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二百五十八章 扬州老宅

大清疆臣。 第二百五十八章 扬州老宅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不到虹桥漫四年,归来松菊尚依然。

家山乍见翻疑梦,故友相逢尽似仙。

旧雨一番文字饮,重阳两度暮秋天。

芙蓉楼句何珍重,吴楚连江又放船。

阮元一路南下,却是并无阻碍,过微山湖时,得知之前疏浚黄河之事,终于完毕,漕船也已经渐渐通行,一场水灾已渐消除,心中却也欣喜。此后不过数日,便到了扬州,这时也已经是九月之中了。

到得扬州,江镇鸿听闻阮元南下,需在扬驻足数日,也亲自前来相迎,问起之前嘉庆借款之事,阮元方知之前所借款项,因白莲教之战已渐平息,嘉庆着令在数年之内偿还本息,如今江家已得了部分还款。此外,嘉庆也特意表彰江氏捐助之举,看来之后二十年,江家虽不能恢复到鼎盛之时,安稳地居于八大盐商之内,却也不成问题了。

阮元到了扬州,也问起江镇鸿家庙选址之事,江镇鸿熟悉扬州情况,也告知阮元,旧城兴仁街、文选巷一带,风水颇佳,既是阮元出赀置地,想来该地原主亦可出让,如有不足,自己可以暂补一二。阮元便也与江镇鸿一同前往问过,当地主人得知是阮元前来置地以为家庙,又见阮江二人出价不菲,自然满意,很快便将这片地卖给了阮元。阮元也嘱托江镇鸿帮忙进行家庙修建之事,凡宴享之制,庙室之备,悉如《会典》定制。此外家庙之东土地,则改作新居之用,也方便日后偶归扬州之时,到此亲成祭礼。

江镇鸿一一照办,阮元看着新居四周,虽在旧城,却也是个幽静之所,鸟语花香,各自宜人,日后归扬暂居此处,却也惬意。只是家庙之西,却似有座旧楼,孤零零的矗立空中,不知是何人家竟弃了此楼,空置于此。

“舅父,那边的楼叫什么,舅父可还清楚?”阮元向江镇鸿问道。

“那个啊,叫文选楼,好像也因这楼的缘故,这里方被称为文选巷。”江镇鸿道:“我也听人说过,那里据说隋时便有一楼,乃是隋朝一位叫曹宪之人所居。看这楼如今模样,多半也是日后复建,至于这楼为何叫文选楼,我就不太清楚了。”

“原来如此啊。”阮元也不禁感叹道:“舅父或许不知,这隋人曹宪,曾在隋朝任秘书学士,亦是精于小学之先辈。曹宪于文字之外,更有一长,便是文选之学,据说他在隋唐之际,便以《文选》授徒,后来唐臣李善得为《文选》之注,承昭明太子旧业,便是因他出于曹宪之后。《文选》之精华,在于‘沉思翰藻’四字,此实学子行文之根本。只可惜唐宋八家之后,末流竞相以散文自炫,却将这先贤行文之根本,弃之如同敝屣。我自任学政以来,便有志于重振文选之学,这样看,这文选楼正是我所应兴复之处。”又对江镇鸿道:“既是如此,便有劳舅父再帮我问过,该地是否尚有主人,之后,我愿再出一笔钱,将这文选楼购置下来,然后重新兴修一遍,诚如是,方能礼敬先贤,继先人之绝学啊。”

“伯元,既然你对这楼这样感兴趣,那我也帮你问问。我听闻文选楼下,尚有不小的一片空地,你得了此地,日后祭享之时,也有个聚族饮宴的地方啊?”江镇鸿素来感阮元救助之恩,这时听了阮元要求,自然同意。

看着时间还早,阮元便也辞别了江镇鸿,想着儿时所居便是旧城,正好信步而行,到旧时居所观瞻一二。

阮元新定的家庙在旧城中间偏南处,旧城本又不大,是以不过片刻工夫,阮元便到了府衙西南,自己四五岁时所居之地。正是这片扬州最为低洼之处,让阮家自阮玉堂时积蓄的万卷图书因一场大雨损毁近半。也正是在这里,自己渐渐有了读书的意识,母亲开始教自己认字,给自己讲书籍是何等重要之物,之后二十年,自己终于学业有成,母亲却已不在人世……

只是这时的旧宅之处,早已换了人家,家中自有随从进进出出,却对自己并无相识之感。想来自己只着便服,又已近二十年不在扬州,或许在他们眼里,自己才是不折不扣的“外乡人”吧?

感怀之间,亦自北行,行不多时,只觉左手一边豁然开朗,原来已到了一处开阔路口,眼前便有座桥,阮元自幼多来此处游玩,清楚这里叫做开明桥,开明桥之前,便是自己的老宅白瓦巷口。阮元尚未记事之时,白瓦巷老宅便因家道中落之故转手他人,阮承信也曾多次带自己来过这里,告诉自己阮家昔日的风光。当时自己也曾立下志向,若是学业有成,功名得中,一定要把老宅赎回来。可当自己真的做了堂官,位列京卿,却又渐渐将这些看淡了,想着自己家室已然丰足,又何必强取他人宅第?之后阮家也只住着罗湾宅院,别无所求,直到父亲与自己说起家庙之事,这才回到扬州置产。一时间心中也是感慨万千,不知不觉中,只见自己竟已过了开明桥,向左看去,便是四十年前的出生故地。

“既然走过来了,过去看看也好。”阮元便也走上前去。

细看巷子之内,自己旧宅之处,却已然变了模样,似乎不再是一个宅院,走近些看时,只见其中确实尚有一个院子,但比幼时记忆中的阮家,却要小了许多,院门处也没写是何人所居,只有一个匾额,上书“海岱庵”三字。原来这里历经多年变迁,早已成了一座神庙。

“都变成这样了……在这里供奉神灵,我阮家老宅,也算是物尽其用了。”阮元想想,却也释然,便即准备离去。可就在这时,庵中却传来了几个人的对话之音:

“夫人,这里神主之位,可还需其他变动?”

“不必了,正殿还供奉碧霞元君就好,家中正也是祭拜的。只在这一侧再设一处神主,上书一品夫人林氏之位,一并供奉于侧就是。”

这声音温柔有度,不是孔璐华的声音,却又是何人?可孔璐华本应在杭州抚院,却又如何到了扬州?一时阮元也是又惊又喜,怔怔地站在那海岱庵门前,竟不能移动一步。

过得片刻,熟悉的脚步声也渐渐从庵内传来,一阵沁人心脾的清香之后,阮元面前,果然出现了一张明艳典雅的面庞,正是孔璐华站在自己面前。

“夫子……你、你也到扬州了?”看着阮元出现在海岱庵门口,孔璐华自也有些不敢相信。

“是啊,夫人,你这是……”阮元一时也是又惊又喜,心中说不出的感动,却又不知该对妻子说些什么。

“夫子,这你也看不出来啦?这海岱庵我听你说过,以前就是这里,有你在白瓦巷的老家。看你说起这里,每次都有些惆怅的样子,所以我……我就帮你赎回来啦?”孔璐华笑道。

“夫人……”阮元一时也是感慨万千,若不是碍于身份,或许,二人已经紧紧抱在一起了。

“夫子,你不要这样天真嘛?”孔璐华看阮元神色,自也知他心中喜悦,只是不便表达,不禁轻轻掩住了口,笑道:“只是这里经过了四十年,改变好大啊,这个海岱庵也只是原宅的一半,另一半现在和其他宅子连在一起了,若去赎买,也不方便,这样说来,其实夫人也没做什么啊?”

“夫人,有这一处庵堂,我已是心满意足了。”阮元点头道:“这件事,夫人做的好,我……是我要好好谢谢夫人才对。”

“嗯,那你可要有些诚意才是。”

九月的扬州小巷,犹有入冬前最后的温暖,落日渐渐西斜,淡黄色的光芒衬着小巷里渐已发黄的树叶,让阮元夫妇看了,都是说不尽的温馨惬意。

阮家家庙新居尚未修葺,是以阮元夫妇只能暂归罗湾居住,二人乘了孔璐华来时的轿子,一路向新城而去。直行不久,便是扬州远近闻名的东关,孔璐华在轿子里看着东关市肆繁华,商铺美食应有尽有,自也对这里喜爱异常。

“嘻嘻,夫子真讨厌,来的时候走路,回去就想蹭夫人的轿子。”

“可是夫人,是你把轿子主动送到扬州的啊?”

“油嘴滑舌,也不知又在京城里认识了什么人。”孔璐华调笑道:“不过,这里的日子,看着真是舒服呢。夫子,那边那个门牌,上面写着‘广陵涛’的,是什么啊?”

“广陵涛,那是洗浴之处啊?不过很贵,我也是当年中了举,才好容易来过这里一次。”阮元道。

“夫子,你生在扬州,或许有时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呢。”孔璐华看着外面的景象,似乎也对未来多了些憧憬,道:“夫子若是致仕了,以后我们就回扬州来住,我看咱们晚年的日子,一定会很安乐呢。”

“夫人,我这才四十,你还不足三十,怎么就想着致仕的事了?”阮元也不禁笑了起来,道:“不过夫人既然把老宅赎了回来,我也不能一点表示都没有啊?今日就叫家里去给夫人买只上好的烧鹅,夫人在杭州,不也一直想一品我淮扬美味吗?”

“嗯,你不说我都快忘了,你还说过扬州有干丝、白鱼……”

“夫人,杨叔现在还在老宅呢。夫人或许不知道,杨叔的干丝做得可不比外面任何人差,至于鱼,他老人家更拿手了。今日夫人来了扬州,我们也要一尽地主之谊才是啊?”阮元笑道。

“夫子,我都嫁你八年了,也算扬州人了,不要把夫人当外人。还有,你一个堂堂学人,就只惦记着吃啊?”可看孔璐华轻松的样子,阮元看得出来,孔璐华对扬州也是真心喜爱。

“好,明日再陪夫人去看过《牡丹亭》,如何?”

“《牡丹亭》小时候就听过啦,你去换一出。”

“是吗?那我可要好好想想了……”

只是阮元毕竟是赴京朝觐,不能久离巡抚之任,过了两日,二人虽为不舍,却也踏上了南下的行船。到了九月之末,阮元一行才回到杭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