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明末工程师 > 第五百五十三章 热量

明末工程师 第五百五十三章 热量

作者:米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九月初,李植开始在山东市场上购买士绅的粮食。

此时各种不利于粮价的消息不断被《山东日报》放出。经过李植的反复打压,市场上的粮价已经十分便宜,基本上是一两八钱一石。李植此前低吸高抛粮食赚了七百多万两银子,此时拿出其中的四百五十万两,在山东市场上购买了二百五十万石粮食。

二百多万石来自外省的粮食转了一圈,又回到了李植的手里。

山东的士绅们此前以五两多一石的价格买进二百多万石粮食,此时又以一两八钱一石的价格全部抛售给李植,一进一出价差高达三两七钱每石,被李植赚取了八、九百万两银子,损失不可谓不惨重。

李植买回这二百多万石粮食,首先是要给秋种和夏收的农民提供充足的热量。

冬小麦一般在农历九月播种,到来年的五月成熟。小麦播种和收割的时间都是农忙期,合起来大概是一个月的时间。这一个月中农民劳动强度很高,光吃一斤半红薯是无法获得足够的热量的。李植在这段时间内给每名“男丁”和“壮女”,也就是成年男女提供管饱的伙食。每个成年男女除了有一斤半红薯,还有一斤大米或者米面供应。

这个时代的农民劳动强度大,伙食中又没有肉荤,粮食消耗量远大于后世天天吃肉的普通人。如果是重体力劳动期间,一天吃一斤半大米是正常的。李植给他们提供的伙食,也相当于一斤半大米的热量。

这一个月的管饱粮食供应,大概需要消耗李植八十万石的粮食。

李植对崔合说要让百姓多吃几两饭,不是让农民全年都吃管饱饭。李植的资金和资源也是有限的,说实话,即便李植砸锅卖铁,也没法让山东一千多万百姓全年都吃个十成饱。李植让百姓们多吃几两饭,是在农忙时候让百姓吃饱,不让农民因为没有吃的耽误农时。

从九月初八开始,所有需要下田劳作的壮丁就从救济站领导了每天一斤的米面或者大米。

农民们此前还担心农忙时候吃一斤半红薯撑不住,此时得知津国公另给粮食的消息,一个个感动得涕泪横流。

秋种夏收时候有管饱饭吃,农时不耽误,今年的收成就有保证。等来年五月冬小麦成熟,山东百姓的生活就回到正轨了。

明代以道教为国教,津国公李植大恩大德,已经被百姓当成了神仙。山东不少地方都有百姓为津国公李植立生祠。

虽然农民没有钱,这些生祠大多是荒废的小神庙改造的,十分简陋,往往只供奉着一个牌位,或者请匠人捏了个津国公的小泥像。但百姓们对李植是真心的感激,各地简陋的生祠里香火不断。

李植买了二百五十万石的粮食,八十万石是给农忙时期的农民食用,还有一百五十万石,是准备在山东省兴修水利开垦新田时候,给开荒的农民食用。

山东这次大旱,暴露出来的问题是水利设施的不足。

水利设施对粮食产出影响极大,能够帮助地方度过灾荒――并不是说水利设施的作用能够让灾年变成好年,而是说水利设施能够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地方上的粮食产量,让库存粮食处于高位。有了足够的库存粮食,即便是个别年份遭灾,百姓们也不会颠沛流离。

比如一地百姓每年要吃一千石粮食,如果有足够的水利设施,有足够的灌溉田地,每年能产出一千二百石粮食。那么即便六年中有一年是灾年,百姓们也能够依靠前五年库存的一千石粮食度过灾年。

明末各地的实际情况是:人口仍然在惯性增长,水利设施却没有跟上,粮食产量不但不增长反而略有下降。崇祯朝的田赋收入每年都在下降,固然有士绅隐匿田地不纳税的原因,另一个原因也是水利设施的破败。

这样的状况下平时还好,饿一饿肚子还能挺过去,一遇上灾年,就是大混乱的局面。灾年百姓们没有饭吃,就全部变成了流贼和强盗,互相厮杀争夺有限的粮食。

今年的山东,差一点就上演了这一出惨剧。

山东如今已经被李植视为囊中物,李植当然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在山东。李植计划要在山东大兴水利,利用龙尾车和水坝灌溉旱地开发出新田,扩大粮食产出。

李植多买的一百五十石粮食,就是给开荒农民们食用的。开荒时候体力消耗大,热量供应必须跟上。

但光有劳动力还建不了水利设施,还必须有精通于水利的人员坐镇指挥。基于这个目的,李植把郑晖从台湾调来,让他带着新竹的“水利员”们在山东开发水利设施。

九月十二日,李植在胶州的码头上迎到了郑晖。

郑晖穿着正二品的大红武官官袍,乘坐五千料铁甲舰扬威号来到了山东。他看到在码头上迎接自己的李植,十分激动,快步从船板上跑上了岸跪倒在李植前面,大声说道:“惊动国公爷亲自迎接,下官受宠若惊!”

李植扶起郑晖,笑道:“郑晖你辛苦了,你坐镇台湾开发水利做的很好,如今山东需要开发,也需要你的人一展身手了。”

郑晖站起来拱手说道:“国公爷放心,这次山东的水利开发绝对不会失手。”

郑晖一指身边的一名黑瘦汉子,说道:“这是靖一善,崇祯十二年起就跟着我在新竹搞水利,脑袋最灵活,做事也很有原则。他经手的水利工程,就没有一个不坚固耐用,造福一方的。”

李植看了看那个汉子,见他身上穿着正三品武官官服,知道这肯定是郑晖麾下干将,笑道:“靖一善,这次要你出力了。”

靖一善似乎有些傲气,倒是没有给李植下跪。他朝李植做了个长揖,就站直说道:“国公爷放心,这次我带来了五百名‘水利员’,大半个新竹的水利员都被我带来了。我们在山东忙碌一年,一定把山东的水利设施提高一个台阶。”

李植看着自信的靖一善,看着船上陆续走下来的几百名水利员,点了点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