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二百二十五章 漕运改革初探

大清疆臣。 第二百二十五章 漕运改革初探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行人在宝林寺东侧小门停了车,便由那程家仆人引路,相继从小门进了后院。行不数步,便眼见对面一个绸袍老者满面春风,向着阮元迎了过来,正是程赤城。程赤城眼看阮元上前,便主动作揖拜道:“草民程赤城,见过阮中丞了。哈哈,中丞当日还是阮学使的时候,便是如此布衣相访,事后想想,中丞才学过人,老夫竟一时未能认出,也真是惭愧了。不过老夫倒是记得,中丞当日与老夫一别,没多久就多了个妾吧?今日吉利桥之事,老夫却也有耳闻,看起来,老夫每次与中丞一见,都能给中丞家里添些喜事啊?哈哈!”

“是啊,每次和你一见,我这进士就变成秀才了啊?”阮元心中也暗自苦笑。

“不过话说回来,中丞今日这般义举,老夫心中也是不胜钦佩。”没想到程赤城随后便称赞起阮元来,道:“中丞救助的那唐家,原本主人也是个谦冲好学的读书人,只可惜英年早逝,才留下这一对母女孤苦无依啊。老夫本也想施以援手,可毕竟她们一家孤儿寡母,有些不便,今日中丞如此高义,也让老夫惭愧啊。这样,听闻中丞眼下,还欠着那怡红院五十两银子,这银子中丞就不用在意了。都算在老夫名下,一个时辰之后,老夫就帮中丞把钱补上,也算是老夫和唐家同居一城数年,为他们做点善事吧。”

“既然如此,倒是我要多谢程老先生啊?”阮元笑道,不过阮元从来识得大体,很快切入主题,问道:“不过老先生,我至今仍不清楚,这江苏的三位督抚,究竟是为了何事,竟一同联名来信,要我前来苏州?这件事和老先生又有什么关系?”

“中丞切莫着急,老夫虽然老了,去不动日本了,但和日本的生意却一直不少。老夫今日眼见四位督抚大员齐聚这宝林寺内,又怎能不盛情相待呢?正好,老夫这里有从日本带回来的茶叶茶具,也好请四位大人先行品茗,咱们先品过茶,再说正事,如何?”程赤城笑道,说着,也一边带了阮元,一边走入寺内,几人走过两个门洞,只见眼前竟是个池塘,池塘之畔一处长廊临水而立,其间绿树成荫,确是个清雅幽静之所。

几人从那长廊一路走过,只见长廊尽头,早有一人布衣而立,这人见了阮元,也自是欣喜,笑道:“这、这不是伯元吗?哈哈,伯元,你任浙江巡抚三年,可是大有作为啊?就连我也总听人说,若是天下巡抚都如你一般,这再兴盛世,是指日可待啊!话说回来,就连我这个做老师的,有时候看着治下积弊难除,都自叹无能,真是后生可畏,弟子不必不如师啊。”眼看这人和善样貌,正是阮元会试时的坐师,此时的漕运总督铁保。

阮元见了铁保,自也大喜,上前作揖道:“老师这般称赞学生,可是让学生承受不起了。老师家中,最近可还安好?却不知老师与二位督抚这次约学生前来,竟是为了何事?”

“这件事啊,也确是一件要事。”铁保点头道:“不过伯元也无需着急,这件事我们见了费总制和岳中丞,一同再议不迟,或者说,这件事若是我们江浙四督抚有一个不同意,都办不成呢。正好,听说程老先生带了上好的茶叶回来,咱们先品过茶,再慢慢商议此事,却也急不得的。”

阮元虽仍疑惑,但听铁保这样说,也只好点了点头,随铁保转过长廊,来到正门之前,铁保也对他说起程赤城之事,原来他和费淳、岳起二人,都已经担任了三年地方督抚,彼此之间也自熟悉,之前为了这件事,已经联络了近一年时间。然而这件事如果阮元不同意,仅凭三人合力似乎还无法办成。这时正好程赤城年老体衰,不愿再亲赴日本经商,也不想在乍浦继续居住,来到苏州置办了房宅,和岳起有了来往,其中他不经意间提及阮元,三人方了解到其中故事。遂一并在那封书信上用了私印,让程赤城遣人将信交给阮元,才有了这日四督抚之会。

转眼间几人已到了正厅,杨吉便即退下在厢房等候。只见厅上果然还有两人,一人须发尽白,另一人亦有憔悴之象。阮元与二人同朝为官时间不长,但从年龄上也可以推断得出,那年纪偏老之人是两江总督费淳,样貌颇有憔悴之色的是江苏巡抚岳起。便也上前拜道:“在下阮元,见过费总制、岳中丞。”二人也随即站起还礼。

程赤城看到岳起,也上前对他笑道:“岳中丞,今日你苏州府治下,可出了一件不太光彩的事啊?那唐家姑娘若不是因阮中丞出手相救,只怕眼下早已被卖入青楼,生不如死了。中丞从来都是这苏州的青天,若是真出了这种事,只怕全苏州的读书人,都要为之叹息了啊?”说着,也把阮元义救唐庆云之事简单对他说了一遍。这岳起本是个清廉勤勉的能臣,在江苏巡抚任上多有兴利除弊、安抚人心之事,百姓感念他清廉明察,送了个“岳青天”的名字给他,故而程赤城才有此一说。

岳起听了程赤城所言,也不禁对阮元叹道:“阮中丞,若真有此事,倒是在下失职了。在下近日身体欠佳,这坊巷间事,未免了解不多,倒是让中丞见笑了。”

阮元也忙回拜道:“岳中丞客气了,其实这坊巷间事,我做了这几年巡抚,也清楚本是府县之责,咱们在抚院的,确有百密一疏之感,并非中丞之过。中丞为了今日这件大事,想来也已多费心力,倒不如中丞先将此事与在下言明,若是在下认定并无不妥,也一定支持中丞之议才是。”

“阮中丞、岳中丞,二位就不要客气了。”程赤城笑道:“咱们今日四督抚齐聚一堂,本来也是为了一件大事,既然大家都到齐了,那还是正事要紧。不过老夫这地主之谊吗,也不能不尽,老夫这就为各位大人泡上茶,各位大人先饮过了,便可以议正事了。”

阮元等四人想着也是有理,便各自入座,闭了房门,程赤城自煮好了茶水,将碾碎的茶粉放入茶杯中融了,又取出一柄茶筅调了茶。这是日本抹茶的饮茶之法,中国入明之后,煮茶渐渐替代抹茶,反倒是用抹茶法的人越来越少。但这宝林寺房舍却是常见的房屋样式,与日本茶室全不一样,如此清王朝的四位封疆大吏,在寺院房舍之**享日式茶饮之事,可能也是当世仅见了。一时各人桌上都奉上了茶,都只觉茶香沁人心脾,茶粉之味甘醇不绝,与平日所饮之茶截然不同,阮元本也是好茶之人,自觉这日式抹茶与常饮之茶制法虽异、气味亦自有别,却是各有所长,并无高下之分,也不觉点了点头。

眼看在座各人品茶已毕,费淳身为当场地位最高的两江总督,也主动出言道:“铁漕帅、二位中丞,这茶我等已然用过了,老夫这心境,却也平和了不少。岳中丞,你庶务繁忙,可也有一二闲适之意?这件事说起来啊,本来也不容易,正是要有今日这祥和气氛,才能细细论来。阮中丞,你说是不是啊?”

“今日确是绝佳之日。”阮元笑道:“只是费总制,我等今日所需议及之事为何,我可是至今还不清楚呢。”

“阮中丞,我等四位督抚,有个共同之处,就是沿漕。平日漕运事务,以江苏为例,也并非铁漕帅一人之力,老夫说得没错吧?中丞在浙江,可有难解的漕务?”费淳问道。

“确是如此,漕运之上,历来加耗甚多,难以根绝,沿漕旗丁水手,也已经长年困顿。在下入浙之初,也曾与精于漕务之人多方咨询,曾上言增加水手津贴,可是眼下市上物价,比初定津贴之时涨了数倍,仅仅靠增加津贴一法,这两年看来,收效不多,若说根治漕务之弊的办法,在下更不知从何说起了。”阮元答道。

“是啊。”铁保也补充道:“其实漕务之弊,我做了这几年漕运总督,也是千头万绪,始终没个可解的法子。自从嘉庆五年起,沿漕水手津贴增加了不少,可我也多次问起过运粮过淮安的漕帮首领,他们却说,眼下依然还有许多水手入不敷出啊?是以我从去年开始,就一直联系费总制、岳中丞,想着寻个办法,再增加一些水手津贴,可眼下江苏亏空之状,却也没有余银可供津贴之用了。伯元,我们本来去年就想着与你一会,寻思着你在浙江也做了不少事,或许有办法呢?可当年你忙于应对海寇,我们也不好再麻烦你。眼看今年海寇肃清了不少,岳中丞又认识了程老先生,这才重新找了你来。不瞒你说,我们苦思漕务之事一年,眼下也确实有了些办法,只是其中利弊如何,尚不清楚,故而想着等你来了,咱们面谈,若是谈成了,就一同联名上疏,我想只有咱四个督抚同心协力,这沿漕之事,才有解决的希望啊。”

“恩师过奖了,其实学生这些年在浙江,虽是有了些赔补亏空之法,却也有许多事未及查办。漕运之事,若说再行增补津贴,一时却也没有余力了。还请恩师赐教一二。”阮元道。

“我等想到的办法,是这样的。”一边的岳起说道:“阮中丞,你兼理浙江漕务,也有快三年了,那‘清赍银’是何物,中丞可否知晓?”

“自然知道。”阮元答道。所谓“清赍银”,其实是漕运往来之中,给旗丁作为补贴的运输费用。原本依朝廷定制,是在正常漕粮之后增加部分粮食加耗,实际上由于“折色”(即将以粮食形式上缴的赋税改为缴纳白银)制度存在,朝廷在征收加耗时只征银两,才有了清赍银的说法。

“依江南旧例,旗丁水手每运粮一石,有清赍银二斗六升,折为银两,是一钱三分。所以说这笔收入,其实总量也不少了。”岳起道:“眼下漕务诸般细务,均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要找一个既容易有所进展,所系漕务又不算少的关键,也就是这清赍银了。我与铁漕帅、费总制商议之法,便是将这一钱三分银子,改为征收二斗六升的漕米,再将漕米以六折相抵,只实收一斗六升。若能从这里有所变革,或许日后其他漕务,也就有了解决余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