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从大明王朝开始横推诸天 > 第五十二章 开山大典,魔潮汹涌,眷属奴族

在徐行闭关,同李云显、司马承祯一同修书之时,天下局势也悄然发生着变动。

似乎是提前嗅到了危险,正一道还未出手,东南小朝廷就抢先一步有了动作。

天子李存勖因近来魔祸肆虐、妖人横行之事,召阁皂宗祖师杜光庭入京,筹谋举办一场罗天大醮,祭祀上天,请降神力,诛魔平祸。

在天庭尚未同此界断联之时,罗天大醮便是凡间请神降真的手段,供奉一千二百神位,召请三界官属、一切威灵,以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如今罗天大醮虽是无法上通天庭,却也可重立地祇,其中包括山川湖海之神,乃至各地城隍、土地之属。

这些山水神灵,本也是“天纲”附庸,若此事真能做成,对修缮的天纲体系亦是大有好处。

如今这个时节,李存勖甘愿降身份,举办道门的罗天大醮,请神降真,填补天纲缺漏,已算是服软之举。

只不过,罗天大醮毕竟是道门最高等级的斋醮科仪之一,效力网罗此界天地,纵然以朝廷及道门之力,要顺利举办,都至少需要数月时间来准备。

其实,正一道大天师之所以要夺取龙气法箓,就是为了举办罗天大醮,修补天纲。

只不过,魔劫之后,道门三位祖师本就受创非轻,所以大天师才想通过建立东南二十四治的法子,来偷梁换柱,篡夺龙气法箓之力。

并且,罗天大醮需要的筹备时间太长、声势也太大,易为魔门所趁,数月时间,变数实在太大,一个不慎,便要功亏一篑。

所以,正一道一直以来,都不曾对东南朝廷做出强制措施,其中也有稳住魔门的意味在。

可现在,他们前面有了那位风头无俩,声势正盛的平天教主,举办罗天大醮正是时候。

杜光庭从本心里,也不认可大天师篡夺龙气法箓的做法。

龙气法箓之力,本就来自此界万民愿力,这般举止,就算日后得偿所愿,又岂能服众?

如今见李存勖有心服软,这位祖师自是欣然赴约,与之达成协议,也算暂且稳住了局势。

司马承祯在听闻这个消息后,也是有些诧异,感慨道:

“这个李存勖,倒当真是能屈能伸,不过如此一来,咱们这边,阻力就有些大了。”

李云显倒是不这么认为,直言道:

“但如此一来,魔门也要犯愁,究竟是以哪一方为重点,甚至担心咱们两家间是不是已有协议,故布疑阵。”

这位剑仙到底是年纪更轻、锐气更盛,想法自然更加乐观。

毕竟徐行虽是有当灭魔祖留痕之能,但魔门也不可能坐视罗天大醮顺利举办,只要他们分兵,对平天教自有益处。

徐行手中笔墨挥洒不停,双目专注于书页上,并不抬头,只是淡然道:

“李存勖这招以进为退,倒是高明。”

司马承祯皱眉:

“踏法,你是说,他并非是真心举办罗天大醮,可如此局势下,又岂容此人反复?”

徐行抬起头,反问道:

“他若真心臣服道门,何不直接废了慈航普度这个‘祸国妖人’,又为何不干脆请大天师入京,而是请杜祖师?”

司马承祯沉吟片刻。

“这……”

徐行放下笔,嘿笑道:

“若李存勖当真顾全大局之人,天下又何至于糜烂到如今这一步。

他这种人掌惯了大权,便绝不会轻易放手,即便是放给你们这些诚心学道之士,亦是如此。”

其实司马承祯、李云显在各自宗门中,也是说一不二、大权在握。

可他们的性格底色,毕竟还是修道人,对权力并不看重,且平常打交道的都是同类,自很难明白李存勖的想法。

但徐行早已见过太多这种人,甚至都亲手杀过不少,对李存勖的想法,自是洞若观火。

从他第一次派慈航普度来十万大山,徐行就已看出来此人的性情。

——本就偏居一隅,却不思进去,还要想办法对付正一道,这种人又怎会放权?

徐行言毕,目光幽幽:

“我又一种预感,到头来,这场罗天大醮究竟便宜了谁,还是两说。”

即便到现在,救走慈航普度那人,仍是令徐行颇为在意。

即便以他如今身为武道至人的目光看去,那人的虚空神通都足以称得上精妙,修为亦是深不见底。

就是不知道,那到底是李存勖本人,还是某个站在他身后的高人?

徐行还疑惑另一件事。

——按道理来说,此界一切真仙级数的绝顶强者,都是有迹可循,为何此人却能隐藏得如此之好?

难不成,那位也如自己一般,自域外而来,又或者说,他在明面上,还另有身份,不便暴露?

不过,这些事只在徐行心中浮现了一会儿,便被彻底抛诸脑后。

对目前的他来说,编修好手中这本“武经”,才是真正重要的头等大事,也是立教称祖的基石,容不得半点轻忽。

在编纂“武经”、梳理一生所学的过程中,徐行脑中亦是灵光闪烁,磨擦碰撞,交织成无数火花,照得表里澄澈。

虽然“先天一气”和体魄没有丝毫增长,但徐行却感觉,自己的武学造诣和拳法境界,已经进步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地步。

“革鼎拳意”乃是徐行的本心所化,也预示了他今后的修行之路。

往外求,便是要变革天命、颠倒乾坤,往内求,则是要不断“革”自己的拳术、武学,乃至“革”自己的命。

徐行编纂武经、革新拳术,暗含革鼎之道的真谛,一身修为自然大有精进。

无论魔门、道门各自有何打算,只要自己的拳术够高、拳头够硬,无非是一拳摧破而已,又何惧之?

天下事,终究是要一战而决。

随着“武经”不断完善,凭天峰之上,亦频频现出异相。

有时是风起云涌、电闪雷鸣,凝化出蛮荒神魔虚影,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有时是天降甘霖,地涌金莲,隐现诸天仙佛,意态宁和,道韵沛然。

有时是两军厮杀,尸横遍野,旌旗猎猎,锋刃铿锵鸣响,金铁铮铮。

还有天象变化,日月星辰、山川河岳、风霜雨雪,以及万丈红尘,种种人间风景。

森罗万象,尽在其中。

平天教弟子一见这番景致,便知道是自家教主的手段,修行对应武学者,更是纷纷进入到定境中,仿佛与道合真,裨益非凡。

司马承祯、李云显将这一切看在眼中,虽是不发一言,心中却各自震撼。

他们都看得出来,徐行如今已沉浸于编书中,又将自身心灵完全放开,辅以虚空神通,将种种心相外现,借此机会传道。

直到此刻,他们才真正意识到,这位教主胸中,究竟有怎样的大格局、大气魄,无怪乎能立教称祖、另辟一道。

徐行显化的种种异相,不只是凭天峰中人能看见,其余七十一峰,乃至整个屏天山地界,皆是清晰可见。

传道还在继续,徐行的心念神意,却已超脱出来,以一种独特的超然视角,观察着屏天山上下的每个角落。

自徐行放出消息,要举办开山大典以来,抵达屏天山的散修们已有接近六千人,且放眼望去,还有更多人,正在从九州四海陆续赶来。

可即便如此,这些人对如今的屏天山来说,也还是太少、太少。

徐行之前招收的弟子,大多数都只是传了功法而已,即便是敖峥嵘、柳毅、许仙等人,其实也没有相处多久,不算好好教导过。

——我这教主,还真是失职啊……

自闭关著书以来,徐行的绝大多数心神,都用在推演“武经”上,如今眼见这些稀稀落落的人群,思绪却不自觉地发散开去。

徐行此前虽是历经多个世界,可还从来没有过,亲手组建出一个庞大宗门,统御万千弟子,搅动天下风云。

看着这些或熟悉或陌生,却有着同样专注的面孔,徐行忽有些慨然神色。

自从离开大明王朝世界后,他又一次感受到,自己的道、自己的法,将要为这个世间,带来前所未有的全新变革,改尽江山旧!

这数千人中,有徐行这位登临武道极峰的至人大宗师,有厉归真、钱塘君、燕赤霞、南宫恨这样的大真人,也有刚刚入门,初涉武学的旁门散修。

可在这一刻,无论修为高低、无论修行何种武学,他们都真真切切地不分彼此,同呼吸、共命运,吐纳如雷,呵气成风,数百里天象为之变色。

徐行的拳意挟着数千弟子的心念,无止尽地向上攀升,好似具备万物、横绝太空,更衍生出另一片独立于此界的天地,雄浑浩大,无所不包。

其余弟子面对这般拳意,虽是只能仰望,却也是胸怀激荡,久久不能平息,万千感慨汇成一句话,便是——大丈夫当如是也!

过了足足一炷香的时间,徐行才收回拳意,走出大殿,来到栖霞木的树冠处,居高临下,俯瞰一众弟子。

徐行收拳之后。

朝阳升起、云海翻腾。

金光万丈,映得这位教主仿若一尊金身辉焕的神灵,统御万方,雄镇天地,势要扫平一切。

其实,即便是对他来说,裹挟数千名修为不一的弟子,领略武道至境的大风光,亦非是易事,耗力甚剧。

可饶是如此,徐行却觉胸中尤其畅快,拳意更是攀升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峰,令身旁的李云显、司马承祯亦觉心头微微一沉。

李云显仔细品鉴一番这股拳意,慨然道:

“雄浑壮阔、豪气干云,如此拳意,果真是蔚为大观。”

徐行却没回话,只是面向数千弟子,大袖一拂,道一句:

“各自修行。”

数千弟子,包括钱塘君、南宫恨这等桀骜之人在内,皆是昂首向天,抬臂抱拳,面露恭敬神色,齐声道:

“谨遵教主法旨!”

嗓音如洪流狂潮,冲霄而起!

自从那一日,徐行展露神通,直接面向数千弟子传道授法后,屏天山上下,便笼罩在一种狂热的练武氛围中,且愈演愈烈,难以抑制。

即便是陆续赶来的散修,亦很快加入其中,在这种空前的学武狂潮中,三月时光竟是倏然而过。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在这三个月中,魔门竟然当真没有采取任何举动,任凭平天教大肆招揽门徒,更坐视东南朝廷与正一道筹备罗天大醮。

不过,据司马承祯所说,魔门已经多次派人渗透东南,却都被正一道挡了回去,就连他们留在朝堂中的钉子,也被李存勖一一拔除。

一时间,看似一盘散沙、彼此对立的东南,竟真有铁板一块的势头。

可越是如此,徐行心中就越是慎重。

他很清楚,李林甫的性子,向来是不动则已,一动便要攻敌要害,绝不会做无谓之举。

经过这几次举动后,徐行几乎可以肯定,朝堂中、甚至正一道中,一定还有魔门内应,就是不知道,此人究竟是谁,会在何时发动。

而面对平天教,魔门的决策又有不同。

他们也知道,以徐行在情绪神通上的造诣,想要暗中插钉子是何等困难,便干脆没有放任自流,没有做任何布置。

今时今日,便是平天教举办开山大典的日子,可以说,这是一个大日子。

天下间,不知道有多少人,正注视着十万大山,默默谋算、等待,可当这一天真正来临时,却是那么平平无奇。

凭天峰上,厉归真、南宫恨、钱塘君、燕赤霞,四位大真人一线排开,他们便是如今平天教的四大殿主首座。

而前来观礼的别派中人,则是由司马承祯领衔,立于一旁,在他身后,亢龙宫石护法、青城剑宗别小楼等人,皆是神情肃穆。

亢龙宫曾泰、李云显,则是为了防止魔门故布疑阵、声东击西,趁机偷袭,分别回转宗门坐镇。

除了这些老熟人之外,还有一批宾客,乃是来自东南地界的几大道门分支,他们都已立身于凭天峰上,静待大典。

徐行虽是放出话去,要挑了正一道,亲手打碎天纲,可他如今毕竟是正道栋梁,又是新晋真仙,这些道门支脉自是要赶来祝贺。

这些道门真人都聚在司马承祯身后,其中有一位乃是司马承祯亲传弟子,道号玄静先生的李含光。

除了上清宗外,就连阁皂宗也派了一位真人前来,不可谓不慎重。

走在众人最前方的,便是身为东道主的徐行。

如今的他,并未如往常一般,仅穿一袭青衫,而是换上了一件颇为华贵的紫红袍服,腰缠玉带,头戴金冠,更添一抹威严。

在凭天峰大殿下,如今的平天教,已有八千正式弟子,分布于山腰、山顶、山脚、谷地中,根据所学武功不同,各自结阵。

他们手中都举着五彩斑斓、缤纷绚烂的旗帜,光辉灿烂。

这些弟子手中旗幡,皆是由厉归真和司马承祯一同炼制,能够与七十二峰剑阵图相互配合,衍生种种变化,威能无穷。

为了炼制这些旗幡,徐行已耗尽库房中的所有资源,还在十万大山深处走了一遭,大肆采集了一番,才补足缺漏,可见何等珍惜。

徐行放眼一观,山峰上下,皆是迎风招展的旗幡,如长龙飞动,气势沛然而刚烈。

如今太阳已经来到最高处,这也是一天中,阳光最为炽盛浓烈的时分,但徐行却始终伫立东方,未发一言,好似在等待什么。

除了他之外,凭天峰上下,无论修为如何,皆是肃然而立,唯有长风卷动旗幡的猎猎声响,回荡天地。

那些道门支脉的使者们,还从未见过如此奇特的开山大典,这与其说是典礼,倒不如说是一次阅兵式,亦或者是战前动员。

其实以他们的眼界来看,平天教这些弟子,修为高低不一,资质更是良莠不齐,可偏偏人心却是高度统一。

忽听一声熟悉嗓音,从天际响起:

“徐教主,你虽是一代人杰,可今日,也该走到尽头!”

言语落定,众人视线尽头,忽地破开一条宽大且长的裂隙,蜿蜒不知多少里,延绵不绝,似是将天幕彻底撕裂。

裂隙中,幽暗魔潮滚滚而来,四面荡开。

凭天峰外五六百里,都已可说是彻底“沦陷”,其中更逐渐开始衍生出域外星空之景,俨然是一方类似九宫魔域的大阵!

魔域正中,除了安禄山、朱温、南方天魔这三位老熟人外,还多出来三条陌生的幽暗影子。

其中一位虚淡如烟,气机弥散,却不只是限于魔潮中,更混入四周的天地法则,细细感知,好似一面明镜,返照虚空。

还有一位屹立魔潮,肖似人形,披一副威武甲胄,身外雾气蒸腾,隐现紫金之色,内中更有一张张凶戾鬼面,挣扎扭动,痛苦至极。

最后一位则是一名中年人,大袖飘摇,两鬓斑白,相貌儒雅,一见便知来历不凡,所过之处,魔潮涌动,如踏海潮访仙,气度潇洒。

这三“人”虽是形貌不同、法度各异,却有一点相似,那便是仿佛与四方虚空格格不入,悖逆天法。

很显然,他们都非是此界土生土长的天魔,而是来自于域外虚空的存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