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三百六十六章 再见,杭州

大清疆臣。 第三百六十六章 再见,杭州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若是海寇未平,有些事或许还需要告诉你一下,可眼下蔡逆已死,东海重获太平,你只要和邱军门相互倚重,军务之上,不要擅做主张,便也够了。”阮元也对蒋攸铦道,不过,回想之前嘉庆对自己的批复,阮元又多问了一句:“只是砺堂,有一件事若是我不知道其中实情,就这样北上,确也不甘。砺堂前来之时,可曾问过沿河漕帮,这漕粮偷漏,亦或以次充好之事,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啊?”

“伯元兄,这个我确实打听过。”蒋攸铦对浙江政事也一直留意,对阮元道:“北面的嘉白帮,我曾多遣人前往打探消息,对于漕粮之事,还是有数的,这里漕帮,并没有偷漏漕粮之事,而且他们大多对你号令,也都能如数奉行。就是……嘉兴之处,这一两年来,有些士绅包办漕米,确有以次充好之举,虽然不多,可日积月累,只怕也是一患啊。”

“怎么会呢?嘉白帮的余帮主,一直与我多有联系,清查漕米这种事,怎么嘉白帮会如此失察呢?”阮元不禁问道。

“伯元兄,嘉白帮现在的帮主,姓秦,不姓余啊?”蒋攸铦却不解道:“或许,那是他们以前的帮主了,可如今嘉白帮管事的,我暗中查探,并无姓余之人了。”原来,余得水也因为年迈之故,于阮元二抚浙江之前几月便即去世,阮元一心扑在海防之上,对于嘉白帮的帮主变化,竟也未能及时察觉。

“是吗……唉,看来这次浙江巡抚之任,终是有些事,我没有做好啊。”阮元想着余得水年纪,也清楚他多半是不在了,心中一时也多了几分惆怅。

“伯元兄,如此之事,一省之内甚多,又有谁能全然不出差错呢?这些都是小事,既然我发现了,后面就由我办吧。这些日子在杭州,我也打探过百姓对你的看法,外面大多数百姓,都知道你是实心为民的,有你在,他们无论经商做工,心里都安稳着呢。”蒋攸铦也对阮元劝慰道。

“是吗,既然如此,我也可以安心北上了。”阮元想着至少大多数百姓心中都念着自己治浙之事,也放心的点了点头。

其他抚院庶务,这日阮元也交待了蒋攸铦一些,便即与他完成了接印。两日后,阮元携家眷雇了船,再一次告别了杭州北上京城。想着自己二抚浙江多有不逮之处,阮元也丝毫没有声张,一家人悄无声息的离开了杭州,并无多少百姓知晓此事。

然而,杭州的百姓却一直记住了阮元的善政,时隔数十年而不衰。阮元离任杭州六十五年后的同治十三年,依浙江士绅之请,巡抚杨昌浚奏请朝廷为阮元在杭州设立专祠,得旨议行。此后杭州吴山之上,阮公祠屹立百年,香火永续。

船行数日,已到了镇江河面,很快一行人便要渡过长江,阮元想着刘文如的女儿尚无名字,便为她取名阮正,希望孩子以后可以善良正直,只是每次想起孩子排行第九,就会想起因自己而亡的苏九妹,心中却也不是滋味,若是这次果然仍要遣戍伊犁,道路遥远,定然要苦了孩子。

于是,这一日阮元也与三女商议,这次北上,只自己一人前往,刘文如就先在扬州抚养阮正,谢雪和唐庆云也一并陪着刘文如,这样一家人大半可以留在家乡,自然不会被自己连累。诸女听了阮元之议,也都同意了。只是看着一旁的杨吉,阮元这时心中却有些酸涩,似乎有些事,自己一直说不出口。

“杨吉,九妹的事,你心中一直在意,是吧?”阮元还是对杨吉说出了这句话。

“伯元,你这……”杨吉一时也是欲言又止。

“我知道,九妹出身不好,所以在这个家里,七年下来即便我们对她一视同仁,可她心里,却还是……”阮元本来想说“还是以为自己是贱人”,可这样的话自己也说不出口,便又咽了下去。“但你不一样,你从苗寨过来,这些中原的陋俗,你一点都没沾上,加上你这样的身份,或许……你也是和九妹最聊得来,还能与她说几句话的人了。我……都是我不好,这件事,我也对不住你。”

“伯元,别说了,我年纪也不小了,和你一同生活这二十年,难道这万事的道理,我还不懂吗?你当时除了开枪打死孙五,你有别的选择吗?九妹这姑娘,也是那什么三纲五常,失节事大的鬼话听得多了,可你……这二十年来,有些事,我也看得清楚,你一个人的力量,哪里能改变这许多固执和偏见啊?”阮元却没想到,杨吉在人事之上,竟也有了这样的见解。

“你现下心中,终是不快,是吧?”阮元道。

“要说一点都不难受,那是假的,可是你现在回京城,我也可以陪你。怎么,你不想让我陪着了是吗?”杨吉反问道。

“也不是这样,只是我这一入京,前途未卜,你说要是真给我遣戍了,让你陪我去伊犁、去齐齐哈尔吗?”阮元也对杨吉说道:“你和我在一起二十多年了,你什么心性,我清楚。若是你确有不快,就先去各地看一看吧,天下这么大,你总陪着我,反而眼界窄了,不是吗?”

“伯元,我……”杨吉也清楚阮元心意,既然阮元不愿意让他身临险境,这份恩情,自己也不好意思不去接受,便对阮元道:“那……你也保重,若真有个万一,也好好照顾自己。”

“放心吧,若是走累了,就回扬州,看看杨叔,他可想着你呢。”

就这样,这一日阮元便与各人分别,孤身一人乘船北上京城去了。

而就在阮元北上入京之时,孔庆镕也带着自己请来的徽班一路北上入京,为嘉庆祝寿。得知嘉庆已去了避暑山庄,孔庆镕也便带着徽班继续北行,终于在这时见到了嘉庆。嘉庆听闻衍圣公亲自前来祝寿,也是大喜过望,连忙摆下筵席招待了孔庆镕,次日便在避暑山庄清音阁内,让这路徽班登台亮相,在这里演起那出《四郎探母》来。

嘉庆从来热衷于观戏,是以五旬万寿之事,虽然力求节俭,可日常演戏,却依然保留不废。更何况这日出演的本就是当时徽班名角,孔庆镕也特意对表演场次进行了择选,那出杨四郎回归宋营,与母亲、旧妻相见之戏,正是全剧压轴之处。几个名旦动作唱词亦是一绝,一时之间,席中观戏众人无不为之喝彩,尤其是嘉庆次子绵宁,看着杨四郎母子情深,想着自己母亲一生抑郁,早早便弃自己父子而去,一时之间,也是泣不成声。

孔庆镕也看得清楚,即便是居中端坐的嘉庆,喝彩声中,双目之下竟也带上了一丝泪痕。

而嘉庆对这出戏显然也是非常满意,这场戏演出之后,嘉庆也对各位徽班名旦一一赏赐。随后嘉庆也叫上了孔庆镕,与自己一道,前往避暑山庄其他宫苑赏玩。想着这时孔庆镕第一次来京觐见,嘉庆便也与他聊起了家常,问起衍圣公一家父母妻子之事,孔庆镕自也一一作答,嘉庆颇为满意,便继续问道:“衍圣公,看你年纪甚轻,你今年多大了?记得十余年之前,你就已经是衍圣公了,那时你又是什么年纪呢?”

“回皇上,臣今年二十三岁,八岁的时候,因伯父早逝,便即入了大宗,承继衍圣公之职。”孔庆镕道。

“是啊,你比绵宁年纪还小啊?”嘉庆看着孔庆镕,不觉叹道:“但你方才说,你生父生母,如今尚且健在,你妻子嫁入曲阜,也有些时日了。这样说来,你这一家,自是应该上下和睦了。唉,与你说句实话,朕看着,也是羡慕啊。”

“皇上,臣之家,不过从来小心安分。”孔庆镕谦辞道,其实孔家之内,也并非全然和谐,孔庆镕虽一直礼敬嫡母于氏,却也因先前孔于两家相争之故,并不能如随侍亲父母一般从容自然。这些事嘉庆其实也清楚,但既然嘉庆这样说,自己也只能这样答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