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一百三十七章 德州平盗

大清疆臣。 第一百三十七章 德州平盗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爹爹说得也是。”阮元道:“只是即便爹爹这样说,孩儿想来,师长之中,有入幕经验的,也就只剩下西岑先生了,可西岑先生年过八旬,若是强要他南下杭州,那不是苦了他老人家吗?可除了西岑先生,其他几位恩师,眼下早已谢世了,是以孩儿虽然想到了西岑先生,却也不愿再劳他大驾。”

“这个无妨。”阮承信道:“伯元,有件事你或许忘了,西岑先生确实年纪大了,但他在江浙一带,也有不少好友啊?爹爹想着,这次南下扬州,你便也先去找西岑先生问上一问,若他能再度南下也好,如若不能,便请他引荐江南一二端士与你。这样相互荐举之下,总该有几个愿意相助你的前辈能人。你再想想,是不是这般道理啊?”

“这样也好。”阮元笑道:“孩儿这次南下扬州,就先去问问先生,只是之后的事,就只能看造化了。”

可一家人说着说着,忽然之间,只听得岸上尖叫连连,紧接着,便是一阵又一阵嘈杂的脚步声,竟似德州城中,发生了什么变乱之事一般,过不得片刻,叫喊声、哭泣声、行人相撞之声越来越大,可城内的天空却依然寂静,并无火焰之属。

阮元听着岸上声音,心中也不觉诧异,道:“杨吉,岸上或许有什么乱事,这里还是河道,应该还算安全,快去寻个人来,问问究竟发生了什么。”杨吉应声而去,过不多时,却自己一个人走了回来,道:“伯元,方才去问的时候,他们都跑了,只有一个人回答了我,说什么张标……对了,你刚才也说过这个名字,张标的手下来了德州,正在城里行劫呢。这些人好像都知道张标是什么东西,所以都害怕,问了就跑,也不理我们。”

“可是听这声音,他们都不知贼人在哪里,也不知该往哪里跑啊?前后几条街上,都有人在喊叫呢。”孔璐华道。说到这里,阮家三女想着敌暗我明,也都有些害怕。

可是看阮元时,只见他双眉紧锁,竟似在沉思一般,思考片刻,口中竟然还在翕翕而动。

“德州城……城守备……”

忽然,阮元竟站了起来,走到随身携带的包裹边上,从包裹里取了一块牌子,一份文牒出来,又走回来,交在杨吉手上,道:

“杨吉,拿着这个,去德州守备甘大人府上,让他速速发兵,弹压贼盗。”这时船上尚有灯火,各人也看得清楚,阮元给杨吉的,乃是自己的官牒和巡抚令牌。

“这……这守备府在哪里,我还不清楚呢。还有,伯元,你怎么这么相信这里的守备啊?万一我过去了,他不肯发兵,可怎么办?”杨吉从来不愿意相信官府,这时自然有所疑惑。

“杨吉,若是旁人,我也不会轻易相信,但这里的守备叫甘运濂,是个汉军旗人,正是我兼署兵部侍郎的时候,在南书房内定下的德州守备人选。当时他来觐见皇上,我也识得,是个老实之人,所以我清楚。他应该知道我行船正在德州,只要见了这文牒令牌,看着不是作假,必然相助于你。”一家人听来,也都暗自吃了一惊,不想阮元在京中为官不过一年,竟然对这些地方官兵如此了如指掌。

“那……这样去守备府不会被贼人看到吧?”杨吉问道。

“不会。”阮元一边说,一边蘸了茶水,在桌子上简单的画了一幅德州城的地图出来,道:“我只画最重要的,你看,这里下了船,往北走转过那条街,就是一直通往守备府的路了。那里你仔细听,正好是声音最小的地方,贼人应该也熟悉这德州城情况,所以不敢在守备府一带动手。而且你看外面,虽然听着很乱,却没有火光浓烟,可见贼人人数应该不多,甚至……他们可能不是张标的人,只是冒名抢劫罢了。你下了船,就按这条路快些过去,定然不会被贼人发现。”杨吉听着阮元之言,处处确凿,自然也相信了他,随即反身下船,按阮元所指想着守备府方向去了。

只是阮元看着杨吉渐渐远去的背影,似乎也想到了另一件事……

“皇上……或许我出任浙江巡抚,也是因为京中了解的八旗、绿营之事太多,皇上担心我谋取私利吧……”

然而转念一想,似乎捕盗之事,也有了些眉目。

“我……或许还是太谨慎了,此次巡抚浙江,本来就有调度浙江绿营之权,倒是之前一直想着自己是文官,竟忘了武职之事了。虽说绿营多有废弛之事,可若是我来调度,说不定有机会呢……”

不过德州距离杭州还有数千里水程,这时就去思考整顿绿营,也确实没什么办法可言。

庆幸的是,之后杨吉的行事,果然尽在阮元预料之中,守备甘运濂之前也曾听闻阮元名声,这时见了巡抚令牌文牒,自然相信,连忙督军前往剿捕劫匪,过得半夜,便将五名强盗悉数抓获。经查问,这些人也如同阮元猜想,并非张标一伙,只是德州城内的惯犯,原本押在监狱,被同伙救了出来,又得知张标劫掠长新店之事,便想狐假虎威一番,不料正好遇见了阮元,被识破了真正面目。而德州虽经骚乱,幸得甘运濂一日安抚,也很快重回太平。阮元遂让行船继续南下,一路南下扬州。

行得数日,北面又渐渐传来喜报,胡季堂得以戴罪立功之后,果然勤加剿捕,不负嘉庆所托,终于寻得张标巢穴,很快带兵前往,将张标一伙一网打尽,长新店盗案便即告破。只是阮元一行欣喜之余,想到劫盗之事,一月再现,也不敢有任何松懈。很快坐船再一次转过茱萸湾南下,到了扬州城东码头之畔。

阮元先前给焦循去了信,问他入幕相佐之事,就在行船到达扬州前一日,已收到焦循回信,愿意继续南下,是以行船停泊不久,阮元就在人群中看到了焦循的身影。可这一看,阮元却也是又惊又喜,原来焦循身边还站着一人,身材高大,虽须发尽白,却仍有一股雄壮之气,正是自己的第一位外家老师胡廷森。

阮元忙下了船,快步走到焦胡二人身前,看着焦循,想到虽然只离别一年,可京城几经巨变,数度抉择,皆是生死前程之间,是以再见故人,已有恍如隔世之感。一时激动,也紧紧抱住了他,喜道:“里堂,不想你我竟还有相见之日!这次南下,你还能出山相助于我,真是……真是不知该如何谢你了。但这次不一样了,我已经是巡抚了,咱以后资财充裕了,一定,一定再多刻些书出来!”

“伯元,我们分开不是也只有一年吗?”焦循虽然也听阮元书信中说起过京中见闻,毕竟未能亲身感受易代之事,是以看了阮元模样,一时也有些不解。但随即看到胡廷森在侧,也笑道:“再说了,你这次南下,是做巡抚,我也听你说过,政事上的事多着呢,刻书之事,慢慢来也不迟的。你看看,这是谁过来帮你啦?”说着看向胡廷森,报以一笑。

阮元忙走向前,向胡廷森拜过了,可回想焦循之言,心中也有些惊异。再向后看时,原来胡廷森身后还有两人,正拿着包裹衣物,不觉惊道:“老师……难道老师也要一同南下扬州吗?这……学生德行浅薄,不敢请老师入幕的……”

“伯元,你的事里堂也和我说过了。”不想胡廷森却是异常从容,笑道:“你考进士的时候,我也到你家中祝贺过的,还记得那是乾隆五十四年,到今日,也不过十年光景,你都做到巡抚了,这般升迁之速,老师也为你高兴啊?你官做得大了,老师我在朋友面前,也觉得光彩多了,这不是你带来的福气,还是什么?为了报答你给老师这番光彩,老师也该相助你一二才是啊?”

“老师,学生知道您都八十了,怎么能……”

“八十怎么了,老师身体好着呢!伯元,你忘啦?你小的时候,老师就在萨诚恪幕中办事,刑律断案之事,最是精通。你书读得好,学生带得也好,可刑名之学,之前了解还不够吧?若是你到了杭州,不明所以,胡乱断案……嘿嘿,老师可还听说了,最近皇上大开京控之门,百姓若是知道你决狱不明,那是可以直接去京城告御状的啊?到时候皇上知道你冤枉好人,你这浙江巡抚,还做得下去吗?老师一生精于刑名,这脸不也丢尽了?所以啊,你这次去杭州,老师是怎么都不放心,得跟你先去几日才行!”胡廷森笑道。所谓萨诚恪便是萨载,这时已经去世。

而“京控”则是清代一种特殊的查案方式,清代并无今日审级制度,无论省府州县,若是百姓认为官员断案有枉法之事,便可进京直诉于都察院或步军统领衙门,随即朝廷便可以从中央选拔官员参与审案,即是“京控”了。乾隆之时,对京控多有裁抑,但嘉庆亲政之后,为恢复朝廷公信,重振朝纲,对“京控”之事非但不加阻止,反而积极查办,多有朝臣因“京控”断案有功,被嘉庆重点提拔。一时之间,民间入京控告之事,也与日俱增。胡廷森精于刑律,平日就对这些事颇多留心,这时见阮元南下做了巡抚,本就有辅佐他办案之心,又担心他过分谦敬,拒绝自己,才用了这个理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