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二百九十八章 一玉德去,一玉德生

大清疆臣。 第二百九十八章 一玉德去,一玉德生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看着多年不见的旧友江藩,阮元也顾不得腿上疼痛,便对江藩喜道:“郑堂,你终于来了!我在杭州之时,便听闻你一直居家读书,想来经术之上,早已不是我可以相比的了,今天可要与你多多请教一番才是。”

“伯元,这次你主修《扬州图经》,这可是咱扬州的千古之业啊,你说能为家乡修志尽一份心力,我怎么能不来帮你呢?”江藩看着阮元腿疾未愈,也赶快对阮元劝道:“当然了,你现在情况,我也听里堂说过了,你就老老实实躺下,我和里堂都不会在意的。”

“好啊,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阮元一边躺在特别准备的卧床之上,一边也对焦循道:“里堂,你那《易通释》做得怎么样了,听说你作一部通释还不够,还要再加一部《易章句》,哈哈,这可有得你忙的了。”

“伯元,我也是最近将易学与西洋数学相结合,才发现易学之中,另有天地啊。”焦循笑道:“现在想来,这两部书可能还不够,还需另作《易图略》一部,以此《易学三书》方能将易学之精要贯穿相连啊。不过伯元,我倒是听闻你最近又有了新作,是叫《论语论仁论》对吧,要不你也先跟我们讲讲,咱们今日相互交流,才能各有进益不是?”

“好吧,那我也就抛砖引玉了。”阮元笑道:“《论语》讲这个‘仁’字,用力最多,前后言仁者五十八章,仁字前后出现一百零五次,可千百年来,这‘仁’之一字,究竟是何本意,却是众说纷纭,一时间竟有人认为,只要居家修身养德,便是为仁,可果真如此吗?曾子有言,人之相与也,譬如舟车,然相济达也,人非人不济。郑康成释‘仁’字,言仁之读音,同于相人偶之‘人’,康成为何竟有此言?多半是因为,这‘仁’之本意,便是相人偶了。此一人与彼一人相人偶,尽其敬礼忠恕之事,方可言仁,否则,这仁字却为何是一个人字边,加上一个‘二’字呢?许子《说文解字》亦有言,仁,亲也,从人二,可见二人之相与,方是为仁之根本。士人之于乡党,天子至于臣民,这些都是‘相人偶’之道,却唯独不包括在家独居,冥思静坐之事,独居静坐,修身养性,此可言‘德’,但若是只有一人,便不足言‘仁’。后儒多为取巧之道,滥用‘仁’之一字,却忘了其中‘相人偶’的本意,可实在是不该啊。”

阮元之言,实际上说得是“仁”之奉行,当是将个人结合于社交、实践之中,方能完成,否定了长年以来,将“仁”窄化为修身养性的理论。故而江藩和焦循听了,一时都赞叹不已。江藩也不觉叹道:“伯元,我看你这论语论仁之说,也想起你先前所言‘格物’、‘一贯’之义了。如此说来,圣人本意,便是告诫我等,为人治学之要,第一在于实践,在于行事,若是不能行实事于天下,空自将这‘格物’之物视为死物,那自然是缘木求鱼,与圣贤之道相去甚远了。只可惜国朝至今,却犹有人囿于宋儒之言,竟对这‘仁’之根本,示若不顾啊。”

“是啊,伯元,我却也一直想着,孟子所言‘性善’却是何意,这‘性善’之后,所谓‘不善’者又是何物。听你们这样一说,我也更清楚了,为何曰人为‘性善’?乃是因人皆有恻隐之心,而这天下器物,本无心智,以有心之人,观无心之器物,又能有多少进益?是以圣贤言‘物’,乃是天下万事,行事于天下,方显圣人之道。若是将圣人之言用于死物,可不是枉费了先贤教诲吗?”焦循也讨论道,可是说到这里,焦循无意间向外一瞥,却意外发现,门外竟多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杨吉?你回来了?”焦循自然识得杨吉,知道他去年曾回归湖南家乡,却不知为何,这时杨吉竟回到了扬州。

“哈哈,是我啊?怎么,焦相公,你这才一年不见,就记不住我了吗?”杨吉一边对焦循笑道,一边也走了进来,向阮元道:“伯元,这一年过来了,你在家中却怎么样?小恩公现在葬在哪里了?你快寻个时日,也让我过去拜一拜吧……伯元,你这是怎么了,难道你也和小恩公一样,腿脚出了问题吗?快,我给你找大夫去,你这要是病发了,那绝不是小事啊。”看到阮元卧在床上,难以起身,杨吉也当即想起了阮承信那日倒地的情景,忧急之下,忙关心起阮元境况来。

“杨吉,我这病都快好了,现在只是偶尔疼痛,没有大碍的。爹爹当时,也是年纪大了,可我不一样啊,我这病大夫都看过的,只需静养,就没问题了。”阮元也安慰起了杨吉,可是他一抬起头,却发现杨吉腰上也系了一条白带,顿时大惊道:“杨吉,你这……是怎么了,湖南你老家那边,没出什么事吧?”

“唉……”杨吉也不禁长叹了一声。

这之后,阮元等人才知道杨家情况,原来杨父上一年也已经八十有余,早已重病缠身,杨吉赶回家时,杨父已然垂危,不久后便即离世。杨吉想着二十年来,一直陪阮元走南闯北,却不能多陪伴自己生父些时日,自然懊丧不已,也就在苗寨多待了些时日。

然而,杨兄却并非寻常寨主,他对外面情况,一直多有了解,听闻杨吉找到了恩公一家,便也派出下属,到浙江打探阮元实情,果然入杨吉所言,阮元做官之后,实心为民,宽以恤商,无论士人百姓,都对他赞叹有加。杨兄清楚,杨吉出了寨门,其实反倒走向了更大的天地,也终于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在天下各地为百姓做一些实事。是以杨兄非但没有强留杨吉,反而劝他再回扬州找阮元,说能看着自己弟弟在外帮助阮元这样一位能臣办事,也是自己全寨的荣幸。杨吉看兄长宽慰如此,方才在居家守丧一年之后,再次走出了苗寨,循着二十年前的故道,一路前来扬州与阮元等人相会。听说杨吉也遭遇了父丧,阮元、焦循等人都是感同身受,便也纷纷安慰了杨吉一番。

只是说起湖南,阮元却也忽然想到一事,便向杨吉问道:“杨吉,你这次是从湖南回来,那你可知道,那时的湖南巡抚阿林保,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啊?”

“湖南巡抚?听说就是个庸人,总之是不如你。”没想到杨吉对于湖南巡抚的事,竟果真有过一番了解:“伯元,其实我离开了你之后,也曾想着,你在浙江这六年,我看做得不错啊?那为什么天下之间,对你们这些督抚,还是总有怨言呢?所以我回了湖南,也特意打探了一番当地巡抚是个什么样的人。哼,这一打探我是明白了,那湖南巡抚阿林保,据说就是个废物,但凡省里大事,他要么因循守旧,要么就干脆不管,出了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倒是看着比谁都上心,这不就是你说的那种,不仅平庸,而且自作聪明的人吗?哈哈,听说就这样,他还果真办成了些小事,让皇上都称赞有加呢。”

可是说到这里,阮元却也心中忽然一惊,随即右腿又是一痛,忙用力按住了痛处,才没有大声呼叫起来。

“伯元,你……你这又怎么了,要是病还没好,你早说啊。要不,我再给你说几件好事如何?”杨吉也上前安慰道。

“没……没什么,只是先前邸报里说,要补任闽浙总督的人,就是这位阿林保啊……”阮元不禁叹道。

“什么?伯元,你的意思是,以前那个福建的混蛋总督滚蛋了,然后,皇上让这阿林保去当总督?那……那李将军他们在福建,不是更麻烦了吗?”杨吉听说李长庚要和阿林保共事,也不觉担心道。

“是啊,这……这好不容易终于把玉德送走了,不会……不会来了个还不如玉德的人吧?”焦循也担忧了起来。

“看来,只能希望皇上明察了。”阮元也感叹道:“杨吉,听你这样说,这阿林保或许才干确有不足,但并非贪官污吏,也没出过大错。若是他规矩一些,能让李将军多放开手去办事,倒也没什么。可就怕他也处处与李将军不和啊……里堂、杨吉,我想着也李将军也自会应对,皇上现在除了玉德,对李将军也开始信任了起来,他阿林保要是果真不识好歹,皇上那边,自然不会偏信于他的。”

“那……那也只能希望如此了。”焦循道。

这日焦循也与各人讲了些《易》学之事,眼看到了日暮时分,焦江二人才辞别阮元归家。而阮元讲论学术之余,却也一直念着福建之事。自己不在杭州,也只能祈求福建文武相和,让李长庚全力迎战蔡牵。

果然,玉德的诅咒,阮元的担忧,仅仅数月之后就成了现实。这日,阿林保也将李长庚请到了督院之内,方一用茶,阿林保便对李长庚道:

“李大人,有些话我这说起来,您可能也不满意,但我又不能不说,现实他就是这样啊?我来这里还不到一个月,就已经有至少六七位省内官员,前来向我言及你拥兵自重,擅取福建府库以备粮饷修船之用。这藩司景安大人、粮巡道赵大人、兼理船厂陈大人、福州延知府、福宁王知府……哎哟,他们在我这里哭诉起来,那是一个比一个惨啊?他们都跟我说,本来是不想在皇上面前弹劾你的,所以让我来说说情,要不然,他们也没办法了。李大人,您看,我也是初来乍到,您不能把这些人都推给我管吧?”

“阿总制,您这话我就不明白了。”李长庚当即回道:“年初蔡逆进犯台湾,我等好容易才将他击退,可蔡逆贼心不死,还在东海沿岸招募船只,海上时时有警。我也是不得已,才临时驻军福建,随时准备出海追击蔡逆。既然蔡逆尚未擒获,那我在此消耗钱粮火药,维修兵船,也是不得已的事啊?我用钱用料,筹集军备之时,也都是精心算过的,绝不会多要福建钱粮,我麾下兵士,半年来大多也仅能衣食无缺,若是这等开支,他们都不能支给于我,那这福建海面,万一被蔡牵再行劫掠一二府县,损失难道不比现在还要大吗?”

“李大人,您清廉,您麾下兵士也都能奉公守法,这我知道。可咱们这里,这藩司府县,各有各的苦啊?”阿林保道:“您也该知道,咱这福建赔补亏空,七年下来也就补了不到一半,每年还要拿出这许多银子巡海、加强防务。您是觉得这些钱花的没问题,可下面其他人呢?他们若是补不上亏空,万一有一天皇上震怒,那可是要摘顶子的啊?”

“阿总制,皇上给我下发上谕,也有好多次了。我没见过皇上,可我看得出来,皇上是仁慈之主。若是这里府县将实情详加说明,我相信,皇上一定会予以展期,更何况,眼下赔补之策,本来就是徐徐赔补啊?”李长庚道。

“李大人,话是这样说,可皇上一句话,那是比天还重,您让下面这区区几个知府、道员,在皇上面前讲什么理呢?”阿林保又道:“不如,我倒是有个办法,你若依我的法子去做,我想海上自是无碍,下面我也说得过去,您说,这岂不是两全其美?”

“那……阿总制的办法是……”李长庚问道。

“李大人,您和蔡牵打了这么多年仗,有件事我倒是很好奇,您认识蔡牵吗?他究竟长什么样子?还有,您麾下将士,有多少人认识他啊?”阿林保意外地问道。

“这……说起来,我还真没有跟这蔡牵打过照面,阿总制也该清楚,这大海茫茫,又是生死相搏,谁能记住那许多呢?麾下兵士,这样说来,估计认识的也不多。”李长庚道。

“这就好办了啊?”不想阿林保竟然说道:“李大人,您也知道,这大海茫茫,想找个人哪里容易呢?更何况我听说这蔡牵上了船,跑得比陆上的兔子还快,您一定要捉他灭他,这未免也太难为大人了。所以我有个办法,既能让大人安歇,又能及早撤回兵船,大人只在下次剿寇之时,随便取一个人头,之后传首福建,就说蔡牵已经死了,皇上看蔡牵死了,那其他贼寇自然不足为虑了,到时候啊,李大人就等着加官进爵,回家享福吧!”

“阿总制,您这是什么话?”李长庚听了阿林保教他隐瞒之法,当即按捺不住,向阿林保质问道:“若是我果然随便斩了个首级,便诈称蔡牵,那真的蔡牵若是再来,我不是还得和他交手吗?而且,真的蔡牵只要活着,这片东海,阿总制您觉得可能安定得下来吗?阿总制,您也是为官多年的封疆大吏,却为何连掩耳盗铃这般浅显的故事,都不知道呢?”

“李大人,这简单啊?”阿林保竟还有后着,道:“就算真的蔡牵还敢在海上惹事,那也无妨,我们只需告知皇上,那是个假冒蔡牵名号的蟊贼,真蔡牵早就被我们杀了,皇上也不认识蔡牵,怎么可能因此责罚大人呢?到时候,谁敢在真假蔡牵上面胡乱告状,咱们就让他闭嘴,时间久了,这真真假假,外人自然就分不清楚了。”

“阿总制,既然您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那我也对您说一句实话,我李长庚家里不缺钱,出来做官打仗,也不是为了升官发财,我眼下唯一的心愿,就是这东南沿海重获太平,千里海疆安澜如故!”李长庚看阿林保果然不足为恃,也当即斥责他道:“这蔡牵什么心性,您不清楚,可我清楚!他野心勃勃,劫掠商旅渔船,从来不留情面,五年了,这福建海上,无论商人还是渔民,闻蔡牵之名无不色变,这等人神共愤之巨寇,却如何能留在世上?他去年甚至一度自立王号,要与朝廷划海而治,实是恶逆至极,罪不容诛!我李长庚既然做了官,又于蔡牵交手,不能亲手击杀此逆,便是我为官之耻!若是我果然听了你的话,我良心不得安稳,这东海同样不得安宁,那般情景之下,你让我如何苟活!我出海之际,便立下死志,我宁与蔡牵共死,却决计不与他共生!阿总制,我言尽于此,此后用兵之事,你可自决,若你也与那些昏庸之人一样,想着弹劾于我,那你就给皇上上疏去吧!我李长庚只求问心无愧,其他的,我顾不得那么多了!”说罢,李长庚便即拂袖而去,竟是看也不再看阿林保一眼。

“李长庚,你……你不要不识好歹!”阿林保也恼羞成怒道。

随后数日,阿林保果然与其他福建官员一同上疏,弹劾李长庚滥用军需、拥兵自重、对下倨傲。但嘉庆也已清楚李长庚多年防海实情,看着阿林保等人诬陷之语,又怎能轻易为之所动?嘉庆当即下诏,将上言之人全部严加批驳,并且明确告知阿林保,若是他继续诬陷李长庚,玉德就是他前车之鉴,嘉庆并不在意一年里换两个闽浙总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