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三百三十一章 刘凤诰的挣扎(上)

大清疆臣。 第三百三十一章 刘凤诰的挣扎(上)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很快,宁波方面就对海上派出了哨船,不出阮元等人所料,哨船出海两日,便即遇上了蔡牵先头船队,而十余艘大海船之后,竟似一连十余里的海上,都是密密麻麻的风帆之影,便如一道城墙横亘在东海之滨一般。两艘哨船上的官兵看着蔡牵如此声势,也有不少人心中忧惧,所幸上面的命令是遇到蔡牵船队便即回头报信,几艘哨船当即调转船身,便向定海方向撤回去了。

而蔡牵的先头船队也发现了这些哨船,张阿治连忙派出海盗中的连络船,将消息报给了蔡牵,并问起蔡牵,是否需要追击,让官军不能向宁波和定海传信。

“不必了,若是他们回不去,到了时候,官府一样会有准备。”蔡牵沉思半晌,却没有对几艘巡船下手。只是向一旁的蔡粼问道:“从这里到宁波海上,还有多少水程?”

“大老板,咱方才刚过了牛头山,若是再走两日,后天傍晚时分,应该可以抵达镇海城下了。”蔡粼报告道。

“那……黄岩镇那边可有动静?”蔡牵又问道。

“方才王乌的船回来了,说是没有。”蔡粼道。

“好,这次出海,乍浦、松江,老子要定了!”蔡牵听了蔡粼报告,登时大喜过望,拍案而起,笑道:“官府的动向,也不难看出来了,他们定是想在镇海之北的霍山洋迎战我等。那好,老子就从正面过去,只要在黄岩镇援兵到达之前歼灭定海镇水师,之后浙北的海路,就再没什么可以阻挡咱们了!”

“蔡牵,你这……这会不会有些冒险啊?”听着蔡牵如此自信的言语,一旁的吕姥也有些不解,问道:“你可别忘了,当年李长庚就是在这片海上,曾经包围过咱们一次,这同样的计,可不能中两次啊?”

“妈,没了李长庚,他们那套四面合围的把戏,已经玩不转了!”蔡牵却毫无顾虑,对吕姥道:“李长庚当年用兵,之所以速度比福建更快,是因为他家资丰厚,每次传达军令,都自己备足快马,星夜传讯,所以官府三镇水师,集中的比福建要快一两日。可现在没了李长庚,这王得禄哪有那个本事去传递军令?这样说吧,若是我们后天晚上到达霍山洋,当夜便与官府交火,这黄岩镇即便得到出兵军令,也差不多要在下个白天才能出击。到时候,他们赶到霍山洋还要两日,这两天一夜,我们船只比定海镇多一倍,如何不能彻底击溃他们?这浙江三镇,兵士从来以定海镇最为强悍,定海一破,黄岩镇水师必然士气大挫,还如何与咱们相抗?那个时候,咱们就放开了到乍浦和松江做生意,不赚个盆满钵满,哪里对得起今天这样的好天气啊?哈哈!”

“蔡牵,咱们现在与定海镇单独作战,兵力我是放心的。可是,黄岩镇在咱们背后,也总是个祸患啊?”吕姥这时倒是比蔡牵更小心一些,还是提了个稳妥的办法,道:“要不这样,咱们让朱濆那十二艘船殿后,咱们主力过去和定海镇交手,这海路我也熟悉,北面的大榭山,是海路往来要道,到时候就让朱濆看住大榭山,若是官府敢从黄岩镇调兵过来,也让他先去挡一阵子。要是情况不妙,咱们也有余地啊,是不是?”

“哈哈,确实是个好主意啊。”蔡牵自然也不是莽撞之人,听吕姥言之有理,也没再反驳,笑道:“这朱濆啊,和老子分分合合好几年了,现在看老子势大,又来老子这里要饭了。哼哼,这要饭的事,还能容他吃白食不成?给老子卖卖命,才多一口饭吃嘛,哈哈!”凭着自己对浙江海道的认识,只要黄岩镇这时候还不动兵,定海镇孤军迎战自己,只有死路一条,既然是必胜之局,蔡牵言语中自也多了几分不逊。

嘉庆十三年八月十五日,蔡牵的船队主力开始转过大榭山,渐次向东而进,距离镇海县城,不过一日海路。

与此同时的杭州,三年一度的乡试也重新拉开了帷幕,刘凤诰替了阮元出任监临,自然也在这一日早早到了杭州贡院,只是环顾四周,却也没有其他官轿。刘凤诰只得自己上了明远楼,独自在楼上等待其他主考到场,可直到过午时分,也没见其他人过来。

到了未时前后,忽听得楼下脚步声响,一名二品官员踱步走了上来,见到刘凤诰,也略有惊讶的问道:“刘侍郎,不,刘宫保,真没想到啊,几个月前你我还在京中同朝为官,这些时日你放了浙江学政,本以为有些时日见不到你了,可我刚一到杭州,就听闻阮中丞不在,把这里监考之事交给了刘宫保。哈哈,能在此与宫保重聚,却也是缘分啊。刘宫保,这些时日,在杭州可曾见到文才出众的生员啊?若有那么一二,向我推荐一下,我评阅试卷之际,也好手下留情嘛。”刘凤诰见了这人,竟是朝中的工部右侍郎周兆基,看他出现在杭州,那自然是来浙江做乡试主考的了。

看到周兆基礼数备至,刘凤诰也便还礼道:“周侍郎,您这话说得就客气了,我来杭州也不过数月工夫,对这里生员了解也不算多,却又怎么给侍郎介绍其中人才啊?既然皇上信得过侍郎,那由侍郎来亲自决定录取何人,方才公允啊。我才疏学浅,可是当不起这个大任呢。”

“刘宫保何出此言啊,论学问,我可是从来自知,和宫保相差甚远呢。”周兆基也陪笑道:“不过既然来了,咱们备些茶点美酒,好好品上一番,才是正事,现下题我都出完了,也给他们刻印去了,后面还有什么事?这乡试从头到尾,可要整整九天呢,咱们都得在这里耗着,总也得有些消遣之物啊?更何况,我这还有评卷阅卷之职,宫保来这里监临,这不过就是走个过场嘛?”

不想听到这里,刘凤诰心中又是一动,竟似有什么事物卡在了自己脖颈之上,让自己无法呼吸一般。

“周侍郎……既然侍郎都这样说了,那我吩咐家里过来的下人,去取些茶和酒来。”说着,刘凤诰也不愿与他多言,便自下了明远楼,向附近偏室走去。

只是一边走着,一边看着楼上之人,刘凤诰竟依稀觉得,上面那人并非周兆基,而是阮元。也就在这时,心中数月来的种种不平之意,竟是一浪接着一浪,渐渐涌上了自己心头……

“为什么……为什么啊,我……我明明已经是太子少保了啊,可为什么……阮元,为何你的人生,便是那样的顺遂,我这一生,就是这样的屈居人下呢……”

或许,自己和阮元的纠葛,从二十年前二人步入官场的那场己酉科殿试开始,就已经露出了雏形……

刘凤诰出身贫寒,家中财力,仅供自己成学科考,更兼少时一年除夕,与家中亲朋燃放爆竹,不小心让爆竹炸伤了一只眼睛,虽不至于当场失明,却也留下了终身难愈的疤痕,从此,刘凤诰在同学之间,便经常被人冷嘲热讽。但他也从来是自强之人,受了嘲讽,便即加倍努力,所幸他读书天赋也不差,很快在科考路上连战连捷,这才一路进了京城,考过会试,只等保和殿上亲见天子。

刘凤诰至今还清楚记得,乾隆五十四年的殿试之时,自己回想起一路科考种种心酸,往事萦绕心头,竟是迟迟不能动笔,那篇策论做得起来,也比其他考生慢了不少,直到日暮之时,尚有三行未能写下。依科考旧例,王杰、和珅等人便即准备收卷,可就在这时,乾隆竟从圆明园发来了诏旨,说贡生赶考不易,特许即将完卷的考生继续答卷,并赐烛一根,只要蜡烛燃尽之前交卷即可。自己当即向王杰恳求,保证三行之内便可完卷。王杰看乾隆发来了圣旨,也是不敢违逆,当即给了他一根蜡烛,烛未尽而刘凤诰已然完卷。也正是最后数行均无错误,刘凤诰才得乾隆恩典,一举拿下了己酉科探花。

当时阮元只是二甲第三名,自己并未在意。可得了探花之后,刘凤诰又得知,自己在翰林院学习,尚有翰林散馆、翰詹大考两次考试,而且考试内容,再不限于四书五经。他少年时在萍乡家中读书,因家境之故,儒经之外的书读得少了些,这时为了报答乾隆特意赐烛之恩,除了加倍努力,再无他法。于是,那一年的冬天,刘凤诰几乎足不出户,在翰林院博览经史文集,只为两次考试再不给乾隆丢人。也正是那个时候,他意外发现,庶常馆中,竟还有一位叫阮元的同科进士,也搬来了翰林院里日夜苦读。而这个阮元,似乎在考取进士之前,便已精通十三经、文选、通鉴各部,甚至算学一道也有所长,而阮元对汉学惠戴各前辈,钱大昕王鸣盛诸史家,乃至西洋利玛窦、蒋友仁数算之道,同样了如指掌。自己平日与阮元交流不多,但阮元却也客气,看来并不排斥自己这个朋友。可阮元越是如此,自己心中却越是自卑,只觉自己再怎么努力,也赶不上阮元。果然,散馆之际,阮元得了第一,而大考之时,阮元又是一等第一名,自此飞黄腾达,早早成学政、任巡抚。但即便如此,阮元对自己这些老同学,却是谦逊不减当年,更何况后面大考之时,自己也得了二等第一,很快升任四品,即便不如阮元,也总是光宗耀祖了。是以一连十年,自己也只当阮元是可以深交的好友,并无妒羡之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