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三百九十八章 淮北,风暴前夜

大清疆臣。 第三百九十八章 淮北,风暴前夜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阮元自然清楚,无论政事之上,自己和百龄、嘉庆有无异同,漕运公事,依然还是要如期督办。回了淮安之后不过数日,第二批北上的漕船也已经集中在淮安河道,阮元便也再度北上,很快又到了浅水区之前,想着若是不能兴修闸口,这次就只能让漕工水手拉纤过境,虽说自己与漕运各帮关系尚属不错,却也不好开口。

但阮元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日,孙星衍和焦循居然乘了快船,一并到了自己所在驿馆之畔。阮元又惊又喜,连忙让杨吉请了二人过来,问起二人前来缘故。

“伯元,我和渊如兄在扬州,听闻如今淮北情况,有些不对,或许……或许会有变故。所以你这次北上,我们实在放心不下,虽说我和渊如兄腿脚都有些不便,却也只好跑这一趟了。”不想焦循一看到阮元,便即对他如此说道:“伯元,这大半年来,扬州就只下过几场雨,雨量大不如前,我们也听闻,淮北之处尤甚,而且,就在这些时日,淮北已经有了不下十万饥民!你在这江淮之地督漕,可曾看到这些人?”

“里堂,你说得不错,就在我们这驿馆外面,就聚集了不少饥民,搭了几百个棚子,我从骆马湖那边回来的时候,也曾经见过一些。”阮元听着焦循之语,顿时想起,自己为筑闸之事数次北上勘察河道,路上所见饥寒交迫,全年绝收之人,不在少数,也继续向焦循问道:“可若是按如今情况,皇上应该会考虑放赈之事了,你说这……这会有变故,却又是何意呢?”

“伯元,这件事我看来,绝计不容小觑啊。”孙星衍也对阮元说道:“就在前几日,我和里堂在扬州外面,也看到了不少饥民,正在扬州求食,若只是求食倒也罢了,可他们之中,竟有人风传,说……我记得是,九月十五,天劫将至,届日起事,以应天劫!伯元,这起事云云,若是事实,可是要谋逆的大事啊?!而且,若是只有那一两伙人如此作想,却也无妨,这沿漕一线,不说别的,就我们在过黄河时看到的灾民,便有数千人,那前后通算,当不下十万人了,若是这十万人果然都信了这什么天劫的鬼话,到时候,这沿漕上下,恐有大祸啊?!”

“孙……孙先生,这怎么会呢?”杨吉在一旁也不解地问道:“就算果然有人想要……想要起事,那这些百姓都糊涂吗?为什么要跟着他们去干呢?”

“ 不是百姓糊涂,是眼下这沿漕数万百姓,根本就没有活路啊。”孙星衍不禁叹道:“今年大旱,这咱们都知道,可我听说皇上眼下也只向河南、山东进行了放赈,还没到咱们这边呢,听说百姓春耕,要么拖到了初夏,要么就直接无法耕田,现在这个时候,正好是他们青黄不接之际,最是乏食。眼下各府县也没有办法,只好设了一些粥厂以供捐赈,但如此多的灾民,要是没有皇上下旨增发赈粮,仅凭州县之力,不够用啊?百姓衣食无着,前途未卜,这连年的天灾,也不知何年何月方能好起来,如此境况,他们必然有不少人,已然心生绝望之念,再被人这样一挑唆,那这天劫之事即便荒诞,也会有人去盲从一试了!若是咱们现在不能让百姓安稳下来,把这个秋天支持过去,只怕果然到了九月十五,会出大事啊?”

“可是渊如兄,眼下已经是八月,就算伯元现在上疏皇上,请求皇上拨粮放赈,九月十五的时候,赈粮也未必能够尽数到淮啊?更何况,前面这一段河道,尚需拉纤渡漕,其他地方的粮食,又哪里来得及运抵淮北呢?”焦循想着天灾**交并的现实,一时却也没了主意。

“拉纤、放赈、灾民……”阮元一边念着这几个词,一边也先对杨吉说道:“杨吉,你这就去那边灾民的棚子附近看看,听听他们都在说什么,听一听是不是果然有人,在念及所谓‘天劫’之事。”杨吉看阮元神色,也是颇为凝重,当即点了点头,前往驿馆外面去了。

阮元三人在驿馆看着馆外,一时也是踌躇不决,直过了一个时辰,杨吉方才奔了回来,见着阮元,也连忙道:“伯元,我……我看得清楚,他们倒是没有什么天劫之语,只是有十几个人,正聚在一个棚子旁边,向着西边,双手抱着肩膀,反复念着几句话,什么……真空,什么……父母,伯元,他们这又是怎么回事啊?”

然而,这时阮元却也如五雷轰顶一般,愣在当地,迟迟不语。

“杨吉,他们所言,可是‘真空家乡,无生父母’这八个字?”迟疑许久,阮元终于向杨吉问道。

“好像……好像是吧,伯元,你怎么知道啊?”

“这……如此说来,这不是什么天劫,这是大难啊!”阮元反复思忖,几年里一系列颇为难解之事,就像珠子串成了线一般,一点点形成了联系,闰八月十五、天劫、真空家乡的所谓“真言”、林清坐殿、江淮百姓中的种种举动……

“伯元,我怎么觉得,这件事你知道的其实比我们多啊,要不,你给我们讲一讲,你到底遇上过什么事,怎么样啊?”焦循看着阮元神情,也主动劝道。

“里堂,我想着,这件事,应该是有一群人,已经筹划了至少三年了。”阮元将这些线索加以串联后,也一边猜测,一边说道:“有一群人,想要行大逆之事,便假借天劫为名,蒙骗无知百姓,让百姓相信劫难将至,还约定了一句民谣,相互串通,这些年天灾本来就多,百姓大多既贫乏无依,又不知其中内情,便相信了他们这些言语,也跟着相信什么无生老母,这些人眼看时机成熟,便即定下今年的闰八月十五,行大逆之事,可能后来发现今年没有闰月,方才改了九月十五。而且,这种消息北自京城,南至福建,居然都有人传播!咱们这江淮,正是南北交汇之处,若是这些百姓,都被奸人蒙蔽,果然被骗去行附逆之事,那……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伯元,你说什么?!”孙星衍和焦循听闻阮元之语,也惊得半晌说不出话来,过了许久,孙星衍方才问道:“那这样说来,咱们眼下所在江淮,岂不是要出大乱?既是如此,那……那咱们现在有什么办法呢?”

“渊如兄、里堂,这样想来,江淮不仅至关重要,而且江淮是南北相连之地,若是江南也有如此作乱之人,不能截断江淮,就麻烦了。”阮元也沉思道:“不过我也记得,今年五六月间,淮北还是下了几场雨的,即便不能使河水充足,农田用水,却也够用了,只是他们三四月间不能春耕,才导致如今不能及时有所收成。可即便如此推算,他们九月份本来也该归家收割去了,不过……若是他们熬不过这一个月,那就可能铤而走险。这样说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想尽办法,帮百姓熬过这一个月。”说到这里,阮元心中似乎有了计策,也问孙星衍道:“渊如兄,正好,咱们船上还有漕粮,所以我的想法是,召集所有江淮沿河的百姓,一同前来帮咱们拉纤渡漕!只要愿意前来拉纤的,咱们就拨出粮食,给他们来个‘以纤代赈’!咱们这一趟漕船也多,全数进入东省,至少要二十日之后,这二十天他们要是不缺粮食,能活下来,那后面他们能够收割有了收成,又何必去冒险呢?若是那些奸人没有许多百姓相助,自是不会成气候的,到那个时候,纵使果然有人想要行不轨之举,也翻不起什么波浪了。这江淮饥民,估计有十万上下,咱们就拿出十万石漕粮,以备急用!你们想着,这个办法可好?”

“伯元,这运道上的道员,我也做过,你这办法,应该也是眼下最好的办法了。”孙星衍虽然点了点头,却还是有些迟疑,又向阮元问道:“但你这样做……万一九月之时,天下无事,那不是相当于你私自动用了十万石漕粮吗?要是皇上因此怪罪于你,这……这你才刚复了二品漕督,不会……”

“无妨,若是皇上果然问起,我如实相答便是。”阮元这时也已经下了决心,道:“漕粮之数,我不担心,因为这次北上,我在淮安清点漕粮算得清楚,在淮安,这些漕帮都没有漂失粮食,后面我们尽心护漕,便不会再有损耗,而漕粮征集,本来就会有些加耗,我们拿出十万石赈济灾民,也只是拿出了加耗的一部分,到了天津,我们还是可以如数缴粮。至于其他……我自会将其中内情,一一告知皇上,要是皇上执意不听我之言,我如数上缴漕粮依然不足,那之后的处罚,我也认了,以我一人之力,换江淮太平,我这漕督一任,也知足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