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三百九十九章 以纤代赈

大清疆臣。 第三百九十九章 以纤代赈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听着阮元之语,孙星衍也是既惭愧,又激动,也对阮元说道:“伯元,我……我也清楚了,若是皇上到了时候,执意责罚于你,我……我就说这些主意是我出的,我和你一并议罪便是!”

“好,伯元,为了江淮太平,为了这十万灾民,这件事,我帮你!”焦循也主动请缨道:“清点漕粮,我还是能做的,有我帮你调度粮食,后面的事,你也就放心吧!”

“渊如兄,里堂,你们……”阮元听着孙焦二人主动愿意相助,也是感动不已,对二人道:“好,那这次北上,咱们就一同主持以纤代赈之事,咱们在浙江,能把浙江的事办好,这一次,咱们也一定能保江淮太平!”

“伯元,那咱们就分头行动吧!”孙星衍和焦循也当即点头道。

很快,次日漕船之内便即向外发出告示,沿漕乏食百姓,若是可以前来运河,帮助漕运船队拉纤北上,官府便即发放粮食,保证每人每日两餐,如有家眷,亦可领一餐之米。灾民得知可以受粮,果然应者云集,两日之间,运河沿岸便集中了数万灾民。阮元也一边让漕帮调度灾民沿河拉纤,一边将放赈之事详加奏报,送到了已在承德的嘉庆之处。

果然,嘉庆最初看到阮元奏报时,一时也是不解。

“阮元这次……居然还开始先斩后奏了,朕还没发谕旨,他怎么就敢擅自动用漕粮?还有这所谓谋逆之事,完全子虚乌有,怎可因为如此谣言,便即自作主张?”一时之间,嘉庆果然也开始想着,若是阮元北上,定要将他召入京中,严加斥责。只是应该如何议处,自己尚无定议。

然而,就在这时,忽然听得殿外脚步匆匆,一名太监手捧着一个奏疏盒子,向嘉庆奔了过来。到得殿上,太监便即跪倒,双手奉着盒子,向嘉庆道:“皇上,不……不好了,滑县急报,滑县急报啊!”

“究竟什么事?为何如此慌张?!”嘉庆这日派了张进忠外出,自也清楚眼下带着奏折入殿的不是张进忠,而是另一名新晋心腹曹进喜。只是看曹进喜慌张之状,也清楚或许果然出了大事,当即站起身来,走到曹进喜身旁拿起来那个盒子,打开里面奏折,只看得一半,便即大怒道:“竟是何人,怎得如此大胆!”

原来,这是一封直隶总督温承惠上奏的急报,其中言及,在几日之前的九月初三,滑县知县强克捷听闻县里有个木匠李文成,与他人图谋九月十五,在滑县攻打官府反清,强克捷当即下手,派人抓了李文成到县衙,不想九月初七,果然有数千人自称“天理会”教徒,一同攻进了滑县,强克捷寡不敌众,最终在县衙自尽殉难,而滑县从初七开始,也被这些天理教徒占据。滑县陷落的消息一日之后便即传到保定,温承惠大惊之下,一边已经组织绿营备战,一边派出六百里加紧,将这封急报送到了承德,而这时已经是九月初十,温承惠又在奏疏中言及天理教徒将会攻打滑县以北的浚县,若是浚县抵御不住,可能一两日内也会失陷。

“真是岂有此理、丧尽天良!”嘉庆看着奏疏,也是越来越怒,一把将折子扔到了桌案之上,当即对曹进喜道:“速去叫军机大臣进来,给温承惠……还有那彦成,发加紧上谕!”

曹进喜应声而去,很快,董诰与托津便即到了嘉庆之前,嘉庆计议已定,也不再与二人商议,便即说道:“温承惠的折子,你二人一会儿去看,朕只说最要紧的,第一,让温承惠立刻出兵,南下滑县剿贼,第二,告诉陕甘总督那彦成,从西安出兵,东进滑县助战!再给杨遇春、杨芳、马瑜一并下旨,让他们也调集本地驻军,在滑县和那彦成会合。还有,给火器营也发上谕,这几日便从火器营择两千精锐,一并南下,协同温承惠、那彦成剿灭滑县叛贼!此次行围,也到此为止,明日起驾,南下回京!”

“臣等遵旨!”听着嘉庆之言,似乎事出紧急,董诰和托津也不敢怠慢。

“九月十五……”嘉庆想着阮元上奏,似乎说得也是这个日子,这才清楚,阮元所言竟是事实。

“看来,是那强克捷提前捉捕李文成,他们按捺不住,提前行动了。既然确有此事,阮元那边,朕也……只让他自行督船南下去吧。”想着阮元所奏为实,嘉庆自然也打消了惩处阮元的念头。

只是,这时的嘉庆却还不知道,试图举事之人,其实并非只在江淮和滑县。

鸿雁年年飞,所谋在江湖。

纤夫十万辈,岁岁相挽输。

前船呼邪许,后船唱喁喁。

一饭何所乐,一身何所图。

鲁宋数万民,贸贸来川途。

川途亦无麦,守死能须臾。

饥民尔勿死,为我牵舳舻。

才牵插河船,便得饭数盂。

腹饱心且安,人分势自孤。

何尝说相赈,与赈实无殊。

阮元的“以纤代赈”之法,果然很快就收到了成效,八月之时,前来河道为漕运拉纤之人,很快就超过了十万,每日河道之上,“欸乃”之声不绝,阮元也亲自会同部分漕帮,从漕粮中分了数万石出来,每日发给百姓赈粮。眼看到了九月,漕船终于全数进入深水区,而所用漕粮,因调度得当,实际发放着仅及预期之半。阮元也为不少灾民额外增发了数日口粮,以便灾民如期收割,灾民得了粮食,自然对阮元感恩不已,九月之初,便即纷纷归乡,再无聚集之事,自也不会再有聚众谋反之行了。而阮元前后分发赈粮,其实也只有七万石,余粮自可足额交兑,无碍本业。

然而,就在漕船再一次抵达临清之时,阮元一行也接到了滑县失陷的消息。即便是孙星衍和焦循,面对如此突然的变故,一时也是颇为惊惶,迟迟寻不出主意。

“伯元,这……不想这什么九月十五举事之言,竟然成了真的了……”各人所见快报之上,均已言明滑县天理教徒原本举事时间就是九月十五,这次乃是提前起事,是以孙星衍有此一句:“真是没想到,居然离咱们如此之近,滑县到临清啊……咱们这里虽说也有旗丁,可这次前来旗丁不过三百人,本也不经战事,万一起了变故,却如何是好?而且,咱们北上天津,可还要再回来一次呢。”

“是啊,伯元,若是朝廷及时调兵,将他们困在滑县,或许他们对咱们还构不成威胁,可若是滑县一旦失控,他们向东而来,这漕船就危险了啊?要不,咱们问问附近的济宁和东昌,若是他们能够调兵协助护漕,那能不能让他们多派些人过来啊?”焦循也向阮元建议道。

“不可,济宁东昌,距离这里一样很近,这些人敢来劫夺漕运,难道就不会去进攻济宁东昌吗?那里驻军本来就不多,又怎能让他们分兵过来帮我们呢?再说了,咱们现在北上,漕粮定能如数交兑,南下的时候漕船是空的,他们又来做什么呢?”阮元并没有认同焦循的建议。

“可是……伯元,山东我以前也做了不少年官了,这里运河情况,难道我还不清楚吗?”孙星衍却对阮元道:“南下漕船,确实不会再带漕粮,可这里许多水手,都会因补贴生计,在天津做些小生意,每年南下带的商货,却也不少了。还有,许多京中富户,其实也会托漕帮把他们的货带在漕船之上,一并南下贩运,这些富户也能给不少钱,漕帮何乐而不为呢?也就是说,咱们月末南下,这漕船之内,能带的商货,少说也值几十万两银子啊?”

“原来如此……这么说来……”阮元听着孙星衍之语,也陷入了沉思,一边看着外面三五成群的漕帮水手,一边也盘算起护漕之事,忽然,阮元眼前一亮,对孙星衍和焦循道:“渊如兄,里堂,这里漕帮都有哪几帮,他们帮主是谁,能不能帮我将他们唤来,我……我有一策或许可行,但这件事,需要他们相助。眼下这个情况,各地或在调兵助剿,或在婴城自守,指望他们,是有些为难他们了,能指望得上的,也只有漕帮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