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三百六十七章 孔庆镕巧谏嘉庆

大清疆臣。 第三百六十七章 孔庆镕巧谏嘉庆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你今日这出戏,很好。”嘉庆看着一旁宫苑中的花木,不觉心中更添惬意,对孔庆镕道:“杨四郎之名,朕是知道的,宋时名将杨延昭、杨延朗,其实本是一人,后世话本之中,不知为何将他一分为二,才有了杨四郎。可即便如此,朕依然以为这剧甚好,杨四郎是宋臣,便应牢记忠义二字,身在辽营,心怀故主,此忠臣也。”只是说到这里,嘉庆却也顿了一顿,又对孔庆镕笑道:“哈哈,若是寻常大臣,朕自然要这样说。可今日这场戏,朕之所见,又有不同之处,他们演的好啊,尤其是那杨四郎回归宋营,和母亲妻子相见一段,二十年啊,竟然还有那样的一天……朕就不一样了,朕十六岁那年,就没了额娘,即位两年,孝淑她也……也过世了,绵宁那个时候,也就十四岁。朕空闲之际,想要和她们共享天伦,却也不能了。所以这样说来,朕还挺羡慕你的。还有,你方才说起家中之人,有个姐姐,衍圣公之裔,朕记得……你姐姐嫁的是何人?”

“回皇上,这……是臣失职,臣向皇上请罪!”孔庆镕忙对嘉庆拜道。

“你有什么好请罪的,难道你说个名字出来,还能违了朝廷规制不成?你……尽管说下去,朕听你把话说完,如何?”嘉庆看着孔庆镕样子,其实心中也有了盘算。

“回皇上,臣长姐所嫁之人,乃是……乃是前任浙江巡抚阮元。只是臣也听闻,阮元先前因失察之故,眼下已然停职,如此看来,臣身为阮元妻弟,阮元有过,臣不能及时指出让他改正,也是臣的责任。”孔庆镕也对嘉庆答道。

“你有何过错?若是仅仅因为你是阮元姻亲,朕就要一并问责于你,那朕岂不成了肆意株连无辜之人?”嘉庆想着先前也曾赐封孔璐华一品夫人,孔庆镕出言之前,自己也想到了阮元,但看着孔庆镕如此恭敬,自己方才安心。又向孔庆镕问道:“那,你可知你姐姐嫁了阮元之后,在杭州日子过得怎样?可有不快之事?”

“回皇上,家姐她……家姐长臣十岁,所以眼下,已经有了一儿一女,阮元家中,尚有三位侧室,家姐与她们,平日也是亲密无间,形同姐妹。家姐从来雅善诗文,前些日子,还给臣看了几篇自己诗作,臣正好带着一首,也想请皇上示下。”孔庆镕一边说着,也一边从衣袋中取了一封信笺在手,恭敬地呈给嘉庆。

这首诗正是孔璐华在扬州观蚕之时所作那首诗,嘉庆看了,一时也是连连点头,对孔庆镕道:“令姐文才上佳,这关心民事之心,却更让朕赞叹啊。你等诗礼之家出身的女子,吟诗作对的,朕也知道不少,可大半皆是游戏之作,独你姐姐这一篇,绫罗之下,犹思桑蚕之不易,为语儿女辈,物力当知艰。贫女一月工,织成绮与纨,农桑之事,辛劳不易,若非亲眼所见,如何能知百姓艰苦,有如何能使一家之中,度支有节?这样说来……”嘉庆听着孔庆镕之言,想着孔璐华之作,自然已经清楚,如果阮元不是居家重情,夫妻恩爱之人,孔璐华这些诗句,如何典雅醇正?阮家儿女妻妾,又如何能够一家和乐?其中阮元之功,自然也不少了,想到这里,也轻轻点了点头。

“回皇上,家中从来读书是第一要事,读先祖之书,第一便要知‘仁’之一字,心中有仁心仁念,无论所在何处,所遇何事,自然可以心怀仁恕而去应对。家姐自幼聪明,深解前贤之意,出嫁至今,也有十四年了,这片仁心,自是一如既往,从不敢有半分骄矜之念的。”这时,孔庆镕也对嘉庆补充道。

“十四年如一日,是吗?如此,也是……也是难得啊。”嘉庆听着孔庆镕之语,自然想到,孔璐华若是十四年来,一直以仁心为本,那也足以看出,阮元绝非品行低劣之人。

“你姐夫在浙江,朕记得前后待了八年吧?朕看他平日办事,确实实心任事之人,你对你姐夫在浙江的事,可有听闻,若是有,也与朕说一些,朕不会因如今阮元停职之故,对你有任何责难。”嘉庆想到这里,也主动与孔庆镕问道。

“皇上,这……恕臣冒昧了。”孔庆镕听着嘉庆这样相问,便也将阮元赈灾之时,种种办事细节,一一向嘉庆言及。阮元救灾颇有成效,所以张鉴早在数年之前,就特别将阮元救灾之法集成一书,名《两浙赈灾记》。这部书虽然暂时没有刻版,但通过孔璐华的帮助,孔庆镕也得到了一份,这时讲起阮元之事,亦是对答如流,竟无半分错漏。

听着孔庆镕讲起各种救灾立约细节,嘉庆也不觉赞叹,道:“嘉庆十年……朕记得,那时候浙江两年报了大雨,可连续两年,最后灾情都只是二成,朕还不相信,以为是他们瞒报,现在想想,阮元救灾如此,也难怪百姓安稳了。”孔庆镕看着嘉庆神色,即便是言及阮元之时,也只是平静如常,自然清楚,这时嘉庆对于阮元的反感和猜疑,已经消去大半了。

“皇上,皇上!捷报,捷报啊!”正在嘉庆和孔庆镕谈天之时,张进忠的声音忽然从外面传了进来,不过片刻之间,只见张进忠小步轻趋,进了花园之中,手中捧着一份奏章。张进忠见了嘉庆,当即跪倒,将奏疏捧了上前,道:“皇上,这是浙江邱良功提督、福建王得禄提督的联名奏报,军报今日方到,是以奴才不敢怠慢,这就送了过来。听送信的将士说,闽浙沿海剿捕蔡逆,已经取得大捷!蔡逆现在已经死于海中,尸骨无存,闽浙两省海寇,也彻底清剿干净了!”

“臣恭喜皇上!”孔庆镕见了军报,也当即跪倒,对嘉庆道:“皇上,闽浙两省,可以一同上奏大捷之事,足见两省配合得力,前线将士,只有朝廷天下之念,却无闽浙南北之分。蔡逆为祸海疆,已近十年,此事臣亦有耳闻,如今闽浙匪患已除,千里东海重获太平,实国朝一大盛事,皇上知人善任,决事明断,蔡逆跳梁小丑,自然望风授首,臣对皇上,不胜钦佩之至!”

“好了,都起来吧。”嘉庆当然清楚,能够让闽浙两路水师配合无间,这件事无论王得禄还是邱良功,都不足以独立完成,能够让二将相互配合的,也就是阮元一人了。看着这封奏疏,其中也将用计之事一一言明,何时分船隔攻,何时军务传单发出集结水师,嘉庆自也看得清清楚楚。奏折最后,二人也言明此次作战,乃是闽浙两省将士合力剿贼,文武相济之结果,福建巡抚张师诚以下,许多岸上参与办理剿灭蔡牵一事的文官,奏折中亦详加记述,只是阮元的名字,并未出现在奏折之中。

“军务传单,前后调度兵力,分船隔攻,使蔡逆前后不能相济,两省文武,兵士吏员,亦皆尽力……”嘉庆一边看着奏折上的文字,一边也暗自念道,他自然清楚,这封奏折之内,虽然没有阮元名字,可若是没有阮元居中主持,这些折内之事,根本不可能被前线有效实行。这样看来,阮元虽然不能记功,却也实在是此次海战的大功之人。

“好,很好啊。衍圣公,今日天色也不早了,避暑山庄今日的晚宴,你就和朕一起来吧。这前线将士,朕明日自然会依据功绩多少,为他们加以封赏。东海此次得以太平,朕心中也是高兴啊。”说着,便叫上了孔庆镕,准备先回清音阁。看着嘉庆喜悦的神情,孔庆镕也渐渐安心,看来阮元之事,或许也会有缓和的余地了。

孔庆镕自然也清楚,这日他与嘉庆所言,虽句句为真,却也并非临时应对之作。前来承德之前,他便已经熟读朱珪之言,加上自己又有徽班可以演出《四郎探母》,那这一切,也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做下来了。

朱珪的遗信之中,对嘉庆为人品性,所重之事,都一一为孔庆镕言及,也正因嘉庆为人,素来重视“仁孝”二字,朱珪便也写得清楚,孔庆镕若与嘉庆言事,必定要从“情”之一字入手,言及自家父母子女恩爱之情,进而借助孔璐华进入阮家,如果能将阮元家中情况向嘉庆言明,嘉庆清楚阮元亦是重情之人,心中便会开解。接下来,孔庆镕则要将言语引入“仁”之一字,以孔家相传之仁为本,逐渐进入阮元为政之“仁”,这样嘉庆即便对阮元有所误解,也自然可以缓和许多。如果还有机会,则要对嘉庆言“功”,只因这时朝廷之内,阮元早已是督抚中以实干闻名之人,能言阮元之功,则嘉庆必然清楚,阮元乃是不可或缺的地方重臣,这样处断之际,自然也就会从轻发落了。正好孔庆镕请了徽班,便也借《四郎探母》之由,将阮元之事一一告诉了嘉庆。

对于“情”、“仁”二事,孔庆镕可以依计而行,但“功”之一事,若是阮元正好一时无功可称,却也不易出言禀明嘉庆。正好阮元遇难之时,也是海上决战之际,所以孔璐华看过书信之后,便有了打算,阮元归杭之前,那封写给王邱二将的书信中,将如何搭救阮元之法尽数言明。一方面,向嘉庆送达军报之人,需要先与孔庆镕碰头,待孔庆镕面圣之际,再将军报上呈。而军报之内,则只需言及海战战术得当,文武上下合力抗敌,这样嘉庆只要熟悉海战之事,自然便会想到阮元,而这封奏疏,不要,也不需要再提阮元的名字。

虽然这些营救阮元之法都可以依计而行,但想要让嘉庆对阮元从宽处理,却绝非仅靠这些办法可以奏效。朱珪也在书信中明言,若是阮元果然为人不端,失了为官本心,则这些事一件也不用去做。而嘉庆若非果然不知阮元功绩为人,只这样听孔庆镕相言,自然也不会轻信。正是因为阮元为人数十年始终端正无暇,加上嘉庆清楚浙江之事,原本就对阮元功绩颇多认可,孔庆镕这番“求情”之举,才最后打动了嘉庆。过得数日,嘉庆便即宣旨秋狝结束,一行君臣相继出发,南下归京而来。

就在嘉庆回到京城之后数日,阮元所乘之船,也抵达了东便门的码头。

“伯元,看果然是伯元啊!”不想阮元方一下船,岸上便走来了两名官员,走得近前,阮元方才看清,二人中一个是汪庭珍,另一人则是钱楷,汪庭珍一直在京中为官,所以阮元见了倒是并不惊奇,但钱楷先前乃是外任,这时出现在京中,却让人有些诧异。

“瑟庵、裴山,太好了,终于又见到你们了!”阮元见了两人,心中也是欢喜,忙主动走了上前,向钱楷问道:“裴山,你不是年初才放了河南布政使吗?怎么……”

“伯元,我现在已经是广西巡抚啦!就在今日,我见过皇上之后,皇上便授了我广西之任,再过两日,我也就要去上任了!”听着钱楷这样一说,阮元心中也是惊奇,但随即一想,却渐渐会意,钱楷作为自己同学,原本也是可能被嘉庆迁怒之人,但这时却升了巡抚,这样说来,嘉庆因师生同学之谊对自己的恼怒与怀疑,多半已经有所缓解,自己这日去见嘉庆,或许也不再会遇到那么多难处了。

“那……真是恭喜裴山兄了。”阮元也对钱楷道贺道。

“伯元,你的事,我们也都清楚,今日入京,若是需要去见皇上,那……那你就去吧。”汪庭珍自然清楚其中内情,担心阮元为此忧心,便也对他宽慰道:“我们在京城里也帮你寻了衍圣公,据说这一次啊,衍圣公是亲自去了承德面见皇上,说不定他这一去,皇上对你的意见,就少了七八分了。后面的事,你对皇上老实说清楚,我相信你不会有大碍的。”

“瑟庵,我……”阮元见先前旧友竭力相助于他,心中也自是感激。

“老爷,老爷!”这时,码头之上又有一个身影向着阮元等人奔来,待他近前,阮元也看得仔细,这人正是家中长年随侍孔璐华的一名家仆。那仆人见了阮元,也上前送上一封书信道:“老爷,夫人打听到您今日要入京,特意让我送了这封信给您,说是老爷若要入宫面圣,就先看上一看,后面的事,老爷就不用太担心了。”

“夫人……夫人已经到了京城吗?”阮元听着孔璐华已经入京,一时也是又惊又喜,若是孔璐华愿意在京城陪自己,那多半说明,自己绝不至于沦落到遣戍之境了。便也取过书信,拆了开来,只见书信之中,几行清泉般娟秀的字迹写着:

浙洋蔡逆忽成擒,山左遥遥听捷音。

七载瀛舟今使慰,报恩方不愧于心。

“‘报恩方不愧于心’……”阮元心中默念着妻子诗句,自也有了盘算。

“伯元,这一次,也是难为你了。”钱楷看阮元心绪虽然渐渐安稳,却犹是有些低沉,便上前道:“其实金门的事,我也听说了,你说这……这毕竟是同学一场,就算换了我,我又怎么忍心对金门下手呢?这件事,本也不是你的错。至少我们几个同学啊,对你的态度,可是一点没变呢。这次蔡逆就戮,闽浙重获太平,你在其中做了多少,我们也知道,咱们以后啊,也会一直信任你!还有,祜儿和我家德容的婚事,我可还没忘呢,你好好等着,千万不要把祜儿的婚事先定了啊?”

阮元听着钱楷这般安慰,心中也是无限感激,他自然知道,这次面见嘉庆,即便不至于遣戍,罢官夺职的结果,也是难免的了。自己吉凶未卜,钱楷却做了巡抚,二人地位顿时反转。可钱楷却依然坚守旧约,愿意成二人婚事,这般友谊,又怎是寻常之人可及呢?

“多谢裴山兄,小弟……小弟自当谨记,到了那一日,也让德容风风光光的过门。”阮元也答应钱楷道。

“哈哈,伯元,你就好好等着吧。话说回来,自从你做了巡抚,能真正在一省之内,为百姓做些实事了,我……我也真是羡慕你啊。以前我升迁慢了些,可这一次……这一次我也……也终于可以实现我的抱负啦!伯元,你看着吧,我可不会比你差呢。”钱楷见阮元神色渐霁,也主动对他笑道。

“好,那我也等着裴山兄,能在巡抚任上好好为百姓做些实事!”

眼看二人对自己依旧信任有加,阮元也渐渐安心,便在东便门辞别了汪庭珍和钱楷。衍圣公府那家仆早已备好车马,阮元便即上车,直奔皇城而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