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两全其美之术

大清疆臣。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两全其美之术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阮元听着胡廷森这番言语,却也不好再行拒绝,只得道:“老师一番心意,学生也清楚了。既然老师愿意南下,学生也没什么好拒绝的。之后刑名之事,还要请老师再行指教才是。只是老师毕竟年纪大了,颐养天年,方是要事,学生一定勤学刑律,让老师早日放心。”

胡廷森尚未答话,焦循却忽然又想到一事,向阮元道:“伯元,说起刑名之学,眼下江南却有一人,我记得和你还是好朋友呢?怎么,伯元竟也不去问问?”

“里堂所言竟是何人?”阮元一时也记不得江南还有这样的好友。

“伯元,阳湖孙渊如,不是和你一同中了举人吗?”焦循道:“就在今年夏天,渊如的母亲去世了,他归家守制,平日无事,便在常州寻了个书院,日常讲学度日。我这也在淮扬做了许多年教书先生,算是有点小名气了,秋天的时候,曾经南下与他一叙。听说渊如不仅经术精通,而且当年做得就是刑部郎中,多有秋决之际,平反冤狱之事呢。而且我记得当年在山东的时候,你就和我提起过渊如啊?这样说来,你若是去请他出山,应该是事半功倍之举才对,怎么还需要我提醒你呢?”

“里堂,你怎么能让渊如给我做幕僚啊?”阮元确实知道孙星衍在家守制,可内心之中,从来都把孙星衍当作自己的前辈挚友,又怎么会想请他入幕之事?又对焦循道:“你说渊如与我关系不错,这是事实,但我有何德何能,去请渊如入幕啊?论年纪,渊如长我十一岁,论为官资历,我乾隆五十二年会试未能得中,渊如却是那一科榜眼,论学识,渊如那部《尚书今古文注疏》我也看过,看来我这一生,都不能于《尚书》之道上望渊如之项背了。请他来为我做幕僚,这样的话,我说得出口吗?”

“伯元,老师倒是觉得里堂这建议,提得不错。”不想这次胡廷森却站在了焦循一边,笑道:“你也是平日对朋友太过真诚,却恰恰忘了一件事,你现下已是二品之身了,孙渊如却只做得四品,这样在官场上,你该是他上级才对,就凭这一点,我看他也不会拒绝你啊?当然了,如果你觉得这样请他入幕,于尊卑之事上心中有愧,那老师倒是有个想法,孙渊如平日就多番前赴常州书院主讲,那杭州呢,书院也不少啊,你让他一边在书院有些事做,一边帮你出谋划策,不就两全其美了?再说了,老师都八十岁了,此去杭州,也只能待得数月,之后刑律之事要是没个人帮你,我也不放心啊?怎么,你一边说老师年事已高,不便辛劳,一边有个精于刑律的朋友,却不愿以他为佐,你这官做得,就是如此口是心非,自己务虚名,让老师处实祸吗?”

既然胡廷森言语如此,阮元也不好再行推托了,而且,一边听着胡廷森说起讲学之事,一边看着焦循,依稀之间,阮元也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好吧,既然如此,我……到了常州,就去找渊如谈谈,或许这讲学之事,也是他心中所愿呢。对了,郑堂最近如何,若是他也能助我一臂之力,我看府中庶务,也就不在话下了。”阮元又对焦循问起江藩的事。

“郑堂啊?我清楚,最近又出门游学去了。你或许也不知道,郑堂对自己的学问,要求最是严苛,入幕之事,其实我早就问过他了,可他非要说自己学问不能贯通,就不愿入幕。他家中尚有些家产,倒是也不在意这些。”焦循道。

“既然如此,也不能强求于他。”阮元点了点头,心中也不免有些遗憾。但转念一想,这一日焦循和胡廷森都愿意随自己南下,孙星衍那里也可以尝试寻求一臂之力,结果已经远远大于预期,也就心满意足。焦胡二人随即清点了随身物什,便即上船,与阮家一行一道南下去了。

一路之上,阮元也和焦循、胡廷森聊起杭州要务,觉得除了刑狱之事,捕盗同样关键,但说起精于捕务之人,二人所知也不多,胡廷森建议阮元到了杭州之后,就尽快整顿绿营,绿营如能严加管束,捕盗之事同样可以事半功倍,正和阮元心意。而与此同时,那彦成作为陕西方面剿捕白莲教的钦差,也已经亲率数千京营步骑精锐,来到了西安城。

西安的驻防城在西安府城东北,而将军府在驻防城西侧,那彦成自东门而进,本也要多行一段路程。但那彦成却没想到,刚过八旗校场,迎面便是一排锦袍顶戴的西安官员在面前迎接,居中一个,顶上乃是红宝石顶子,那彦成走得近些,也看得清楚,正是自己的岳父,西安将军恒瑞。恒瑞身边另有一位珊瑚顶的官员,那彦成在京中亦自相识,是曾担任过军机大臣的台布,这时因外放之故,他已成了陕西巡抚。

那彦成见了一行人已在面前,也自停步下了马,还没等他走过去,恒瑞却已经亲自迎了上来,看着那彦成,顿时大喜过望,道:“东甫!是东甫吗?这也十几年没见你了,你这都做了钦差大臣,了,也是……也是出息了,阿哈为你高兴啊。快,这马你就不用牵了,和阿哈到将军府去,阿哈知道你今日要来,可是好好准备了一顿晚宴呢。你这些日子,也清瘦多了,这可得好好补补身子才是!”言语之间,七分是喜悦,三分竟是激动不已,若不是那彦成之前已经向阮元问过恒瑞之事,看他这番模样,决计想不出仅仅十个月之前,他还一度与和珅密谋,准备“兵谏”嘉庆,甚至与自己兵戎相见。

那彦成素来对恒瑞并无好感,但看了他这日模样,甚是亲切,自己也并非刻薄之人,一时间也不愿再对他多加斥责。只得答道:“阿哈,我这次来西安,是亲率京中精锐,前来剿灭贼寇的,阿哈这番热情,我自然难以相报,可四年以来,战事不已,是以我也想着,明日就带兵西进,阿哈也快整顿兵马,准备出征吧。饮宴之事,就不劳阿哈操心了。”

“东甫,你这一心为国效力,倒是让阿哈我有些羞愧了。”话是这样说,恒瑞却依然客气的笑道:“但今日这晚宴,阿哈准备得也差不多了,咱们先共饮一番,东甫远道而来,也多欣赏些西安的风景,再想西进的事,也不迟嘛。老实说,这前线战事,虽然一时未决,却也没有东甫你想的那样难办了。总之这顿饭先用过了,再过些时日,丝毫不会耽误你剿匪的。”说着一边也请了那彦成,与其他将军、巡抚衙门大小官员一并向将军府而来。

台布听着恒瑞言语,知道解释到这里,那彦成多半不会信,也随即补充道:“东甫,其实恒将军说的没错,你千里劳顿,或许还不知吧?就在五日前,明亮将军虽说要去职了,却也加倍尽心,千里追敌,子午谷张家坪一战,明将军阵斩匪首张汉潮与马下,贼人大败。下官听说,眼下陕甘这边,只剩下那张汉潮的余部高二、马五等人,群匪无首,已是不足为虑了。所以那大人也没有必要这样急着进兵,待各路人马汇集齐了,再行西进,不碍事的。”张汉潮是白莲教陕西地区主要领袖之一,那彦成自也清楚,所以这时得知明亮虽然即将卸任,却为他提前除了一个劲敌,不禁放松了不少。高二名高天升,马五名马学礼,却是不为清廷所知,是以一众官员议事,也只以他们诨号相称。

不过多时,一行人已回到了将军府,恒瑞早已准备下酒宴,看着天色已晚,酒宴便即开始。那彦成是远道而来的钦差,自然与恒瑞、台布二人一道坐了上座。看着菜肴丰盛,想着自己前来,即便张汉潮已经被斩,战事总也没有立刻平定,不由得有些犹豫。

恒瑞却依然悠闲自得,看着桌上菜肴,对那彦成笑道:“东甫,阿哈府里这些厨子,手艺可是西安城一绝啊,你看这油泼面,颜色,那是一个鲜亮。这味道,你来尝尝,保管你走了以后,一两年以内,是决计忘不了的。还有这水盆羊肉,做得可比京中那些暴殄天物的厨子好多了。来了西安一次,你这什么美食都没尝,那不是白来了吗?”说着也夹了些面和羊肉,放在那彦成面前。

那彦成看着岳父这般盛情,虽然也有些过意不去,但毕竟平日清俭,还是及时克制了自己,笑道:“阿哈,这番盛情,却是让我受不起了,我此番西进,本也是想着为国分忧,怎么能寸功未立,就先行享福呢?阿哈说贼人已被剿灭了大半,可毕竟还有那高二、马五余部未能尽剿。所以我还是想着,要不然,就先灭了这些余寇,到那时,朝廷公事已了,我再来品过这些佳肴,也更安心不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