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三百四十七章 李毓昌案与黑档案

大清疆臣。 第三百四十七章 李毓昌案与黑档案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伯元,我……我当日被你那么一问,确实……确实也有些后怕,所以……所以我骗了你,说那日无事,但当日……”刘凤诰想着这时若是再不说出实情,只怕也会继续连累阮元,只得对他道:“那日我与周侍郎,在出题之事上有了些争执,可他毕竟是主考,我说不过他,一时之间,不觉有些气,便让下人打了些酒回来,那日喝了不少。后来打人什么的,好像也确实有那么一个人,还有就是……就是那时有个人来找我,说他家公子有篇文章,想让我看看,我就……可是这所谓连号之事,我确是没做过。”想着这件事缘起,本是自己无端嫉妒阮元,这样的起因自己又怎能明言?无奈之下,刘凤诰也只好在起因上编了个借口,只要阮元不去找周兆基质问,这件事多半阮元也会相信。但此后其他,便俱是实情了。

可是即便如此,阮元听到这里,也已经双手发颤,额头之上,渐渐冷汗渐生。无论刘凤诰有无连号之事,他监临之时饮酒打人,为外人改动文章,这些看来俱是事实,可自己先前上报考场情况时,却对嘉庆言及刘凤诰并无所谓饮酒舞弊之举,也就是说,无论刘凤诰的罪名是失职亦或连号,自己调查失实一事已经错不了了。按大清律例,自己有如此监察过失,浙江巡抚之任,也自然保不住了。

“金门啊金门,你……你怎得如此糊涂呢?这监临之事,最是紧要,你怎么……怎么还能在考场饮酒啊?”阮元看着刘凤诰一脸悔恨之色,也不觉责备了他几句。可过不多时,阮元便也想起,刘凤诰之前言语,实在不足以让他承认连号这样的重罪,便又问道:“还有,我先前与你说起任泽和跟徐步鳌,你一概坚称不识,这是真是假?若你并不认识他们,那这样的连号供词,皇上也不会相信啊?”

“伯元,任泽和是什么人,你也不认识吗?”刘凤诰忽然问道。

“我……实不相瞒,这次我到杭州,第一要务便是整顿海防,是以政务上的事,现在想来确实也有些疏忽之处,这些府县官员,我也没来得及一一问过,那任泽和可能给我送过礼,但我抚院对于外人送礼,一概拒之门外,或许我也是真的忘了这些。但即便如此,我……我也确实不知那任泽和与我曾有旧识啊?”阮元向刘凤诰说道。

“伯元,这件事我先前也不相信,可是卢……卢少卿告诉我,任泽和他……他也是咱们己酉科的同科进士啊?当时,我看他们还拿了当年的进士题名录过来,这件事,应该错不了啊?”刘凤诰这句话说了出来,阮元心中也是一惊,原来,这次阮元南下巡抚浙江,确是急于整治海防,与蔡牵决一死战,政事上的细节,较之第一次做浙江巡抚,疏忽之处已然不是一星半点。这两年的《缙绅录》虽送到了抚院,自己却都没有看过,若是自己看过《缙绅录》,自然应该清楚任泽和是何出身,履历如何,可这些当年悉心准备之事,这时却被自己忘得一干二净,回想之下,自己也是惭愧难当。

如果任泽和果然是自己的同科进士,那在嘉庆看来,他和刘凤诰合谋,便是顺理成章之事。这样说来,只要托津和卢荫溥将刘凤诰连号的供词上报嘉庆,刘凤诰这一次,就真的难逃一劫了。

但即便如此,想着刘凤诰被迫招供,总是会留下一二破绽,只要刘凤诰愿意翻供,即便他罪责难逃,也可能减轻刑罚,想到这里,阮元也对刘凤诰道:“金门,我也不清楚,南石兄这是怎么了,都是当年翰林的旧友,这怎么说动刑就动刑呢?但即便如此,你也不要担心,只要到了皇上面前,你将实情告知皇上,皇上从来明察,定不会再以连号之罪责罚于你。到时候我想着,你……你怎么说也可以减刑一等啊?”

“伯元,你……你不用再考虑我的事了,这件事想要翻案,已是……已是不可能了……”听着刘凤诰之语,阮元心中也是一惊,不知刘凤诰竟是为何,还没有到嘉庆面前申辩,就已经放弃了这个机会。

“伯元,你……你若是不信,就先回府上,看一看最近的邸报吧……”刘凤诰见阮元不解,也主动对他说道:“最近的邸报里,有一份涉及江苏候补知县李毓昌的,还有一份,是涉及通州粮仓书吏高添凤的,你看过那两份邸报,就明白了,皇上……皇上不会相信你我的。更何况,就算我如实认罪,又能怎么样呢?现在皇上,多半是在气头之上,这改卷与连号,只怕在皇上眼里,也只是一般无二之事了。你……”

想着这件事一旦被嘉庆知晓,嘉庆多半也会迁怒阮元,刘凤诰懊悔之下,却也不希望阮元再受牵连,便对阮元道:“伯元,我的事,你……你不要再管了,当务之急,是你自己的事啊?经过了这些,皇上多半也不会再相信你了,你……你可一定要寻个办法出来,切莫……切莫因为我的过错,竟误了自己前途啊?”

“金门兄,这……”阮元看着刘凤诰神色,只觉他双目之间,尽是绝望,只怕这两份邸报之内,果然另有要事。无奈之下,阮元也只好安慰过了刘凤诰,言及连号之事,若是没有贿银,便不至于论死,其他无论如何,先把刘凤诰的性命保护下来,才是要事。劝过刘凤诰以后,阮元便即离开了监牢,回到抚院,开始找寻起近期的邸报来。

看过两份邸报之后,阮元也终于明白了一切,看来,这时无论刘凤诰主动翻案,还是自己再次为他申辩,多半都只能成为火上浇油之举,而自己能做的,可能也只有自保了……

而这时的嘉庆,也果然正在为这两件事震怒不已。

“你们知道李毓昌是谁吗?是朕去年钦点的进士,是朕亲自任命的知县!这王伸汉,是谁给了他这般大的胆子,竟然做出这般大逆不道之事?如此丧尽天良之人,他就是死一百次,都解不了朕心头之恨!还有那王毂,这般大事,居然也敢收受贿赂,协同蒙蔽,这般昏聩之人,更是死有余辜!董诰,山阳县的奏报什么时候才能到?”看嘉庆的样子,已是再也掩不住心中怒火,只不住的向一众大学士、军机大臣责问着。

“皇上,山阳县的奏报,臣今日接到了,看上面所言,王伸汉和王毂,还有李毓昌家中那一众奸仆,都已经在山阳伏法了。”董诰向嘉庆汇报道。

“还不够!王毂区区一个知府,若不是江苏官场上下欺蒙,如何能掩住这般大事?铁保呢?汪日章呢?他们的折子到了没有?!还有,费淳,通州的账查清了没有,到底缺了多少皇粮?”嘉庆仍是不能解气。

“回皇上,查出来了,通州西仓中仓,共缺粮十三万石,此外霉变之米,渗药之米,通州仓场还在逐一清查,眼下高添凤认下的偷漏之数,是两仓各四万石,剩下的五万石,臣等还在继续追问。”费淳向嘉庆奏报道。

“十三万石,他李钧简就是这样做仓场侍郎的吗?!”嘉庆听着费淳奏报,怒气更盛,又道:“你们今日就发上谕,将李钧简的仓场侍郎,就地罢免!高添凤偷盗皇粮,他如此浑然不觉,便是与高添凤沆瀣一气,他罪不容诛!”

“皇上,臣……遵旨。”看着嘉庆盛怒之状,费淳更是不敢多言一句。

原来,就在刘凤诰案发的同时,朝廷内外,竟一连发生了两起大案。嘉庆十三年秋,嘉庆钦点的新科进士李毓昌,被任命为候补知县,前往淮安进行赈灾,可赈灾之事进行不过多日,淮安竟传出了李毓昌病故的消息。当时外人均未留意,可李毓昌的家人验看尸体之后,却发现李毓昌尸身上多有紫青之状,看来并非病故,而是中毒。李家之人不服官府病故之语,接连向淮安府、江苏巡抚和两江总督部院进行申诉,可每一次都被置之不理。直到这年春天,李家人眼看在江苏申诉无望,只好入京呈控,嘉庆看了李家呈控之状,也一时疑惑不解,便遣了钦差前往淮安审案,不想这一去,竟爆了一个惊天大案出来。

原来,李毓昌刚刚到淮安府治山阳县时,便被山阳县知县王伸汉告知,自己可以在赈灾粮款之上,增加三分之一的数字,这样多余的赈灾粮款,便可以二人平分。李毓昌本是个清廉正直之人,听了王伸汉之语,当即严词拒绝,王伸汉多次相求,都被李毓昌无情推却。王伸汉情急之下,为了贪污公款,竟买通了李毓昌家人,在他饮食中下了毒,导致李毓昌一夜之间,突然暴毙。事后,王伸汉害怕李家追究,便买通了淮安知府王毂,求他帮助隐瞒此事,是以李家到淮安府质问之时,王毂当即将李家之人拒之门外。而这时的两江总督铁保、江苏巡抚汪日章,也都认为王毂与李毓昌非亲非故,不可能无故包庇凶手,于是面对李家的申辩,竟同样选择了置之不理。直到嘉庆亲自查案,这些内幕才浮出水面。

而就在李毓昌案爆发的同时,通州粮仓竟也出现了一件大案,经朝廷调查,通州一名书吏高添凤,利用自己长年看管通州粮仓之便,大量偷漏漕粮。而且,为了隐瞒自己偷漏粮食之状,高添凤数年以来,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他将新入库的上等米高价贩售,又从市面上购入劣质陈米补充仓库,将兑取皇粮的米券做上记号,待自己亲信领米之时,便予以优待,甚至为了掩饰自己偷盗仓米之行,不惜买入大量药水,洒在仓米之上,使米粒膨胀,做出仓廪充实的假象。原本这些事高添凤已经做了七八年,一直无人知晓。可就在上一年,为了庆祝嘉庆五十大寿,朝廷特别下旨为官员多发俸米,这件事才意外出现了破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