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明末工程师 > 第五百五十二章 操纵

明末工程师 第五百五十二章 操纵

作者:米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沈从道在床上想了一晚上,彻夜未眠,第二天一大早就坐轿子赶到了县城里,准备低价抛售他囤积的粮食。

《山东日报》上面掷地有声的质问,确实吓到沈从道了。

当然,沈从道知道“抄查士绅,强行开仓夺粮”这种行为过于蛮横,如果津国公这么做了,天下士绅会更加仇恨津国公。如果事情到了那一步,恐怕朝堂上的诸公和天子都会过问山东的事情。

天子给李植商税权力是为了弥补李植赈灾费用的,如果李植强行抢夺士绅的粮食赈灾,天子大概会剥夺津国公收商税的权力。

《山东日报》整日宣传保护私有产权,津国公法庭动不动说私有产权神圣不可侵犯,如果津国公抢夺士绅的粮食,李植岂不是打自己的耳光?虽然缙绅们囤积粮食是在破坏山东赈灾,但缙绅们的买卖都是公平的,都是市场上买来的,积存的粮食可以说是合法的。

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士绅们囤积的,毕竟是粮食这种敏感商品。万一津国公发起怒来不管那么多了,派兵强行抄查缙绅的家产,那就麻烦了。

这种行为以前听上去有些不可能,毕竟李植处处讲法制,讲秩序,但在《山东日报》连日的恐吓下,沈从道觉得被抄家的可能性越来越高。《山东日报》的口气一天比一天严厉。如果明天的头版头条变成《津国公抄没济南非法囤粮缙绅》,沈从道一点都不会吃惊。

失去家财事小,以后还可以再存。被抄家家破人亡,事情就大了。

沈从道终于不再犹豫,赶到了县城里抛售他家中的七千八百石粮食。

这次沈从道当真是倾家荡产了。他家近四万两的积蓄,他家在青州城中的大宅子,已经全部变成了这七千八百石粮食。如今他在《山东日报》的恐吓下抛售粮食,不知道能卖多少银子。

沈从道在县城里有一家粮店,他找到了自家粮店的掌柜,问道:“席掌柜,如今我若是想把七千多石粮食全部出手,能卖到什么价格?”

席掌柜吹了吹嘴唇上的胡子,说道:“东家,现在卖粮可不是时候。前几个月据说有两百多万石的粮食抛售到山东,全部被山东的缙绅们买下了。如今津国公用红薯救灾,不买粮食了,山东市面上的粮食一下子变成供大于需。”

“加上山东日报这些天不断宣传,说接下来津国公要大力开发水利设施扩大种植面积。可见未来山东几年粮食产量都会上升,都不会短缺粮食。这样的前景下,粮价这些天不断下降。”

听到席掌柜的话,沈从道叹了口气。李植可以说是把报纸的威力用到了极致,他偷偷卖粮给囤粮的冤大头时候,山东日报就每日渲染山东大旱缺粮,骗得囤粮的士绅心花怒放。如今粮食都烂在士绅手上,山东日报就开始介绍未来粮食盈仓的情景,使劲打压粮价。

李植垄断山东的舆论,山东的粮价像是一个提线木偶被山东日报操纵着,忽上忽下,把士绅们的银子全部掏空。

席掌柜叹了口气,说道:“东家,这几天不知道多少财主到我们店里来问粮价,都是想抛售粮食的。现在手上有粮的老爷们都觉得粮食烫手,价格不断往下压。”

“昨天翁家的粮店已经把价格压到一两九钱了。但如今《山东日报》说的那么凶,大力声讨囤粮的士绅,这种时候哪个敢接盘?翁家一两九钱一石的米面,还是没有人买。”

听到翁家一两九钱一石都没人买的消息,沈从道脸上一白,说道:“竟跌到这么低的价钱?”

席掌柜说道:“是呀!东家,我看还不如把粮食运到北直隶去卖。北直隶现在粮价在二两四钱一石左右,我们大规模抛售价格会低一些,就算能得银二两三钱。算上路费,以及过关卡的钞关税,运粮到北直隶卖可以得银一两八钱每石。”

“比起在寿光县卖不动,运到京畿去一下子就可以把粮食出手。”

听到席掌柜的分析,沈从道吸了口气。青州府的粮价,已经跌到地板价了,如今把粮食千里迢迢运到北直隶去都比在山东抛售划算。不过要运粮到北直隶也不是易事,要组织人运输,要联系卖家,还要千里迢迢把银子运回来,各种事务十分繁琐。万一路上碰到盗贼,就得不偿失了。

无论如何,运粮到外省去卖是最后的下策。

沈从道叹了口气,说道:“掌柜的,就按一两八钱的底价在寿光县卖,若是实在没人买,我们再运粮到北直隶去。”

####

九月初二,干旱了七个月的山东,终于迎来了一场大范围的降雨。

哗啦啦的大雨像是憋了好久一下子爆发出来,把天都冲破了。轰隆隆的雷声中,刺眼的闪电中,雨水使足了劲往大地上冲,一片一片地落在干得不像话的齐鲁大地上。雨水打在坚硬干黄的荒地上,打在干涸发裂的河床上,打在颗粒无收的田地上,一下子把干燥的大地变得到处都是水。

雨水渗过表层土地,往下面渗透,渐渐渗入到土壤的深处。

所谓春雨贵如油,说的是春雨对南方水稻播种的重要性。山东的大雨虽然是九月落下,但山东的主要作物是冬小麦,九月正是播种的时候。此时的大雨和江南的春雨是一样珍贵的。

山东的百姓们看着瓢泼落下的大雨,载歌载舞。旱久了的百姓不顾大雨,冲到屋外享受雨水的冲刷,哈哈大笑。这个时代没有大气污染,雨水是最干净的。妇女们把家里的锅碗瓢盆全部拿到了屋外接水,享受上天的馈赠。

不少百姓都打伞涌到了龙王庙前,感谢龙王手下留情只干了七个月。接下来一年,恐怕是不会再干旱了。

百姓们欢喜鼓舞之际,却又有些担心。

如今津国公赈灾,给每名百姓每天一斤八两红薯吃,足以让百姓不饿死。但冬小麦播种时候要干重体力活,这一斤半的红薯哪里能支撑农民们的劳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