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三百一十章 养蚕运动

大清疆臣。 第三百一十章 养蚕运动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不过多日,阮元和孔璐华一同出钱在江南买下了足够的蚕种和桑叶,运回扬州。孔璐华便即带着刘谢唐三女,与苏九妹一起去了永胜村,由苏九妹教授村民养蚕之法。这日永胜村中一处开阔地上,阮家家人将数十个安放蚕种的木匾摆放得当,苏九妹也得了孔璐华之命,走上前来,为前来村民详加演示。村中百姓听闻堂堂一品夫人,居然亲自走进乡村,为自己讲演养蚕之法,之后只要自己学得手艺,便可自行养蚕贴补家用,也都是又惊又喜,这日阮家众人之旁,竟聚集了大约百余人,看着苏九妹讲授育蚕之事。

“各位……各位若是想要日后继续养蚕,可……可务要注意,蚕种初到的时候,蚕可是很小的,但只需半月工夫,它们就能长大,所以置匾放蚕,是第一个关要之事,绝对大意不得的。”苏九妹这也是第一次在这么多村民面前讲授养蚕之法,开始时未免有些怕生,只是看着身旁的孔璐华、刘文如等人,无不是从容和善,才渐渐受到了鼓励,继续说了下去,道:“放蚕之前,这匾上要先放上一层纸箔,再放丝网,网上有洞,就把蚕放在洞里,每个洞都要仔细看着,不能放进太多蚕的。之后将桑叶切碎,然后放进来,每处也要均匀,若是手法不精,一处桑叶放多了,就这样……”她一边取了事先备好的细网,铺在匾上,一边放了蚕种和桑叶进来。随后取了几支鹅毛,向桑叶和蚕种挑去,又道:“现在蚕种还小,若是用手来碰,稍一用力,蚕就会死的,所以要用这个来拨。蚕有了足够的桑叶,就能安歇几日了,但养蚕一月,能安歇的日子不多的。这蚕有五龄,养蚕一季,它要休眠四次,休眠之后,便要多吃桑叶,所以即便是休眠之时,也要注意按时补上叶子。也可以撒些石灰,这样先醒来的小蚕,就不会多吃了。还有,每隔七八日,要换一次网,网眼要逐渐变大,它们长得快,现在这样的网眼,七日后便住不下了……”

“姑娘,听你这样说,这养一次蚕,能不能赚到钱尚且不论,就养蚕这一个月,咱们可得花不少钱啊?”为首的一个村民似乎有些疑惑,便向苏九妹问道:“听姑娘这样说,就这开头几日,咱们就要备下桑叶、蚕种、木匾、纸箔,每个匾要三套网子,还要石灰?那若是这蚕没养好,结不出丝来,咱们先前花的这许多钱,不就都打了水漂了吗?”

“是啊,咱们养蚕可不能赔钱啊?”这人身后又有数名村民问道。

“可是……可是要是不做好这些,这里的小蚕是活不了几日的……”苏九妹听着也清楚村民的担忧并无道理,可又不知如何将这件事解释清楚。

“好啦,这件事我来说吧。”这时,反倒是一旁的孔璐华看出了其中利弊所在,便主动对几个颇有疑惑的村民道:“或许你们以为,养蚕的时候省下些工序,不用这些材料了,会更方便,可若是你们果然那样做了,这些蚕很快就会死掉,那样又能产出多少蚕丝啊?你们拿着那点蚕丝去卖,能补贴上什么家用?各位平日也时常务农,那我再举个例子你们就明白了,你们在田间劳作一日,能当日就收获粮食吗?肯定不能,自然这一日也得不到钱,但若是外出做工,每日都能有些工钱,所以这务农之人,每日看来都比做工之人少得了些钱。既然如此,你们为什么不弃了家中土地,每日都去务工呢?因为耕种之事,需要你们在田间看护,否则你们到了秋天,要如何才有收成?到时候你们仅凭务工的工钱,还能过冬吗?这养蚕之事也是一样,前面投入多些,是为了收获的时候,能卖出更多钱回来。这样前后通算,你们应该是赚了更多才是啊?”

见几个村民面上仍有犹疑之色,孔璐华也只好再行劝慰道:“那好,你们毕竟是第一次养蚕,就算认真学了,有些事或许也避免不得。那不如这样,今明两年的养蚕之事,蚕种桑叶,都有我们家来提供,若是你们按苏姑娘的法子,发现确实能多卖钱,那以后你们就听我们的,把养蚕这件事继续下去。若是这两年下来,养蚕收获远不如你们所想,那到了后年,你们不愿继续养蚕,也尽可自便。这样先试后做,你们可满意了?”村民们听着最初两年,似乎自己用不着出养蚕的本钱,只是试行,这才渐渐安稳了下来。

“九妹,养蚕之事,还需要注意什么,你也尽数告诉我,我见了里正,也都让他去准备一下。”孔璐华又对苏九妹道。

“这……夫人,养蚕之事,除了准备蚕种桑叶,其实蚕房也需要精心挑选的。这蚕生性喜温,所以需要一处温暖的蚕房,那里绝不能受寒,但也不要太热了,要不然,它还是受不了的……”苏九妹说着蚕房之事,自己也觉得要求太多,不禁有些没有底气。

“无妨,这里房舍本来不少,我去问问里正,让他空一间出来就是了。”孔璐华却比苏九妹更为开明。

“那……就谢谢夫人了……”

有了孔璐华做主,置办蚕房之事很快就得到了解决,永胜村村民看着第一年养蚕,无论如何都有阮家代为担保,也渐渐对养蚕之事放下了心,每日来看苏九妹喂蚕之人,也就逐渐多了起来。阮家所在的北湖距离永胜村很近,孔璐华等人便暂居北湖,每隔一两日便来村子一次,一同观看蚕种成长。不过二十日工夫,一批幼蚕便已渐渐成型。孔璐华也听了苏九妹的建议,先让村中用竹草结成草网,待幼蚕吐丝成茧后将蚕分别放入,以免蚕茧无序放置形成浪费。

这几日正是幼蚕进入五龄之时,唐庆云看了半个多月养蚕,对幼蚕吐丝成茧一事也来了兴趣,便想着来永胜村暂住两日,看看新蚕吐丝。孔璐华经不住她百般央求,只得答允了她,一行人便再次前来永胜村。里正看着阮家女眷大驾光临,却也是无比客气,连忙让人备了上房,供阮家四女安歇。客房离蚕房不过数十步,想要去看幼蚕也自容易。

只是唐庆云一时想着看幼蚕吐丝,只觉其中颇有乐趣,却忘了另一件事。幼蚕吐丝之前,食量最大,每日都需不停补食桑叶,方能吃饱,是以这日入夜之后,只觉得满耳都是蚕房中沙沙之声,甚至到了三更以后,进食之声更大。更兼她从来生长城市,从未在这般陌生的乡村生活,烦闷之下,竟是迟迟不能入眠。

“月庄姐姐,再给我讲个故事嘛?我睡不着了……”

“古霞,前日是谁说要看蚕吐丝,把我们都拉来这村子里的?不是你吗?现在倒好,连我也睡不下去了,都是你害的!还想让我给你讲故事,你倒是想得美!”

“姐姐,你人最好了,怎么能这样对我呢……”

“好啦,还学会撒娇了,我……哎呀,外面声音这样大,就算我有故事可讲,也都说不出来了,你这是自作自受,不能怪我!”

“那……那我后半夜怎么办嘛?”唐庆云懊丧之下,只觉躺在床上,也没什么意思,便站了起来,向着窗外看去。可看着蚕房方向,原本应该伸手不见五指的夜色中,竟意外出现了几丝光亮,似是有人在蚕房之内一般。

“姐姐,那蚕房里是有人吗?是……九妹她在那边吗?姐姐,你和我一起去看看好不好?”唐庆云小声向谢雪问道。

“古霞,你怎么这么麻烦啊?再说了,今日白天看养蚕,你就精神了一整天,怎么晚上了,还想着走来走去,我……我不陪你玩了。”

“月庄姐姐,不要这样嘛,反正我们也睡不着,就去看一看有什么不好嘛?姐姐,你在咱们家里最好了,我最喜欢姐姐啦。”唐庆云还是不愿放弃,不依不饶的恳求着谢雪。

“唉……好吧,真是受不了你。”谢雪本就疲倦,又被唐庆云缠着不放,也不想惊动另一侧似乎还在梦中的孔璐华和刘文如,便只好答应了她。二人轻轻下了床,取了火折,在门边点了两只蜡烛,轻开了房门,便向蚕房挨了过去,近得蚕房,只见房中也点了四五只蜡烛,木匾之中,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在拾掇着桑叶,二人走近来看得清楚,正是苏九妹。

“九妹,真是你啊,这么晚了,你……你还要来这里照顾蚕啊……”唐庆云的言语中,既是惊奇,又是疲倦。因为这日白天,苏九妹本就忙了一日,这样看来,她这个晚上也只休息了两个时辰。

“是啊,小夫人,这蚕再过两日,就要成茧了,您看,就今日,已经有几只长得快的,开始吐丝了呢。”说着,苏九妹也指向一侧的几个草网,果然其中已有了六七个蚕茧。“这些日子,它们吃得桑叶最多,入夜前要喂足一次,三更以后,便一定要起来再喂一遍,若是过了时辰,它们就会饿了,到时候,叫的声音比现在还大呢。”

“那……你这样喂蚕,要多少天啊,这样……你不会困吗?”谢雪这时虽是困乏,却也感同身受,向苏九妹问道。

“小夫人,这您就不用担心了,我……我在临海村的时候,每年这个季节,都有几日是要半夜起来的,我……我都习惯了……”苏九妹小声道。

“那……这样你们也太辛苦了……”唐庆云之前也听苏九妹说起过养蚕艰苦,可直到这日亲自在半夜看到她喂蚕,方才清楚其中辛劳,远非自己可以想象。一时之间,也不觉同情起了苏九妹,或许,也有更多在这个夜晚不能安歇的养蚕之人。

“小夫人,您可不要这样说啊。”苏九妹也忙谦辞道:“这样养蚕,确实苦了些,可蚕结的茧,也会更多,到了时候,能多活下来上千只蚕,那就是十多斤丝啊?能多卖十多斤丝,多赚几两银子,过冬的时候,也就更安稳了啊?”

“这……几百只蚕才能出一斤丝啊……”唐庆云看着这里几十个木匾,或许,最后能做出的蚕丝也只得一二人穿用。

“是啊,古霞,今日咱们被这蚕吵了起来,或许也是一件好事呢。不看一看九妹如何养蚕,我们又怎能得知,这养蚕竟是如此辛苦?不知养蚕辛苦,日后衣服穿在身上,又如何能够爱惜呢?所以说今天这个不眠之夜,来得正是时候啊?”这时,一个熟悉而温柔的声音,却忽然在唐庆云身后响起,唐庆云也吃了一惊,忙回头看时,果然是孔璐华站在了自己身后,身旁还陪着刘文如。看起来,这一夜阮家四女,竟是没有一个可以安稳入眠。

“夫人,这……”苏九妹看着孔璐华也到了蚕房,也顿时大惊道:“夫人,是我不好,之前没能把蚕鸣之事告诉大家,害得您和三位小夫人,都不能睡个安稳觉了,夫人要罚就罚我吧!”

“这和你有什么关系啊?”看着孔璐华神色,虽是难掩疲倦之情,却也露出了一丝笑意:“就算我要去罚个人出气,不是也该罚把我们带来这里过夜的古霞吗?更何况,又不是你把我们带进这蚕房的,你有什么错呢?其实我们方才在外面,也看了好一会儿了,我和书之姐姐都觉得,能亲自看一次三更的幼蚕,才真是不虚此行呢。”

“是啊,九妹,我们……我们只觉平日安稳度日,不事生计,都有些惭愧呢,不是你的错啊。不过……好像谁也没错啊……”刘文如也对苏九妹安慰道。

“要不这样吧。”唐庆云也主动说道:“这里还有几只新成的蚕茧,我们也拿几个放到网里吧。这样,你也能少忙碌些,怎么样呢?”

“小夫人,这些事,我一个人可以的。”苏九妹连忙推却道。

“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咱们每个人拿两只茧吧。今日见了幼蚕成茧,总也要摸过一下,才知道咱们的衣服,都是哪里来的啊?更何况,我们摸着自己衣服的时候,都没什么不妥,拿几个茧过去,又是什么难为之事吗?”孔璐华也向诸女劝道。

“那……就听夫人的吧。”苏九妹看着孔唐二女愿意主动为自己分忧,确实也松了一口气,只是即便如此,在她的内心深处,却还是有些说不清的东西,横在了自己和阮门四女之间,即便孔璐华等人对她亲善,这一道沟壑,终究还是不能迈过。

“好啦,我先来拿一个……月庄姐姐,这个茧摸起来好软呢,一点都不可怕,你也过来拿一个嘛。”

“古霞,咱们是来帮九妹的,不是来玩的,你拿茧的时候小心点,别碰掉了。”

“好啦,夫人也来一个吧。”

“嗯,这茧摸着还不错呢……”

几日之后,孔璐华带来的这批蚕种,在苏九妹的悉心喂养之下,终于完成蜕变,也果然获得了不少上好的蚕丝。许多百姓看着养蚕果然能有收获,便主动问起饲育之法,苏九妹也没有拘谨,而是一一如实相告,将养蚕法教给了这些村民。孔璐华、唐庆云感于养蚕不易,归家后也纷纷作诗,纪念这次乡村之旅。

静思吴越中,民妇实可怜。每到春夏交,育蚕胜力田。

采桑不辞劳,陌上破晓天。江北蚕独少,求之尚艰难。

每日亲视之,桑叶何攒攒。将成色明洁,分箔上簇山。

如雨食叶声,三起还三眠。吐丝皆成缕,作茧皆成团。

我思淮南人,耕稼业已专。何不教村妇,采桑满陌阡。

民风即可厚,民力亦少宽。为语儿女辈,物力当知艰。

几树桑青青,千个茧团团。贫女一月工,织成绮与纨。

绮纨在尔身,忍令污且穿。所以莱公妾,讽谏咏诗篇。

江北人家少育蚕,越中取种到淮南。

怀来三月看将出,布叶分筐愧未谙。

晓来亲手摘桑枝,浴种才逢谷雨时。

却是江南三月里,罗敷一曲唱新词。

刚到头眠人已忙,不辞辛苦住闲房。

夜来唯恐蚕饥了,早起开帘问采桑。

红蚕满箔更堪怜,才过头眠又二眠。

看到三眠蚕欲老,清和时候半晴天。

喜见今朝结茧初,和风阵阵到纱厨。

却如剖得湖中蚌,擎出光明一寸珠。

看遍眠三又起三,问来蚕婢共诗谈。

若将此事传村妇,十里人家尽养蚕。

多少功夫做成茧,缫丝间视最关情。

闺人若解蚕桑苦,不把绫罗看太轻。

阮亨亦羡慕孔璐华诗才,自作笔记之时,曾向孔璐华求诗以传之后世。孔璐华以寻常诗作不过闲笔为由,多不相授。唯念此一篇纪念养蚕之作,可以流传,便只将自己那首养蚕诗给了阮亨,以示作诗之道,第一仍是现世之关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