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二百二十九章 漕运改革的夭折

大清疆臣。 第二百二十九章 漕运改革的夭折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皇上,臣并不认为两位中堂之言不妥。”戴衢亨道:“这折漕之议,一旦实行,确有增赋之弊,也定然与祖制不符。可这封奏疏来由非小,江浙四名督抚,这次竟然一同上疏,足见漕运之弊,已到了不得不有所作为之境!虽然其中利弊,臣不得尽数知悉,但臣以为,此奏疏并非臣有限见识所能决断,臣请皇上将此奏疏公之于各部,待下次听政之时,由各部共决此疏,此事事关江浙四督抚,事关大清朝一半以上的漕赋,皇上不可不谨慎啊?”

“是啊……”嘉庆也暗自嘀咕道:“且不论其他,岳起、阮元,都是朕悉心挑选的封疆大吏,这几年在江浙,也各自有所作为。他们怎么可能毫无缘由的不顾朝廷体制,一并上疏建议折漕呢?只怕其中,也有他们的苦衷啊……”

“皇上,朱中堂到了。”这时,原本在殿外守候的张进忠对嘉庆道。

“快叫朱珪进来。”朱珪虽然升了协办大学士,却依然有户部尚书之职,故而在这件事之上,嘉庆对他的倚重更甚于几名军机大臣。

张进忠忙唤了朱珪入内,这时朱珪也已经七十二岁,须发尽白,张进忠为他铺好垫子,便即退去。依清制,太监不得听闻军政要事,故而如此。朱珪也在垫子上跪倒,对嘉庆与各位军机大臣道:“皇上,各位大人,臣执掌户部,对漕务也多有兼理,是故这份奏疏,臣也已细细看过,臣以为,这折漕之议虽算不得尽善尽美,却也可以一试,旗丁水手之弊,臣筹划多年,犹自难以根除,或许这折漕之议,能够另有作用,也未可知。”

“朱中堂,你先前的意见,可不是这样的啊?”庆桂反驳道:“之前蒋兆奎建议旗丁每人加折耗米一斗,可是在你这里被驳回了啊?今日这折漕之议,本也有加赋之弊,你怎得就变了主意呢?难道,是因为这四位督抚之中,阮元是你的学生,你和铁保也有交情,故而你想徇私吗?”

“皇上,庆中堂,臣绝不敢因私废公。”朱珪道:“当年蒋兆奎上疏建议加耗一斗,已有加赋之实,但今日之事,却未必如此。此次折漕之议,所涉及清赍银乃是常赋,这是不同之一。而且董中堂所议加赋之实,在臣看来,却并非必然,百姓从事耕种,手中有粮,但百姓却不能自己造出银子,若一味要求百姓输银,百姓迫于赋役,就不得不折价售粮,但若是让百姓直接交粮,即便如今粮价,已经倍于康熙之时,但百姓也没了折价之困,或许反倒更容易呢?还有,眼下江浙几位督抚,均是立身清廉,为政颇有能名之人,并非庸才,江苏岳中丞、浙江阮中丞,这些年查办亏空,亦多见成效。这折漕改制,一在得法,二在得人,既然改制之人并无不妥,那或许他们也可以便宜行事,得保此次改制,有利无弊呢?”

“皇上,朱珪有偏私之嫌,此言臣不能信服。”庆桂不为所动。

“皇上,既然臣与铁漕帅、阮中丞确有旧交,这件事臣不敢擅自做主,还请皇上将此折下发各部大臣,日后集议,若是集议之后,各部大臣大多以为折漕之议不可行,臣亦无他话,到时候,便请皇上驳回此折。”朱珪为求公正无偏,也只得将“集议”作为最后的办法。

“皇上,既然此事事关朝廷四位督抚,臣亦不敢妄自决断,臣同意朱中堂、戴大人之议,于听政之时,议决此事。”刘权之也与阮元有旧,但他和朱珪一样清楚,这时公开支持阮元,只会被抓住把柄,选择集议,是这时能帮助阮元的最好办法。

“那好,现在就传朕旨意,此四督抚折漕之议,令传抄各部院,十日之后,在勤政殿御门听政,到时候朕再斟酌众意,做个决断出来。”嘉庆面对四名督抚的联名,也选择了谨慎行事。进入嘉庆时代,嘉庆更习惯通过诏对的方式与大臣谈话,处理政务,反倒是御门听政这种大规模集中议事,在此时已然不多,大概每年下来,也只有十几次御门听政。

然而,这次御门听政的结果,却更是一边倒的不利于阮元。

“皇上,臣以为,这清赍银之制,实行已有百年,原本也是圣祖皇帝担心百姓反复缴银缴粮,多有不便,才定了一律折银。可见这圣祖旧制,除非有重大不得已之处,否则是不当轻易改动的。眼下清赍银之制并无如此弊病,又何必去改动这百年旧制呢?是以臣坚决反对此议,请皇上驳回此折!”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琳宁发言道。

“皇上,臣也以为琳中堂所言不差。”户部尚书禄康也补充道:“更何况现下多有人指出,这所谓的六折折漕,看似减轻赋税,其实把清赍银提高了一倍以上!既然如此,此议便是加赋无疑,大不合圣祖永不加赋之意!既然如此,此折便无需再议,还请皇上承祖宗爱民之念,驳回此折!”禄康和琳宁其实才能不过平平,仅仅因宗室之故得以补任六部尚书,这次也是听了各种风闻言语,便多加附会,一并反对起四督抚来。

“皇上,臣也以为行此折漕之议,多有不便,既然百姓已经安于旧制,折银亦从未闻任何不妥,如此改制,只怕人心思变!所以臣与二位大人一样,请皇上驳回此议!”都察院左都御史熊枚道。

“皇上,臣与各位大人所见相同,请皇上驳回此议!”

“皇上,臣以为加赋之事断不可行,请皇上驳回此议!”

……

一时之间,礼部尚书长麟、兵部尚书丰绅济伦、刑部左侍郎祖之望、刑部右侍郎姜晟也纷纷上言,都认为此举不可行。这时各部侍郎之中,尚有李钧简、刘镮之、潘世恩等人与阮元有旧,可这时眼看反对之人声势如此浩大,也都不敢多加言语。刘墉、纪昀这时一个八十三岁,一个七十八岁,多病缠身,已然无法到场,更无力支持阮元。

“皇上,臣的想法,与各位大人不同。”正任户部侍郎的英和出班道:“臣听各位大人之言,此折漕之议不过两个问题,一是不和旧制,一是有加赋之弊。但臣认为,以朝廷明令之赋取代这些旗丁水手暗中摊派银钱,并无不妥。各位督抚之所以提出这个意见,无非也是因为旗丁水手入不敷出,所以征收漕粮之时,便暗中增加陋规,使百姓虽无加赋之弊,困苦却更甚加赋之时!昔年世宗皇帝行耗羡归公之制,也是因陋规不得尽除,是以将耗羡改为养廉,既可以让督抚薪俸无忧,又让各位督抚不再因俸禄不足,转而滥收陋规。表面上增加了赋税,其实却纾缓了民力!臣以为这折漕之议也是如此,更何况百姓手中有粮,直接交粮要比换成银两再缴赋税方便得多。皇上,各位大人以为旧制不可改,那耗羡归公也是旧制,为何就不能效仿呢?”

“皇上,臣以为英侍郎所言并无道理。”庆桂道:“耗羡归公与今日折漕,可谓此一时彼一时,绝不能随便等同。世宗皇帝初行耗羡归公之时,以为将陋规改为正赋,督抚守令便无入不敷出之弊,便可以不再加派陋规。彼时归公之制初行,确是如此,可眼下陋规之弊,相比于世宗之时,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由此可见,改陋规为正赋,不过权宜之计,耗羡归公尚有养廉之用,这折漕之议,又有何用处?到时候这些旗丁水手鄙陋无知,一边多收着朝廷的津贴,一边又去趁收粮之时滥行加派,英侍郎却有什么办法?难道到了那个时候,英侍郎还要再行一次六折之议不成?”这些话说了出来,就连原本对清赍银改制尚有希望的嘉庆,眼中也不禁一阵黯淡,若是真如庆桂所言,漕粮征收只会陷入恶性循环,这时在火耗银的征收方面,也已经出现了陋规死灰复燃之事。若是漕运也陷入如此死局,只怕清王朝的统治都会受到质疑,面对这样的危机,嘉庆明显不敢再去放手一搏。

“皇上,臣也认为,漕运之弊,其实不在于旗丁水手。”这时,又有一位二品官员出班奏道:“皇上,臣年初补任仓场侍郎,对漕运之事,也多有耳闻。眼下漕务之弊,统称为陋规,旗丁水手滥行摊派是陋规,各处吏员佐杂向旗丁水手索要各种开支,也是陋规。既然如此,这些督抚为何只盯着旗丁水手入不敷出之事,却不去解决吏员滥行陋规之弊呢?如此舍本求末,又有何益?更何况,这次四名江浙督抚,居然对清赍银之事联名上疏,这又是何用意?难道是想借此自行壮大声势,逼朝廷就范吗?臣以为,这四督抚联名上疏一事,不仅断不可行,而且涉嫌结党,请皇上驳回此议,另外,对这些督抚严加责罚!”嘉庆仔细端详着这名官员,见他五十岁上下年纪,面貌朴实,却颇有狠戾之气,嘉庆对各部官员认知一向清楚,知道这人名叫托津,自笔贴式而至军机章京、主事、员外郎,因办事勤勉,得以层层升迁,方有了仓场侍郎之任。

而听到托津所言“结党”之语,即便是朱珪、戴衢亨等人,心中也是一惊。看起来这托津发言之后,折漕之议便不仅仅是政策之争,甚至还有可能扩大到各部院官员的身份之争,若是继续支持阮元、铁保等人,万一被扣上结党之名,日后多半是地位不保了。

而且听到这时,即便是最初尚且对于折漕抱有希望的戴衢亨,也早已犹豫了起来,这时想着不让事情扩大,只有先行表态反对折漕。便道:“皇上,臣听了各位大人之言,觉得这折漕之议,实行起来,确实大有不便。眼下教匪之乱尚未完全肃清,漕运之上,尤其要抚民以静,这不宜骤改的制度,便不要再去改了。”

朱珪、刘权之也都陷入了沉默,不愿再对清赍银改制发表任何言论。

“既然如此,那朕就从众意吧。”嘉庆原本对这一改制之策也只是半信半疑,这时眼看大多数人都在反对,也没有理由再去支持阮元等人,只好说道:“军机处即日便发上谕,言明此改制之事,名为六折收粮,实则倍增赋税,大违国朝永不加赋之意,因此此折朕予以驳回,毋庸再议!至于各位督抚,在任上也应实心办事,有官员贪渎不法、吏员滥行加派之事,定要严查,不得有半分徇私!其他赔补亏空之事,亦不可忘,即便一时旧亏空补不上,也不要再生出新的亏空来,否则定当严惩!”

只是想着漕运水手确实收入微薄,多半难以维持用度之言也是事实,嘉庆便也补充道:“至于旗丁水手津贴之事,朕看着……朕记得之前有人说过,他们入京之时,多有夹带土产贩卖,用以补贴用度之人。这般自给自足,朕不当阻止,以后便可著为定制,每名水手均可自带土产贩售,用以补贴生计。这样旗丁水手津贴,也该足够了吧?便即如此,去发上谕吧。”

然而,说到这里,嘉庆也隐隐觉察到,漕运事务中可以有所调整的地方,已经越来越少了……

就这样,由费淳、铁保、岳起、阮元四名督抚联名上疏的清赍银折漕之议,未及实行便被驳回。地方督抚改革漕运的计划,连第一步都未能走出,便即宣告夭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