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二百六十三章 海运之议(商人篇)

大清疆臣。 第二百六十三章 海运之议(商人篇)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阮元著书之余,自也没忘记嘉庆问他海运之事,这时他历经数月,也在历朝古籍中搜寻了不少可资参考的材料。但总是想着不经实践,空有典故也无济于事,便特意寻了吴康成过来,希望通过他在商人中的影响力,为自己在海上先行尝试一番。

“先生在海上,听闻也有生意,是以我今日找来先生,也想问问海上情况。这海运漕粮,先生看来,不知有何难处?”阮元向吴康成问道。

“中丞大人,说来惭愧,海上的话,小人虽也有些生意,却并不多,所幸山东还是去过两次,也有几艘可以去登州、莱州。依小人看来,这海运之事,第一个难处在于海上终是风涛不止,便是我等行商之人,亦不敢确保北上山东一次,必无闪失。只是海运之速数倍于陆上,陆运一次,或许海运已能走上三回。是以重利之下,这些损失却也能接受罢了。”吴康成虽然看起来对海运也不算独有优长,却似乎也有兴趣,便与阮元商议了起来。

“若是如此,我看古书上倒是也有些记载,虽有损失,终是无碍。”阮元思索道:“若说海运前例,其实历朝都不多,只有元朝是行海运,明初永乐年间,用过数次,运河通畅之后便不再用。明人丘濬曾言,海船一艘,可载米千石,而海运所费,仅为漕运的一半。我也看过《元史》历年海运粮米之数,元朝行海运四十七年,其中至元二十三年损失最多,每石米少了三斗四升,至元二十八年是一斗六升,其余一年损失,每石不过数升。元仁宗、英宗之时,有些年每石只损失了数合。这样看来,若是我们能造出元朝时候的海船,这海运之事,至少不是不能实行吧?”

“若是如此看来,这海运之事,似乎也不是遥不可及啊?”吴康成笑道:“不过,若是果然能行海运,我们应该将哪里作为出海口呢?依我所见,若是每年果然要运百万石漕米北上,就应该有个少说能停泊数百艘粮船的海港,可眼下浙海关各处港口,即便船只来往最频繁的,也承受不起这样多的船只啊?”

“若说港口,我看元时海运最频繁的港口,应该是江苏的太仓刘家港。”阮元道:“不过元末方张割据浙东之际,元朝却也在浙江运过粮,元朝兵部尚书伯颜帖木儿、户部尚书齐履谦,将各处粮食集中在嘉兴澉浦,从那里出海,这澉浦或许亦可重新使用。若是澉浦一港不够,再把乍浦加上,两个港一同运送杭嘉湖的漕粮,多半也够了啊?”

“是啊,如今沿海形势,却与元朝不同了。”吴康成感叹道:“元时并无今日江苏省、浙江省之分,只有江浙行省,苏州、太仓、嘉兴、杭州,都可以归江浙行省统辖。但今日要运漕粮行之海上,却必须江苏、浙江两省协力才是。阮中丞,就算你浙江能把该做的事都做好,若是江苏督抚都不配合,只怕海运之事,一样难成啊?”

“是啊,这样说来,海运之事,即便能成,没有数年之功,也不得筹措完全啊?”阮元听吴康成说起江浙之分,自也担心江苏方面,只要和自己所念稍有差异,自己仅凭浙江一省之力,似乎也无法办成海运漕粮这般大事。

“不过,中丞既然说了海运有例可循,小人倒是有了些兴趣。”吴康成笑道:“其实小人在镇海一带,也有不少生意上相识之人,小人手中船不多,但若是中丞果然要临时使用一些,小人也可以帮中丞问过其他商贾。但海运这样大的事,光有船和粮食,却都不够啊?依小人之见,这一艘海船,少说要二三十人才能护得粮食周全,即便只有百船,也要少说三千人才能济事。中丞却要到哪里,去寻这数千往来海上畅通无阻之人呢?”

“若如此,我看先人之例,这海运行船,大凡渔人、灶丁、盐徒,皆可用之。若仅需数千人,似乎也不是难事。”阮元道。

“这样啊……”吴康成也对阮元道:“中丞,虽说数千人招募起来,或许对中丞而言不难。可中丞却不要忘了,这漕粮北运,现在也不乏运粮之人啊?若是因这数千人之故,又另有数千人,要因此而缺衣短食,中丞看来,这件事还是一件容易的事吗?”

“先生说的是……漕帮?”阮元问道。

“是啊。”吴康成道:“漕运之事,历来素有积弊,可为什么改漕运为海运的办法,皇上直到如今才来问中丞呢?便是因这沿漕上下,其实并无多少人,愿意看着漕运被改成海运,让自己丢了饭碗啊。若说做官的,甚至旗丁书吏,眼看海运兴起,即便反对,却也不至于一时陷入困境,但那些漕运上的水手呢?至少小人听闻,这些水手,可大多都是贫困已甚,才不得不去做了水手的啊?若是贸然施行海运,即便只是与漕运分羹,都会让不少水手从此衣食无着吧?”

“先生之言,确是至论,我不能不考虑啊。”阮元也清楚,漕运之事,真正难办之处尚不在于有无海船,有无行船之人,而是一旦海运施行,便要打破运河上下数百年的安稳,那才是东南沿海各省的根本所在。也对吴康成道:“不过我与漕帮之人,早年倒是尚有一些往来,这件事,看来我也需要再向他们问过,方可妥善行事啊。”

“好,既然如此,小人也先去定海多加询问,若能可以助中丞一臂之力,又能兴国朝一处新制,对小人而言,亦是莫大的幸事。”吴康成听阮元讲过海运之利,似乎也对海运之事颇为积极,便主动请缨,帮阮元联系商人去了。而阮元为海运所草拟的两卷《海运考》,也在不久之后,撰写完毕。

对于阮元而言,这时京城却另有一件可喜之事。嘉庆看过阮元、玉德等人的上疏后,正式批准浙江与福建设立水师总统帅,以李长庚为之。并命令李长庚直接统辖福建海坛镇、浙江温州镇两部水师,一提两镇,不分闽浙,严拿蔡牵。也正是此时,英和得嘉庆赐一品冠服,以户部侍郎身份取代老迈的德瑛进入军机处,英和于海盗之事亦全力主剿,对于前线的阮元来说,自也是一大助力。

“或许,去年的遗憾,今年就可以补上了吧……”至少这时的阮元,依然对海上战事充满信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