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九百二十一章 宗室问题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九百二十一章 宗室问题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朱棣的这种做法虽解除了一时之患,但根源依旧没有改变,而且他后来对宗室的一系列限制使得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在朱棣之前,大明宗室都是有实权的,不仅有封地还有军队,尤其是藩王在地方等同于一个独立的国家,除了财政掌控在中央外,其他应有的权利全部都有,哪怕财政方面藩王真想要插手,中央也拿他没太多办法。

要不然朱棣是怎么打赢靖难之役的?就算曹国公李景隆故意放水,可以当时建文帝所掌控的兵力和地盘而言,要灭掉朱棣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屁股决定思路,朱棣在当皇帝之前宣传的是朝廷对藩王的打压和逼迫,以此拉拢各路藩王并许下诺言,可等他当了皇帝后所做的一切和建文却没什么两样。

所以自朱棣之后,大明藩王包括所有宗室全都没了实权,藩王们手上没权也没兵,就连出封地都被限制,虽然有钱却啥都干不了,无奈只能呆在家中吃喝玩乐忙活着生儿子。

一代两代甚至几代人这样下来,哪怕最初的藩王能力再强,他的后人也被养废了。这从而导致大明宗室人数虽然多,却根本就没几个人才,大多数顶级宗室都是醉生梦死,下面的低级宗室却过得猪狗都不如,这种情况的造成正是当年朱棣对宗室政策改变的原因。

历史上崇祯皇帝自尽后,大明虽在南方先后有小福王登基和后来唐王、桂王还有鲁王等陆续坚持抗清之举,南明也因此延续了数十年这才最终覆灭。

可实际来看,无论是谁在皇位上都没能做出一番成就,哪怕就是朱聿键也是一样。一来没有实权,二来没有班底,三来自身的能力也不足,朱聿键还好些,他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小福王等人却从本质上就是一个饭桶,要论吃喝玩乐样样精通,可要说怎么治理国家却是一窍不通,不可避免就成了傀儡一般的角色,南明灭亡固然有着军事实力的缘故,也同其内部争斗再加没有一个强力的君主脱不了关系。

大明宗室的问题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必须要进行改变了。可要改变宗室的情况谈何容易?两百多年下来,这些宗室已都养废了,低级宗室还好,朱慎锥之前制定的政策可以顺利推行,因为这些低级宗室中许多人已活不下去了,朝廷给他们找一条出路,总比抱着宗室的身份继续过这种苦日子来的好吧?

可中高级宗室就不一样,他们本就不缺吃不缺穿更不缺钱,在这种情况下朱慎锥的一些政策就起不到效果,而且这么多年这些高级宗室都是这么过的,让他们再做出改变很是困难。可不管如何,这种问题必须要解决,如果再不解决这些宗室不仅是帝国的负担,也会让大明宗室成为彻头彻尾的废物再也无法维护统治。

这种矛盾从实际来看已经算是阶级矛盾了,当这种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激化。对于这点朱慎锥心里很清楚,之前的大明历代皇帝对宗室的防备出自于朱棣的靖难之役,生怕宗室中再出一个类似朱棣的人物影响到皇权。

可他们的做法虽然消除了这个隐患,但却把宗室全部给养废了,一旦国家发生大事,尤其到了生死危难之时,宗室中却没有一个人可用可怎么办?

而且朱棣之后的大明历代皇帝都陷入了和文官集团的争斗之中,最初采取了拉拢勋贵平衡文官力量的办法。可土木堡之变后,大明勋贵也差不多废了,无奈之下皇帝只能扶持起身边的太监,用司礼监对抗内阁,这最终造成了皇帝、太监、文官集团三足鼎立的结果。

可这样的做法表面看似平衡,却先天不足,哪怕勋贵还在依旧无法和文官集团抗衡,这也是大明中后期文官集团独大,皇帝只能靠着太监帮忙再动用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殊部门的力量这才勉强维持皇权。

这种情况到了天启时期就更明显了,天启皇帝用魏忠贤是因为已无法忍受皇权的旁落和文官集团的步步紧逼,直接以掀桌子的方式动用了魏忠贤这样的“大杀器”。

可惜天启皇帝虽然占了一时上风,最终还是没能成功,至于崇祯皇帝就更不用说了,他自身缺点太多,能力不强还自以为是,国家在他手中给搞的一团糟。

宗室问题要解决,可朱慎锥也知道这个问题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的。现在正好有一个机会可以借题发挥,那就是范毓馪私下联络福王、潞王等藩王,打算以此挑起宗室内部对皇帝的不满,意图分裂国家引发叛乱。

虽说从周安民那边得到的消息来看,福王和潞王等对范毓馪的接触并没有表现出有兴趣的态度,反而在搞明白范毓馪的目的后就冷淡了对方,不再见范毓馪了。

从这点来讲,无论是福王还是潞王其实都没什么想法,或许说他们都觉得范毓馪这人不靠谱。以藩王的身份和朝廷对抗,他们根本就没把握,而且朱慎锥是那么好对付的?别忘了他可是和朱棣一类的人,都是靠着靖难上位的,是手握兵权的实权皇帝,他们这些藩王除了有地位有身份和有钱外还能有什么?一旦起了异心不用新军出手,只要一道圣旨地方军队就能出手解决他们。

他们也不傻,怎么可能提着脑袋去干这种事?安安心心当自己的藩王不好么?吃喝玩乐醉生梦死,何必去冒这样风险呢?

虽然福王和潞王都是这个态度,但直到今日朱慎锥也没收到福王和潞王给自己的奏报说明此事,就连对范毓馪也没采取任何行动,不仅没有告发和抓他,反而给了金银礼送出王府,这种结果福王和潞王心里应该是不想多事,避免这件事万一传了出去反而惹上麻烦,更解释不清,意图掩耳盗铃掩饰过去。可偏偏他们的所为是朱慎锥无法容忍的,而且给朱慎锥找了一个对他们下手的绝好理由。

堂堂大明藩王,世受国恩居然不主动举报这样的乱臣贼子?反而私下为对方掩饰,意图掩盖真相,这种行为怎么说都无法解释。福王和潞王自以为聪明,可偏偏耍聪明耍错了对象,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已在锦衣卫的监控之下了,现在朱慎锥没有动手拿他们不是顾及他们的身份,而是想放长线钓大鱼,范毓馪虽是皇太极派来的,但他这个人目前对自己有用,他在大明到处乱窜,钻着脑袋想办法联络各处的藩王搞小动作,反而给了朱慎锥绝好的机会和理由。

朱慎锥打算利用这个契机对宗室内部动手,先解决掉福王和潞王这两个藩王,然后再顺势处置其他几个藩王,如此一来就能达到削弱藩王,整顿宗室的目的。

现在的准备已在继续了,所差的除了时机外就是做这件事的人选。而后者随着朱聿键从凤阳放出,并安置在京师受封安王后,做这件事的人也有了最好的人选。

朱聿键有能力,也有胆略,对于宗室内部的情况更是了如指掌,而且他这个人敢作敢为,这和他当年的经历也有着极大关系。

朱聿键年幼时,当初的唐王是他的祖父,他的父亲是唐王世子,可因为老唐王宠爱两个幼子,不喜欢自己的嫡长子,为了想把唐王之位给自己所喜爱的儿子做了一件让人根本无法想象的事。

老唐王私下把自己的世子和孙子直接囚禁了起来,也就是朱聿键和他的父亲。父子两人被关了起来还不算,老唐王还故意指使下人虐待他们,恨不得把他们父子全给弄死。

这一关就是好几年,朱聿键父子差一点就死在了自己亲爷爷手里,要不是地方官员察觉到情况不对,直接上门责问老唐王为何要如此对待世子和自己的孙子后,老唐王顾及到朝廷的态度这才没下狠手,让朱聿键父子侥幸活了下来。

几年后,老唐王病重,朱聿键的父亲同时也因为长期的囚禁身体不行了,这时候老唐王又意图废世子改立其他儿子,但依旧被地方官员所否决,而且把此事情况直接汇报给了朝廷,朝廷得知后下旨训斥,老唐王这才没能废掉世子,等世子先一步病故后(传闻是被毒死),老唐王在朝廷的逼迫下只能继续立朱聿键为世孙,而朱聿键立了世孙后不久老唐王就去世了,这才有了后来朱聿键继位唐王的结果。

朱聿键经此磨难终于成为了唐王,但他心中对自己的祖父和两个叔叔的怨恨却是难消。要不是因为他们的缘故,自己和父亲也不会吃这么多年的苦头,而父亲也不会经受折磨早早去世,这可是杀父之仇啊!此仇不报不共戴天!

所以当了唐王后,决定报仇的朱聿键做出了一个惊天的举动,那就是直接把自己两个叔叔给抓了起来,动用刑仗活活打死了这两个叔叔,此举震动天下,不光是其他宗室吓得不轻,就连当初崇祯皇帝听说后也是被惊得目瞪口呆。

朱聿键这人敢爱敢恨,说到做到,正是因为他这样的性格才会有之后勤王一事的发生。在宗室内部,不少人都称朱聿键简直就是一个“疯子”和另类,堂堂大明藩王哪里有像他这样的?明明许多事可以做的婉转点,不给人抓到把柄暗中下手,可他偏偏要快意恩仇用这种方式报复,甚至还不顾王爵做出了勤王一事,最终导致贬为庶人,被圈禁凤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