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三百七十八章 陈寿祺辞官

大清疆臣。 第三百七十八章 陈寿祺辞官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是啊,查同知在福州办事的时候,也从来没有胡乱生事,一味邀功的啊?”林则徐也为查崇华辩解道,只是看到阮元,林则徐似乎又想起一事,便对阮元问道:“阮大人,下官这次中了进士,本也想着去见一见恭甫老师,老师他当年在福州讲学,至今下官受益匪浅,可下官却听闻,恭甫老师这几日要辞官了,老师可知其中发生了什么吗?”

“恭甫吗……我记得前些日子他还跟我说过,说家中父亲过世了,这样说来,恭甫他只是归家守制,也是人之常情啊?”听林则徐说起陈寿祺,阮元自然毫不含糊。

“可是阮大人,下官却是听闻,恭甫老师这一次,并非仅仅因为守制,而是,老师他本来就不想再留在京城了啊?”林则徐这一句话说了出来,竟让阮元也有些惊讶。

“是吗……恭甫现在也升了御史了,日后入六部做卿贰,总也是有机会的,他又何必……”清代监察御史与唐宋明诸朝不同,经过了多次提高品级,这时已是从五品,是以陈寿祺做到御史,仕途本是大有希望。想到这里,阮元也只好对林则徐道:“要不这样吧,恭甫走的时候,我们再去送他一程,若是他果然有什么不快之事,也和我们说说,或许他话说出来,就能开解了也说不定呢。”

果然,两日后陈寿祺便即雇好船只,在东便门准备南下了,他在京中师友甚多,这一日除了阮元和林则徐,秦瀛、翁方纲、史致俨等人也一并来到了东便门外,与阮元一同为他送别。

“老师,学生为官至今,前后也有十年了。如今回想,所成之事屈指可数,反倒是平日言语无忌,让老师和其他同学添了许多麻烦,这样说来,是学生要给老师道歉才是。”阮元自也清楚,陈寿祺是自己遇难之时,唯一一个没有直接言及相救,而是力图查清真相之人,但即便如此,阮元却也并不在意。只听陈寿祺又对他续道:“学生自也清楚,这一回福建,多半京城是再不回来的了,老师提点学生之时,也对学生言及定要做个好官,可如今,老师的心愿,学生是不能做到了,还请老师多多见谅,宽恕我这个不成器的学生吧。”言语至此,陈寿祺心中也是一阵酸楚,竟险些落下泪来。

“恭甫,你做得已经很好了,我也听闻你做这个御史,一向称职,朝中多有弊政,你也一一言明,直言不讳。你这般刚劲气度,就算老师自己,也是自愧不如呢。”阮元自然不会介意,而是继续安慰他道:“不过你这一去,也只是归家守制,两年后再回京城,皇上再为你补个五品之职,也不难啊?又何必这样轻言放弃呢?要不……若是老师两年后还在京城,一定尽力保举你复任,如何?”

“是啊,恭甫老师,您无论学问政事,一向都是学生楷模,这次学生中了进士,也想着定当以老师为典范,勤勉为官呢?可是老师,这朝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竟会让老师心生退意啊?”林则徐这时也对陈寿祺问道。

“老师,少穆,我……或许是我的不对。”陈寿祺看着各人,不禁长叹一声,道:“老师,学生在官场总也待了十年了,学生自己性子如何,能否在这官场把官做下去,学生心里是有数的。这一两年来,学生是日益发觉,或许自己这样的脾气,根本就不适合做官了,既然如此,再做这个御史又有什么意思呢?老师,学生眼下身心俱疲,实在是……实在是对不起老师了。少穆,你也要多学学芸台先生,我这个没用的书生,得你多称了这许多句老师,如今想来,真是惭愧啊。”

“恭甫,你到底遇上了什么事啊?要不,你也和老师说说如何?你这样离京归家,倒是轻松了,可这官场之内,有些问题,也总是要解决的啊?”阮元想着,陈寿祺之事定然事出有因,所以即便他言语坚定,自己却还是想着耐心开导于他,便继续从他御史本职着想,道:“你现在做得是御史,而我也听说,皇上对纳谏之事,一向是宽容下臣,即便你等台谏进言未得皇上听用,皇上也不会因为你们进言而怪罪你们啊?即便如此,这个御史,你也还是做不下去吗?”

“老师,这不是皇上的问题,其实朝廷之中,敢于进言之人,从萧给谏汪给谏,到严烺严给谏、李鸿宾李御史,该有的人还是有的。只是……这样的同僚太少了啊?”陈寿祺感慨之余,也不觉对各人说起都察院之事,道:“我是两年前补任御史,刚刚上任,就遇上了王书常假印一案,当时我也不清楚,为何这王书常私用工部大印,高添凤假造黑档,以至之前广兴擅作威福、秀林贪赃枉法,如此种种,竟没有一件事是都察院主动纠劾,竟都要都察院以外之人前来揭发,方才能公之于众呢?可我过了两年,终于发现了,这些御史,十有七八都不敢进言要事!他们平日或碍于情面,或担心一朝弹劾要员,来日在都察院便被人看做多生事端之人,进而被加倍排挤,又或……或许如前年的巡漕御史英纶一般,自己身为御史,出京监察,竟是卑污不堪,无恶不作!每日举劾之事,不过只是诸大臣举止失仪、言语偶有失当,如此诸般细故,可果然到了有人贪渎不法,以权谋私之际,却又有几个人敢主动站出来?!老师、少穆,我初任御史,也曾多有举劾之事,可一两个月下来,我便发现,都察院中之人,竟无一人再主动与我相言,甚至退值之后,我不止一次听闻,那些人将诸多不堪入耳的风言风语,一并扣在了我头上!我……我不怕别人说我直言太过,可我一生清白,却受不了他们这样玷污啊?老师,我知道,朝中也有些御史,是可以无惧流言,始终直言不讳的,可学生……学生现在已然身心俱疲,这官再也做不下去了啊……”说到这里,陈寿祺也是默然无语,只剩下两行清澈的泪水,依稀从他眼角滑落。

阮元看着陈寿祺这般落寞,一时却也说不出什么安慰之言,他从来清楚,陈寿祺为人正直,可也正是刚正太过,让他即便在己未科同学之中,也从来没有几个特别亲近之人。自己早早升迁,是以从未遇上中层司官倾轧之事,可陈寿祺没有自己这样的运气,就只能在孤寂中独自应对这一切,如此艰难,自己又怎能轻易责备?也只得对陈寿祺道:“恭甫,既然如此,今日老师劝你也没有用了,你且先回福州去吧,若是以后还想着为官,也跟老师说一声,以后的事,老师能帮你多少,就帮你多少,怎么样?”

“学生多谢老师了。”陈寿祺也再次对阮元拜过,看着一旁的林则徐,也对他劝勉道:“少穆,我在福建主讲之际,便清楚你不仅精于学问,而且对实务之事颇为在意,先前蔡逆得平,也有你的功劳。这样说来,你来考进士,入翰林,我本也该庆幸皇上得人才是。可我本是庸碌之人,枉自讲学多年,如今在这官场,却是过不下去了。我……我这辈子,你就不要学了,你以后无论做官学问,就多向芸台先生请教吧,可别和我一样,自己耽误了自己啊?”

“恭甫老师,您福州讲学之恩,学生永远都记得的。”林则徐也对陈寿祺道。

面对陈寿祺这般境遇,各人虽是不忍,却也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只好一一对他送别,眼看着陈寿祺的座船向东去了。秦瀛看着这时的阮元惆怅难言,顿了一顿,却还是对阮元说道:“伯元,其实……再过一个月,我也就要致仕了,以后在朝廷之中,我也帮不了你了,你以后……以后可要多保重啊。”

“怎么,小岘兄你也……”阮元听着秦瀛也想退隐,一时自也颇为诧异。

“伯元,我和恭甫不一样,我这都快七十了,本来这身子啊,也做不得什么要事了。”秦瀛也对阮元笑道:“还有啊,翁学士这也都八旬高龄了,也准备到了冬天,便即致仕。哈哈,其实回想一下,他们这些御史之所以升迁不易,或许也和我们有关系啊,这些年朝廷之中老臣太多了,可能也耽搁了他们吧?只是……唉,眼下咱们这些老人,一天天越来越少了,这心里也是舍不得呢。”

“是啊,这些年来,德侯、费中堂、长中堂,都……”阮元想着几年来故人情况,心中也不禁酸涩。原来,阮元入京之后两年,德楞泰、费淳、长麟这些老臣,都已因年迈而去世,阮元旧识前辈,这时已然所剩无几。

“伯元,你也别太难过了,老朽虽然致仕,可老朽本来就是大兴人,还是住在京城的,你若是还看得上老朽,无事之余前来老朽寒舍一叙,老朽也就满意了。”翁方纲看阮元神情不快,也在一旁安慰他道:“而且啊,老朽这内阁学士空了出来,说不定……说不定过了几日,皇上就要补任你做这内阁学士呢。”

“先生可太看得起我了,我这才升了少詹事一个月,哪里敢想着继续做学士啊?”阮元听了翁方纲劝慰之语,神情才渐渐放松起来。

“伯元,你当年升迁之速,我们可还记得呢。”秦瀛也对阮元笑了出来,道:“不过伯元,我和你,和陈恭甫都颇为相熟,我也从来知道,皇上对犯事大臣虽然当时严格了些,降职之事甚多,可若是过失不大,本身又有实干之能的大臣,起复也都很快,所以你的前途,我是从来不担心的。我可还想看看,若是你重新做了一省督抚,你又要有什么作为呢。”

“哈哈,如此说来,我还要借小岘兄吉言呢。”阮元也对秦瀛笑道:“既然你我终有一别,你致仕那日,可要好好摆一桌宴席,咱们啊,再聚上一聚,你我也是多年同城为官,这最后一顿饭,我可不能错过了啊?”

“那好,一言为定!”秦瀛也颇为惬意地笑了出来。

只是,眼看着陈寿祺辞官,秦瀛和翁方纲也相继离去,阮元心中却终是有些落寞。

按:嘉庆中言官御史,虽多有不敢言事之庸辈,然正直敢言之人亦自不少,如《清史稿》卷三百五十六,以洪亮吉、管世铭、谷际歧、李仲昭、石承藻五人合传,便是因其五人皆因言闻名之故。之后史论一章,多言及当时敢言之辈,曰:科道中竭诚献纳,如卫谋论福康安贪婪,不宜配享太庙。马履泰论景安畏缩偷安,老师糜饷,及教匪宜除,难民宜抚;又论百龄举劾失当。张鹏展论金光悌专擅刑部,恋司职不去。周栻论疆臣参劾属员,不举劣迹,恐悃愊无华者以失欢被劾;又论朱珪以肩舆擅入禁门,无无君之心,而有无君之迹。沈琨论宜兴庇护属员,致兴株系诸生大狱;又谏阻东巡。萧芝论端正风俗,宜崇醇朴。王宁炜论用人宜习其素,不可因保举遽加升用;又论督抚壅蔽之习,及士民捐输之累,州县折收之患。游光绎论大臣未尽和衷,武备未尽整饬,原效魏元成十思疏以裨治化。诸人所言,虽有用有不用,当时皆推谠直。

惜诸人言事之文,今多残缺不传,以至于后世论史,多以嘉庆朝无敢言之人,竟至各人言行为历史埋没。然此诸人虽不得专门列传,其事迹亦当存于史,不可因时代变迁而视诸人如无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