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三百八十章 官复原级

大清疆臣。 第三百八十章 官复原级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然而,阮家之中这般安闲的时日,却也终有结束的一天。就在这年十二月,嘉庆同意了翁方纲的致仕一事,而翁方纲之前的预言竟也意外成真,阮元果然补了他内阁学士之缺,回到了二品要员之列。

这一日,阮元也带着其余的《四库未收书》前来养心殿中,主动将书献与嘉庆。阮元在浙搜寻四库未收之书十年,前后共计得书一百七十四部,自己也一一仿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例,将其提要撰写完毕。嘉庆见阮元献书勤勉,自也大喜,当即决定将这次阮元进献之书,也一并归入《宛委别藏》之内。

“阮元啊,这次你能为朝廷充实图书,自也是大功一件了,这些书,朕就收在这养心殿里,严加看管。从此以后,这一百七十余部罕见古籍,也总是能够留存百世了。”嘉庆看着阮元的献书成果,也满意的对他说道。

“皇上,这些古籍确是抄本不多,若是果然失传,则臣身为读书之人,亦自痛心,如今能得皇上谕旨,长存秘阁,臣自感念皇上恩德,如此寻书之事,乃臣应尽之谊,臣不敢居功。”阮元也自谦辞道。

“好了,阮元,你有功也好,无功也罢,这几日朕回想起来,当年刘凤诰一案,你当是一时失察,并非有心徇隐。刘凤诰连号之事,当时就连陆言都不清楚,要你寻出他连号之弊,未免难为你了。这样说来,朕当时革除你官职,本就处罚重了,如今重新拔擢你为内阁学士,亦是公允之举,你可清楚了?”嘉庆也对阮元解释道,这番言语,自然也是在提醒阮元,不得将进献书籍视为升迁捷径。

“皇上,臣清楚了,皇上能够记得臣旧日辛劳,对臣破格擢用,臣自当实心任事,为皇上尽心竭力。”阮元当即答道。

“实心任事……阮元,朕相信你,可这天下军机卿贰,督抚藩臬,能真正实心任事的,又有几个呢?”不想嘉庆方听阮元言毕,竟然长叹了一声,又对阮元道:“又或许,便是他们果然实心任事,有些事,也一样办不成啊。前几日,江浙三名督抚将海运一事的上疏送到了朕这里,依他们之见,这海运何止是不可行,乃是大不可行之事啊。勒保、章煦、蒋攸铦三人,前后列举海运不可行之见十二条……唉,就算其中一半都是凑数的,可另一半,朕不能不看啊?其中一条便是,如今行海运,不能保证其必成,可另一方面,也不能仅因行了海运,便将漕运弃而不顾了啊?可这样一来,朝廷漕运上的用度,一时减不下来,可海运又要增加新的用度。浙江尚有旧亏未补,你也知道,而江苏亏空之事,看来比浙江严重数倍不止,朕就算想要试行海运,又上哪里去寻这些钱来呢?其实你的想法朕也清楚,无论能不能成,这件事总要先试错吧?可如今,朕连试错的开支,都没有啊?今年安徽又有水患,还要拨款赈灾,黄河……”阮元自然清楚,上一年钱楷从广西改任了安徽巡抚,这一年仅仅为了救灾,便在安徽耗去大半心力,又听到嘉庆之语,一时心中也是酸涩,不知海运一事应该从何说起。

“黄河的事,你也该有所耳闻,这些年来,治河动辄耗去百万开支,可河堤呢?却是无年不决,所不同者,只在决堤严重与否。所以今年朕也不想再姑息了,遣了托津南下,清理河工账目,朕也想看看,究竟是不是果然如他们所言,下面有些人克扣河工公帑,以至于修筑堤坝用银,竟而不够用了?可这一查,结果却是两年来账目,全然不差,吴璥和徐端,确是把河工用银用到了河防工事上,怎么……怎么还会有这些问题呢?”

“只是这样一来,吴璥和徐端,花费公帑却依然不能保黄河安澜,那便是他们失职了,所以朕只好撤了他们的河督之职。可他二人才能,朕是清楚的啊,吴璥定立河工条例,朝中皆以为良法,徐端更是多年亲赴河道视察,南河水道,他从来了然于胸,可即便如此,却还是治不得黄河吗?”嘉庆说到这里,阮元看嘉庆时,竟也是一片黯淡神色,看来河工漕运之事,实在是给了他不小的打击。

“皇上,河工之事,臣亦有所耳闻。”阮元看嘉庆如此神情,也只好劝慰嘉庆道:“黄河近年履决,其根本之患,在于南河泥沙淤积过甚,至河道日高,极易成灾,而且相比于前朝靳辅治河之际,如今河道,已东行数百里,彼时河口,今日已成内地,而今日河口,又无当年堤坝,所以……”

“是啊,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嘉庆又感叹道:“黄河淤积,其实吴璥是挑挖过的,可挖出的淤沙不过百分之一二,又能济得甚事?河口之事,一直有人建议,将黄河河口改道,从马港口入海。可朕也让百龄查看过了,马港口河道狭窄,若是贸然改道,只怕河患更重……唉,这河漕之事,真是进也进不得,退也退不得啊。”

说到这里,嘉庆似乎又想起了什么,便对阮元道:“阮元,朕记得上次经筵之时,你所讲之一篇,便是《周易》之中‘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一句,朕记得没错吧?”

“回皇上,臣所讲正是此章。”阮元自然不敢怠慢。

“可如今朝廷弊病,根本在于天灾履起,百官因循,旧制之中,良法尚不能立,所以阮元,你觉得,眼下这大清,真的便是‘穷则变’的时候吗?至于‘变则通,通则久’二句,原先朕也是信的,可回想汉之武帝征伐,终致海内虚耗,唐之多立藩镇,而有安史之祸,宋之熙宁改制,竟成党争不止,明之万历辍朝,以至亡国无日,你说这变了,果然就能通吗?通了,果然就能久吗?”不想嘉庆之言,竟是处处针对这三句话:“阮元啊,这些年你未经政事,或许有些事你还不知道吧。其实这两年里,无论朝廷中的言官御史,还是民间士人,上疏言政的都不少,可是他们之言,又有多少是可行的?朕看着他们,虽有一二果然是为了朝廷天下着想,可十之七八,却也不过是想着趁朕海运、河道二事未定之际,上疏妄言,借以取名罢了。他们总是说,这河漕旧制,多有积弊,所以将河漕旧制改了,就能保河漕安澜,亏空渐补。哈哈,改了旧制,新制果然便是毫无弊病吗?新制之弊,如今的河漕之上,还能承受得起吗?你看前朝这些典故,妄改旧制,以至天下丧乱之事,难道还少吗?若是不能寻出更加妥善之法,那朕看着,还不如先行旧制呢。阮元,这件事,你意下如何呢?”

阮元听着嘉庆之言,心中也是一半无奈,一半惊惧,无奈的是,黄河、海运这些问题,自己确也只有一时之策,而无治本之法。惊惧的是,或许嘉庆对自己这样说,也是希望自己言行谨慎,不准他复官之后,多行冒进之举。

思忖之下,阮元也只好对嘉庆道:“回皇上,臣也以为,如今天灾频繁,国库亏空尚不能尽补,河漕之事,亦无根治之法,不如先行延缓数年,待风调雨顺,民无灾祸之际,再做打算。”

只是,那“风调雨顺”的时日,却也不知何时方能到来。

数日之后,嘉庆又将自己新著《守成论》公之于天下,其中言道:

夫成者,列圣所遗之成规也,守者,世世子孙守而不易也。盖创业之君,继前朝弊坏之余,开盛世兴隆之业,殚心竭虑,陈纪立纲,法意良美无不详尽,后世子孙,当谨循法则,以祖宗之心为心,以祖宗之政为政……历观汉唐宋元明,载之史册,皆中叶之主,不思开创艰难,自作聪明,妄更成法,人君存心改革,即有贪功幸进之臣从而怂恿,纷纭更易,多设科条,必至旧章全失,新法无成,家国板荡,可不戒哉?……守成大旨,在于勤修欲废之章程,莫为无益之新图,成法不变不坏,履更履敝……亡国之君,皆由于不肯守成也,守成二字,所系至重,敬天法祖,勤政爱民,大本在是,岂浅鲜哉!

阮元看着这样的一篇文章,一时心中也是五味杂陈,不知作何言语。

这样的嘉庆,还是自己最初所期望的嘉庆吗?

可若不是这样的嘉庆,他还能做得更好吗?

不过,阮元的命运却依然顺遂,冬去春来,嘉庆十七年,阮元再补任工部右侍郎,管理钱法堂事务。就这样,在因故革职两年半之后,阮元终于官复原级,重新回到了正二品的位置。

可这时的阮元,却也已经四十九岁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