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三百五十六章 孔璐华救夫之策

大清疆臣。 第三百五十六章 孔璐华救夫之策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就在官府与蔡牵展开决战之前,孔璐华的座船也已经到了曲阜,这年八月十五,自己正好可以和家人一同度过。所以归宁之后,孔璐华一连数日却也开心,中秋这日下午,孔府也在后园摆下筵席,孔庆镕还特意请了一个徽剧班子,赶到曲阜,于中秋之夜为孔家表演助兴。因嘉庆五十大寿之故,孔庆镕也早已决定这年九月入京为嘉庆祝寿,这个徽剧班子,自也可以一行二用了。

这一日戏台上所演,乃是徽班新创剧目《四郎探母》,该剧改编自民间流传的杨家将故事,言及北宋时杨四郎被辽人俘获,被迫在辽地成亲,十五年后,终于有了机会回归宋营,与老母旧妻得以一见。这出戏**之处,便在于最后杨四郎的南归,而这日扮演杨四郎的老生,和扮演佘太君的老旦,本就唱段绝佳,一段母子重逢之戏,看得满座动容,孔府众人纷纷喝彩。孔璐华想着自己出嫁之后,这也是时隔十四年再回曲阜,母亲袁氏早已老去,父亲孔宪增身体也不好,弟弟临别之际尚是幼童,这时却也成了二十余岁、丰神俊朗的翩翩少年,心中触动,为台上诸角喝彩之余,竟也不觉泛出了泪花。

只是看着一旁的孔庆镕时,见他从容欣赏之余,眼中竟也在泛着隐隐光芒,孔璐华虽不在曲阜,却也清楚自己走后弟弟的生活。孔庆镕入继大宗之后,很快便成了嫡母于氏与孔府一家争权夺利的工具,其间亲见于氏与孔府争执不休,对自己也缺少亲情,可身为衍圣公,孔庆镕别无他法,只得极尽孝道,视于氏为圣母。直到三年前孔庆镕年满二十岁,才正式成为曲阜孔氏一家之主,成了名正言顺的衍圣公。这样回想起来,弟弟这些年的生活,却要比自己难多了。

“庆镕……看你的样子,你是真心喜欢看戏啊?真没想到,小的时候姐姐给你讲《牡丹亭》,你还不愿意听呢。”孔璐华想着弟弟旧事,不忍他强自克制,便主动与他说起话来。

“是啊,姐姐,我以前确实不愿看戏,可是有一日,却突然发现,观戏之时,便可与戏台之上众人感同身受,思古人之所思,念古人之所念,如此一来,倒是现世之事,一时不作他想了。做了衍圣公,世俗之事,就决计避不得了,可若是一心劳碌世务,那样的生活,却也不好受啊。如此安闲之时,不也正是神游旧日之际吗?姐姐,姐夫可以为官治学,两相不误,多半也是这个道理啊。”这句话说得出来,孔璐华心中也暗自诧异,不想这个童稚之时天真无邪的弟弟,经过了这许多年,竟已成了心境通达之人。

看着一旁,孔庆镕之妻毕怀珠也坐在一侧,陪着孔庆镕观戏。这时距离孔毕两家定立婚约,也已过了十五年,毕怀珠既许了孔氏,便免了毕沅身后的牵连,顺利嫁入孔府。孔璐华看她神色,也是一番安逸闲适之象,便也轻轻将她拉在一旁,小声问道:“怀珠妹妹,你……你入孔府也有些时日了吧?我弟弟啊,在我离家之时尚是童稚,却不知这些年来,他过得好不好啊?还有,他对你……对你怎么样啊?”

“经楼姐姐,夫子他……他对我一直很温柔啊?”毕怀珠听着孔璐华对她说话,也悄声对孔璐华道:“姐姐,其实我也知道,家中母亲,对夫子并不算好,可夫子对母亲,却从来没有一丝不敬,做了衍圣公,这礼数他是一点都没落下。在我面前,也从没说过母亲一句坏话啊?只是……看母亲那个样子,我也知道,夫子心中,定是不容易的。”

“是啊,怀珠妹妹,你……你也很幸福啊。”孔璐华看着一旁的弟弟,只觉这时的孔庆镕虽看似文弱,却意外的透着一股冷静稳重的气质,一时竟也想起了阮元,不觉露出了一丝微笑。

“怎么了,姐姐?怎么看你的样子,像是怀珠看我一样?难道说……我比姐夫更耐看些,姐姐说是不是?”孔庆镕看着姐姐神色有异,也不觉调侃道。

“哼,刚才还和怀珠妹妹夸你呢,你要是不听话,小心我把你小时候的事,都给怀珠妹妹讲一遍!”

“是吗,可是我怎么想着,每次吃亏的,好像都是姐姐啊?”

“你再说?不许你再说!”

不过这样的氛围,孔璐华却也喜欢,依稀之间,只觉得此时孔家,便如当年的父母姐弟一样,平安顺遂,无忧无虑。

“老夫人,府外来了位姑娘,还有一位仆人,他们说……说是德州卢家,是老夫人表亲,现有一件与浙江阮大人至关重要之事,想要求见老夫人,不知……”就在这时,门外走上一名侍女,对孔璐华的母亲袁氏说道,孔璐华姐弟座位距离母亲不远,听侍女说起阮元之事,也顿时吃了一惊,一同回过头来。

“娘,德州卢家……和我们算表亲吗?”孔璐华向母亲问道。

“华儿,你离开曲阜这些年,连这个都忘了?”不过袁氏说起这件事,隐隐也有一层陌生之感:“娘在娘家的一个同族妹妹,当年嫁给了德州一位刚刚考中进士的卢家年轻人,那人是当年两淮盐运使卢大人的孙子,虽然之前有过贬谪之事,却也恢复了门第,咱们两家联姻,算得上门当户对。这位卢大人……听闻现下已经是京中少卿,名字是叫……”

“娘,那人叫卢荫溥,对不对?”孔璐华听着卢家家世,也主动对母亲说道。

“是啊,不过,华儿是怎么知道卢大人的?”袁氏也有些不解。

“哼,就是这个卢荫溥,今年前来杭州,将夫子的朋友刘学政定了连号之罪,因为这件事,夫子现在也被牵连了。对了,这次我回家,本来也想着求求弟弟,让他入京之时,给夫子说说情呢。卢家……要不我先去见见她们吧。”孔璐华对母亲说道,袁氏想着两家总有相见之时,也没反对。孔璐华便也随了那女仆,一同到了衍圣公府的后门之处。

不想方走到门前,孔璐华便听着门外一个女子之声说道:“这次出门,你只说我们在德州探望祖母,多逗留了些时日,我来曲阜之事,不许告诉爹爹,你可记得?”之后,一名仆人也连声应过。听着二人对话,孔璐华先前戒备之心却也去了一半。

“这姑娘说不让爹爹听到,难道说……她其实是来帮夫子的不成?”孔璐华想着无论对方是敌是友,总是应该一见,便随着侍女走到了门前。只见面前站着的,乃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妙龄少女,不觉心中也多了几分安稳,便道:“这位妹妹,家母便是姓袁,我便是浙江阮中丞的夫人,请问妹妹这次来孔府,竟是为了何事?”

“这位姐姐,您……您就是阮夫人吗?真是太好了!”门前这位女子,果然便是卢碧筠,听闻眼前之人就是孔璐华,自也喜不自胜,便对孔璐华续道:“我是从京城来的,阮大人的事,京城之中,也多有人听闻,可他们不识得贵府上,竟而无从相助,我……我总是和衍圣公府也有些关系,便受了他们之托……”孔璐华看着卢碧筠远道而来,自也不当在门外问话,便即带了她入内,很快,卢碧筠也见过了孔庆镕和袁氏,并将翁方纲、汪庭珍等人相救阮元之事告诉了孔府众人。孔璐华也对父母弟弟说起阮元近况,孔宪增、袁氏和孔庆镕听闻阮元已经停职,不日或有遣戍之危,也不禁感叹了半晌。

“伯元这些年做巡抚的事,我是清楚的,依我看啊,这些年各省督抚里面,做得最好的就是伯元了。没想到这次仅仅因为伯元的同学,就被连累成了这样……”想着阮元多年来浙江为政之事,孔宪增既是欣喜,又是难过,沉吟半晌,也向卢碧筠问道:“侄女,京中大臣,对伯元这件事,可有办法?我听着你们这样说,伯元贬官夺职,或许不可避免,可遣戍一事,我想皇上不会那样绝情啊?”

“遣戍之事,据说是皇上亲信的香东侍郎告诉大家的,香东侍郎是阮大人学生,所以将此事透露了出来,而且,阮大人这几个月来,多有故人夺职遣戍之事,所以……这或许确实是最坏的结果了。”卢碧筠也对众人道,而说到这里,她也从包袱中取出了那封朱珪遗信,道:“不过京中各位大人也告知于我,先前朱文正公过世之时,曾留下一封遗信,说若是阮大人有难,可以交给衍圣公,或许……文正公的遗信之中,会有解救阮大人的办法呢?”

说到这里,孔庆镕也主动凑了过去,接了那书信在手,拆了封皮,与孔璐华一同看起来,过了许久,孔庆镕也笑道:“看起来啊,还是文正公了解皇上,也了解姐夫啊,若是我丝毫不做准备,就这样进京面圣,或许皇上面前,我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呢。”

“是啊,若是这样和皇上言明夫子之事,或许……果然会有转机也说不定呢。”孔璐华看着书信,也点头道:“而且,眼下夫子正在海疆督战,或许还有另一个机会,要不……我也给夫子再去一封信吧。”

“公爷、经楼姐姐,若是这封信果然能救阮大人,那……那也是再好不过了。”卢碧筠见孔家姐弟已然有了应对之法,也不禁露出了笑颜。

“是啊,这次可多亏了你呢。”孔璐华也对卢碧筠笑道,只是转念一想,卢碧筠此举或许也有不妥之处,便又问道:“可是卢妹妹,你这样来我们曲阜,卢少卿他知道吗?他会让你这么做吗?你可千万不要救了夫子性命,却坏了你们父女之情啊?”

“经楼姐姐,这个……你就放心吧,我……我已经想好了办法,而且,爹爹他……他不会把我怎么样的。”卢碧筠自然心中清楚,这件事即便卢荫溥知道真相,也不会严斥于她,当年订婚过早,导致卢碧筠不愿出嫁之事,一直都是卢荫溥心中之痛,只是想着这样瞒骗父亲,卢碧筠自己心中也有些不好受。

“嗯,只要对你们父慈女孝,并无大碍,我也放心了。你看这还有半场戏没唱完呢,要不,你也和我们一起过来看看吧。”孔璐华看着她神色,自也清楚这样的事本是不该强求的,只是阮元性命仕途,皆系于此,这时却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一行人便即回去继续观戏,平安的度过了一个中秋,很快,孔庆镕也做好了北上京城的准备。

不过远在台州的阮元,这个中秋节却已然无心安享。中秋之夜,阮元心中依然念着海战之事,也想着一旦海战结束,自己便要北上,到时候前途如何,更是全然不可预见。感怀之下,只饮了两杯酒,便早早睡下了。次日一早,林则徐又到驿馆来找自己讨教治吏之事,阮元见他好学,也将自己所学尽数相告。

“平日听师长言及中丞,都仅言中丞学贯古今,实乃当今士林引领风会之人。不想这些时日与中丞求教政事,中丞竟是治吏、钱粮、恤孤、断案、治军、农田水利诸法俱通,能与中丞相识,后学实在三生有幸。”林则徐与阮元相识不足半月,却已在政事之上,对阮元多有求教,这时又听阮元说起汪辉祖所授查吏之法,更是不胜钦服。

“哈哈,少穆,我虽说材质驽钝,却也做了八年巡抚啊?”阮元见林则徐实心好学,也对他笑道:“不过听你这样一说,我倒是觉得,若你果然能考中进士,日后出任方面,你办事之能,要更胜于我啊。想想这八年巡抚,做了不少事,可我自己有时回想,都记不清具体事宜,更别谈分类了。少穆这才听我讲了几日,我这些事在你心中,竟已有条不紊,你如此任官办事,自然也可以事半功倍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