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明末工程师 > 第四百五十四章 大笔山

明末工程师 第四百五十四章 大笔山

作者:米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随着李植连番大胜的消息不断往外传播,京城,京畿,甚至整个大江南北,百姓们都对李植刮目相看。李植在民间的威望,再次大涨。而此前因为李植办报而炸锅的文人们,在百姓心目中,形象大损。

此时皇极殿的早朝上,文官们听到李植的捷报,一个个神情尴尬,

朱由检淡淡说道:“倘若兴国伯不在,洪承畴在笔架岗已经溃败。若无李植,我大军已经折损两名总兵,无法再战。兴国伯中流砥柱之名,实在不虚!”

听到天子的话,众官面面相觑。如今李植立了功,天子派锦衣卫帮助李植办报的事情也变得合乎情理了。文官们虽然心下不甘,却也再不可能像从前那样群起而攻之大骂天子了。

虽然心里恨极了李植,但此时李植风头正劲,哪个敢顶风而上?得罪了天子事小,若是被安上一个通敌的名头,以后就吃不了兜着走。

如今天子再说李植是中流砥柱,百官们也不敢讽刺了。

文官们一个个默然不语,既不赞颂李植的功劳,也不再攻击李植。

朱由检看着沉默的文官们,笑了笑。自己力排众议支持李植,才换来锦州之战的良好开局。这李植立下的功劳,有自己运筹帷幄的一份!

但想到山东以后的事情,朱由检心里又一沉。李植如今不断立功,以后想让李植不染指山东,怕是难以办到。

朱由检叹了口气,说道:“李植杀敌有功,便恢复了他的太子太傅官位吧!”

众官听到这话,面面相觑,不甘心却又不敢反驳。

朱由检一挥手,说道:“既然众卿无事,今日便退朝了。”

####

杏山城外,十三万明军援锦大军联营十里,浩浩荡荡一眼看不到尽头。

杏山城内副将府大堂中,洪承畴打开大地图,召集众将议论军情。

李植因为在何家坳再破清军,救下王廷臣和白广恩,被天子恢复了太子太傅的官位,如今在军中地位更高。如今在这副将府大堂中,在众将的簇拥下,李植已经和洪承畴平起平坐。

众将对李植的高人一等十分服气。不但因为李植官位高,更因为李植确实能打。接下来的硬仗,要仰赖李植的还有很多。说不定一不小心陷入重围,就要靠李植来支援解围了。

众将以前见曹变蛟在李植面前毕恭毕敬还有些不理解,但经历了笔架岗和何家坳的战斗,众将都明白了为什么李植值得曹变蛟这样尊敬。他们一个个对李植恭谨起来,说话时候都执下官礼。

李植的兵马如此强盛,若是被李植提携一下,升官发财不在话下。

洪承畴看了看地图,说道:“如今我大军已入杏山,而松山城未受清军攻击,从松山到宁远的道路已经全部打通。我十三万马步援军已经齐聚,可以直接越松山北上。”

洪承畴一指松山城城北十里的一座山岗,又说道:“不过,要赶到锦山,大笔山是必经之路。清军在大笔山挖壕建垒,把大笔山筑成了一座堡垒。我大军若不拿下大笔山,粮草供应就要被清军截断。如今只有强攻大笔山,打通通往锦州城的道路。”

众人听到洪承畴的话,都是皱眉不语。鞑子虽然不善攻坚,但挖壕筑垒的本事不小。强攻清军的山垒,恐怕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清军围点打援以逸待劳,实在是狡猾。如今大明的兵马来解锦州之围,反而要攻打清军的山垒。

洪承畴看了看面色严肃的众将,一挥手说道:“我大军已经在杏山修整了两日,明日便赴松山,北上大笔山攻坚!”

####

皇太极站在天柱山山顶,使用千里镜远眺五里之外的大笔山。

孔有德当初在孙元化麾下和西方传教士学习火炮技艺,也从传教士那里得了三个单筒望远镜。明人称呼这种单筒望远镜为千里镜,被孔有德视为珍宝。孔有德崇祯六年渡海投靠后金时候,便把这三个千里镜带到了后金,献给了皇太极。

虽然这种千里镜只能放大数倍镜像,远不如李植的望远镜,但对于皇太极来说也是难得的宝贝了。他行军打仗便把千里镜带在身边,一旦行到视野开阔的地方,便拿出千里镜眺望远方,了解军情。

比起斥候回报的第二手信息,用千里镜眺望获取的军情是第一手信息,不会有差池,更为珍贵。

皇太极看着远处的大笔山,见负责建设山垒的多尔衮防御得颇为严密,沉吟不语。

皇太极身后,一众满清亲王、郡王、贝勒、固山额真等济济一堂,全部站在山顶的平台上,等着皇太极说话。

皇太极放下千里镜,说道:“郑亲王,你说李植所有的士兵都穿着盔甲?”

济尔哈朗在何家坳大败而归,折了皇太极的爱将鳌拜,本来是十分惶恐的。但皇太极听了济尔哈朗的战情描述,知道李植的兵马配置后,却没有责骂济尔哈朗。

似乎在皇太极的眼里,败给李植是十分正常的事情。皇太极细细询问了济尔哈朗关于李植的情况,尤其是对李植的大炮和盔甲十分关注。

济尔哈朗听到皇太极发问,赶紧上前说道:“回皇上,我听溃下来的兵马说,李植的兵马全部穿着钢甲。那钢甲保护士兵整个正面,除了脸面无其他一处露在外面,寻常弓箭无法射穿。”

皇太极点了点头,说道:“但无论李植如何装备精良,在大笔山也要铩羽而归。”

指着大笔山,皇太极说道:“多尔衮有些本事,把大笔山修得和个金汤铁桶似的。明军别说十三万人,就是二十万人围攻大笔山,也未必能攻下。”

济尔哈朗讨好地说道:“皇上圣明!有睿郡王的严守,明军想攻下大笔山,除非是有神兵相助。”

皇太极背着手,看了看身后的满清贵族们,见众将脸上都写满了自信。显然,大家对多尔衮的大笔山防线都很有信心。

皇太极每在关键时刻,总是不得不使用才干出众的多尔衮。皇太极自己可以信任多尔衮,重用多尔衮,却不想看到别人推崇多尔衮。想到了豪格的继位难题,他实在不想看到众将这么信任多尔衮。

皇太极思索了一会,脸上毫无表情地点了点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