也和那彦成一同来到了书房之中,闭了房门,将嘉庆明授湖广,实授两广之事告诉了那彦成。又道:“其实我也知道,如今海内承平,总督之职,大抵便与巡抚无二,可这两广又与其他直省不同,两广与西洋通商,如今英吉利又桀骜不驯,后面的事,我如今也没有尽善尽美之策啊。”

“伯元,你说得不错,总督相比于巡抚,或许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总督节制兵马之权,更重于巡抚。是以为总督之人,若是尽职尽责,往往会出外阅兵,以观绿营军政。此外海防之事,也是两广总督必须留心之处。只是……伯元,我这个两广总督做得并不好啊,当年我被那孙全谋所困,对海寇只得招抚,却无力进剿,你若是去了广州,这绿营控制不住,只怕做什么事都是事倍功半啊。”那彦成想起自己在粤之事,却也只剩下后悔和慨叹。

“多谢东甫兄指点,绿营军政,我若是到了广州,自然会倍加留心。若是没有东甫兄这一番话,我到了广州,却也不知如何是好呢。”阮元一边安慰着那彦成,一边却又问道:“那东甫兄觉得,我总督两广,为难之处,最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呢?”

“伯元,如今两广的形势,我多年没有到那边,却也不熟悉了。若是你见到蒋总制,他或许会帮你一些忙。若是让我说嘛……”那彦成回想着旧日经验,确实也有几处要事需要叮嘱阮元,便道:“我想两广难处,原本有四,十三行、械斗、粤海关,还有就是会党了,我知道你在江西清剿会党,办得不错,这件事我却放心,另外三件事,说来惭愧,我做得却也不好,如何平息械斗,和十三行、粤海关处理好关系,都是难事啊。”

“这……十三行有何难处,还望东甫兄指教。”阮元想着粤海关与杭州盐务大致相似,械斗之事自己只是有所耳闻,具体如何平息,却要对症下药,便重点问起十三行的事来。

“是啊,你这一次去做两广总督,第一要务便是和洋人打交道,既然如此,这十三行,你用好了便是利器,可用不好,只怕两广政事,会一塌糊涂啊。”那彦成也对阮元解释道:“所谓十三行,也叫行商,在广州那边,商人只有得到朝廷许可,缴纳保金,方才可以从事对西洋人的大宗贸易,这样的商人便是行商了。我那个时候,大体是十三家,所以有个别称叫十三行。因为大部分朝廷和西洋的通商之事,都是在他们这里转手,所以他们之中,不乏家赀百万,甚至可能有家赀千万之人。也正因为如此,一旦广州财用不足,又或者需要兴办海防、增筑炮台、打造船炮,便需要他们的财力支持,若是他们可以足额出捐,那无论办什么事,应该说用度都不成问题。但我也清楚,几十年来,多有唯求私利之辈,巧立名目,强迫他们捐款,实则是为了一己之私,尤其是……粤海关有些人也会这么做。所以你在广州,将会是两难之势,一方面,若是商人骄横,赈灾海防事宜都不肯出捐,那很多事就办不成,可若是你制不住粤海关,商人就会说官府所谓捐办,都是敲诈勒索,一样是困局啊。十三行、粤海关,其中如何调和,如何取信于商,都需要你多斟酌一番才是。”

“如此说来,也多谢东甫兄指点了。”阮元也谢过了那彦成。

“唉,有什么指点不指点的,我能记得的也就是这些事,其他的,你还是等到了广州去问过砺堂吧。毕竟这也是十多年过去了,十三行还有多少商人能够经营,有没有新的保商,西洋通商情况如何,还是要以砺堂的意见为主啊。”那彦成也向阮元劝道。

“东甫兄,尊夫人的身体最近如何了?”阮元与那彦成相识日久,自然清楚云仙病弱之事,便也主动问道:“今日我到你府上来,却不知为何竟没见到尊夫人啊?”

“这……伯元,实不相瞒,云仙她这几年来,虽是多有调养,可毕竟身子不比从前了,这次额娘走了,云仙也想着尽孝,原本她也不该操劳什么,可她却一连两月,日夜陪着额娘照料起居,不肯离身,结果这……额娘走了,她却也撑不下去了,这几日也卧病在床,又是何苦呢?”这时距离云仙得到人参也已经过去了两年有余,两年之内,那彦成再未得到那种上等山参,云仙身体便又衰落下去,这次照顾那母又耗去大半心力,看来已是不容乐观。

“东甫兄,眼看着你我这大半生,也就这样过去了,尊夫人我还是知道的,是个深明大义之人。东甫兄,我这一去,也不知何时才能重归中原,东甫兄无论在京还是外任,可都要保重啊。”阮元心中亦是不忍,向那彦成劝道。

“伯元,我……我知道,只是还有一件事,你去了广州,可……可千万要小心啊。”忽然,那彦成话锋一转,竟是异常郑重地对阮元劝道。

“小弟听东甫兄的。”阮元似乎也察觉了一丝异样。

“这……唉,其实天下都是一般,做督抚的,极易被下吏蒙蔽,查吏之事,你也绝不能懈怠啊。”听那彦成之语,似乎下属吏员蒙蔽督抚之事,他也是深受其害一般,可阮元却不清楚,那彦成这番话背后竟有何等隐情。

“这个自然,小弟在杭州之事,从来治吏严明,这一次自然不会忘的。”阮元也只好先答允了那彦成。

只是直到离别之时,阮元仍不清楚那彦成在兰州所遇实情。

阮元这日拜别了那彦成,之后又在衍圣公府住了两日,将京中事务与阮常生交待之后,便即南归。孔璐华等人早已在开封接到阮元书信,是故阮元会合了家人之后,很快再度启程,南下武昌。至嘉庆二十二年元日,阮元一行进入楚境,初八日阮元到了汉阳,正式接任了湖广总督。

湖广总督院署在武昌府城南望山门内,明代是名臣郭正域自宅,入清之后,逐渐改为湖广督院,因总督本就有“以文驭武”之职,督院之内往往另设马厩箭亭,以备武事,却要比一般抚院更加开阔。就连孔璐华看着督院门前气派之象,也不觉对阮元道:“夫子,这做了总督,还真是和以前不一样了呢,你看着辕门前面的旗杆,比浙江和江西都要大不少呢。”

“是啊,夫人如今也是堂堂正正的一品夫人了啊。”阮元也对孔璐华笑道,自然是因为直到这时,自己方才有了一品正职之故了。

“哼,夫人十四年前就已经是一品夫人啦。你到现在才追上夫人,还在这里炫耀呢?”孔璐华也不甘示弱,对阮元打趣道:“不过嘛……既然夫子只需要在武昌待一年,那是不是说,夫子也有更多时间陪我们了呢?”

“这个啊,这要看湖广究竟是何情况啊。”阮元看着更加气派的总督院署,却也一如既往的尽职尽责,道:“若是湖广这边亏空不多,也没有过于贫寒的百姓需要赈济,那今年或许过得轻松一些,若是亏空严重,又或者还有什么要事,那也要费一番工夫啊。”

“哈哈,夫子还真是老实人呢。”

“是啊,毕竟如今我还是湖广总督啊……”阮元终究不愿在任何一处为官之地留下怠政之名。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