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三百三十二章 刘凤诰的挣扎(下)

大清疆臣。 第三百三十二章 刘凤诰的挣扎(下)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可两年前的一天,自己去九州清晏向嘉庆汇报《高宗实录》的进展状况,出园之时,却遇上了在圆明园当差的鄂罗哩。鄂罗哩素来听闻刘凤诰颇有学识,便和他客气了几句,刘凤诰便也相答。两人谈了一会儿,鄂罗哩却忽然对刘凤诰感叹道:“刘侍郎,老奴虽然没什么文化,可见过的翰林詹事、各部大臣也不少了,谁有学问,谁没学问,老奴还是看得出来的,侍郎是个有真学问的人啊。只是可惜,当年侍郎拿了二等第一的翰詹大考,老奴是有印象的,原本王中堂他们拟的名次,侍郎是一等的第一名啊。”

当时刘凤诰也升了侍郎,已经和阮元同品,所以听了这话,一时也没在意,可事后归家之时,却也隐隐多了些心思,若是当时乾隆没有再行更改名次,而是直接让自己做一等第一,后面自己的人生,会不会和阮元交换过来呢?只是那是他也清楚,即便二人生涯对换,自己如今多半也只是二品,更何况一年以后,嘉庆又因他编修实录有功,给他加了太子少保,地位更在一般侍郎之上,是以这种念头,便也渐渐在心中消散了下去。

然而这年春天,嘉庆却意外放了自己浙江学政,这时回想起来,刘凤诰心中也不免有些失落,原本想着自己吏部侍郎做得尽职尽责,又加了太子少保,想来下一步当是晋升尚书,可在这个时候外放,难道是嘉庆已经准备疏远于他?不过即便有这种想法,刘凤诰当时也没在意,但直到他进入抚院与阮元相会,从孔璐华的风姿绰约,到阮家的美食兼备大江南北,再到王得禄,到监临、周兆基……一件又一件意外之事,竟然如同小刀一般,无时不在刺痛着自己的内心,让自己这几个月来,竟如身上压了一座巨山一般,一口气都喘不过来。

太子少保,清时多称“宫保”,是隋唐之时便已设立的古官,本是侍奉太子的高级官员,隋唐便有正二品之位,但由于后世朝代太子经常空置,甚至到了清朝,中后期直接不立太子,东宫官职遂失去了原本意义,只作为荣誉性的加衔。但即便如此,由于太子少保一职本是古官,有此加衔,官员地位也便会更加尊崇,清时官员自书官职,太子少保之名需在侍郎、巡抚之上,即便官员升任尚书,乃至部分大学士,如依然保留宫保头衔,自书官称也是宫保在前,尚书在后。故而对于这时的刘凤诰而言,有了太子少保之衔,他地位便应在阮元之上,更非周兆基能比。可这时他却只得先为阮元做候补,又为周兆基做辅官,刘凤诰心中,又如何能得平复?一时抑郁之下,心中也不觉念道:

“阮元啊阮元,这是为什么啊,为什么衍圣公府的千金是你的,那天下独一份的美馔佳肴是你的,杭州的武官个个对你毕恭毕敬,杭州的读书人,个个视你如若神明,而我……我就只能在乡试之事上,给你做候补啊?现在……现在就连周兆基,都骑到了我头上,这……”

不知不觉间,自己竟也有了另一番念头,若当年乾隆没有更改名次,那该多好?那样自己便会平步青云,便会与孔家联姻,夫妻美满,便会著书立说,桃李满天下,也会巡抚一方,到时候自己不仅养廉充足,再不为衣食起居之事担忧,也自然可以成为一方青天,杭州百姓百年之后,仍会对自己这个“刘中丞”赞誉有加,若自己的一生是阮元这般顺遂,那自己这辈子也不枉了……

“为什么,难道,就只是高宗皇帝那一念吗……”刘凤诰和阮元在翰林之时也算要好,万寿寺之会,二人也曾一并而行。可那之后不久,阮元便即离开了京城,除了嘉庆四年,十六年里二人倒有十五年未见一面,阮元在京城之外做了什么,其实他所知不过十之一二罢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时的刘凤诰,看着楼上“阮元”的影子,心中生出的,只有无尽的自卑、失落、不甘,乃至……愤恨……

“我……本来就不该是这个样子!”

“拿酒来!清河坊王家酒馆的美酒,给我拿两瓶来!”突然之间,刘凤诰对身旁的侍仆喝道。

“大人,这……您不是还要监考吗?今日这样,您能喝酒吗?”侍仆从未见过刘凤诰如此失态,也被他吓了一惊。

“少废话,让你去买你就去买,今天这酒,我就是要喝!”刘凤诰对侍仆怒道。

侍仆不敢再行违逆刘凤诰心意,便即去买酒了。看着考场之内,一切平静,刘凤诰自己的临时居室就在明远楼下西北一侧,这时他看着楼上的周兆基,也是说不出的厌恶,便索性不再上楼,径自回自己居室去了。

只是他却不知道,这时的考场门前,考生已经依次入场,杭州知府任泽和也已经到了考场之外,亲自监督卫兵盘查考生,以免考生夹带作弊。

“你等都看仔细点,若是真有考生夹带作弊,考试之后,拿你们是问!”任泽和也在积极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老爷,徐家的人到了,还是想问问老爷,先前那件事……”可是就在他要求兵士检查考生之际,任家一名仆人却从一侧小路上轻趋而上,向他低语道。

“让他回去吧,这么大的事,我做得了主吗?”任泽和有些不耐烦的说道,只是一边说着,他却一边退了下来,渐渐隐到了一旁贡院围墙的墙檐之下。

“老爷,徐家那边说,钱塘、仁和二县,都已经说通了,现在啊,只要老爷您金口一诺,把徐家少爷那位置换得醒目些,他们家就愿意给老爷……这个数。”仆人看任泽和向后退入阴影之处,自然清楚他心意,便即伸手到他袖里,暗自动了几动。

“这样啊……”任泽和不过片刻,便换了一番言语:“正好,这次我看过考场,有个生员前两日来报,说得了重病,进不了考场了,那个位置自然会空下来,到时候,我给他安排到那人后边就是了。”

“那我去告诉他们,还有,老爷,那徐家少爷我看啊,也是个颇有文墨之人,还是想着让里面大人看一看自己文才的。这不,他们家托我拿了几篇文章来,想问问老爷,托老爷帮帮他,把这些文章带进里面,只要里面的大人能看一眼,方才那个数,徐家愿意加三成。”仆人看前面的事都已办妥,又小声对任泽和道。

“得了吧,都花这么多钱了,还要什么脸啊?”任泽和看来对这徐姓考生也有些不屑,只漫不经心道:“一会儿你拿进去吧,有我府衙令牌,他们会给你放行的。”

“那就多谢老爷了!”仆人听了任泽和之言,再是满意不过,便即退下,向着贡院另一侧的阴影里奔去了。

八月十五这一天,阮元在宁波也得到了蔡牵船队北上的消息,对于这次战事,阮元早已做好了准备,方一得到情报,阮元便即轻装东进,当天下午便抵达了东海之滨的镇海县。镇海知县自然也得了阮元将要亲临督战的消息,连忙为阮元备下了驿馆上房。镇海县距离海滨不过里许,黄昏之后,街市渐渐寂静,即便在驿馆之内,海上波浪之声,仍然清楚可闻。

入夜之后,阮元想着蔡牵前队不时便要进入镇海海域,一时心绪澎湃,竟是不能安眠。起坐之间,阮元也顺手取下了随身携带的一柄佩剑,走到中庭之内,对着月色,看着如水一般的月光,均匀地洒在那佩剑的剑刃之上。

这柄剑是嘉庆六年,阮元大败伦贵利等人之后,将几名安南总兵佩印聚在一起,另外加以精铜,熔铸而成的铜剑。每临战之前,想到此剑出于海寇,也自当还用于海寇,即便不能上阵杀敌,也可以留作指挥号令之用,阮元便会取了这柄剑,认真观摩一番。可这日眼看着又一个中秋佳节,又一轮玉盘似的圆月悬在夜空当中,回想平寇之事,前后竟已过了八年,可八年时光,如流水般倾泻而逝,海上的寇盗,竟然还在威胁着沿海府县村镇的太平……

想到这里,阮元情难自抑,便也取了纸笔,当即写下五律一首:

消融夷寇印,仿铸古吴钩。

入手才三尺,随身已八秋。

拭磨旧铜篆,惭恨此瀛舟。

誓斩闽中贼,如诛亡国侯。

“砰!砰!”就在阮元即将停笔之际,风涛不绝的霍山洋上,依稀传来了几声炮响。阮元匆匆完笔,看着东海的方向,心中也既是激动,又是担忧。

一场决定浙江与蔡牵命运的海战,就这样打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